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4版)1 春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4版)1 春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2 17:4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第1课 春
朱自清
能运用联想与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2.能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1.文学常识填空。
  朱自清,字______,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_________、诗人、学者。代表作品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佩弦
散文家
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cáng
rùn
suō
hōng
dǒu sǒu
迷藏( ) 朗润( ) 蓑衣( ) 烘托( ) 抖擞( ) 黄晕 ( )
yùn
yùn niàng ( ) 应hè ( ) 窠cháo( )
花枝zhāo展( ) 呼朋引bàn ( )
酝酿




(1)朗润:
(2)呼朋引伴:
(3)花枝招展:
明亮滋润。
呼唤朋友,招引伙伴。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____段):___春。
第三部分(第____段):___春。
2-7
8-10


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完成填空。
1.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
2.认真阅读课文,从上面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重新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幅画面。
探究一: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
1.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填空。
示例:春醒图——自然醒——第2段
春草图 ——( )——第3段
( )——花争春——第4段
春风图——( )——第5段
( )——雨润春——第6段
迎春图——( )——第7段
草报春
春花图
风唱春
春雨图
人迎春
2.认真阅读课文,从上面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重新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幅画面。
1.作者在描绘的春草图中穿插了孩子们玩耍的画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认真阅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些词句来描写人们迎春的心情?
探究二: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1.作者在描绘的春草图中穿插了孩子们玩耍的画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孩子们玩耍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整幅春草图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又形象地表现出孩子对春草的喜爱,从而表达人们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
2.认真阅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些词句来描写人们迎春的心情?
“舒活”“抖擞”两词的重叠使用,反映了人们度过寒冬,纷纷从房舍里走出来,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又反映了勤劳的人们利用大好春光创建自己美好生活的积极奋发的精神,描绘出人们勤奋和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年之计在于春”,写春天激励着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建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盼春
宏观勾勒
绘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赞春
点明中心
新、美、力
1.“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
“仿佛”一词由实到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2.春天还是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仿照下面文段的内容和句式特点,将文段补写完整。
春天是一股清凉澄澈的山泉,伴着悠扬动听的琴音。
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暖风,和着声声婉转的鸟语;春天是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吻着馥郁醉人的花香;_________,__________。
能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能从多角度描写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
1.查阅资料,写出两句有关“春”的古诗文名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2.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闹、飞)着。
(2)小草也青得______(刺、逼)你的眼。
(3)山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朗润
安静
烘托
3.指出下列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
拟人、反复
拟人、排比
比喻、排比
1.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文章使用了许多的修辞手法。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使用了比喻修辞的写春的句子,并说说它们突出了春景的什么特点。
2.把文章第3段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成“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是不是更好呢?说一说你的理由。
3.除了比喻,文中还用到了其它的一些修辞手法,认真阅读课文,从文中任选一例并简要分析。
探究一:从修辞的角度,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1.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文章使用了许多的修辞手法。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使用了比喻修辞的写春的句子,并说说它们突出了春景的什么特点。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特点——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所以,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2.把文章第3段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成“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是不是更好呢?说一说你的理由。
不好。原句中,“钻”既表现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春草的活力,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小草悄无声息的生长和破土而出的顽强的生命力。而改后的句子不能表现出春草的活力与生命力。
3.除了比喻,文中还用到了其它的一些修辞手法,认真阅读课文,从文中任选一例并简要分析。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两个“盼望着”是反复修辞手法,这种手法的作用,是强调作者盼春心情迫切。“脚步”是拟人。“来了、近了”写出了人们盼春的急切之情,透露着喜悦之情。短短四个句子,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盼望和赞美之情。句子简短,语意亲切,给全文定下了轻快、活泼的基调,抒写了作者盼春热切、喜悦的心情。这种情感,始终笼罩着全篇,而且越来越浓烈。
1.描写的角度一般指从人的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主要包括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这五个方面。阅读课文,说一说本文主要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春天的美景的?请结合文章中的语句简要分析。
2.运用多角度描写的方法,试着描写一段你眼中的美景。
探究二:从多角度描写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手法
1.描写的角度一般指从人的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主要包括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这五个方面。阅读课文,说一说本文主要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春天的美景的?请结合文章中的语句简要分析。
文章从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这五个方面来描绘春景。
例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从视觉角度写景;“花里带着甜味儿”是从味觉角度写景;“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是从听觉角度写景;“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是从嗅觉角度写景;“‘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则是从触觉角度写景。
2.运用多角度描写的方法,试着描写一段描写你眼中的美景。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