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一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一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2 07:5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出题人 历史组
审核人 历史组
一、单选题
1.19世纪英法等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在阐述关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观点中,不再像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家那样主张变革政权,而是主张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来推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以提升本阶级的政治与社会地位。”这种变化表明( )
A.工业资产阶级革命性弱化 B.改革更符合资产阶级的要求
C.工业革命改变了阶级结构 D.自由主义思想家更主张改革
2.高尔吉亚指出,演说术就是一种用以在法庭、议事会和公民大会中说服陪审员和其他听众的能力,演说家可以运用这种能力实现个人利益:柏拉图认为,政治演说者会像“诗人”一样取悦雅典公民,以谋取私人利益。这反映出雅典( )
A.公民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B.极端利己之风盛行
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完善 D.精英政治色彩浓厚
3.1978年,西班牙宣布确立君主立宪制。1981年2月23日,军方发动政变,蛮横阻断议会选举新首相的进程。次日凌晨,国王全副戎装地发表电视讲话,呼吁保卫宪法。政变仅持续18小时便宣告破产。该事件最能说明当时的西班牙( )
A.政治民主化是大势所趋 B.国王仍是最高行政首脑
C.宪法制定违背民主程序 D.政治体制全面效仿英国
4.在古代斯巴达,国王和长老会地位显赫,长老会一般通过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影响大会的议程,但公民大会的主持权掌握在监察官手中。由于城邦没有职业常备军,因此一旦由全体战士组成的公民大会希望行使权力时,没有任何机关能阻止。这说明( )
A.公民大会逐步掌握城邦司法权 B.斯巴达政治体制具有一定民主特征
C.监察官已经垄断了军事统帅权 D.君主专制导致了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5.“希腊城邦普遍实行公民民兵制度。当军队以骑兵为主力时,政治上往往是贵族制或寡头制;当军队以密集型重装步兵为主体时,富裕平民就跻身军队主力,贵族制开始让位给温和民主制;而主要由下层平民组成的海军成为军队主力后,平民政体随之建立。”这反映出( )
A.军事制度和战术变化影响政治权利分配
B.公民新尽义务与享有政治权利成反比
C.城邦民主政治的统治基础较为薄弱
D.民主政治取代寡头政治成为历史必然
6.15世纪,英国兰开斯特王朝建立之初,亨利四世就通过坎特伯雷大主教诏告全国:“愿意维护古代法律习惯,经常与国民协商,根据贤人哲士的忠告治理国家,伸张正义,仁慈施政。”他的后继者也多次重申要遵循多数人建议行事的意愿。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形成了议会政治的雏形 B.奉行王在法下的原则
C.深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7.古代雅典人设立祭祀仪式纪念诛杀僭主者,战争执政官负责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向他们献祭;此外,雅典人还赋予了诛杀僭主者的直系后代各种特权,让他们有权享用城邦的公费食堂,有权免除赋税,有权在公共典礼中于前排就座。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强化民众的民主观念 B.捍卫了公民的个人自由
C.有效确保雅典民主制的持续 D.孕育出崇尚自由的风气
8.雅典重视公共设施建设,这些设施占据了城市的绝大部分空间,并面向全体男性公民开放。人们自由穿梭在城市里,谈论时政、欣赏戏剧、祭祀诸神、享受生活,他们是这座城市的主人。这说明雅典( )
A.人人平等享有政治权利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政治体制影响社会生活 D.人文主义思想盛行
9.雅典和斯巴达分别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寡头政治的代表。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演变。以下关于其制度内容表述错误的是( )
A.雅典公民大会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决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
B.斯巴达国王垄断军事统帅权,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
C.罗马共和国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但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D.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的妇女和外邦人都没有资格参与政治
10.罗马帝国通过陆续授予被征服者罗马公民权,建立自治市体系,在给予地方相当高的自治权的同时,主动吸引地方精英进入上层阶级的圈子。从公元1世纪开始,部分意大利人和其他行省公民也可以进入元老院。这体现了罗马帝国( )
A.社会矛盾得以消除 B.国家治理的开放性
C.公民权利日益扩大 D.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11.伯里克利曾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为民主政体,因为城邦的治理以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为依归。处理私人争端时,按照法律,人人平等。一个公民只要有才能就会受到关注……而且,一个人尽管缺乏禀赋却能为城邦服务,他不会因贫穷而受到阻碍。”这反映了雅典政治( )
A.为多数人服务的原则 B.注重程序的公平公正
C.侧重个体的能力培养 D.缩小了公民贫富差距
12.公元前5世纪中期后,雅典勒石公布的国家法令骤增。这些法令多出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提议。根据雅典公民大会的议事规程,这些人显然需要发表演说以说服公民大会通过他的提议。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
A.智者学派雄辩术普及 B.公民参政议政活跃
C.立法过程具有随意性 D.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13.公元前477年,以雅典为首的一些希腊城邦结成提洛同盟。雅典利用强大的实力强迫同盟将金库迁移至雅典,强令盟国的重要案件交由雅典审理,规定同盟采用雅典货币。这些举措旨在( )
A.保障希腊城邦的独立自治 B.强化雅典的政治影响力
C.扩大雅典城邦的公民权利 D.促进民主政体普遍建立
14.公元前11世纪,雅典废除了王政,设立终身执政官,随后又以十年一届的任期取代终身制。公元前682年又改为一年一届,并使执政官的人数增加为多人。公元前594年,建立四百人会议,实际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从这一历程可看出雅典( )
A.公民的权力范围不断扩大 B.民主政治的形成具有渐进性
C.公民的法律地位趋于平等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充满曲折
15.10世纪时,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把大量财产和特权赐予教会,使得大量高级教士成为国王的高级官吏;奥托视公国和伯爵领为国家行政区而非采邑,公爵和伯爵也成了国家公共职位。这表明当时的德意志( )
A.教俗政权二元并立 B.王权呈现集中化的趋势
C.民族国家形态完备 D.封君封臣制度较为完善
16.13世纪时,西欧庄园领主不再亲自监管农奴耕种领主自营地,而是和新开发的土地一样,向农奴收取租金。农奴通过在自由市场上出售剩余的产品,或能变得富足一些以赎买人身自由。这反映出( )
A.封建庄园经济濒临崩溃 B.庄园农产品获利颇丰
C.封建农奴制度彻底瓦解 D.庄园农业生产力进步
17.中世纪的欧洲,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这一现象( )
A.强化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加强了欧洲的庄园经济
C.有利于欧洲的社会转型 D.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
18.8世纪上半叶由查理·马特发起的土地分配制度改革,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把从叛乱贵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和一些教会的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这一变革使( )
A.天主教会垄断地位不断巩固 B.法兰克封建生产关系得以发展
C.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开始建立 D.欧洲封建等级制度遭到了冲击
19.1307年,法国全境的圣殿骑士突然被国王腓力四世逮捕,大团长在狱中被迫承认“莫须有”的罪名。法王下令傀儡教皇克雷芒五世在欧洲追捕骑士团成员,并最终解散该团。教皇曾要求将圣殿骑士团交予宗教法庭审判,但遭法王拒绝。这一现象( )
A.说明封建国家的王权增强 B.源于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破除了教会对王权的制约 D.使法国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20.16世纪初,英国知识分子在身份上仍属于教会体系,大学手中仍掌握着教会所授予的特权。1545年,议会通过法令规定大学中的学院都必须宣誓对国王效忠,否则将被解散和改组。1571年,议会又通过了大学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守议会的法令。议会的这些法令( )
A.适应了世俗政治体系的发展 B.标志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C.促成了英国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推动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21.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水权(通航权和河岸权)冲突加剧,磨坊堰和鱼堰成为阻碍河道通航的主要障碍。河道治理举措主要有两种,一是签发令状经由普通法诉讼,二是权利受损者向国王或议会提交请愿,绝大多数请愿都获得积极回应。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
A.重视新型生产方式的发展 B.议会主权地位日益提升
C.注重维护下层群众的利益 D.已带有开明专制的色彩
22.18世纪以来,围绕“第三等级是什么”这一话题,有学者宣称国王与贵族是并肩征服高卢的战士后裔,应平等分享征服者权利,第三等级是处于奴役地位、无任何政治权利的高卢被征服者及其后裔;有学者则强调第三等级独立保障了法国的生存发展,理应享有全面的政治权利。对该话题的讨论( )
A.激化了法国不同等级间的矛盾 B.推动了法兰西共和国的建立
C.使法国早期历史认识更加真实 D.有利于法国宪政制度的发展
23.18世纪80年代,美国的民众主义代表认为民主政府的真义在于“所有权力来自于广大人民,代表的选举、所授予权力的限度、掌权时间长短,都必须以人民出于‘安全和便利’的考虑为准”;而精英主义代表则认为,如果人民把所有权力保留在自己手中,不委托给任何官员或代表,那只不过是一种“完全的无政府状态”,上述材料反映( )
A.新宪法颁布激化了国内矛盾 B.两党斗争激烈阻碍政治自由
C.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博弈 D.阶级立场影响对民主的看法
24.1763年,英国议员威尔克斯批评国王,遭到国王监禁,并被国王收买的下院撤销了议员职务。此举引起社会广泛不满,支持者喊出“威尔克斯和自由”的口号。到1768年,威尔克斯又重新被人们选入议会。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国王仍然掌握法定实权 B.王权开始受到议会限制
C.工业革命推动议会改革 D.君主立宪体制有待完善
25.作为西方典型的民主制国家,英国的渐进主义将贵族制与民主原则结合,美国的移民文化以自治为基础建立联邦制与总统制法国持有天主教信仰的平等价值观促使总统制与议会制结合。这反映出( )
A.历史文化传统影响政体表现形式 B.共和制比君主立宪制更具优越性
C.英美法三国政体具有本质性差异 D.西方的民主代议制形式各具特色
26.1701年,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迫近时,英王威廉曾打算解散托利党辅政“小集团”,重新召回拥护战争政策的辉格党“小集团”,但因托利党仍保持着议会多数地位,威廉为了避免与议会摩擦,因而不得不放弃了改组计划。这表明英国( )
A.责任内阁制日益成熟 B.王权受到议会限制
C.政党政治遭到了破坏 D.国王丧失了行政权
27.《联邦党人文集》是美国仅次于《独立宣言》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重要文献,作者之一麦迪逊主张让权力之间相互制约,“野心必须用野心来抗衡”,核心内容是建立双重分权制衡的联邦制共和国,一方面是横向的分权制衡,即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相互分立、相互制约;另一方面是纵向的分权制衡,即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之间的相互分立、相互制约。麦迪逊旨在( )
A.建立一个中央集中权力的政府 B.建立保障民众权利的有限政府
C.建立维护富人特权利益的政府 D.延续各州拥有主权的邦联政府
28.“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增新的基本原则。下表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4世纪,法国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 法国形成了限制主权的历史情况
B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 美国政体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D 1875年,法国通过新宪法,规定了总统与国会的权力 推动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A.A B.B C.C D.D
29.美国宪法规定,国会具有对外宣战权,招募军队、维持军备的权力。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总司令,并在各州民团奉召为合众国执行任务时担任统帅;经参议院建议和同意,总统有缔结条约之权。二战以前,美国出兵哥伦比亚、古巴以及墨西哥均未经国会宣战。这说明美国( )
A.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脱离现实 B.民主政治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缺陷
C.分权政治影响了政府行政效率 D.总统始终掌控对外政策的主导权
30.信义是罗马人的一项生活原则,从罗马法的信义原则中发展出罗马高级官员受其所颁布告示的约束和法不溯及既往这两条重要规则,增强了官员集团对政权的认同和支持。此外在罗马人的贸易契约中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持续性信义关系。这反映出当时罗马( )
A.立法兼顾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 B.司法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注重维护国家统治和公序良俗 D.商业贸易发展巩固了道德基础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公元前146年布匿战争结束至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灭亡的这段时期是个充满危机——阶级斗争、奴隶起义和不断增多的军人对政治的干预——的时期。此时登上历史舞台的是那些在长期边境战争中赢得民众喝彩和支持的将领们。部分将领力求恢复元老院在历史上充当的政治裁决者的角色,但拥有最高权力的元老院并未能稳定局势。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爆发,并一时威胁到国家的存续。罗马之所以能够幸存,是因为建立了能吸收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个人独裁统治。凯撒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并为此付诸行动。凯撒作为高卢(今法国、比利时一带)的征服者而声名显赫,他还建立了一支强大、忠实的军队。在一系列的辉煌战役中,凯撒击败了元老院的军队,成了罗马无可争辩的领袖。公元前44年,他被旧寡头政治的代表人物谋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罗马帝国中后期频繁爆发的瘟疫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个方面,而且极大地冲击了代表着古典文化的神学、哲学、科学的权威,因而大大地动摇了支撑罗马社会的精神道德和政府统治的根基。大瘟疫导致的社会混乱使异教与希腊哲学所拥有的解释自然万物和宽慰人心的能力基本宣告失败,社会民众与各团体迫切要求革新传统信仰或转向其他宗教,这就为基督教乘虚而入提供了信仰的“真空”。基督教应对瘟疫这样的大灾难有着难得的心理抚慰能力、救助机制等方面的优势。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确认基督教合法地位的米兰敕令,并在临终时皈依基督教,这些都使基督教潜在的优势逐渐化为了信仰的胜势。
——摘编自姬庆红《古罗马帝国中后期的瘟疫与基督教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公元前2世纪中期至公元前1世纪后期罗马政治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罗马帝国中后期基督教发展的原因。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世纪的英国,主教兼具教俗两界权力,他们既是国王的封臣,又是罗马教皇的使节。一方面他们在政府的司法、外交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国王的重要幕僚;另一方面作为教区首脑,在宗教领域影响力极大,掌握精神领域的特权,还可以动用宗教资源进行征税或者战争动员。教会所宣扬的一些理念,就是“引导民众不服从他们的统治者和首脑,鼓励他们对抗自己的君主。”主教群体在英国政治结构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们不完全受到王权的限制,任免不完全由国王决定,国王法庭无法审判他们的罪行。
——摘编自赵博文《主教制度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时期的国家建构》
材料二:1534年,亨利八世颁布的《至尊法令》规定“英国国王是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首脑”,同时规定了国王对于异端审判、制定教会法令等方面享有的一系列特权。至此,英国国王成为了英国教会的首脑。从亨利八世开始,英格兰国王拥有了对英国境内所有教职进行任命以及教义修改的至高权力。1536年,英格兰国会通过《小修道院解散法》宣布解散岁入在200镑以下的小修道院,其动产、不动产均归王室所有。1539年亨利八世钦准出版的英文版《圣经》最终实现了在国家层面上英语的普及。
——毛一鑫《享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影响与民族国家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英国主教“兼具教俗两界权力”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亨利八世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刺史由秦朝的监御史演变而来,汉武帝为了监察地方郡国,将全国划分为了13州,在中央派遣刺史进行巡查。初设之始其权高位卑,其主要职责为监察地方的官员及王国,“周行郡国”,“秋冬入奏”。到西汉中后期,随着刺史权力不断变大,日渐干预地方郡国事务,其职权广泛扩展至地方军、政、民、农、贡士等多方面。东汉时期,刺史实际上已经逐渐地方官化了。
——摘编自江田祥《空间与政治:汉代交刺刺史部治所变迁及其原因探析》
材料二 《大宪章》先以教会自由奠定王国公共秩序的基础,继而通过修正的封建关系重塑王国的政治结构,辅以司法改革调整王国的整体治理,确认、授予并维护了王国自由人广泛不一的主体权利。《大宪章》试图通过男爵委员会(英国议会的前身)平衡封建结构……既是传统封建契约的细化,也是传统封建契约的革新。《大宪章》既形塑了中古英国的国家之制,又展现了中古英国宪制的整体图景。
——摘编自王栋《中古英国宪制的整体图景》
材料三 19世纪开始,旧制度在工业时代利用新财富孳生了越来越多的腐败。工人阶级愈加贫穷,他们对英国严重的政治腐败日益不满,导致社会矛盾呈现激化的势头。城市中等阶级率先发起了要求议会和政府进行体制改革的社会运动。为彻底改变“旧腐败”,英国开始了一系列议会改革。
——摘编自唐朗诗等《英国腐败治理经验: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时序》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两汉时期刺史职权的变化,简述这一变化对汉朝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宪章》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简述其形塑的“中古英国的国家之制”的运行机制。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英国政府治理腐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该时期英国的议会改革。
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法等国。依据材料和所学,19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已经上升到统治地位,已经不愿意同人民群众结成联盟,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统治地位的巩固;相对革命来讲,改革更能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工业资产阶级革命性并非弱化,只是改革对他们来讲代价更小,排除A项;工业革命造成了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的发展,但这与题干没有关联,排除C项;“自由主义思想家更主张改革”的说法只是题干意思的另一种说法,没有说出深层内涵来,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演说术就是一种用以在法庭、议事会和公民大会中说服陪审员和其他听众的能力,演说家可以运用这种能力实现个人利益”“政治演说者会像‘诗人’一样取悦雅典公民,以谋取私人利益”及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体的主要机构(如公民大会、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是依靠演说来运作的,政治家通过演说取悦雅典公民,从而获得了实现个人权利的意图,说明公民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极端利己主义盛行的相关信息,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材料未涉及智者学派雄辩术得到完善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是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精英政治色彩浓厚”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1981年(西班牙)。1981年,在西班牙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国王成为以宪法为基础的民主政体的坚定捍卫者,企图干涉民主选举的军事政变在短1小时内即被颠覆,这在根本上缘于西班牙主要政治力量对民主政体的认同,A项正确;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只是国家元首,首相才是最高行政首脑,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宪法制定的过程,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单凭材料信息,不足以判断当时西班牙的政体是否效仿英国,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斯巴达)。据材料信息可知,虽然在斯巴达,国王和长老会的地位显赫,但公民大会的主持权并不掌握在国王和长老会手中,且“由于城邦没有职业常备军,因此一旦由全体战士组成的公民大会希望行使权力时,没有任何机关能阻止”,公民大会拥有一定的权力,反映了斯巴达政治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特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斯巴达公民大会的权力,没有涉及司法权,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监察官掌握公民大会的主持权,不能得知监察官垄断了军事统帅权,排除C项;据材料信息可知,公民大会在斯巴达拥有一定的政治权力,并非形同虚设,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希腊城邦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军事制度和战争技术的变化影响不同公民集团所尽军事义务的分量,会直接改变其政治权利的分配,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公民新尽义务与政治权利成反比,排除B项;从题干可知,富裕平民和下层平民成为军队地主力,城邦民主政治的统治基础加强,排除C项; “民主政治取代寡头政治成为历史必然”说法绝对,民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是当时希腊诸城邦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的不同政体,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英国统治者治理国家注重与国民协商,遵循多数人建议,说明其奉行王在法下的原则,B项正确;英国议会制始于13世纪,当时出席大议会的不仅有贵族、教士,而且增加了骑士,这就具有了议会制的雏形,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到英国国王通过主教诏告全国,无法体现基督教的影响,排除C项;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古代雅典人设立祭祀仪式纪念诛杀僭主者”“雅典人还赋予了诛杀僭主者的直系后代各种特权”可知,材料反映出雅典采取多种措施反对僭主政治,结合所学,僭主是古希腊独有的统治者称号,是指那些未经过当时合法的政治推选程序而进行统治的人,材料所述措施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维护,有助于强化民众的民主观念,A项正确;材料与公民的个人自由无关,排除B项;有效确保雅典民主制持续的说法不符合史实,雅典民主制最终走向灭亡,排除C项;这些举措是反僭主政治的手段,与孕育自由风气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雅典。根据材料“这些设施占据了城市的绝大部分空间”“人们自由穿梭在城市里,谈论时政、欣赏戏剧、祭祀诸神、享受生活,他们是这座城市的主人”可知,雅典城公共空间占比更大,突出公共服务功能,说明政治体制影响公共生活,C项正确;古代雅典是奴隶社会,只有公民享有政治权力,排除A项;通过材料信息并不能看出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排除B项;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罗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巴达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国王世袭继承,垄断了军事统帅权;最高权力机构是元老院,掌立法权,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雅典公民大会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决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A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罗马共和国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谈判,是罗马最高权力机关,但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C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真正享有权力的局限于人数不多的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和外邦人都没有资格参与政治,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帝国)。据材料可知,罗马帝国通过授予被征服者罗马公民权、建立自治市体系以及允许部分意大利人和其他行省公民进入元老院等举措,体现了国家治理的开放性,B项正确;“社会矛盾得以消除”的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民的范围,而不是扩大公民权利,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法律体系的相关内容,不能表明罗马帝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我们的制度被称为民主政体,因为城邦的治理以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为依归。”“一个公民只要有才能就会受到关注……而且,一个人尽管缺乏禀赋却能为城邦服务,他不会因贫穷而受到阻碍。”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政体使城邦的治理以多数人的利益为依归,国家意重视公民的平等,公民的才能会受到关注,没有财产和禀赋也能为城邦服务等,反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原则,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程序的状况,排除B项;材料有体现关注公民的才能,而没有体现侧重城邦个体的培养,排除C项;材料反映雅典政治不会因为贫穷而妨碍人们为国家服务,并不等于缩小贫富差距,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中期后(雅典)。据材料可知,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通过发表演说以说服公民大会通过他的提议,从而使自己的提议成为法律,这说明雅典的事务由雅典公民决定,公民参政议政十分活跃,B项正确;智者学派雄辩术主要为公民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服务,而且进行收费,奴隶、妇女、外邦人等没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无需接受雄辩术的训练,“普及”一词说法不当,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公民的提议要成为法令,必须符合雅典公民大会的议事规程,即公民需要发表演说以说服公民大会通过他的提议,排除C项;法律虽反映雅典公民大会的集体意志,但并非服从民众意愿,且公民的含义狭小,不包括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所以“民众”不等于公民,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77年(雅典)。材料中希腊城邦结成提洛同盟。雅典利用强大实力将提洛同盟作为控制各城邦的工具,其主要目的是强化雅典的政治影响力,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希腊城邦同盟,并不能看出希腊所有城邦的自治状况,排除A项;“公民权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民主政体在同盟内普遍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雅典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废除王政到设立终身执政官,再到改为任期制,最后建立四百人会议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这一系列变革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渐进过程,B项正确;“废除了王政,设立终身执政官”、“执政官的人数增加为多人”、“建立四百人会议”反映的是国家机构的变化,没有体现公民的权力范围不断扩大,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到法律地位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公民的法律地位趋于平等”的结论,排除C项;“王政”、“终身制”不完全等同于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0世纪的德意志。根据材料“大量高级教士成为国王的高级官吏”“视公国和伯爵领为国家行政区”“公爵和伯爵也成了国家公共职位”可得出,奥托一世试图加强对国家的控制和管理,说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化的趋势,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王对权力的整合和集中,并非教俗政权并立,排除A项;10世纪的德意志尚未达到民族国家形态完备的程度,排除C项;材料主要说的是国王对国家管理体制的调整,并非重点突出封君封臣制度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的西欧。据材料概括可知:“农奴通过在自由市场上出售剩余的产品……以赎买人身自由”及所学可知,13世纪,西欧庄园出现了向农奴收取租金的方式,农奴是中世纪庄园经济下重要的劳动力,农奴通过在自由市场上出售剩余的产品,或能变得富足一些以赎买人身自由,推动了封建庄园经济的解体,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庄园农产品出售数量与价格,无法判断庄园农产品是否获利颇丰,排除B项;封建农奴制度彻底瓦解与材料“向农奴收取租金”不符,排除C项;材料是西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是生产关系领域的变化,不是农业生产力的突破,排除D项。故选A项。
1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后期国王和城市联合起来,城市支持国王消除封建割据,加强王权。国王给予城市自治权,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这些促进了西欧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C项正确;封建割据的消除和工商业发展,冲击而非强化封建制度,排除A项;城市和工商业发展冲击而非强化庄园经济,排除B项;西方国家 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 国家是在近代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世纪上半叶(世界)。据题干可知,查理·马特“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等信息可知,查理·马特改革即“采邑改革”削弱了地方贵族的势力,加强了法兰克王国的军事实力,促进了法兰克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查理·马特改革强力征用教会的土地,天主教会受到冲击,排除A项;欧洲的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排除C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在西欧典型地表现为封君封臣制度,查理·马特改革使之开始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圣殿骑士是属于教会的力量,法王腓力四世逮捕法国全境的圣殿骑士,甚至下令教皇在欧洲追捕骑士团成员,最终导致圣殿骑士团的解散。这说明腓力四世的权势大大超过教皇,是封建国家王权增强的表现,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尚未得到发展,排除B项;虽然法王的权势超过教皇,但并不代表教会对王权的制约被破除了,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明“空前强化”,排除D项。故选A项。
2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16世纪议会通过法令大学必须对国王效忠,并遵守议会法令,这有利于摆脱教会的控制,适应了世俗政治体系的发展,A项正确;仅仅通过材料无法得出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B项;英国宗教改革是指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国王是英国教会(也叫安立甘宗或英国圣公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加强了王权,而材料的主旨是议会加强自身权力,排除C项;当时英国已经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晚期(英国)。根据材料“一是签发令状经由普通法诉讼,二是权利受损者向国王或议会提交请愿,绝大多数请愿都获得积极回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通航权和河岸权冲突加剧,对河道治理举措过程中,权利受损者向国王或议会提交请愿,绝大多数请愿都获得积极回应,反映出英国注重维护下层群众的利益,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新型生产方式,排除A项;议会主权地位提升是在光荣革命后,排除B项;开明专制,是专制主义或绝对君主制的一种形式,由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所提倡。在思想上否定君权神授,认为人民应该服从君王命令或法律而并非君王本身,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以来(法国)。根据材料,对“第三等级是什么”的讨论,有学者站在贵族立场,反对王权专制,有学者站在资产阶级、劳动者阶层立场主要争取民主权利。但不管哪种观点都反映了对专制王权的反抗,所以有利于法国宪政制度的发展,D项正确。该讨论并不能直接体现出激化了不同等级间的矛盾,排除A项;结合所学,大革命之后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不能直接就推动了共和国的建立,即推翻君主制度,排除B项;这种主张的讨论涉及到政治体制的调整,不一定能推动历史认识的真实化,排除C项。故选D项。
2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可知,美国1787年新宪法极大地激发了美国人的政治想象力,处于不同社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民主采取了不同的解释话语,体现了双方的政治意图和价值取向的不同,C项正确;材料确实有涉及到1787年宪法,但是没有体现对国内矛盾的激化,排除A项;党派斗争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而且美国两党制的形成时间是19世纪上半期,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双方的阶级立场,排除D项。故选C项。
2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表明,英国激进派议员威尔克斯因抨击国王而获罪,引起社会广泛不满,支持者组织后援会,并在后来的选举中重新将威尔克斯选入议会,这反映出当时英国君主立宪体制有待完善,D项正确;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责任内阁制逐渐建立,国王的行政权转移到内阁,“统而不治”成为国家的象征,因此国王此时没有法定实权,排除A项;结合所学,英国王权在中世纪就已经受到议会限制,“开始”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工业革命推动议会改革开始于1832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美)。依据题干可知,世界近代民主运动中英法美三国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并不完全相同,采取的方式也并不完全一致,这与他们各自文化传统相结合,体现历史文化传统影响政体表现形式,A项正确;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政体适合国情才是最好的,排除B项;英美法三国政体本质上没有差异,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西方代议制民主和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结合,而非强调代议制民主形式各具特色,排除D项。故选A项。
2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01年(英国)。根据材料“但因托利党仍保持着议会多数地位,威廉为了避免与议会摩擦,因而不得不放弃了改组计划”,可得出当时国王迫于议会的压力,而放弃其改组计划,体现了王权受到议会限制,B项正确;18世纪20年代,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排除A项;材料内容正是政党政治的体现,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丧失”说法错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2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可知,麦迪逊主张建立双重分权制衡的联邦制共和国,其目的在于限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进而建立保障民众权利的有限政府,B项正确;麦迪逊旨在建立保障民众权利的有限政府,A项理解片面,排除A项;麦迪逊旨在建立保障民众权利的有限政府,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麦迪逊主张建立双重分权制衡的联邦制共和国,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2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这是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14世纪法国召开的三级会议,并没有形成对王权的限制,排除A项;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排除B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1870年建立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前的美国。根据材料“国会具有对外宣战权;招募军队、维持军备的权力”“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总司令,并在各州民国奉召为合众国执行任务时担任统师;经参议院建议和同意,总统有缔结条约之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法律条文上看,美国立宪者们将对外决策的权力分别授予了国会与总统,这一安排使得国会和总统任何一方很难独自行使某项对外决策权,两者相互牵制,很多时候需要双方的合作才能有效地使用外交权,存在理性色彩。但同时这一安排使国会和总统在外交事务的权力分配上存在着一大片不确定的、重叠的,有时甚至是对抗性的“半阴影区”,有时会引起总统与国会的冲突,存在一定的缺陷,B项正确;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存在一定缺陷,并不意味着脱离现实,排除A项;行政效率在材料中并未反映,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总统始终掌控对外政策主导权”,排除D项。故选B项。
3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不仅在政治生活中注重维护政府信义,在经济生活中也注重维护社会信义,这反映出罗马注重维护国家统治和公序良俗,C项正确;材料与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无关,材料内容没有强调信义与不同主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注重维护政府和社会的信义,这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政府注重维护商贸中的信义,而非商贸对社会道德的积极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31.(1)趋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元老院贵族势力走向衰弱;社会阶层流动加速;军事独裁统治得到推崇,共和制名存实亡。
(2)原因:罗马疫情冲击帝国统治秩序,动摇了社会道德根基;希腊哲学等失去维护帝国统治的实效,民众需要革新信仰;基督教在安抚民众方面具有优势;帝国统治者支持基督教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西方)。据材料一“这段时期是个充满危机——阶级斗争、奴隶起义和不断增多的军人对政治的干预——的时期”可知,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据材料一“部分将领力求恢复元老院在历史上充当的政治裁决者的角色,但拥有最高权力的元老院并未能稳定局势”可知,元老院贵族势力走向衰弱;据材料一“此时登上历史舞台的是那些在长期边境战争中赢得民众喝彩和支持的将领们”可知,社会阶层流动加速;据材料一“罗马之所以能够幸存,是因为建立了能吸收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个人独裁统治”可知,军事独裁统治得到推崇,共和制名存实亡。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罗马帝国中后期(西方)。据材料二“频繁爆发的瘟疫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个方面”“大大地动摇了支撑罗马社会的精神道德和政府统治的根基”可知,罗马疫情冲击帝国统治秩序,动摇了社会道德根基;据材料二“大瘟疫导致的社会混乱使异教与希腊哲学所拥有的解释自然万物和宽慰人心的能力基本宣告失败,社会民众与各团体迫切要求革新传统信仰或转向其他宗教”可知,希腊哲学等失去维护帝国统治的实效,民众需要革新信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基督教在安抚民众方面具有优势;据材料“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确认基督教合法地位的米兰敕令”可知,帝国统治者支持基督教的发展。
32.(1)表现:既是国王的封臣,又是罗马教皇的使节;是国王的重要幕僚,又是教区首脑掌握精神领域的特权;不完全受到王权的限制,任免不完全由国王决定,国王法庭无法审判他们的罪行。
(2)内容:英国国王是教会的最高首脑,享有的一系列特权;国王拥有了对英国境内所有教职进行任命以及教义修改的至高权力。
作用:削弱神权,加强王权;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出现和发展;加强了国王对全国的统治和控制。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英国)。
表现:根据材料“在中世纪的英国,主教兼具教俗两界权力,他们既是国王的封臣,又是罗马教皇的使节。”可知,既是国王的封臣,又是罗马教皇的使节;根据材料“一方面他们在政府的司法、外交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国王的重要幕僚;另一方面作为教区首脑,在宗教领域影响力极大,掌握精神领域的特权,还可以动用宗教资源进行征税或者战争动员。”可知,是国王的重要幕僚,又是教区首脑掌握精神领域的特权;根据材料“主教群体在英国政治结构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们不完全受到王权的限制,任免不完全由国王决定,国王法庭无法审判他们的罪行。”可知,不完全受到王权的限制,任免不完全由国王决定,国王法庭无法审判他们的罪行。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英国)。
内容:根据材料“英国国王是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首脑,同时规定了国王对于异端审判、制定教会法令等方面享有的一系列特权。”可知,英国国王是教会的最高首脑,享有的一系列特权;根据材料“从亨利八世开始,英格兰国王拥有了对英国境内所有教职进行任命以及教义修改的至高权力。”可知,国王拥有了对英国境内所有教职进行任命以及教义修改的至高权力。
作用:根据材料“英格兰国王拥有了对英国境内所有教职进行任命以及教义修改的至高权力。”可知,削弱神权,加强王权;根据材料“1539年亨利八世钦准出版的英文版《圣经》最终实现了在国家层面上英语的普及。”可知,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出现和发展;根据材料“英格兰国王拥有了对英国境内所有教职进行任命以及教义修改的至高权力。1536年,英格兰国会通过《小修道院解散法》宣布解散岁入在200镑以下的小修道院,其动产、不动产均归王室所有。”可知,加强了国王对全国的统治和控制。
33.(1)职权变化:掌握地方的监察权到兼有地方行政权、领兵权。
影响:导致外重内轻、干弱枝强局面。
(2)主要内容:承认教会自由;修正封建关系;进行司法改革;确认授予王国自由人权。
运行机制: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或国王借助议会进行统治)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3)原因:旧制度(原有的议会制度和政府体制)的弊端;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中等阶级强烈要求改革。
评价
积极影响: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政治制度走向稳定和成熟(答“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亦可)。
局限性: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
职权变化:根据材料“到西汉中后期,随着刺史权力不断变大,日渐干预地方郡国事务,其职权广泛扩展至地方军、政、民、农、贡士等多方面。东汉时期,刺史实际上已经逐渐地方官化了。”可知,掌握地方的监察权到兼有地方行政权、领兵权。
影响:根据材料“到西汉中后期,随着刺史权力不断变大,日渐干预地方郡国事务,其职权广泛扩展至地方军、政、民、农、贡士等多方面。东汉时期,刺史实际上已经逐渐地方官化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外重内轻、干弱枝强局面。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英国)。
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大宪章》先以教会自由奠定王国公共秩序的基础,继而通过修正的封建关系重塑王国的政治结构,辅以司法改革调整王国的整体治理,确认、授予并维护了王国自由人广泛不一的主体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确认授予王国自由人权,承认教会自由;根据材料“《大宪章》试图通过男爵委员会(英国议会的前身)平衡封建结构……既是传统封建契约的细化,也是传统封建契约的革新。”可知,修正封建关系,进行司法改革。
运行机制:根据材料“《大宪章》试图通过男爵委员会(英国议会的前身)平衡封建结构……既是传统封建契约的细化,也是传统封建契约的革新。《大宪章》既形塑了中古英国的国家之制,又展现了中古英国宪制的整体图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或国王借助议会进行统治)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3)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
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开始,旧制度在工业时代利用新财富孳生了越来越多的腐败。”可知,旧制度(原有的议会制度和政府体制)的弊端;根据材料“工人阶级愈加贫穷,他们对英国严重的政治腐败日益不满,导致社会矛盾呈现激化的势头。”可知,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根据材料“城市中等阶级率先发起了要求议会和政府进行体制改革的社会运动。”可知,中等阶级强烈要求改革。
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英国的议会改革的评价,应从正反两面进行评价,如:积极影响: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政治制度走向稳定和成熟(答“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亦可);而其局限性: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