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找茬(chá) 倔强(jué) 一摊(tān) 舀米(yǎo)
B.涎水(yán) 叮嘱(zhǔ) 砌缝(qì) 泥浆(jiāng)
C.侮辱(wǔ) 守寡 (ɡuǎ) 孤孀(suāng) 田螺(luó)
D.凹凼(dànɡ) 书斋(zhāi) 淡薄(bó) 辟头(b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憎恶 规矩 粗拙 惧惮
B.诘问 疮疤 滞笨 愧怍
C.取缔 荒僻 烦躁 晌午
D.头颅 醒悟 筹画 忿然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同学们肃立在灵堂前,对老红军于爷爷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
B.像一颗珍珠镶嵌在祖国西北壮美大地上的青海湖,闪耀着神话般的色彩。
C.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的是相互尊重,所以,学会低眉顺眼,就能够获得别人的好感。
D.这个孩子天生胆小,在大庭广众之下更不敢说话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核心技术上的不断突破。
B.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足够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C.这部电影讲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的故事。
D.一些孩子玩了某些“水晶泥”后,手部、眼部出现红肿的症状,是因为这些产品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硼砂的原因。
5.依次填入下文括号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一首( ① )我的祖国( ① )为什么久唱不衰( ②)因为它用质朴的语言唱出了对祖国( ③ )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条河流。这条河,感受着岸边日新月异的变化( ④ )这条河,见证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①《 》 ②, ③, ④,
①“ ” ②, ③、 ④;
①“ ” ②? ③, ④。
①《 》 ②? ③、 ④;
6.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B.《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字永叔,号醉翁。
C.《老王》作者以“老王”为题,意在告诉读者此人的普通,也明确地告诉读者“老王”是文章的主人公。
D.《台阶》一文中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的父亲与台阶的故事。对父亲来说,台阶是他精神的期待,更是他精神的追求。
7.默写。(8分)
(1)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2)愿驰千里足, 。(《木兰诗》)
(3) ,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4)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5)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把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营造出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的两句是: , 。
(6)《卖油翁》中,表现陈康肃的傲慢无礼的句子是: ? ?
8.阅读名著《骆驼祥子》,回答问题。(4分)
(1)在祥子的心目中,可投奔、依靠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小福子,一个是能原谅他、帮助他,被他称为“圣人”的 。(1分)
(2)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择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3分)
我选择 图,理由: 。
9.综合性学习。(6分)
最近,班级开展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1分)
(2)在活动展示课中,根据安排,全班齐唱歌曲《常回家看看》之后,是双人舞蹈《让世界充满爱》,为了将这两个节目连起来,请你写几句串词。(2分)
(3)请你写一段优美的文字来诠释“爱”的内涵,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3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0—14题。(13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列子①学射,中矣,请②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③中者乎?”对④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⑤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⑥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释】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②请:请教。③所以:……的原因。④对:回答。⑤退:回去。⑥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尔安敢轻吾射( )
(2)徐以杓酌油沥之( )
(3)知之矣(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汝亦知射乎 弗知也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C.睨之久而不去 相委而去
D.退而习之 学而时习之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13.甲文中,卖油翁认为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的原因是: ;乙文中表明列子明白射箭道理所用时间之长的语句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4.甲文和乙文各告诉人们怎样的道理?请分别用一个四字成语来概括。(2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15—18题。(13分)
月光下的母亲
何君华
①我跟陈老师说,我母亲病了,我要回去看她。陈老师同意了。
②陈老师不可能不同意。因为现在已是下午5点,我在县中学寄宿,我家离学校有30多里。这个时候来请假,看来我母亲一定病得很重。
③我不是个好学生,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学校食堂的饭太难吃了,天天吃咸菜,顿顿吃腌萝卜,我都吃腻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我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我最爱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了。我们学校很少放大假,每个月只有月底两天放假,其他时间都在学校寄宿。上个月上学的那天清晨,母亲又为我做了一碗鸡蛋手擀面,母亲小心地端着这碗手擀面送到我桌上,慈祥地摸着我的头说:“慢慢吃,不着急。我孩儿上学辛苦了,等下次回家妈妈还给你做!”
④我坐最后一趟班车到镇上,镇上已经没有任何一辆机动车的影子了,我只好徒步往家走。
⑤天上的月亮真大,地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走啊走,肚子饿得发慌,心里只盼着早点吃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步伐便愈来愈快。
⑥走到村口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影。那人影正将一捆又一捆的谷子奋力地抽打在木桶上。
⑦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脱粒机这样的农用机械,即便有也没人用得起,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手工脱粒。这种脱粒方式速度慢、效率低,要赶在入秋时将全部的谷子脱粒归仓,实在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大工程,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连夜赶着脱粒的。
⑧我在心里嘀咕: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呢?心下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⑨我加快脚步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那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
⑩我哭了。
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两人一起赶工,爸爸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
我哭了,嚎啕大哭。
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
等我哭完,我没拿钥匙开门,也没去打谷场喊母亲,我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鸡蛋手擀面的事也被我全然抛到了脑后。
我知道路上肯定没有车了,只能徒步回学校,那我也决不回头。
茫茫月光之下,乡村公路上阒寂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心里却没有一丝害怕的感觉。我徒步30多里回到学校时,天已经大亮。
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
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止也止不住。
陈老师不明所以地看着我,想问我为什么哭,但似乎很快明白了什么。他终于没开口,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知道,我该收起自己的娇贵病,也该认真学习了。从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饿,我径直向教室走去。
我以前单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还有人顶着月光干活儿。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5.阅读全文,根据故事情节归纳内容。(2分)
“我”撒谎向老师请假回家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1) →
(2) →连夜返回学校后,向老师承认错误并反思自己
16.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品读下列句子。(4分)
(1)那人影正将一捆又一捆的谷子奋力地抽打在木桶上。(品析加点的词语)
(2)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理解语句含义)
17.文中画线句子先后写“我”两次“哭”,这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阅读选文,完成19—23题。(14分)
谁敢动我的杨树
蔡 楠
①白杨树替自己准备好了一口棺材。他宁肯死掉也不愿意把双腿锯掉。
②白杨树的腿有毛病。医生说他得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而且双腿开始发生溃疡,需要截肢。不,我还要靠双腿走路,还要靠双腿干活养活妻儿呢!白杨树拐着双腿走出了医院,他在大街上喊道,我宁肯死掉也不把双腿锯掉!于是他在棺材铺订购了一口棺材。
③其实,白杨树不想死,他期待奇迹出现。他四处求医找药,希望民间土法能够治好他的腿。但是奇迹并没有垂青白杨树,老婆和儿女们强行把他送进了医院,截了肢。
④白杨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为治病,家里欠了十多万的债。孩子们都已辍学打工去了。老婆也去了村办工厂给工人做饭。他趁老婆不在家,喝了老鼠药爬进了棺材里。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天,却没死。老婆回家把他拖出了棺材,狠狠地骂着,白杨树你这个没良心的,死都不会死,你干吗给自己喝假药?
⑤死不了怎么办?那就得活下去。要想活下去,就得给自己找点活。只有干活挣钱还账才是活下去的理由。
⑥白杨树请人在轮椅的后面做了个后备箱。他就滚动着这个特殊的轮椅出现在了大街小巷,出现在了高速公路两侧。他开始捡垃圾。废旧纸、破塑料、矿泉水瓶……每天都能捡一后备箱。有了一点积蓄,他找到了村委会。他说,古洋河大桥以北的堤坡不能再随便取土了,大堤都挖没了,要是来了洪水怎么办?我给咱看着吧!我也不要工钱,你们就和水利局的说说,我承包两公里的堤坡,种树,种速生杨,承包费照交!
⑦村里和他签了合同。白杨树就在苗圃场订购了树苗,带上了特制的镐头铁锹,爬到了堤坡上。他扔掉了轮椅,摘掉了假肢,露出了粉红的嫩肉。他摸着那肉,愣了一下神,然后就用绳子将空空的裤腿缠上。他就坐在了地上,开始挖坑。白杨树的手就成了脚。他坐在地上,一锹一锹地挖着。堤坡上都是胶泥土,坚硬得很。手又不能像脚似的那样去踩锹,他就把短短的锹把拄在肚子上,用身体的力量推动铁锹。肚子累了,受不了了,他就换个方式,拿过镐头一下一下地刨。阳光照过来,还有风沙吹过来。白杨树的脸上有了汗有了土有了泥,汗水流下来,流到了嘴里,牙碜得不行;流到了地上,砸在新挖出来的土上,一砸一个窝儿。
⑧坑挖好了,白杨树种上了第一棵树。他拎着塑料水桶,爬着去古洋河里取水。他的腿没了假肢的保护,嫩肉被胶土咯得生疼。那疼是坚持不住的疼。他手去摸腿,前面失去了依托,人一下子就滚到了河沟里。灌满水,他拉着拧上盖子的塑料桶,一下一下地往堤坡上挪。他的身后是一溜湿淋淋的红水印。爬上来了,他把水灌进了树坑。小树吸了水,冒出了嫩芽。白杨树也觉得自己真正的从棺材里爬出来,像小树一样,活过来了。
⑨白杨树开始了长达8年的种树生涯。8番寒暑,他用坏了的铁锹有几十把,磨烂了的手套堆成了小山,两条曾经细皮嫩肉的残肢也长满了厚厚的老茧。堤坡成了他的家,也成了他的乐园。那里变成了一片白杨树林。绿荫覆盖,鸟雀鸣唱。林下连着白洋淀的古洋河水,水平如镜,清澄透明,偶尔有鱼跃出水面,惊得蛙声一片。白杨树在堤坡的树林里爬着,走着,转悠着,他搂着粗大的树干,像搂着自己的儿女。
⑩不,比自己的儿女还亲。树不让他生气,儿女却让他生气。这不,长大了的儿女带着一支砍伐队来树林里找他了。儿女说,爹,你看这树大了,该用他换钱了!白杨树把轮椅转过去,背对着儿女说,咱们的债务不是你娘和你们都还上了吗?还急着要钱干什么?儿女说,我俩在城里每人按揭了一套楼房,想用这钱交首付呢?爹,你看,这3 000多棵树,最小的也值100块呢!
白杨树就又把轮椅转过来,看着已经成年的孩子们。他说,种树的时候我是想有一天能用树换钱。可孩子们,现在我不了。我一棵树也舍不得砍了,你们没看出来这古洋河、这鱼儿,还有这鸟儿,需要这样一片树林吗?还是留下吧,留下比砍了重要!
儿女们早就和商家谈好了价钱,他们不砍就没有了面子,当然也没有了房子。他们就带着砍伐队绕过白杨树,向树林深处走去。白杨树就扔了轮椅,立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的双腿又健康如初了。他跑到人们的前面,大声喊道,你们谁敢动我的杨树,我就动谁的脑袋,然后自己削下自己的脑袋,反正我的棺材早就准备了多年了——
众人惊在了那里。他们看见一把磨秃了的铁锹攥在白杨树的老手上,寒光一闪一闪的。
(选自《芒种》2021 年第2期,有删改)
19.通读全文,用精练的语言在(1)(2)处补全小说的主要情节。(2分)
腿病截肢→绝望自杀→捡废品包堤→(1) →种白杨树→(2)
20.作者给主人公取名“白杨树”,有什么用意?(3分)
21.第⑨段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22.小说中人物动作是人物心理的外显与心灵的投射,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谈谈下面两句中的“转”字分别表现了白杨树怎样的心理。(4分)
(1)白杨树把轮椅转过去……
(2)白杨树就又把轮椅转过来……
23.小说的结尾有何妙处?(3分)
三、写作(50分)
24.没有牵挂的人生是残缺的。在七彩的人生中,牵挂是最美的一色;在人生的五味里,牵挂是最芬芳的一味。牵挂是一份缠绵,是一份思念,是一份心灵的维系,是一份情感的交织。
请以《我牵挂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要有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答案:
1.( A )【解析】 B项,涎(xián);C项,孀(shuāng);D项,辟(pī)。
2.( D )【解析】D.筹画—筹划。
3.( C )【解析】C.低眉顺眼:低着头,眼中流露出谦卑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尊重”与“低眉顺眼”相互矛盾。
4.( C )【解析】A.两面对一面,去掉“否”;B.缺主语,去掉“通过”;D.句式杂糅,去掉“因为”或“的原因”。
5.( D )
6.( B )【解析】B项有误,《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
7.默写。(8分)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3)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4)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5)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把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营造出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卖油翁》中,表现陈康肃的傲慢无礼的句子是: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8.(1)曹先生 。
(2) A图,示例:因为A图上有古城楼,暗示了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图上还有车夫和人力车,表明故事的人物和人物的身份。
9.
(1)示例一:爱由心生,美在人间。示例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示例三:让世界充满爱,让生命焕发光彩!
(2)示例:刚才我们在歌曲《常回家看看》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让世界充满爱》,进一步感受世界大家庭的温馨。
(3)示例:爱是严冬里的一缕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沙漠里的一股泉水,使口渴难忍的人感到生命的再生;爱是夜空里飘荡的一首歌谣,使孤独无依的旅人感到心灵的安慰。
10.
(1)( 怎么 )(2)( 同“勺” )
(3)( 代词,代指射中靶心的道理 )
11.( D )
【解析】A.知道,了解;B.射中;C.离开;D.练习/温习。
12.
(1)(卖油翁)于是说:“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2)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要像这样。
13.无他,但手熟尔;退而习之。三年。
14.示例:甲文:熟能生巧;乙文:坚持不懈。
【乙文参考译文】列子学习射箭,射中了靶心,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不知道不能算是学会了。”列子回去再练习。过了三年,列子又来向关尹子求教。关尹子又问:“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现在可以了。牢牢记住,不要忘掉(这个道理)。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要像这样。”
15.(1)看到月光下的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在用力抽打谷子脱粒→(2)回家后发现门锁了,原来给谷子脱粒的人是母亲
16.
(1)“抽打”,表现谷子脱粒非常艰难,更表现母亲用的力气之大。
(2)表现“我”的深刻反思,看到母亲月下劳动受到巨大触动,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表现出“我”的进步。
17.示例:“我哭了,嚎啕大哭”,表现了“我”的内疚。母亲辛勤劳动供“我”读书,“我”却不认真学习,辜负了母亲的期望。这里的“哭”既是对母亲的心疼,又是自责。“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止也止不住”,表现了“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的悔恨,以及痛改前非的决心。
18.示例: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她一个人支撑起家庭的全部重担);母亲是一个不怕艰苦的人(夜以继日,披星戴月地干活儿);母亲是一个关爱儿子的人(儿子上学和回家时,总会给儿子做一碗鸡蛋手擀面)。
19.(1)坡堤挖坑→(2)舍命护树
20.“白杨树”既是主人公的名字,也是他种植的树木的名称。暗指他把自己辛勤种植养护的白杨树看作自己生命一般重要,突出他的责任担当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品质。
21.这一美好的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愉悦的心情,也指“白杨树”用自己的辛勤努力给坡堤带来的变化。
22.
(1)表现出白杨树对儿女的愧疚之情,觉得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儿女的要求。
(2)表现白杨树内心的坚决,保护这片林地不作丝毫妥协的决心。
23.结尾情节上刻画了白杨树舍命护树的场面,让故事陡生波澜,给人强烈的震撼。主题上突出了老人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家庭利益也要为家乡留下青山绿水的美好心愿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效果上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