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日月潭》教学设计
主题 《日月潭》 第一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看图识字、猜字、拼读的方法认识“潭、湖”等15个生字,会写“湾、名、胜、迹”4个生字,掌握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子的形体美,提升识字、写字能力。 学生通过听读、范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升朗读能力。 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看图,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三个词语的意思,初步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提升语言理解能力。
【评价任务】 学生能去掉拼音熟练认读生字“潭、湖”等15个生字,会写“湾、名”等4个生字。(目标一)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目标二) 学生能理解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初步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目标三)
【学习内容】 课文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接着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然后描绘了他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情状,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日月潭的景色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优美,课文第二段通过两个带有“像”的比喻句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日坛和月坛的形状以及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第三段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描写了清晨的日月潭,因薄雾而呈现的朦胧美,第四段又通过两个比喻句为我们了解了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以及所引发的美好联想。
【学情分析】 通过以往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利用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学中可采用课件展示大量图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文;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把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把识字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揭示课题,理解“潭”。(指向目标一)1.观看图片,了解本课即将认识的新地方。 齐读课题,理解“潭”是指水比较深的湖。 自读第一句话,知道了: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再读第一句话,发现这句话中的“潭、湾、湖”三个字都是三点水。 看图文,倾听解释,了解“潭、湾、湖”的区别。 6.齐读诗句。1.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在大美中国的旅途中走进黄山,欣赏了险峰奇石。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走进宝岛台湾,去看看宝岛上这颗最耀眼的明珠——日月潭。(出示风景图片) 2.揭示课题。出示图片,理解课题中的“潭”。 课文第一句话就对日月潭做了介绍。出示句子,请生自己读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请生再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图片、“潭、湾、湖”查字典的内容,分别进行讲解。指导识字方法:抓住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帮助识记生字。 出示含“潭”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能读好课题,理解“潭”。 能区别“潭、湾、湖”的含义。 能积累含“潭”的诗句。活动意图说明:本单元教学创设了“行走大美中国”的情境,开课就以回顾上篇课文引入,引导学生继续欣赏祖国的美景,同时揭示课题,理解“潭”字,知道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环节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指向目标一、二)学生按学习要求自读课文。同桌互考生字,星级评价。 学生读课文,根据老师提示正音,读好生字。 3.学生进行分类识字。 (!)根据部首理解读第一组词。 朗读词语,发现这一组词语都含有后鼻音的字,并读好后鼻音。 朗读词语,发现这些词告诉了我们日月潭很出名,吸引了很多游客。 朗读四字词,读出含义,读美词语,并能发现构词方式的不同:“什么怎么样‘;叠词形容事物;AABB 。试着记一记。 4.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1)部首“”理解词义,组词识记“围”,“包围、围巾、周围”。 (2)“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湖、胜”,“氵+胡”是“湖”,“月+生”是“胜”。 (3)“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绕、纱、境”,“绕一浇一烧”“纱一沙一吵”,“境一镜”。 (4)组成词语识记“央、童、客”, “中央、央告、央求、儿童、童话、童年、做客、客厅、游客”。 (5)借助生活识记“岛”。 5.指名跟着小脚丫读生字, 6.齐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的生字词语,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同桌互考生字,星级评价。 2.巡视、指导学生朗读。 3.分类识字: 第一组(同部首): 日月潭 台湾 湖水 环绕 轻纱 (2)第二组(后鼻音): 茂盛 中央 童话 仙境 (3)第三组(关键词): 小岛 周围 吸引 游客 (4)第四组(四字词):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 山清水秀 点点灯光 蒙蒙细雨 隐隐约约 风光秀丽 指名朗读,引导发现构词方式的不同。 4.出示生字条,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出示:围 胜 纱 绕 境 央 童客 岛 5.出示生字小脚丫,了解孩子识字情况。 6.顺利进入日月潭旅行,把这些生字送回课文中,去欣赏优美景色。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读生字。同桌互考生字,相互进行评价。 能分类正确读准生词。 能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活动意图说明: 多元认字,多种方法认读生字、识记生字,把生字的教学放在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首位。环节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向目标三)1.各小组自读学习要求。 2.开始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 (1)先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2)生1:了解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 (3)生2: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群山环绕”。 生3:看图理解“树木茂盛”:树特别多,枝叶繁茂,郁郁葱葱,一片绿色。 生4:查字典“胜”,意思选优美的地方或境界,理解“名胜古迹”。 4.男生理解读。 5.女生赞美、想象画面读。1.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要求;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想一想:你对日月潭有了哪些了解? (3)理解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 2.巡视、指导合作学习。 3.指名小组汇报。 师相机补充:出示“茂”的小篆,上部是草,表义,与植物有关,下部是“戊”,表声。本义是草木长得茂盛。 4.请男生理解读第一自然段。 5.请女生带着对日月潭的赞叹、脑海中想象日月潭周围郁郁葱葱的美景再读第一自然段。能小组合作学习文段:朗读、理解词语。 能小组分工,对学习收获进行分享展示。 能有感情地朗读文段。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图片、字典和知识积累学习文段、理解词句的意思。男女生对比读,将理解化作感悟,带着赞叹,想象画面,读书日月潭的美。环节四:游戏巩固,写好汉字(指向目标一)学生认读生字。 学生观察生字,并进行分类: 半包围结构:迹 展 左右结构:湾 胜 现 披 上下结构:名 丽 独体字:央 3.学生回忆写字小锦囊,观察生字的结构、占格、关键笔画。 4.学生跟教师一起书空。 5.学生在书上描红一个写两个。 6.生观察评价,修改书写。1.出示游戏:认读生字,逐步出示茂盛的树木。 2.出示本课生字,请学生进行分类。 这节课我们书写第一自认段中出现的这四个生字:湾 名 胜 迹 写字小锦囊:一看:结构 二看:占格 三看:关键笔画 4.教师示范书写:湾 迹 5.指导学生书写,一是注意写字做到“三个一”,注意握笔正确,指导孩子的书写。 6.投影学生作品,生生星级互评。 结构:☆ 占格:☆ 关键笔画:☆能准确认读生字。 能仔细观察并正确分类。 能正确书写生字,书写姿势正确。 能用星级评价同学作品并修改自己的。活动意图说明:相同结构的生字归类观察书写,孩子更能把握字的结构和占格,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示范重点字,展示作品,生生星级评价,能有效提升孩子的书写。
【板书设计】 日 月 潭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 看部首 加一加 一看:结构 换一换 二看:占格 组成词语 三看:关键笔画
作业设计
1.我能给小岛上加点的生字宝宝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我会看拼音写字。
3.我能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成。
点点( )( ) 蒙蒙( )( ) ( )( )环绕
( )( )水秀 ( )( )茂盛 名( )古( )
【阅读对对碰】(4星)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一段。
这段话介绍了日月潭的 位置和周围 。
我能积累四字好词: 、 、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日月潭》教学设计
主题 《日月潭》 第二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会写“央、丽、展、现、披”5个生字,掌握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子的形体美,提升识字、写字能力。 学生通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背诵课文2-4自然段,提升朗读背诵能力, 学生借助“日潭、月潭”的图片,品味比喻句,感受“日月潭”形状之美。通过联想的方法,根据事物名大胆想象,仿说比喻句。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看图,理解“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朦胧”等词语,深入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提升语言理解能力。
【评价任务】 学生会写““央、丽”等5个生字。(目标一)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4自然段。(目标二) 学生能品味比喻句,看事物名仿说比喻句。(目标三) 4.学生能理解“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朦胧”等词语,能深入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目标四)
【学习内容】 课文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接着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然后描绘了他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情状,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日月潭的景色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优美,课文第二段通过两个带有“像”的比喻句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日坛和月坛的形状以及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第三段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描写了清晨的日月潭,因薄雾而呈现的朦胧美,第四段又通过两个比喻句为我们了解了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以及所引发的美好联想。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学习、理解课文能与朗读感悟、观察图画有机结合。课中可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以读感悟、以读促悟、抓关键词领悟、观察图画联想感悟等学文形式,落实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指向目标一)开火车接读词语。 2.男、女生轮读词语。 3.小组比赛读词语。 4.回忆上节课了解到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体会到日月潭很美。复习词语导入。 出示词语: 开火车读词语。 男、女生轮读词语。 小组比赛读词语。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日月潭的什么? 能熟读生词。 能复述上节课所学内容。活动意图说明:复习词语,直奔主题。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巩固已学习的生字和词语,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拉近和文本的距离。环节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向目标二、四) 自读课文,思考感受。 交流感受:日月潭风景风景很美。 找到文中表达感受的一句话是第五自然段。 4.齐读第五自然段。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日月潭,欣赏她的美。 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交流感受。 3.你能找出文中的一句话,表达出你的这种感受吗? 4.出示第五自然段: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过渡:日月潭风景这么秀丽,那让我们细细去品味,看看日月潭到底有多么美。 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找到表达感受的句子并感情朗读。活动意图说明: 引导学生通过寻找文中表达感受的句子,聚焦到最后一段,整体感知日月潭“风光秀丽”。环节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指向目标二、三、四)1.自读课文,勾画觉得日月潭美的句子读一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正确、流利地读第二自然段。 (2)分享日月潭美的句子。 生1: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那么深的潭水,碧绿碧绿的,多美呀! 生2:日潭圆圆的像太阳,月潭弯弯的像月亮,美极了。 (3)学生回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里把日潭比作太阳,把月潭比作月亮。 (4)想象日月潭的样子朗读比喻句。 (5)观察图片,想到:爸爸的鞋像小船。弟弟的鞋像鸟窝。 (6)生自由抢答。 生1:柳条像头发,柳条像丝带, 柳条像小女孩儿的辫子。 生2:白白的云朵像棉花,像棉花糖。 生3:枫叶像小巴掌像小扇子。 生4:小椅子像翘起尾巴的小猫。 一排排路灯像士兵。 长长的胡子像小草。 (7)学生借助关键词挑战背诵第二段。 学习第二部分(三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读学习要求。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交流: ①小组齐读。 ②生1:一想到天边晨星闪烁、山上灯光点点,湖水中还倒映着晨星和灯光,就觉得这个画面特别美! 生2: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晨星、灯光都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的,梦幻极了。 ③全班在音乐声中有感情朗读。 ④学生天空补充式背诵第三段。 4.自学第二部分(四自然段)。 (1)读自学要求。 (2)自主学习。 (3)全班交流: ①生1: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谈体会: 中午,太阳高照,日月潭和周围的建筑清晰可见,美景一览无遗,十分艳丽。 ②生2:我喜欢下雨天的日月潭,一切都显得朦朦胧胧,宛若仙境。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 生3:“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蒙蒙细雨比作成了轻纱,把日月潭比作仙境,特别生动,显得更有意境! ③学生挑战,展示朗读。 ④学生填空补充式背诵第四段。 4.倾听小结,有感情朗读第五段。请自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日月潭美在哪儿?找出有关的句子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2)指名分享日月潭美在哪儿? 相机出示图片,引导观察画面:日潭和月潭,复述日月潭名称的由来。 (3)出示句子:“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提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想象日潭和月潭的样子朗读句子感悟形状之美。 (5)出示图片:爸爸的鞋和弟弟的鞋。 请生想象:爸爸的鞋像什么?弟弟的鞋像什么? (6)接着出示词语:柳条、云朵、枫叶、椅子、路灯、胡子。这些事物像什么?看谁想得妙,说得多。 相机评价:想象的很合理,很有趣,很有意思,太妙啦! (7)挑战背诵第二段。出示关键词语:“湖水、中央、分成两半”,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进行背诵。 3.朗读感悟第二部分(三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日月潭清晨的美。要求: ①流利、有感情地在小组内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②抓住关键词:薄薄的雾、隐隐约约体会日月潭的美。
③说一说,你看到了日月潭哪些时候的迷人景象,美在何处? (2)巡视、指导小组合作。 (3)小组汇报。 ①随机出示日月潭清晨的图片和文字。 ②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因为有雾,远处的景物又是倒映在水中,所以所有的美景都显得“隐隐约约的”。 ③配乐全班朗读。相机引导“薄薄”“隐隐约约”要读得轻柔一点,才能突出雾的特点。 ④出示第三段的关键词、句,让学生作填空补充式背诵。 清晨,湖面上飘着( ),天边的( )和山上的( ),( )地倒映在( )。 (4)评价背诵。 4.朗读感悟第二部分(四自然段) 自学第四自然段,感受日月潭晴天、雨天变幻多姿的美。 (1)自学要求: ①流利、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②抓住关键词:建筑、清晰、朦胧、仙境等体会日月潭的美。
③说一说,你看到了日月潭哪些时候的迷人景象,美在何处? (2)巡视、指导自主学习。 (3)全班交流: ①随机出示日月潭晴天的图片和文字。 ②随机出示日月潭雨天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感受雨天的美景,“朦胧”一词的意思和文中的哪个词语刚好相反? ③随机指名展示朗读。 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气:清晨、蒙蒙细雨时要读得轻柔,读出朦胧之美;太阳高照时要读得响亮、明朗,读出艳丽之美。 ④出示第四段的关键词、句,让学生作填空补充式背诵。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 )和( ),都( )展现在( )。要是下起( ),日月潭好像( ),周围景物( ),就像( )。 (4)评价背诵。 5.教师小结: 这里有起伏的群山,茂盛的树木,古代留下来的遗迹。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难怪作者最后说道:“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出示第五段,全班有感情朗读第五段。能找出日月潭美在哪儿的句子。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段,并做体会分享。 能观察图片,阅读句子了解并感受日月潭的形状之美。 能通过事物名联系生活,巧妙仿说比喻句。 能根据关键词背诵第二段。 能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能作填空补充式背诵第三段。 能根据学法进行迁移,自学第四自然段。 能作填空补充式 背诵第四段。 能回扣整体感受,感情朗读第五段。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图文对照、抓住关键动词等方法,引导学生品读文段,感受日月潭的美景。整个过程由认知到实践、迁移,让学生充分体验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乐趣和自信。采用梳理关键词、句的方法,为学生课堂背诵积累搭建了学习的支架。环节四:写好汉字,星级评价(指向目标一) 学生观察汇报交流。 左右结构:现 披 半包围结构:展 上下结构:丽 独体字:央 2.学生观察汇报交流。 3.学生跟教师一起书空。 4.学生在书上描红一个写两个。 5.生观察评价,修改书写。 过渡:欣赏完美丽的日月潭,我们也要一起欣赏美丽的中国汉字了。 1.教师出示生字,请学生观察: 央 丽 展 现 披 2.出示书写小锦囊,抽生回答。 一看:结构 二看:占格 三看:重点笔画 3.示范书写:展 披 4.指导学生书写,一是注意写字做到“三个一”,注意握笔正确,指导孩子的书写。 5.投影学生作品,生生星级互评。 结构:☆ 占格:☆ 关键笔画:☆ 学生能给生字分类。 能观察字并回答。 能正确书写生字,书写姿势正确。 能用星级评价同学作品并修改自己的。活动意图说明:生字按结构归类观察书写,孩子更能把握字的结构和占格,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示范重点字,展示作品,生生星级评价,能有效提升孩子的书写。环节五:总结拓展(指向目标四)倾听总结。 2.课后主动完成实践活动。 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美好风光还有很多很多,有腾越在崇山峻岭的长城,有一望无边的塞北草原,有气势汹汹奔腾向东的黄河……希望同学们能够走近它们,一览祖国的壮美河山。 实践活动。 查找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并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向同学介绍,争做最佳“小导游”。能由衷赞美祖国的美好风光,课下积极体验实践活动。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总结,再次升华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之情。设置的实践活动,旨在拓宽学生眼界,积极主动将所学好词佳句流利表达,灵活运用。
六、板书设计 一看:结构 二看:占格 三看:关键笔画
作业设计
1.我会变。加上偏旁,我就能变成新字,组成新词。
2.下列事物像什么?请发挥想象,写一写。
例句:爸爸的鞋像 小船 。
枫叶像 ,还像 。
椅子像 ,还像 。
像 ,还像 。
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 和山上的 ,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 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 ,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我能把选文补充完整,并有感情地朗读。
我能用“ ”画出第二段中的一组反义词。
这两个自然段分别描写的是日月潭 和 时候的美丽景色。
(4)请你当小导游,把日月潭的美景介绍给你的同学吧!介绍的时候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