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皇帝的新装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皇帝的新装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2 20:1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皇帝的新装
新课导入
请指出下列图片的出处
卖火柴的小女孩
拇指姑娘
丑小鸭
海的女儿
学习目标
积累生字词;快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的故事情节。
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的写作方法。
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培养真诚、求实、不慕虚荣的品格。
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积累文中重点字词。
理清文章脉络,小组合作讨论演绎课本剧。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坚定的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作者介绍
字词积累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叶君健译。有改动。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写成了《皇帝的新装》,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无情地嘲讽了贵族阶层的丑恶行径,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病态。
1.内容: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写法:怎样理解这篇童话的想象和夸张?
2.形象:课文写了哪些人?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4.主旨: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学法指导:问题解读
阅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赏析句子
皇帝心里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你如何理解?
这一句“不大自然”在情节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顺承上文,说明皇帝已经完全听信了骗子们的谎言,又引起下文老大臣的故事。这里表现出皇帝的愚蠢。作者故意将话说得很有分寸,却为后文更辛辣的讽刺积蓄着力量。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
皇帝为什么要先派他的老大臣去看布料?
这段情节紧承上文而来,继续说明皇帝的轻信与愚蠢,又掺杂了些许的疑虑。同时,他对老大臣“理智”“称职”的评价,更为后文的情节埋下伏笔。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心理猫写。老大臣既不相信自己是愚蠢、不称职的,也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已的愚蠢和不称职的心理,表现出他由惊慌到强作镇定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他的虚伪和自欺欺人,与上文的“诚实”“称职”形成对比,增强了讽刺效果。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语言描写。这些话是老大臣生怕别人认为他愚蠢或不称职而说的谎话,表现了他的虚伪和自欺欺人,也反映出他当时的惶恐心理。
说说你对第23段中“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一句中“每个人”的“快乐”的内涵的理解。
人物 “快乐”的内涵
皇帝 为能穿上新衣游行而快乐
为能辨别臣民是否称职而快乐
两位官员 为保住官职而快乐
其他官员 为得到皇帝的信任而快乐
两个骗子 因为赚足了钱而感到快乐
这个故事之所以读来如此生动有趣,引人入胜,除了构思巧妙、立意深刻之外,作者还善于展开想象,用丰富的细节描写来刻画形象,寄寓深刻内涵。结合皇帝穿新衣的情节,说说作者是怎样运用讽刺手法的。
穿新衣过程中作者极力刻画了一群人的丑态:首先,出场人物有皇帝、高贵的骑士、骗子、典礼官、托后裙的内臣们,人物多,场面热闹;其次,这么多人都是心口不一,虚伪至极,作者用补充的方式点出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再次,作者用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人物的丑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写街上人们对新装的夸赞,在文中有何作用?
连用四个感叹句写人们对新装一致的夸赞,一方面揭示了人们不敢说真话,害怕别人笑话自己愚蠢的心理;另一方面从侧面说明了社会上充塞着虚伪,人们的心灵受到了侵蚀。
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小孩子”寄托着作者对于改变现实、戳穿虚伪的理想。老百姓们在小孩子的带动下有了说真话的勇气,而统治者们却仍然装模作样,两相对比,显得后者更加可笑、腐朽。作者的立场也就十分明显了。
2.形象:课文写了哪些人?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夸张而又合理的想象是文本的一个鲜明特点。
夸张的笔调开头:开头一段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这样的笔调开头,不仅一开始就让读者对皇帝虚荣愚蠢的性格特点有所认识,而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整个骗局故事。
两个骗子行骗也大量运用了夸张和想象:骗子们声称新衣有“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看不见”这一神奇的特性。于是,上至皇帝大臣,下至观看游行的老百姓,成百上千的人异口同声、自欺欺人,称赞皇帝的“新装”。想象看似夸张,其实又很合理。从人物的可笑言行,正可以看出专制制度的淫威。同时,在作者笔下,各色人等由于地位不同,他们的心理和言行也有细微的差异,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细节表现了安徒生卓越的想象能力,也令想象更为真实。
3.写法:怎样理解这篇童话的想象和夸张?
这篇童话通过讲述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了皇帝及大臣们自欺欺人的丑行,讽刺了他们的虚伪和愚蠢。同时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说真话。
4.主旨: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这篇童话想想奇特,人物滑稽可笑,你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内容吗?
达标训练
对于这篇童话的主题,有评论说它仅仅是揭露了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皇帝的新装》是对现实真相的无情解剖,揭露出社会的病态。一方面嘲讽皇帝、大臣的极端虚伪,另一方面又揭示了受社会浸染的成人们虚伪的性格弱点。
达标训练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所骗,穿着根本不存在的新装游行的故事,揭露了皇帝和大臣自欺欺人的丑行,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虚伪和自欺欺人。
主 旨
思维拓展——《皇帝的新装》续写
以后怎么样呢 安徒生没说。其实是以后还有许多事情的。
皇帝一路向前走,硬装作得意的样子,身子挺得格外直外直,以致肩膀和后背都有点儿酸疼了。跟在后面给他拉着空衣襟的侍臣知道自己正在做非常可笑的事情,直想笑;可是又不敢笑,只好紧紧地咬住下嘴唇。护卫的队伍里,人人都死盯着地,不敢斜过眼去看同伴一眼;只怕彼此一看,就憋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民众没有受过侍臣、护卫那样的训练,想不到咬紧嘴唇,也想不到死盯着地,既然说破了,说笑声就沸腾起来。
“哈哈,看不穿衣服的皇帝!”
“嘻嘻,简直疯了!真不害臊! ”
“瘦猴!真难看!”
“吓,看他的胳膊和大腿,像褪毛的鸡!”
皇帝听到这些话,又羞又恼,越羞越恼,就站住,吩咐大臣们说:“你们没听见这群不忠心的人在那里嚼舌头吗!为什么不管!我这套新衣服漂亮无比,只有我才配穿;穿上,我就越显得尊严,高贵:你们不是都这样说吗 这群没眼睛的浑蛋!以后我要永远穿这一套!谁故意说坏话就是坏蛋,反叛,立刻逮来,杀!就,就,就这样。赶紧去,宣布,这就是法律,最新的法律。”
大臣们不敢怠慢,立刻命令手下的人吹号筒,召集人民,用最严厉的声调把新法律宣布了。果然,说笑声随着停止了。皇帝这才觉得安慰,又开始往前走。
……
这真是从来没见过的又混乱又滑稽的场面。男人的健壮的手拉住皇帝的枯枝般的胳膊,女人的白润的拳头打在皇帝的黑黄的胸膛上,有两个孩子也挤上来,一把就揪住皇帝腋下的黑毛。人围得风雨不透,皇帝东窜西撞,都被挡回来;他又想蹲下,学刺猬,缩成一个球,可是办不到。最不能忍的是腋下痒得难受,他只好用力夹胳膊,可是也办不到。他急得缩脖子,皱眉,掀鼻子,咧嘴,简直难看极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兵士从各家回来,看见皇帝那副倒霉的样子,活象被一群马蜂螫得没法办的猴子,也就忘了他往常的尊严,随着大家哈哈笑起来。
大臣们呢,起初是有些惊慌的,听见兵士笑了,又偷偷看看皇帝,也忍不住哈哈笑起来。
笑了一会儿,兵士和大臣们才忽然想到,原来自己也随着人民犯了法。以前人民笑皇帝,自己帮皇帝处罚人民,现在自己也站在人民一边了。看看皇帝,身上红一块紫一块,哆嗦成一团,活象水淋过的鸡,确是好笑。好笑的就该笑,皇帝却不准笑,这不是浑蛋法律吗?想到这里,他们也随着人民大声喊:“撕掉你的空虚的衣裳!撕掉你的空虚的衣裳!”
你猜皇帝怎么样?他看见兵士和大臣们也倒向人民那一边,不再怕他,就象从天上掉下一块大石头砸在头顶上,身体一软就瘫在地上。
请利用同样的方法对骗子、大臣、百姓、小孩形象进行分析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