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主题 《语文园地》 第一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学生借助拼音、联组生活情境认识“昌、铺”等8个生字,学会看火车票,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掌握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提升识字能力。 学生通过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增强词汇积累,提升表达能力。 学生借助图片、展开想象理解表示颜色的词和描写山水的诗句,感受词语的丰富性,了解祖国名山大川的美景,提升朗读能力,增强传统文化积累。 学生借助拼音自主阅读《画家乡》,理解文中词语,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丰富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时评价任务 学生同桌互读“昌、铺”8个生字,会看火车票。(目标一) 学生能运用不同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目标二) 学生能积累表示颜色的词和描写山水的诗句,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目标三) 学生能自主阅读《画家乡》,能在阅读中提取相关信息,能介绍自己的家乡。(目标四)
【学习内容】 “识字加油站”学会看火车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字词句运用”学会用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我的发现”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发现独特的构词方式。“日积月累”利用图片,通过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楹联的大致意思,学会边读边想象画面。“我爱阅读”能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美好,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学情分析】 “识字加油站”火车票上的字,都是生活中的常见字,学生理解比较容易,“昌”结合地名理解,“限、乘、售”可以联系生活组词识记。“字词句运用”学生基本会用找近义词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再让学生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来理解“隐蔽”等词语的意思就更容易些。“我的发现”学生根据泡泡中的内容提示来区分不同的白色,再结合图片理解不同的红色,由此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从而感知词语的丰富性。“日积月累”学生能根据图片对照简单说说楹联的意思,再启发结合生活,边读边想象画面,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我爱阅读”学生能根据问题在阅读中提取相关信息,进一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进行解说,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识字加油站”(指向目标一)从火车票上找信息。 2.回答。预设:(1)认识“昌、铺、调、硬”等生字。(2)找到火车票上的相关信息。 3.齐读“昌”。可以组词:昌盛、安昌。 4.(1)齐读“限”,看到过“限高、限制”的标志,。(2)齐读“乘”,可以组词:乘车、乘坐。 5.借助拼音读“铺、调、硬、卧”。 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比如:石+更=硬 6.学生观察。带拼音齐读“售”,指名回答。 带拼音齐读生字。 8. (1)齐读。(2)同桌互考。1.谈话引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走进祖国不同的地区,欣赏了不同的风光,去到不同的地方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乘坐火车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就坐上火车去旅行吧!出示火车票。 2.提问:在这张火车票上,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知道了些什么? 3.出示“昌”字,指导读准字音。提问:猜猜地名为什么有这个字? 4.指导学习“限”和“乘”。“限”是前鼻音,提问:在生活中哪里见过? “乘”是后鼻音,可以组什么词? 5.指导学习“铺、调、硬、卧”,借助拼音读一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识记它们? 6.提问:再仔细看看这张火车票,你能发现它是从哪里买到的?出示“售”,一起带拼音读读,还从哪里看到过这个字? 7.出示8个生字,带拼音一起读读。 “昌 铺 调 硬 卧 限 乘 售” 8.去掉拼音,引导齐读,,同桌互考。 9.小结:生活中我们可以识记很多生字,你也做个有心人,关注生活识字。能找到火车票上的主要信息。 能认识火车票上的生字。 能结合地名学习“昌” 能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能读准字音。 活动意图说明:学会了解火车票上的主要信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做生活的有心人,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激发识字的兴趣。环节二:“字词句运用”(指向目标二)回答(1)联系上下文(2)结合生活经验(3)找找近义词。 齐读句子,感受句子的意思。 3.思考,并回答。预设:(1)我采用照近义词的方法理解“隐蔽”就是“隐藏”。(2)我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烦恼”,有一次,我考试没有考好觉得很心烦。(3)我联系上下文理解“流连忘返”,就是看了那美丽的风景,我不想离开。1.引导回忆本单元的学习,还记得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呢? 2.出示句子:(1)八路军隐蔽在山里,敌人很难发现。(2)去还是不去?小明拿不定主意,感到很烦恼。 (3)那美丽如画的山水,怎能不令人流连忘返? 引导读句子,感受句子的意思。 3.提问:能说说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吗 4.小结:我们不仅了解了这几个词语的意思,还复习了本单元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在你们以后的阅读中可以经常使用这些好方法吧。 能说出理解词语的三种方法。 能读好句子,病了解句子意思。 能结合理解词语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活动意图说明: 运用本单元理解词语的方法来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在自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方法理解更轻松。环节三:“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指向目标三)1.说出很多表示颜色的词语。 2.自由读词语,跟小伙伴读词语。 预设:我发现第一行都是白色,第二行是描写红色,第三行是黄色的,第四行是绿色。 回答。预设:在“白”字前面加上“雪”“米”“奶”,可以用来形容不同的白色。后面几行都是这样的。 5.同桌互说。预设: 蓝色——天蓝 海蓝 湖蓝 灰色——铅灰 银灰 炭灰 黑色——乌黑 油黑 漆黑 同桌交流其他的颜色。 6.借助拼音读诗句。 7.跟老师读诗句。 8.齐读诗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9.适时带感情朗读诗句。 9.带感受齐读诗句。 1.情境导入:我们曾走进葡萄沟,去那里欣赏五光十色的葡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让我们知道了葡萄沟的葡萄颜色多,品质好,还让我们积累了很多表示颜色的词。还知道哪些颜色的词语? 2.出示词语:自由读词语,再跟小老师读。 白色——雪白 米白 奶白 红色——火红 桃红 枣红 黄色——土黄 鹅黄 金黄 绿色——草绿 翠绿 墨绿 3.从这些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4.教师点评。追问:那还有那些发现呢? 5.还能自己说一说这样的词吗?比如蓝色、灰色、黑色。还有很多这样的词语,和同桌一起交流。 6.出示“日积月累”句子。提出要求: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诗句。 7.教读诗句。 8.引导全班齐读诗句。边读边想想句子的意思? 9.教师适时点评,引导理解。例如: 出示图片想象,指导朗读等方式。 10.引导带着感受齐读诗句。能说出颜色的词语。 能读准字音。 能发现表示颜色的词的构词规律。 能交流很多颜色的词语。 能借助拼音读准诗句。 能结合图片说出诗句的大致意思。 能带感受读出句子。活动意图说明:让孩子发现一些表示颜色的词的构词规律,学会积累相关的词语。根据插图让孩子理解语句所描写的画面,理解语句就更加容易了,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示范,小伙伴跟读,自由练读等方式有节奏地读诗句,让孩子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孩子热爱祖国的情感。环节四:“我爱阅读”(指向目标四)1.倾听,带着好奇进入学习。 2.按自学提示学习。 3.多种方式读词语。 4.齐读短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涛涛——海边 山山——山里 平平——平原 青青——草原 京京——城市 5.有感情地朗读文中语句。 全班交流。预设:先交流自己的家乡在哪里,然后再讲画了家乡的什么,最后讲自己正在干什么。 的家乡在 ,他画的 。 那个 ,就是 。 小组开展交流。 8.学生汇报,评选小小画家。 创设情景:有几位小朋友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画的家乡吧! 2.出示自学提示:自读短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生字词语,多读几遍,猜猜它们的意思。 3.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检查词语认读。 4.提问:齐读短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哪几位同学的家乡,分别在哪里?在他们的图画中,看到了些什么? 5.出示草原图,感受草原的悠闲,再出示城市图,感受城市的美。指导带感情朗读。 6.出示描写各自家乡的句子,同桌交流:他们是怎样画家乡的? 小组活动,出示要求:(1)你会怎样画你的家乡呢?在小组内交流。(2)小组推选一名成员全班交流,评选小小画家。 8.适时指导,评价。学生能根据提示自主阅读课文。 能读准词语。 能读懂内容回答问题。 能带感情读出家乡的美。 能找到小朋友们是怎样画家乡的。 能讲述自己画的家乡。活动意图说明:通过阅读,让孩子了解祖国不同地区的风景民情,引导孩子发现家乡的美好,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联系上下文 画家乡 理解词语的方法 结合生活经验 涛涛——海边 找找近义词 山山——山里 平平——平原 青青——草原 京京——城市
作业设计
1.小铁锹为那棵小树松土呢,请连一连。
2.照样子,写一写。
白色 奶白 ( ) ( ) 黄色 鹅黄 ( ) ( )
红色 枣红 ( ) ( ) 绿色 墨绿 ( ) ( )
3.根据情景,把句子补充完整。
(1)这幅水墨画让我想起了“______塞上,______烟雨__ ____”的名句。
(2)这里山清水秀,真应了那句“_______皆图画,________不文章”啊!
(3)周末,我和爸爸来到江边,放眼远望,雾气弥漫,水天一色,看不清远处的山峰,这景象当真是“雾锁_______锁雾,_______水尾_______”哪!
4.给下面句子中两个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①十分留恋,忘记返回。②犹豫不决 ③烦闷苦恼 ④隐蔽,不被人发现
这美丽如画的山水,让人流连忘返( )。
漫步其中,能让人忘记所有的烦恼。(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主题 《语文园地》 第二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留言条的作用,掌握留言条的书写格式,会写留言条并能在生活中应用。 学生通过老师讲解、认真观察了解写留言条的方法,学习写留言条。 学生能把事情写清楚,写明白,写话要简短,培养学生清楚明白的写话能力。 学生能在留言条当中正确运用礼貌用语,使学生养成有事留言的好习惯。
【评价任务】 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学写留言条,掌握留言条的作用和正确的书写格式。(目标一) 学生能结合实际了解留言条的方法,学会写留言条。(目标二) 学生能把事情写清楚,写明白,做到写话简短,格式正确。(目标三) 学生能在留言条当中正确运用礼貌用语,养成有事留言的好习惯。(目标四)
【学习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有事情要通知对方,或有事托付对方,对方却不在,却又没有时间等候对方回来,我们会写张字条留给对方,这种条子就是留言条。这次表达的内容是教给学生写留言条的方法及在什么情况下写留言条的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听、说、读、写。学些留言条当然也要四为一体的实践活动。但相对于其他课型来说,略显枯燥一些,既无图文相映的视觉美感,也无诗情画意的文采飞扬,更缺少声情并茂的情感冲击,但本课也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文本短小,二是内容浅显。
【学情分析】 留言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目前为止所接触的第一种格式性表达内容。信息时代写留言条似乎有些落伍,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却是一种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因为小学生大多没有手机。因此,在教学时应把留言条的重要性说清楚,以激起学生写留言条的兴趣,为以后学习写信、写通知以及写请假条打下基础。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目标一)1.学生回答。 2.齐读课题。 3.学生回答。1.创设情境引入: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同学,他就是小新同学,小新遇到了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11月4日正好是个周六,他等着去加班的妈妈一起回来吃午饭,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午饭时间快到了,可是妈妈还是没有回来,这时住在同一小区的外婆来电话了,让他去外婆家吃午饭,告诉妈妈外婆做了很多好吃的。小新放下电话有些为难了,是去外婆家吃午饭,还是继续等妈妈?外婆做了他爱吃的红烧鱼,可是他和妈妈约好了等妈妈回来吃午饭,小新该怎么办?请大家帮她想一想。 2.出示小新的留言条,介绍课题。 3.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写留言条呢?教师引导,并总结留言条“临时有事要离开或有事通知对方,对方又不在,却又没时间等候对方回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写张子条留给对方,这样的条子就叫留言条。” 能为小新想到办法。 读好课题 知道什么时候写留言条。活动意图说明:以小新同学的故事作为大背景导入,将知识点的学习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既吸引学生,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二:学习留言条,掌握格式要点。(指向目标一、二) 1.抽生读。 2.学生回答。预设:标题写在正中间;要有称呼…… 4.观察并说出正文格式。 5.观察小新写的内容,回答怎样写好内容。预设:讲清楚事情,讲明原因。 6.学生发现有署名和日期,及他们的位置。 7.学生回答。 8.学生回答。 9.齐读留言条格式内容歌。出示小新写的留言条,抽生读。 留言条 妈妈: 外婆打来电话说她做了我爱吃的红烧鱼,我就不在家吃午饭了。外婆还让我给你们带些好吃的,晚饭您可以少做点儿菜。 小新 11月4日上午 提问:从小新的这张留言条上看出哪些格式及要求。 倾听追问,适时总结:称呼顶格加冒号. 4.关注留言条的内容,引导观察格式。归纳:正文之前空两格 5.引导学习内容应怎样写:再看留言条的内容,小新说了几句话?说了几个意思? 6.提问:留言条还应有什么?归纳:署名日期,应写在右下方。 7.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留言条的格式。 8.引导关注“您”体会到了什么。归纳:礼貌用语牢记心 9出示留言条格式内容歌,齐读。 标题醒目居中间 称呼顶格加冒号 正文之前空两格 署名日期右下方 原因时间简明了 礼貌用语牢记心。 能读好留言条。 能说出留言条标题和我称呼的格式要求。 能说出正文的格式要求和内容要求。 能掌握署名和日期的格式要求。 能读好儿歌并巩固留言条格式。活动意图说明: 此环节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以小新写给妈妈的留言条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留言条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格式要求。环节三:巩固格式,学写留言条(目标二、三)1.根据留言条格式要点,小组讨论选择一种情况写留言条。 听同学作品。对照留言条格式,评价同学作品,并提出修改建议。 听同学作品。对照留言条格式,评价同学作品,并提出修改建议。 4.根据评价标准,小组修改作品。出示情景,小组选写一张留言条。 (1)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 (2)去小芳家里,通知她明天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 2.投影展示第一个情景的学生的留言条,学生念,同学根据评价表进行评价。 (1) 标题居中间,用上礼貌语 (2) 称呼顶格加冒号 (3) 正文之前空两格 (4) 署名日期右下方 (5) 原因时间简明了 3.投影展示第二个情景的学生的留言条,学生念,同学根据评价表进行评价。 4.巡视,指导修改。能根据留言条格式写留言条。 能对同学作品进行评价。 小组成员能根据评价表修改作品。活动意图说明: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学会用“评改板”对留言条的格式要点进行评价,进一步巩固留言条的要点,能熟练掌握留言条的格式。环节四:联系生活,写好留言条。(目标三、四)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情景,帮别人写留言条。 2.倾听,学习怎样自评。 3.根据评价表自评 4.同桌交流留言条,根据评价表进行他评。 5.总结自己的星星得数。 6.根据评价标准修改自己的留言条。 出示学习要求,请根据创设的情景选择一个情景选帮助别人写留言条。 (1)“交作业时,明明发现数学卷子忘记带了。他想给数学孙老师写一张留言条,告诉孙老师,明天早上再把作业交给她。” (2)“5月11日,红红的爸爸临时决定下午出差去上海,要过三天才能回来,爸爸要红红在家听妈妈的话,把学习、生活安排好。” 2.请一个学生念自己的作品,并根据评价表给自己打星。 3.引导根据评价表进行自评。 4.根据评价表评价学生作品,引导同桌开展他评。 5.了解班级学生星星得数情况。 6.引导学生读儿歌巩固写留言条的格式。能选择一个情景帮别人写留言条。 能学会自评。 能根据评价表进行自评。 能根据评价表进行他评。 能修改自己的留言条。活动意图说明:以朋友身份邀请同学写留言条,把留言条内容记清楚,牢牢记住留言条格式,学会在生活中用留言条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熟记留言条要点。
(
标题居中
)【板书设计】 (
称呼顶
格
加冒号
) 留言条 妈妈: (
署名日期右对齐
)外婆打来电话说她做了我爱吃的红烧鱼,我就不在家吃午饭了。外婆还让我给你们带些好吃的,晚饭您可以少做点儿菜。 (
正文之前空两格
) 小新 11月4日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认真阅读明明同学的邀请,根据留言条评价表,完成留言条。
今天早晨,明明要交作业的时候,发现数学卷子忘记带来了。他想给数学孙老师写一张留言条,告诉孙老师,明天早上再把作业教给他。
留言条评价:
1 标题居中间,用上礼貌语
2 称呼顶格加冒号
3 正文之前空两格
4 署名日期右下方
5 原因时间简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