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台山市华侨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将进酒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台山市华侨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将进酒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5 17:3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何事文星与酒星,
一时钟在李先生。
高吟大醉三百首,
留著人间伴月明。
——郑谷《读李白集》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书云》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将进酒
李白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酒诗 白居易
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
劝君三杯君始知。 数不尽相逢 等不完守候 如果仅有此生 又何用待从头 (来来来…… 喝完这一杯还有一杯,-_-) (再喝完这杯还有三杯!! --b) 背景简介: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 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 复来。
烹 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 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侧)耳听:
钟鼓馔 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 欢谑 。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 取对君酌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 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听朗读 正音(zūn)(pēng)(qiāng)(zhuàn)( lè )( zì )(xuè)(gū)(jiāng)(huán)zhuó饮酒场面劝谁喝酒?
喝什么酒 ?
喝了多少酒?
为什么喝酒?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斗酒十千恣欢谑。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与尔同销万古愁。 激动的
豪放的
悲壮的
自信的
愤慨的
狂放的
愁苦的 请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
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李白喝酒喝出了什么味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激动《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李白从这一片浩浩汤汤的江水联想到了什么呢? ——人生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
——江水的流逝正像一个人生命在时间的轨迹上慢慢流逝一样,一去不返。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而不伤,悲而愈壮
悲壮 青丝雪发青丝、雪(比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写出了怎么样的感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感叹光阴易逝,
人生苦短夸张
比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较秦观的“天边丝雨细如愁”那种缠绵悱恻、挥之不去,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愁得壮阔;
——比较: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细切凄清,“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愁得豪气;
——比较: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靡伤感,“与尔同销万古愁”愁得大气、洒脱;
——比较苏轼“一尊还酹江月”的宁静淡泊,他愁得激愤激昂……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纵酒放歌第一次感情变化:
由原来的悲壮 欢快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思考: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加快诗歌的节奏,反映作者的心情非常激动。
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 李白的这一曲劝酒歌里谈到了什么呢?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第三次感情变化:
由狂放转为愤慨。——对权贵的蔑视
得不到重用的愤慨诗人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为什么以曹植为例?(《三维设计P36)——李白心中标榜的英雄是谢安之类的高级人物,这样写便有气势,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致,另外,诗人以曹植自况,与曹植有志难展的经历相似,激起了作者的同情,也包含诗人的不平之气。“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反客为主
——第四次感情变化:
由愤慨再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万古愁”。
——第五次感情变化:
由癫狂转回到愁苦。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 (请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 1、政治遭遇
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3、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本诗的基调是什么?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如何?豪放为外衣,激愤为内核悲 欢 愤 狂(风格基调)(感情基调)感情变化:悲壮—欢快—狂放—愤慨—癫狂—(愁苦)总结 诗人以狂歌痛饮的方式“但愿长醉不用醒”,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深沉愤慨和“天生我材必用”的自信与自豪。 比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在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上的异同。 思想内容
同:
都表现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
不同:
前者“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长醉不用醒”显得消极一些。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表达形式
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
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将进酒 李贺玻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tuó)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1、前五句写_______, 主要运用了____、____等修辞手法,渲染宴会上的欢乐沉醉气氛。
2、简要分析“桃花乱落如红雨”的含义。
——形象说明青春将暮,生活没有多少欢乐日子,须及时行乐,诗人借助联想,想象,创造出红雨乱落这一种奇异境界。筵席的华贵丰盛夸张拟人《课时跟踪训练卷》p135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对这首唐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首诗,“问”是邀请的委婉说法。
B.前句写新酿米酒,细如绿蚁的浮渣尚未去掉,味美醉人。
C.二句写温酒和取暖的火炉,反衬出诗人此时的孤寂悲苦。
D.三句写时间和天气,冬夜欲雪,如此环境,更宜饮酒。
E.四句写主客举杯对饮,相互殷勤劝酒,可否能再饮一杯?
2、这是邀友人共饮的诗,诗人邀友人共饮既包含了温馨的物质因素,也包含了动人的情感因素,请你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解析:C项言“反衬出诗人此时的孤寂悲苦”,错误的
认识,二句渲染出的是一种温馨的气氛。
E项说法错误,“能饮一杯无”是问朋友能否至诗人家中
一饮,朋友此时尚未到来。
参考答案:
诗中除了新酿的美酒、红泥做的火炉以及适于饮酒的时间、气候等客观的物质因素外,还处处透视出诗人想与朋友把酒共饮的渴望与深情,这种渴望与深情,更令人神往与心醉。所以这首诗既包含了温馨的物质因素,也包含了动人的情感因素,是古今传诵的邀友共饮的名篇。   (评分标准:共3分。答出物质因素1分,答出情感因素1分,答题全文语句通顺,条理清楚,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