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专项11 微观示意图-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利用催化剂可消除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甲的化学式为CHO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反应物甲完全燃烧只生成丙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答案】D
【解析】解: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CH2O+O2CO2+H2O;
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甲的化学式为CH2O,故说法错误;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故说法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甲完全燃烧只生成丙和丁,故说法错误;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说法正确;
故选:D。
2.“向自然界要氮肥”是科学家们在化肥生产中的研究方向。如图是利用空气中的物质合成氮肥的过程中主要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B.转化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步骤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D.步骤①②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均减少
【答案】B
【解析】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步骤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未发生变化,故A错误;
B、转化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3价,发生改变,故B正确;
C、步骤②是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故C错误;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因此步骤①②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均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3.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如图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CH3OH)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不变
C.反应中甲、乙的分子数目比是1:1
D.反应中丙、丁物质的质量比为16:9
【答案】D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A、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每4个分子反应生成了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故说法错误;
B、该反应有单质氢气参加了反应,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故说法错误;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说法错误;
D、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中丙、丁物质的质量比为32:18=16:9,故说法正确。
故选:D。
4.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的反应前后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信息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发生改变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
【答案】B
【解析】解:由反应前后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在点燃的条件下,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3O22N2+6H2O
A、由原子的定义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每7个分子变化成8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物质的变化和化合价原则可知,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我国天宫空间站常用水气整合系统消除空间的CO2,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如图是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B.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CH4+H2O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答案】A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A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1:4,故B说法不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应为CO2+4H2CH4+2H2O,故C说法不正确;
D、由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
6.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是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化工原料C2H4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该反应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答案】A
【解析】解: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消耗了二氧化碳,有助于实现“碳中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乙烯(C2H4)是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实现“碳中和”的研究热点。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1
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涉及两种氧化物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解: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物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物是乙烯和水,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6H2+2CO2C2H4+4H2O;
A、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2):(2×6)=22:3,故A说法不正确;
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4,故B说法不正确;
C、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涉及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故C说法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8.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某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FM﹣520,可以快速、高效、可逆吸附二氧化氮,并将其转化为硝酸,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
C.该技术可减缓二氧化氮带来的污染问题
D.有机化合物MFM﹣520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答案】D
【解析】解:A、该反应由三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可以将二氧化氮转化为硝酸,所以该技术可减缓二氧化氮带来的污染问题,选项说法正确;
D、有机化合物MFM﹣520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9.如图所示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反应
D.该反应中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D
【解析】解:A、甲分子和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故A正确;
B、乙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乙中元素化合价为0,丙中化合物与乙对应的元素化合价不为0,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故B正确;
C、多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反应,故C正确;
D、由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中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D错误;
故选:D。
10.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CO2和H2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二氧化碳一步转化为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三种
B.乙醇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2
C.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物
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答案】A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在温和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乙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6H2C2H5OH+3H2O。
A、由物质的变化和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乙醇和水两种,故选项不正确。
B、C2H5OH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2):16=3:2,故选项正确。
C、该反应由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醇,说明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物,故选项正确。
D、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故选项正确。
故选:A。
11.2023年11月23日我国自主设计、自主总装的8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试车成功。该发动机燃料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是二氧化碳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不变
D.生成物的质量比为22:9
【答案】A
【解析】解:甲烷完全燃烧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
A、由上述分析可知,M是二氧化碳,故A说法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B说法不正确;
C、该反应有单质氧气参加反应,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故C说法不正确;
D、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生成物的质量比为44:(18×2)=11:9,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2.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和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3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NO+2CO2N2+2CO2
【答案】C
【解析】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说法错误;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1,故B说法错误;
C、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整个过程是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结合生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则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故C说法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及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NO+2CON2+2CO2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3.氨气可用于制造化肥,电化学法合成氨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中的单质可源于空气
B.该反应发生后分子数目减少
C.该反应发生后原子数目增加
D.该反应中只涉及N、O元素化合价改变
【答案】C
【解析】解:A、由分析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中的单质是氮气,可源于空气,故A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知,反应前有8个分子,反应后有7个分子,则反应发生后分子数目减少,故B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C不正确;
D、反应前氮元素化合价为0,氧元素化合价为﹣2,反应后氮元素化合价为﹣3,氧元素化合价为0,所以该反应中只涉及 N、O 元素化合价改变,故D正确。
故选:C。
14.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主火炬采用甲醇作为燃料。如图为ZnO﹣ZrO2(Zr为锆元素)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C.生成物中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6:9
D.反应前后ZnO﹣ZrO2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解:由微观示意图得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纳米纤维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说法正确;
B、由化学式的意义可知,该反应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B说法正确;
C、由上述分析,生成物中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2:18=16:9,故C说法正确;
D、反应前后ZnO﹣Zr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5.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已达到全球最先进的水平,采用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物质的化学式为SiF4
B.甲物质中氮、氟元素质量比为14:19
C.反应中各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D.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增大
【答案】A
【解析】解: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硅和NF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iF4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4NF3+3Si3SiF4+2N2,
A、丙物质的化学式为SiF4,A正确;
B、甲物质为NF3,其中N、F元素的质量比为 14:(19×3)=14:57,B错误;
C、反应中硅由原子构成,C错误;
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D错误;
故选:A。
16.2024年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载人航天器中利用“萨巴蒂尔反应”和“氧气生成系统”可回收CO2再生O2,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涉及4种物质
B.过程②中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4
C.过程③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过程①中原子的种类不变
【答案】A
【解析】解:根据微观示意图,①是呼吸作用,②中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③中水电解或光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A、根据图示,图中涉及的物质有二氧化碳、氢气、水、甲烷和氧气五种物质,故A不正确;
B、根据微观示意图,②中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过程中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氢气的个数比为1:4,故B正确;
C、③中水电解或光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号“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过程①中发生呼吸作用,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故D正确;
故选:A。
17.科学家用三维石墨烯作催化剂,提升电解水析氢能力,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后分子的数目增多
B.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使用三维石墨烯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可知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H2↑+O2↑,该反应后分子的数目增多,故A正确;
B、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H2↑+O2↑,生成了两种单质,故B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C正确;
D、三维石墨烯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不能提供生成物的产量,故D错误。
故选:D。
18.经研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两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图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2CO2+H2O。
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错误;
B、丙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得,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错误;
D、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D。
19.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A.甲醛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原理可解决甲醛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
D.甲醛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答案】C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醛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2O+O2CO2+H2O。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甲醛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C.该反应原理是把甲醛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解决甲醛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故正确;
D.由甲醛的化学式可知,应该是1个甲醛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正确。
故选:C。
20.近期,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的高效制氢设备,该设备发生反应的微观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CH4与生成的H2质量比为1:2
B.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D.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2H2
【答案】A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氢气和碳,化学方程式为:CH4C+2H2。
A、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CH4与生成的H2质量比为:16:4=4:1,故A错误;
B、由题意可知,以液态金属锡为媒介,助力甲烷裂解,液态锡作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B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CH4C+2H2,故D正确;
故选:A。
21.为了缓解温室效应,我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H2O
【答案】B
【解析】解: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CH3OH+H2O。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2:18≠1:1,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CH3OH+H2O,说法错误。
故选:B。
22.条形码中胶黏剂成分之一是丙烯酸(C3H4O2)。如图是工业上一种制备丙烯酸方法的反应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化学式为CH2
B.甲、丙在O2中燃烧产物一定相同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化学方程式为2C3H6+3O22C3H4O2+2H2O。
A.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甲的化学式为C3H6,选项说法错误;
B.甲、丙在O2中不完全燃烧时产物不一定相同,选项说法错误;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每5个分子变化成了4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了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保持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3.如图是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未发生改变的粒子为分子
B.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
C.实验室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绿色环保
D.甲与丙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A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在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可以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除生成氧气以外,还生成了水,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所以实验室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绿色环保,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甲与丙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4.科学家借助金纳米颗粒仅需一步就可将硫化氢转化成氢气,转化过程中主要物质间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增多,但质量不变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H2↑+S
C.该过程有望促进氢能源的利用和发展
D.该反应中Au原子会不断被消耗
【答案】C
【解析】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质量不变,故A错误;
B、该反应是硫化氢在光照和金纳米颗粒的环境生成氢气和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H2↑+S,故B错误;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氢气,所以有望促进氢能源的利用与发展,故C正确。
D、金纳米颗粒是催化剂,该反应中Au原子不会被消耗,故D错误。
故选:C。
25.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发射成功,中国再一次实现航天员太空会师。空间站里供给航天员呼吸的O2源自电解水,电解水所得H2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反应生成H2O和CH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B.参加反应的微粒数目比为1:1
C.生成H2O和CH4的质量比为18:16
D.实现了空间站舱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答案】D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2+CO22H2O+CH4。
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氢气与二氧化碳的微粒数目比为4:1,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H2O和CH4的质量比为(18×2):16≠18:16,说法错误;
D、该反应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和水,水的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因此实现了空间站舱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说法正确。
故选:D。
26.“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核心舱生命保障系统可去除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由此得出,各物质化学式正确的是( )
A.甲——O2 B.乙——CO C.丙——H2O2 D.丁——CH4
【答案】D
【解析】解:由图可知,甲为H2、乙为CO2、丙为H2O、丁为CH4;故选:D。
27.甲烷硫化氢催化重整新路线可高效制氢,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硫化氢的化学式是H2S
【答案】C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甲烷和硫化氢气体反应生成二硫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H2SCS2+4H2。
A、甲物质是甲烷,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故A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B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3个分子变化成了5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故C说法不正确;
D、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硫化氢的化学式是H2S,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28.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物质丁由原子直接构成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71:28
【答案】C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硅和NF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iF4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F3+3Si3SiF4+2N2;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B、丁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选项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71×4):(28×3)=71:21,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选择专项11 微观示意图-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利用催化剂可消除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甲的化学式为CHO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反应物甲完全燃烧只生成丙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2.“向自然界要氮肥”是科学家们在化肥生产中的研究方向。如图是利用空气中的物质合成氮肥的过程中主要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B.转化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步骤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D.步骤①②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均减少
3.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如图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CH3OH)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不变
C.反应中甲、乙的分子数目比是1:1
D.反应中丙、丁物质的质量比为16:9
4.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的反应前后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信息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发生改变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
5.我国天宫空间站常用水气整合系统消除空间的CO2,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如图是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B.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CH4+H2O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6.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是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化工原料C2H4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该反应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7.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乙烯(C2H4)是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实现“碳中和”的研究热点。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1
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涉及两种氧化物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8.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某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FM﹣520,可以快速、高效、可逆吸附二氧化氮,并将其转化为硝酸,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
C.该技术可减缓二氧化氮带来的污染问题
D.有机化合物MFM﹣520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9.如图所示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反应
D.该反应中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0.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CO2和H2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二氧化碳一步转化为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三种
B.乙醇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2
C.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物
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11.2023年11月23日我国自主设计、自主总装的8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试车成功。该发动机燃料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是二氧化碳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不变
D.生成物的质量比为22:9
12.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和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3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NO+2CO2N2+2CO2
13.氨气可用于制造化肥,电化学法合成氨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中的单质可源于空气
B.该反应发生后分子数目减少
C.该反应发生后原子数目增加
D.该反应中只涉及N、O元素化合价改变
14.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主火炬采用甲醇作为燃料。如图为ZnO﹣ZrO2(Zr为锆元素)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C.生成物中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6:9
D.反应前后ZnO﹣ZrO2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
15.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已达到全球最先进的水平,采用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物质的化学式为SiF4
B.甲物质中氮、氟元素质量比为14:19
C.反应中各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D.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增大
16.2024年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载人航天器中利用“萨巴蒂尔反应”和“氧气生成系统”可回收CO2再生O2,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涉及4种物质
B.过程②中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4
C.过程③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过程①中原子的种类不变
17.科学家用三维石墨烯作催化剂,提升电解水析氢能力,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后分子的数目增多
B.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使用三维石墨烯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18.经研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两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19.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A.甲醛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原理可解决甲醛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
D.甲醛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20.近期,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的高效制氢设备,该设备发生反应的微观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CH4与生成的H2质量比为1:2
B.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D.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2H2
21.为了缓解温室效应,我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H2O
22.条形码中胶黏剂成分之一是丙烯酸(C3H4O2)。如图是工业上一种制备丙烯酸方法的反应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化学式为CH2
B.甲、丙在O2中燃烧产物一定相同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保持不变
23.如图是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未发生改变的粒子为分子
B.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
C.实验室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绿色环保
D.甲与丙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24.科学家借助金纳米颗粒仅需一步就可将硫化氢转化成氢气,转化过程中主要物质间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增多,但质量不变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H2↑+S
C.该过程有望促进氢能源的利用和发展
D.该反应中Au原子会不断被消耗
25.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发射成功,中国再一次实现航天员太空会师。空间站里供给航天员呼吸的O2源自电解水,电解水所得H2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反应生成H2O和CH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B.参加反应的微粒数目比为1:1
C.生成H2O和CH4的质量比为18:16
D.实现了空间站舱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26.“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核心舱生命保障系统可去除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由此得出,各物质化学式正确的是( )
A.甲——O2 B.乙——CO C.丙——H2O2 D.丁——CH4
27.甲烷硫化氢催化重整新路线可高效制氢,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硫化氢的化学式是H2S
28.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物质丁由原子直接构成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