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湖
心
亭
看
雪
张岱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盎然。
【代表作】文学名著《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琅嬛文集》《快园道古》等;史学名著《石匮书》。
知人论世
张岱,年轻时是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张岱喜欢的事是:深深庭院,眼神波俏的丫环,繁花和少年,华丽的衣裳,骏马奔跑的姿态,神奇的灯,烟花在幽蓝的夜空中绽放;还有梨园歌舞,紫檀架上的古物,雪白的手破开金黄的橘子,新绿的茶叶在白水中缓缓展开,这些都是张岱喜欢的事。总之,他喜欢一切的热闹。
崇祯( ) 更定( )
拏一小舟( ) 毳衣( )
一芥( ) 铺毡( )
雾凇沆砀( )( )( )
chóngzhēn
cuì
sōng
hàng
zhān
dàng
gēng
ná
jiè
生字词
朗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划分节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划分节奏
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译文: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船
译文: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船,裹着动物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湖面上白色的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译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您这样的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译文: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译文: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自言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整体感知
崇祯五年十二月
张岱
西湖
大雪
时间
人物
地点
天气
起因
经过
结果
国破家亡
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一事一景
1.文章的景物描写?
课文分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有什么特点?
上下一白
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
雪后西湖全景
突出天地茫茫,
设造了静寂、空旷、
混沌的境界
特写西湖近景
描绘眼前景物
渺小、微弱
突出“大”
突出“小”
课文分析
3.文章是怎样描写湖山雪景的?
写作手法: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妙在何处?
答: 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②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③从听觉入手,描绘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4、“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做伏笔。
3、文中哪些动词表现了作者的“痴”?“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
答:①拿、拥、往、看。
②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
③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本文写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哀愁 。
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