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7-12 07:1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学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6月28日16:30-17:45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遗传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利用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进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F2中出现性状分离
B. 确定一圆粒豌豆植株的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是进行测交
C. 豌豆杂交实验中,对开花后的母本要及时去雄,且去雄后要套袋处理
D. 雌雄异花同株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可直接将不同性状的亲本间行种植
2. 下列关于遗传学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运用了加法原理
B. 科学家利用15N同位素标记和离心技术,验证了DNA半保留复制假说
C. 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和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均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D. 构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时,同源染色体用同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
3.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 3 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实验 亲本表型 F1的表型和植株数目
红果(个) 黄果(个)
1 红果×黄果 492 504
2 红果×黄果 997 0
3 红果×红果 1511 508
A. 番茄的果实颜色中,红色为显性性状
B. 实验 1 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 Aa,黄果为 aa
C. 实验 2 的后代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 实验 3 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 Aa 或 AA
4. 假如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瘟病(R)对易染病(r)为显性。现有一高秆抗病的亲本水稻和矮秆易染病的亲本水稻杂交,产生的F1再和隐性类型进行测交,结果如下图所示(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问F1的基因型为(  )
A. DdRR和ddRr B. DdRr和ddRr C. DdRr和Ddrr D. ddRr
5. 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型,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和CCpp
B. 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
C. 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
D. F1测交结果后代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
6. 如图表示某雄果蝇进行减数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细胞(I~Ⅳ)中相关结构或物质的数量。下列有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I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了着丝粒分裂
B. 在Ⅱ阶段的细胞内,可能没有同源染色体
C. 在Ⅲ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DNA的复制
D. 在Ⅳ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
7. 某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处时期为前期Ⅱ
B. 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后期Ⅰ,③与④的分离发生在后期Ⅱ
C. 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卵细胞的2倍
D. a和e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概率为1/16
8. 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辰砂眼基因(v)、白眼基因(w)为一对非等位基因
B. 基因cn、cl、v、w的本质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C. 该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可同时含有图中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
D.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可自由组合
9. 如图是由基因H、h控制的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图,其中II-3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该遗传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
B. 该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
C. II-4具有分裂能力的体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可以含有2个致病基因
D. 若III-7和III-10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3/8
10.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排、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 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B.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C. 离心时间过长,较重的大肠杆菌进入上清液中
D. 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11. 含有100个碱基对的—个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的A+T占40%,它的互补链中G与T分别占22%和18%,如果连续复制2 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数量为(  )
A. 240个 B. 180个 C. 114个 D. 90个
12. 下图是真核细胞遗传信息表达中某过程的示意图。某些氨基酸的部分密码子是:天冬酰胺AAU:亮氨酸UUA、CUA:异亮氨酸AUC、AUU:精氨酸AG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推测图中①为天冬酰胺
B. 图中结构②从右向左移动
C. 该过程中没有氢键的形成和断裂
D. 该过程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核中
13. 白化病和黑尿病都是因为酶缺陷引起的分子遗传病,前者不能将酪氨酸合成黑色素,后者不能将尿黑酸转变为乙酰乙酸,排出的尿液中因含有尿黑酸,遇空气后氧化变黑。如图表示人体内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生化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化病和黑尿病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B. 若受精卵中控制酶D合成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可能会导致黑尿病
C. 若一个皮肤角质层细胞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异常,不会导致白化病
D. 图中代谢过程说明一个基因可影响多个性状,一个性状也可受多个基因控制
14. 关于癌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成纤维细胞癌变后变成球形,其结构和功能会发生相应改变
B. 癌症发生的频率不是很高,大多数癌症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C. 正常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原因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
D. 乐观向上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15. 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
B. 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 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D. 图中4种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16. 为指导遗传咨询,医生通过产前诊断技术从孕妇体内取出胎儿细胞,以此判断胎儿是否患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检测可以检测和预防所有遗传病,但有可能引起基因歧视
B. 体外培养胎儿细胞并分析染色体,可诊断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
C. 从胎儿细胞中提取DXA并检测相关基因,可判断胎儿是否患白化病
D. 基因检测胎儿血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可判断胎儿是否患镰状细胞贫血症
17. 某昆虫成虫体色深色对浅色为显性,该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某地新迁入的种群中共2000个个体,其中AA个体占25%,Aa个体占70%,种群中个体随机交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若没有突变、迁入和迁出等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种群中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60% B. 子一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和亲代相同
C. 子一代中Aa的个体数量约为960个 D. 子一代中浅色成虫所占比例为16%
18. 峡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导致新物种形成。两个种的羚松鼠分别生活在某大峡谷的两侧,它们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峡谷形成之前;某高山两侧间存在有限的“通道”,陆地蜗牛和很多不能飞行的昆虫可能会在“通道”处形成新物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大峡谷分隔形成的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
B. 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为两个物种
C. 高山两侧的陆地蜗牛利用“通道”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
D. 某些不能飞行的昆虫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19. 斑点叶突变体是水稻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在叶片或叶鞘上白发形成斑点的一类突变体,研究斑点叶突变体对揭示水稻的抗病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现诱变处理野生型水稻,获得一个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将突变体S与野生型水稻回交,F1植株均为野生表型。F1自交共得到F2植株227株,其中有171株表现为野生型,56株表现为斑点叶表型。
【实验二】检测发现,突变体S出现斑点叶表型是水稻中E基因突变所致(记为ES),再对野生型与突变体S的相关基因别序和转录剪切后的mRNA的部分序列如图所示。
【实验三】进一步检测野生型和突变体S中E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发现突变体S中的表达量相较野生型有所下降。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F1为野生型,F1自交得到F2群体出现______现象,F2中野生型与斑点叶表型比例接近______,可判断斑点叶表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实验二中,与野生型E基因序列相比,突变体S中ES发生的碱基对变化是______。
(3)转录过程中通过______酶的作用合成mRNA.真核生物中合成的前体mRNA在特定的碱基序列被识别后,部分碱基序列在此会被剪切掉,其余序列加工形成成熟的mRNA。据此推测,实验二中,突变体S的成熟mRNA序列中多出“AUAG”4个碱基的原因是______。
(4)E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通过分析叶肉细胞中______(填“DNA”或“mRNA”)含量得出。科学家发现突变体S表现出对白叶枯病很高的抗性,而白叶枯病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综合实验三,提出一种预防水稻感染白叶枯病的方法为_______。
20.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一类抗生素。某兴趣小组为研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大肠杆菌菌液均匀涂布在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并将平板划分为四个大小一致的区域,分别标记①-④。①区域放一张不含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圆形滤纸片,②-④区域各放入一个含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相同圆形滤纸片.将培养皿倒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12~16h,结果如下图。
步骤二:挑取该平板上位于抑菌圈边缘菌落上的细菌配制成菌液,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培养至第3代,观察、测量并记录每一代的实验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
(1)大肠杆菌耐药性变异一般来源于______,该变异产生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广泛使用______(填“前”或“后”)。
(2)步骤二中从抑菌圈边缘菌落挑取细菌,原因是该处的细菌可能______。
(3)该小组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如下表数据。
抑菌圈直径/cm
区域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② 2.26 1.89 1.62
③ 2.41 1.91 1.67
④ 2.42 1.87 1.69
平均值 2.36 189 1.66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______,说明细菌的耐药性逐渐______(填“增强”或“减弱”)。从进化的角度解释,连续培养后细菌耐药性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4)该小组同学从第3代抑菌圈边缘挑取细菌,替换成含有卡那霉素的相同圆形滤纸片,重复培养3代,又在抑菌圈边缘重新挑取细菌培养,恢复使用含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滤纸片,测得抑菌圈直径平均值大于第三代的平均值1.66cm。这一结果为我们防止“超级细菌”的出现提供的思路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当细菌耐药率超过一定值时,______。
21.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育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小麦的抗倒伏(D)对易倒伏(d)为显性,易染条锈病(T)对抗条锈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一个品种抗倒伏,但易染条锈病(DDTT),另一个品种易倒伏,但能抗条锈病(ddtt)。为培育既抗倒伏又抗条锈病的纯种(DDtt),育种工作者展开了研究。
(1)传统的育种方法是选择______(方法)进行育种,此方法运用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对部分易染条锈病个体和抗条锈病个体进行基因测序,发现相关基因碱基序列一致,说明可能是部分个体相关基因的碱基发生了______,此变异______(填“是”或“不是”)可遗传变异。
(2)偶然发现一株2号染色体三体(比正常植株的2号染色体多一条)的纯合抗倒伏小麦,为探究抗倒伏(D)基因是否位于2号染色体上,设计了以下的实验。
①选择该三体植株与______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假设每株小麦子代数量均相同,)
②若F2中______,则抗倒伏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若F2中______,则抗倒伏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
③从配子角度分析,该三体植株形成的原因是在______时期染色体分离异常。
22. 已知某昆虫(2n=12)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翅形的正常翅和裂翅、眼色的红眼和朱红眼分别由等位基因D(d)和E(e)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组合 P F1
♀ ♂ ♀ ♂
甲 正常翅朱红眼 裂翅红眼 裂翅红眼:正常翅红眼=1:1 裂翅朱红眼:正常翅朱红眼=1:1
乙 裂翅红眼 裂翅朱红眼 裂翅红眼:裂翅朱红眼:正常翅红眼:正常翅朱红眼=2:2:1:1 裂翅红眼:裂翅朱红眼:正常翅红眼:正常翅朱红眼=2:2:1:1
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研究该昆虫的基因组,需要测定该昆虫_______条染色体的DNA碱基序列。
(2)红眼和朱红眼是该昆虫眼色的不同表现类型,控制该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3)正常翅和裂翅中,隐性性状是______。甲组母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
(4)乙组F1的正常翅和裂翅的比例不为1:3,原因是_________。若让甲组F1中的裂翅红眼雌性个体与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A。
2. B。
3. D。
4. C。
5. D。
6. A。
7. D。
8. D。
9. C。
10. B。
11. B。
12. B
13. A。
14. C。
15. D。
16. A。
17. C。
18. C。
19. (1) ①. 性状分离 ②. 3∶1
(2)G-C被替换成A-T
(3) ①. RNA聚合 ②. GU位置被识别并在之前进行切割
(4) ①. mRNA ②. 抑制E基因的表达
20. (1) ①. 基因突变 ②. 前 (2)具有耐药性
(3) ①. 抑菌圈直径逐渐变小 ②. (随着细菌培养代数的增加)逐渐增强 ③.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大肠杆菌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使耐药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增加,耐药性基因频率升高
(4)及时更换抗生素类药物##将细菌耐药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21. (1) ①. 杂交育种 ②. 基因重组 ③. 甲基化修饰 ④. 是
(2) ①. 正常的易倒伏 ②. 倒伏植株:易倒伏植株=31:5 ③. 抗倒伏植株:易倒伏植株=3:1 ④. 减Ⅰ后期或减Ⅱ后期
22. (1)7 (2) ①. X ②. 杂交组合甲子代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朱红眼
(3) ①. 正常翅 ②. ddXeXe
(4) ①. DD基因纯合致死 ②. 5/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