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皇帝的新装课件(共31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4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皇帝的新装课件(共31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4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2 18:1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同学们,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像《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这些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心醉和难忘的。
今天,我们一起倾听十九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皇帝的新装》。
第22课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1.能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能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童话的讽喻意义
1.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填空。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 (国家)著名童话作家,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安徒生从1822年开始创作并陆续发表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但他在文学上最大的贡献是童话。他的童话脍炙人口,如《拇指姑娘》《 》《 》等。
丹麦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丑小鸭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笨 ( ) 聘 ( ) 赐 ( ) 炫耀( )
称职 ( ) 愚蠢 ( ) 现款 ( ) 妥当( )
理智 ( ) 呈报 ( ) 钦差( ) 滑稽 ( )
圈定 ( ) 狡猾( ) 陛下 ( )
bèn

pìn
xuàn yào
chèn
yú chǔn
kuǎn
tuǒ
zhì
chéng
qīn

quān
jiǎo huá

jué士( ) 头xián ( ) xūn章( ) páo子( ) 不可jiù药 ( ) hài人听闻( ) 随声fù hè ( )






附和
1.认真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引子:首先交代皇帝喜欢穿新装的癖好。
:骗子投皇帝所好,轻而易举地骗过了皇帝,开始“做”新装。
:皇帝派人去看新装,大臣和随员虽然都没有看到所谓的新装,但为了不让别人说他们 ,都不住地夸赞所谓的布料美极了。
高潮和结局:皇帝穿上新装参加 ,在光天化日之下出丑,最终被小孩子揭穿。
游行大典
开端
发展
不称职或愚蠢
2. 速读课文,看谁能填对老师出的题目。每空只能用一个字。
( )新装——( )新装——( )新装——( )新装


穿

探究一:分析人物形象
1.认真阅读课文,说一说文中上当受骗的人是谁?众人为何会上当?
2.骗子的得逞除了和众人的愚蠢虚荣等有关外,还有其他原因吗?试着分析一下。
3.所有人都知道所谓的“新装”是骗人的但却没人说出来,为什么文章结尾安排一个小孩最先说出了真相?
1.认真阅读课文,说一说文中上当受骗的人是谁?众人为何会上当?
皇帝:有皇冠——爱慕虚荣,怯弱虚伪;
大臣:有官职——怕丢掉官职;
百姓:有私心杂念——怕别人说自己愚蠢。
2.骗子的得逞除了和众人的愚蠢虚荣等有关外,还有其他原因吗?试着分析一下。
骗子狡猾,欺骗有术,将骗局与专制的皇权联系起来。这个谎言的制造者抓住了人们的普遍的弱点,就是都有愚蠢或不称职以及私心导致的自欺欺人的一面,所以连老百姓在内都不敢相信、不敢说破这个显而易见的真相。
好多布料啊!
好多银子!
因为大臣们怕别人说(或认为)自己愚蠢,又怕保不住自己的乌纱帽而不敢说实话;皇帝因为怕臣民说(或认为)自己不够格当皇帝而不敢说实话;百姓们怕街坊邻里说(或认为)自己愚蠢而不敢说实话;而小孩子却不然,他天真无邪,童言无忌,又无所顾虑,思想简单,所以作者安排让一个小孩子来揭穿事实,目的是更加生动地讽刺皇帝及大臣们的虚伪。
3.所有人都知道所谓的“新装”是骗人的但却没人说出来,为什么文章结尾安排一个小孩最先说出了真相?
探究二:理解童话的讽喻意义
1.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了本文的故事情节,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一个小孩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跟着说出了真相,而皇帝和大臣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想一想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3.今天仍存在着许多类似的现象,许多人也在生活中穿上了“皇帝的新装”,达到用谎言掩饰真实的目的。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他们也穿上“皇帝的新装”?
1.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了本文的故事情节,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描写了一个愚蠢的皇帝上了骗子的当,赤身裸体参加游行的故事,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地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要保持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2.一个小孩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跟着说出了真相,而皇帝和大臣仍装模作样的把戏演下去。想一想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小孩子”寄托着作者对于改变现实、戳穿虚伪的理想。老百姓们在小孩的带动下有了说出真话的勇气,而统治者们依然装模作样,两相对比,显得后者更加可笑,更加凸显了对昏庸虚伪的统治阶级的讽刺意味。
3.今天仍存在着许多类似的现象,许多人也在生活中穿上了“皇帝的新装”,达到用谎言掩饰真实的目的。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他们也穿上“皇帝的新装”?
示例:(1)有些商人,把一些地沟油进行包装,进行销售。
(2)电视上的一些虚假的广告。
(3)养猪户为了多赚钱,给猪吃瘦肉精,让瘦肉变多些。
(4)豆腐渣工程……
故事情节概述
骗子行骗
皇帝受骗
大臣助骗
出游传骗
孩童揭骗
1.皇帝给两个骗子赐封头衔、授予勋章的目的是什么
皇帝觉得这样做很体面、很光彩,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2.《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揭露了封建皇帝、大臣们的贪婪、愚蠢、昏庸、腐朽的本质,歌颂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能掌握夸张和想象的修辞手法
1.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 (区别、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
(2)这位善良的老大臣因此就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去了。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 (忙碌、劳碌)地工作。
(3)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 (珍重、贵重)的衣服!
(4)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 (称赞、讴歌)。
辨别
忙碌
贵重
称赞
2.品味下列句子中标蓝字词的表达效果。
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用“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除非”等词语把皇帝爱穿着的癖好夸张到极点。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和爱慕虚荣。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本文对皇帝的描写主要采用了 、 的描写方法,“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是两个 句。这两个句子既写出了皇帝的 ,又写出了他的骄横。
恐惧
心理
语言
反问
探究:夸张和想象的运用
1.夸张而又合理的想象是本文的一个鲜明特点。认真阅读课文,请你找出文中出现的夸张或想象的例子,并说说它们的好处。
2.结合上面同学们找出的夸张和想象的句子,总结一下夸张和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3.《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使用夸张的手法,充分发挥奇特的想象作用,揭露了其实质。请你也运用夸张手法写一片段。不少于300字。
1.夸张而又合理的想象是本文的一个鲜明特点。认真阅读课文,请你找出文中出现的夸张或想象的例子,并说说它们的好处。
(1)开头一段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的地步。用这样夸张的笔调开头,不仅一开始就让读者对皇帝虚荣愚蠢的性格特点有所认识,而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整个骗局故事。
(2)接下来写两个骗子行骗,也大量运用了想象和夸张。骗子们声称新衣有“愚蠢的人看不见”这一神奇的特性,于是,皇帝、大臣、老百姓等成千上万的人自欺欺人,称赞皇帝的“新装”,想象看似夸张,其实又很合理。从人物的可笑言行,正可以看出专制制度的淫威。同时,在作者笔下,各色人等由于地位的不同,他们的心理和言行也有细微的差距,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细节表现了安徒生卓越的想象力,也令想象更为真实。
(3)结局的想象也同样合乎逻辑。皇帝既意识到自己出了丑,又怕国人说他不称职、愚蠢,而他的内臣们也是私心重重,说明腐朽的统治者是决不会自动放弃他们的权利而承认真相的。
2.结合上面同学们找出的夸张和想象的句子,总结一下夸张和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想象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有生活的真实;而夸张是渗透在想象之中的,它可以凸显故事的主题,更鲜明地暴露对象的本质,加强艺术的感染力,作者成功地运用想象和夸张,绘出了一幅自欺欺人的群丑图。
3.《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使用夸张的手法,充分发挥奇特的想象作用,揭露了其实质。请你也运用夸张手法写一片段。不少于300字。
示例:
御赐勋章的仪式开始了,为表示对国王的尊敬,获将者要步行到主席台前,这可把墩墩校长急坏了,因为他知道,他的三个得意门生已胖得寸步难行了。团团、球球和圆圆没走几步,便瘫在地上喘粗气。他们向墩墩校长诉苦说:“我们太胖了,稍一动,就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这段路已歇了一百次,揩了几千次汗。”
   
三个胖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挪到了主席台前,又诉苦道:“我们太胖了,一停下就想睡觉。”说完,三个人身子一歪,就睡着了。呼噜呼噜的鼾声惊动了胖子国王。国王终归爱惜胖子人才,准许由他们的家长代为领奖。为了庆贺这件了不起的喜事,发胖学校举办了一次特别盛大的庆功宴会,宰杀了千口猪羊,买下了万斤糖果和万块蛋糕……
皇帝
小孩
愚蠢
性格
对比
爱新衣
虚伪
自欺欺人
语言
动作
做新衣
穿新衣
展新衣
心理
说真话
性格:
诚实
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