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一、选择题
1.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千克,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B.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C.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D.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2.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的不断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3.“它是18世纪盈利最多的商业活动之一。其经济代价在于,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令无数家庭沦为赤贫。它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荒芜的情况……”上述评价主要是针对 ( )
A.世界市场的扩大对欧洲的影响
B.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的影响
C.殖民扩张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D.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影响
4.鸦片战争后出国的华工,绝大多数是闽、粤两省沿海地区的农民。如广东南路各县,一般雇农或佃农,因田租太贵无法承佃,因工值太廉且无工可做,相率卖身当猪仔到南洋去当苦工者,每年约以千万计。据此可知 ( )
A.闽、粤农民预见到国内商业发展暗淡
B.商业的发展吸引更多农民下南洋经商
C.工业革命使南洋劳动力数量极度缺乏
D.闽、粤两地区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5.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族碑铭数量表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印尼 8 51 251
泰国 1 4 85
马来西亚 1 7 216
合计 10 62 552
上表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 ( )
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
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
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
6.以下是1400—1800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表(单位:百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1400年 1600年 1800年
印度 74 145 180
欧洲 52 89 146
非洲撒哈拉以南 60 104 92
拉丁美洲 36 10 19
A.1400—160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主要源于英国的殖民扩张
B.1400—1600年拉丁美洲人口的锐减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C.1600—1800年欧洲人口减少主要是因为奴隶贸易的盛行
D.1600—1800年非洲地区人口减少主要源于工业革命开展
7.下表反映了欧洲移民的迁移状况,其原因包括 ( )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阿根廷 1856-1932年 6 400 000
加拿大 1821-1932年 5 200 000
巴西 1821-1932年 4 400 000
澳大利亚 1861-1932年 2 900 000
英属西印度群岛 1836-1932年 1 600 000
南非 1881-1932年 900 000
新西兰 1851-1932年 600 000
①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宗教迫害
②开辟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
③目的地的人口比较稀少
④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医学进步导致欧洲人口急剧增加
⑤铁路和汽船能将人类大批运过海洋和大陆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也把各种瘟疫和传染病带到美洲。在殖民者到达美洲后的一个世纪,当地人口减少了95%,仅在墨西哥,人口就锐减了3 500万。美洲人口的锐减( )
A.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
B.导致美洲被纳入世界市场
C.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D.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
9.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长率领的一支有6艘船共1 530人的船队“第一舰队” 抵达澳大利亚的植物学湾,当中有736名囚犯。 8天后的1788年1月26日,他们正式在澳大利亚杰克逊港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这说明当时的澳大利亚( )
A.是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 B.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
C.原住民遭到驱赶屠杀 D.是英国“第一舰队”发现的
10.法国将军福煦曾经称赞一战中的中国劳工:“第一流的工人,可以培训成一流的军人,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工人的作战英勇 B.法国缺乏作战的兵力
C.中国劳工技术水平高 D.华工对协约国贡献大
11.17世纪,马尼拉地区每年有大量人口流入墨西哥,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墨西哥的劳动力短缺危机,扩大了瓷器以及白银贸易,而马尼拉人口迁移也为菲律宾带来了高产作物和大量商品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
A.美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殖民扩张加强世界联系
C.亚洲和美洲生活水平相当 D.人口迁移促进经济发展
12.19世纪中叶以后,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形成了劳动力输出的苦力贸易,使华工广布于美洲和大洋洲。由此可见,苦力贸易( )
A.使华工成为各国建设的主要劳力 B.为中国带来了巨额外汇收入
C.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的社会影响力 D.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播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摘编自帕里特克·曼宁《世界史上的移民》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分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公认。
——摘编自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主要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共同作用。(12分)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一、选择题
1.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千克,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B.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C.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D.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在征服美洲后建立了大批甘蔗种植园,为降低劳动力成本,适应恶劣条件下的劳动强度,大量使用从非洲贩运来的黑奴进行甘蔗种植,使得甘蔗的生产成本下降,产量提高,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而逐渐普及,因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答案为B。广大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有限,不是蔗糖普及的主要原因,A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蔗糖逐渐普及主要是生产环节成本下降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导致东西方贸易便捷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C错误。欧洲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与蔗糖价格下降无关,D错误。
2.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的不断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解析】选B。本题考查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A、C都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A、C错误。“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是欧洲人长期不断探险和征服美洲的结果,B正确。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是表现而不是原因,D错误。
3.“它是18世纪盈利最多的商业活动之一。其经济代价在于,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令无数家庭沦为赤贫。它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荒芜的情况……”上述评价主要是针对 ( )
A.世界市场的扩大对欧洲的影响
B.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的影响
C.殖民扩张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D.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影响
【解析】选D。由“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荒芜”“是18世纪盈利最多的商业活动之一”可知是奴隶贸易,奴隶贸易的出程是把欧洲廉价工业制成品输入非洲,造成非洲的传统产业被破坏,中程是满载黑人的运奴船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造成非洲失去大量劳动力,三角贸易使欧洲殖民者获得巨额利润,故选D。
4.鸦片战争后出国的华工,绝大多数是闽、粤两省沿海地区的农民。如广东南路各县,一般雇农或佃农,因田租太贵无法承佃,因工值太廉且无工可做,相率卖身当猪仔到南洋去当苦工者,每年约以千万计。据此可知 ( )
A.闽、粤农民预见到国内商业发展暗淡
B.商业的发展吸引更多农民下南洋经商
C.工业革命使南洋劳动力数量极度缺乏
D.闽、粤两地区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解析】选D。材料未提及国内商业发展状况,A错误;根据材料“相率卖身当猪仔到南洋去当苦工”可知华工下南洋当苦工而非经商,B错误;工业革命此时并未在南洋地区开展,C错误;根据材料,大批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是晚清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的结果,D正确。
5.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族碑铭数量表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印尼 8 51 251
泰国 1 4 85
马来西亚 1 7 216
合计 10 62 552
上表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 ( )
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
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
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
【解析】选A。表格显示19世纪和17、18世纪相比,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族碑铭数量大幅增加,说明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总数不断增加,A正确;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的表现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及日益商品化,与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无关,B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没有体现出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局面,C错误;17-19世纪的中国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外贸易日益萎缩,D错误。
6.以下是1400—1800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表(单位:百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1400年 1600年 1800年
印度 74 145 180
欧洲 52 89 146
非洲撒哈拉以南 60 104 92
拉丁美洲 36 10 19
A.1400—160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主要源于英国的殖民扩张
B.1400—1600年拉丁美洲人口的锐减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C.1600—1800年欧洲人口减少主要是因为奴隶贸易的盛行
D.1600—1800年非洲地区人口减少主要源于工业革命开展
【解析】选B。英国的殖民扩张顶峰期是18世纪,故A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殖民主义者对拉丁美洲进行大肆劫掠,屠杀原住民,导致拉丁美洲人口的减少,故B正确;奴隶贸易的盛行会导致非洲人口减少,不是欧洲,故C错误;1600-1800年非洲地区人口减少主要是因为三角贸易,故D错误。
7.下表反映了欧洲移民的迁移状况,其原因包括 ( )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阿根廷 1856-1932年 6 400 000
加拿大 1821-1932年 5 200 000
巴西 1821-1932年 4 400 000
澳大利亚 1861-1932年 2 900 000
英属西印度群岛 1836-1932年 1 600 000
南非 1881-1932年 900 000
新西兰 1851-1932年 600 000
①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宗教迫害
②开辟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
③目的地的人口比较稀少
④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医学进步导致欧洲人口急剧增加
⑤铁路和汽船能将人类大批运过海洋和大陆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C。①错误,“中世纪”与表格时间不符;②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是在16世纪,与材料的时间不相符;③正确,因为北美地广人稀,适合外来移民;④正确,欧洲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增多推动移民;⑤正确,新式交通工具的发展便利了移民的进行。
8.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也把各种瘟疫和传染病带到美洲。在殖民者到达美洲后的一个世纪,当地人口减少了95%,仅在墨西哥,人口就锐减了3 500万。美洲人口的锐减( )
A.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
B.导致美洲被纳入世界市场
C.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D.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
【解析】材料反映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导致当地人口锐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锐减促使非洲人口逐渐流向美洲地区,客观上有利于殖民统治的建立,故A项正确;导致美洲被纳入世界市场的是新航路的开辟,而不是人口的锐减,排除B项;促进欧洲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是早期的殖民扩张,排除C项;东方从属于西方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排除D项。
9.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长率领的一支有6艘船共1 530人的船队“第一舰队” 抵达澳大利亚的植物学湾,当中有736名囚犯。 8天后的1788年1月26日,他们正式在澳大利亚杰克逊港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这说明当时的澳大利亚( )
A.是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 B.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
C.原住民遭到驱赶屠杀 D.是英国“第一舰队”发现的
【解析】根据材料“共1 530人的船队‘第一舰队’……当中有736名囚犯”可知,罪犯占了近一半,说明当时的澳大利亚是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故A项正确。
10.法国将军福煦曾经称赞一战中的中国劳工:“第一流的工人,可以培训成一流的军人,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工人的作战英勇 B.法国缺乏作战的兵力
C.中国劳工技术水平高 D.华工对协约国贡献大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将军对一战中的中国劳工给予较高评价,甚至称赞他们“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这一赞誉充分证明了华工对协约国的贡献非常大,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中,中国劳工主要提供后勤服务,很少参与作战,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法国缺少兵力,排除B项;材料中法国将军福煦对华工给予较高评价,主要原因在于华工对协约国的贡献大,且材料不能反映华工的技术水平高,排除C项。
11.17世纪,马尼拉地区每年有大量人口流入墨西哥,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墨西哥的劳动力短缺危机,扩大了瓷器以及白银贸易,而马尼拉人口迁移也为菲律宾带来了高产作物和大量商品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
A.美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殖民扩张加强世界联系
C.亚洲和美洲生活水平相当 D.人口迁移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尼拉地区的人口大量流入墨西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墨西哥的劳动力短缺危机,扩大了瓷器以及白银贸易”,“也为菲律宾带来了高产作物和大量商品收入”,这反映出人口迁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17世纪,欧洲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将亚洲和美洲的生活水平进行对比,排除C项。
12.19世纪中叶以后,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形成了劳动力输出的苦力贸易,使华工广布于美洲和大洋洲。由此可见,苦力贸易( )
A.使华工成为各国建设的主要劳力 B.为中国带来了巨额外汇收入
C.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的社会影响力 D.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播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洲、大洋洲等地的华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往往愿意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唐人街,客观上传播着中华文化,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摘编自帕里特克·曼宁《世界史上的移民》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分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公认。
——摘编自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主要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共同作用。(12分)
【解析】第(1)题欧洲的背景依据材料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的信息可知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依据材料一“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的信息可知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再结合所学从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交通工具革新等角度回答。中国的背景依据材料二“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的信息可知是列强侵略以及自然经济的解体;依据材料二“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的信息可知是工商业的发展;依据材料二“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的信息可知东南沿海人口压力。第(2)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的信息可知欧洲是先进生产方式对外扩张的需要;依据材料二“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可知中国是迫于生存的压力;第二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生产方式、人口结构、文化交融以及各地联系等回答。
答案:(1)背景: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市场的形成;殖民扩张的推动;交通工具的革新。
中国:列强侵略;社会动荡;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东南沿海人口压力。
(2)不同之处:欧洲:先进生产方式对外扩张的需要。中国:迫于生存的压力。
共同作用:改进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人口结构,扩大生存空间;促进文化交融,增强各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