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训练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训练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2 08:0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选择题
1.一位西方学者在所著《城市的性质》中讨论城市的起源时说:“起初城市即是村庄,但不久就开始在工业、政治、建筑各方面显露出城市的特征。城市必须设防自卫,须有市政厅作为市民行使政治权利的集会场所。城里还必须有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既在精神上,也在建筑上耸峙于全城之上。”他所说的城市属于
(  )
A.古代的雅典 B.中世纪的欧洲
C.封建时代的中国 D.近代的美国
2.《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1883年,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又颁行了《意外事故保险法》;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在柏林发起第一届国际劳工保护会议,禁止妇女儿童从事有害健康的劳动……到1894年,徳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1910年经济总量超过英国。这说明 (  )
A.统一后的德国专制色彩浓厚
B.法律的颁布推动了社会进步
C.德国用议会来粉饰专制统治
D.德国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3.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1935年的反对新政的宣言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宣言主要反对新政 (  )
A.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
B.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
C.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工程
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4.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高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推行“福利国家”制度
B.西欧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C.富人过度享受福利待遇
D.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5.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 (  )
A.社会保障体系
B.强大的国防体系
C.劳动安全保护法
D.发展粮食生产
6.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这主要是突出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7.中古时期西欧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等。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B.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经济组织
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8.俾斯麦认为“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俾斯麦这一言论是针对(  )
A.民众要求建立福利国家的愿望
B.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目标
C.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日增
D.动员民众投入对外扩张的需要
9.从1951年我国制定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至今,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目前,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22年末,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3.68亿人,覆盖96.8%的人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A.已经是世界上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B.基本继承欧美的社会保障制度
C.加重国家财政负担,不利于社会稳定
D.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实行居民自我管理,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这一历程表明(  )
A.地方治理的效率更低 B.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D.政府公共开支日益增加
11.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
A.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B.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保障
C.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12.《美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一书中写道:“(瑞典)孩子12岁以前,只要生病,父母双方每年最长可以请120天假,用来照顾孩子,并可领取75%的工资。”这一举措(  )
A.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B.使抚养儿童资金来源社会化
C.拓宽了国内纳税人的纳税渠道
D.有利于激发父母劳动的主动性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保险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标准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192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英国共建造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摘编自蒋蔚《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
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和提高人民基本生活水平,我国借鉴苏联的模式,创建了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5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职工提供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方面的保障,奠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1954年,宪法确立了社会保障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1978年后,社会秩序和经济建设逐步恢复,停滞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重建。1993年后,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涉及社会救济、养老改革、住房改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改革等多个方面,极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失业、工伤等保障制度政策的完善,扩大了各项保险的覆盖范围。
——摘编自朱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
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背景,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共同特点及作用。(10分)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选择题
1.一位西方学者在所著《城市的性质》中讨论城市的起源时说:“起初城市即是村庄,但不久就开始在工业、政治、建筑各方面显露出城市的特征。城市必须设防自卫,须有市政厅作为市民行使政治权利的集会场所。城里还必须有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既在精神上,也在建筑上耸峙于全城之上。”他所说的城市属于
(  )
A.古代的雅典 B.中世纪的欧洲
C.封建时代的中国 D.近代的美国
【解析】选B。材料中“城市必须设防自卫,须有市政厅作为市民行使政治权利的集会场所。城里还必须有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符合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特征,答案选B,A、C中基督教教堂不具有突出的地位, D也不符合“城市必须设防自卫”的特点。
2.《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1883年,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又颁行了《意外事故保险法》;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在柏林发起第一届国际劳工保护会议,禁止妇女儿童从事有害健康的劳动……到1894年,徳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1910年经济总量超过英国。这说明 (  )
A.统一后的德国专制色彩浓厚
B.法律的颁布推动了社会进步
C.德国用议会来粉饰专制统治
D.德国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解析】选B。材料表明,德国颁布社会保障立法和召开国际会议保护劳工利益,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体现了法律的颁布推动了社会进步,B正确;A、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3.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1935年的反对新政的宣言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宣言主要反对新政 (  )
A.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
B.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
C.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工程
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选D。根据“让无功者不劳而获”可知,宣言主要针对社会保障法,反对政府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D正确;材料内容与金融无关,排除A;宣言主要针对社会保障法,并非各项权利,排除B;举办公共建设工程有利于解决工人失业问题,无法体现“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排除C。
4.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高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推行“福利国家”制度
B.西欧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C.富人过度享受福利待遇
D.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解析】选A。欧洲国家普遍推行社会福利制度,扩大政府的财政开支,造成了财政赤字过大,故选A。B说法错误,财政赤字的出现并不能说明西欧经济出现衰退;C错误,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受益大;D说法与材料相反。
5.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 (  )
A.社会保障体系
B.强大的国防体系
C.劳动安全保护法
D.发展粮食生产
【解析】选A。从材料中“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可知,“安全网”是指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目的是防止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故选A。B、D与材料无关;C包含在A之中。
6.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这主要是突出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制度能够刺激社会消费,但不能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故B错误,符合题意;A、C、D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B。
7.中古时期西欧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等。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B.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经济组织
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领主的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设有教堂和法庭,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由此可知,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故C项正确。
8.俾斯麦认为“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俾斯麦这一言论是针对(  )
A.民众要求建立福利国家的愿望
B.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目标
C.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日增
D.动员民众投入对外扩张的需要
【解析】俾斯麦认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只要给工人以社会保障,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国家就不会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由此可见,俾斯麦主张加强社会保障来消除工人阶级的斗争,表明当时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日增,故C项正确。
9.从1951年我国制定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至今,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目前,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22年末,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3.68亿人,覆盖96.8%的人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A.已经是世界上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B.基本继承欧美的社会保障制度
C.加重国家财政负担,不利于社会稳定
D.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实行居民自我管理,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这一历程表明(  )
A.地方治理的效率更低 B.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D.政府公共开支日益增加
【解析】材料反映了二战后,西方国家鼓励当地居民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基层社区迅速发展起来,并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说明基层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故B项正确。
11.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
A.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B.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保障
C.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解析】根据1982 年宪法和2004年宪法修正案对社会保障的内容规定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程度提高,说明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故C项正确。
12.《美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一书中写道:“(瑞典)孩子12岁以前,只要生病,父母双方每年最长可以请120天假,用来照顾孩子,并可领取75%的工资。”这一举措(  )
A.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B.使抚养儿童资金来源社会化
C.拓宽了国内纳税人的纳税渠道
D.有利于激发父母劳动的主动性
【解析】允许父母双方以照顾生病孩子为由,每年带薪休假最长达四个月,体现了西方国家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生病儿童及其父母权益的保护,并未强调抚养儿童的资金来源于社会,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瑞典的福利政策,并未涉及其国内纳税人的纳税渠道,排除C项;高福利不一定能激发劳动的主动性,也有可能助长懒惰风气,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保险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标准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192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英国共建造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摘编自蒋蔚《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
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和提高人民基本生活水平,我国借鉴苏联的模式,创建了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5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职工提供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方面的保障,奠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1954年,宪法确立了社会保障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1978年后,社会秩序和经济建设逐步恢复,停滞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重建。1993年后,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涉及社会救济、养老改革、住房改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改革等多个方面,极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失业、工伤等保障制度政策的完善,扩大了各项保险的覆盖范围。
——摘编自朱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
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背景,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共同特点及作用。(10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一“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等信息从宗教信仰传统、工业革命开展以及工人运动发展斗争等角度归纳回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1978年后,社会秩序和经济建设逐步恢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保障等角度思考回答。第(2)题第一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中“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以及材料二“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等信息从保障群体、立法保证以及不断完善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问依据所学从缓和社会矛盾、保证经济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公平等角度归纳回答。
答案:(1)背景:英国:有宗教信仰及教会慈善扶贫的历史传统;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工人运动和社会大众争取正当权益的斗争。中国:新中国成立,政局相对稳定;受苏联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部分民众极度贫困,有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我国很快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特点:都重视对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保障覆盖面和受益人群范围逐步扩大;政府注重利用法律法规保障民众基本权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
作用:都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