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专项07 溶解度曲线
-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题(广东专用)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象所反映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A、保持温度不变,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质硝酸钾,溶质的质量不可能先是零,故选项图象所反映的关系错误。
B、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此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图象呈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所反映的关系正确。
C、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会溶解,但当达到饱和时就不再溶解了,此时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图象应该是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所反映的关系错误。
D、保持温度不变,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会溶解,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但当达到饱和时就不再溶解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图象应该是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所反映的关系错误。
故选:B。
2.已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小明同学向图一所示的大试管中加入110g的硝酸钾固体,并逐滴加入60℃的水,全程水浴恒温在60℃,溶液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变化如图二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二中b的数值为210
B.图二中甲、乙、丙三点的溶液均饱和
C.图二中甲、乙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图二中乙、丙两点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答案】B
【解析】解:A、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向图一所示的大试管中加入110g的硝酸钾固体,并逐滴加入60℃的水,全程水浴恒温在60℃,至硝酸钾恰好完全溶解,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则图二中b的数值为110+100=210,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图二中甲、乙、丙三点的溶液中甲、乙点为饱和溶液,至乙点硝酸钾恰好完全溶解,继续加入水,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则丙点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图二中甲、乙点溶液为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至乙点,硝酸钾恰好完全溶解,形成的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硝酸钾完全溶解后,继续加入水,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图二中乙、丙两点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50℃时,等质量的氯化钠、氯化铵、硝酸钾三种固体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加入固体的质量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7g
B.加入固体质量为M时,所得三种溶液质量大小为:KNO3>NH4Cl>NaCl
C.B点时再加硝酸钾,其溶解度增大
D.B点时加水,氯化铵的溶解度增大
【答案】B
【解析】解:A、50℃时氯化钠溶液最大溶质质量分数为27%,设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S,=27%,S=37g,选项A错误;
B、根据图像信息可以看出,加入M质量的固体,硝酸钾溶解质量最大,其次为氯化铵,最小的为氯化钠,因此溶液质量为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钠,选项B正确;
C、此时温度不变,硝酸钾溶解度不变,选项C错误;
D、B点时加水,氯化铵的溶解度不会增大,因为此时温度没有改变,选项D错误;
故选:B。
4.向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入少量生石水(忽略水蒸发和CO2的影响),如图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溶剂和溶质质量都减小,溶液质量减小,该选项不正确。
B、氢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应该是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至原温度,该选项不正确。
C、反应放热,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进一步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钙溶液溶解度增大,氢氧化钙进一步溶解直至饱和,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至原数值,该选项正确。
D、加入氧化钙不产生气体,因此烧杯中氧元素质量增大,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5.中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
B.t2℃时,将50gNa2CO3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
C.将t1℃的Na2CO3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将t2℃的Na2CO3溶液和NaCl溶液降温到t1℃,两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
【答案】C
【解析】解:A、t1℃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6.5%,故A错;
B、t2℃时,Na2CO3的溶解度是5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Na2CO3,则50g水中最多溶解25gNa2CO3,将50gNa2CO3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25g+50g=75g,故B错;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将t1℃时Na2CO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
D、将t2℃的Na2CO3溶液和NaCl溶液降温到t1℃,两溶液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因为不一定是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故D错。
故选:C。
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
B.t1℃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
C.t3℃时,甲溶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t3℃时,100g水中加入5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150g甲的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解:A、t2℃时乙的溶解度最大,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该选项正确。
B、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该选项不正确。
C、t3℃时,甲溶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例如都是饱和溶液时,质量分数相等,不都是饱和溶液时,质量分数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该选项不正确。
D、t3℃时甲的溶解度是40g,100g水中加入5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能够溶解40g,可得到140g甲的饱和溶液,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7.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所示,下列据图推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t1℃时,甲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C.甲、乙不饱和溶液均可通过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式变为饱和溶液
D.t2℃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得到的两种溶液溶剂质量相等
【答案】B
【解析】解: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所以则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A说法正确;
B、没有指明溶液的状态,无法比较t1℃时,甲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故B说法错误;
C、甲、乙不饱和溶液均可通过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式变为饱和溶液,故C说法正确;
D、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则t2℃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相等,则t2℃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剂质量不变,得到的两种溶液溶剂质量仍然相等,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将一定质量的甲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
【答案】B
【解析】解: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将一定质量的甲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时,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正确;
C、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温其饱和溶液可变为不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温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故错误;
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入丙,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析出丙,故错误;
故选:B。
9.根据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20℃时,10gKNO3能完全溶于50g水
C.10℃时,KNO3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当NaCl中混有少量KNO3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答案】B
【解析】解:A、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KNO3的溶解度不一定大于NaCl的溶解度,故A错误。
B、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0g,则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g硝酸钾,10gKNO3能完全溶于50g水,故B正确。
C、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g,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故C错误。
D、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当NaCl中混有少量KNO3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故D错误。
故选:B。
10.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硝酸钾小
B.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C.将t1℃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不变
D.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答案】D
【解析】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硝酸钾小,故A说法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故B说法正确;
C、将t1℃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不变,故C说法正确;
D、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g:100g=11:10,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1.如图为氯化钙和氯化亚铁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30℃时,60g氯化钙能完全溶于50g水中
B.60℃时,氯化亚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0%
C.将100℃时二者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氯化钙
D.某温度下,等质量的氯化钙和氯化亚铁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溶液
【答案】D
【解析】解:A、30℃时,氯化钙的溶解度时100g,所以60g氯化钙溶于5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故A错误;
B、60℃时,氯化亚铁的溶解度时80g,所以氯化亚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80%,故B错误;
C、将100℃时二者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需要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某温度下,等质量的氯化钙和氯化亚铁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12.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硝酸钾溶液从b点降温到a点,有晶体析出
B.60℃时,b、c点对应的都是饱和溶液
C.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仍是饱和溶液
D.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KNO3,得到不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解:A、饱和硝酸钾溶液从b点降温到a点,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故A正确;
B、60℃时,b点对应的是饱和溶液,c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溶解度增大,变成饱和溶液,故C错误;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时110g,向50g水中加入60gKNO3,得到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13.不同温度下,固体X在三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在溶剂A中的溶解度比在溶剂B中的小
B.随着温度升高,X在三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均增大
C.20℃时,若X在A、B、C中溶解均达到饱和,所得饱和溶液中X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
D.适宜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将X从它的B溶液中分离出来
【答案】D
【解析】解:A、不知道温度范围,不能比较溶解度大小,故选项不正确。
B、随着温度升高,X在溶剂A中的溶解度减小,故选项不正确。
C、20℃时X在A中的溶解度最大,在B中的溶解度最小,若X在A、B、C中溶解均达到饱和,所得饱和溶液中X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C>B,故选项不正确。
D、适宜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将X从它的B溶液中分离出来,是因为X在B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10g
D.将t1℃时,相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答案】B
【解析】解:A、温度低于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选项不正确。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正确。
C、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6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60g××100%=20g,溶剂质量是60g﹣20g=40g,稀释到20%,溶液质量是20g÷20%=100g,需加水质量是100g﹣60g=40g,故选项不正确。
D、将t1℃时,相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解度相等,因此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相等)升温到t2℃,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等于乙,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5.晾晒海水可以得到粗盐(含有氯化镁等杂质),氯化钠和氯化镁(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水晒盐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粗盐
B.氯化镁溶液从t℃降温到20℃一定会析出氯化镁晶体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t℃时,不可能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氯化钠、氯化镁的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解:A、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所以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故A正确;
B、氯化镁的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析出氯化镁晶体,不饱和溶液降温到不一定会析出晶体,故B错误;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即20℃时,在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故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6g:100g=9:25,故C正确;
D、t℃时,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溶解度不同,在该温度下两者形成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故D正确。
故选:B。
16.如图是MgCl2、KCl和Mg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
B.t2℃时,50g MgCl2饱和溶液中溶解了35g MgCl2
C.将t3℃时KCl和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t3℃时MgSO4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无晶体析出
【答案】D
【解析】解:A、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不能比较溶质质量分数,该选项不正确;
B、t2℃时氯化镁溶解度是70g,50gMgCl2饱和溶液中溶解氯化镁质量:50g××100%=20.6g,该选项不正确;
C、将t3℃时KCl和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氯化钾质量分数大于硫酸镁,该选项不正确;
D、将t3℃时MgSO4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成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该选项正确。
故选:D。
17.KNO3、MgSO4、NaCl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大
B.升高温度时,KNO3和MgSO4的溶解度一定都增大
C.50℃时,180g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KNO3质量为80g
D.90℃的MgSO4饱和溶液降至40℃,始终没有晶体析出
【答案】C
【解析】解:A、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氯化钠的溶解度与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故A说法错误;
B、根据图示,升高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温度高于70℃,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B说法错误;
C、50℃时,KNO3的溶解度是8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80gKNO3,所以180g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KNO3质量为80g,故C说法正确;
D、根据图像,硫酸镁的溶解度90℃大于40℃,则90℃的MgSO4饱和溶液降至40℃,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t1℃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0g甲物质
C.将t2℃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
D.t2℃时,配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答案】D
【解析】解:A、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由于溶液的状态不确定,所以不能比较溶质质量分数,故A错误;
B、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甲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则t1 ℃时,130g 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30g 甲物质,而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甲物质的质量<30g,故B错误;
C、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由于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不能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故C错误;
D、t2℃,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溶解度大的需要水少,t2℃时,配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丙,故D正确;
故选:D。
19.溶液的导电性主要取决于单位体积内的离子个数,离子个数越多导电性越强。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和导电性实验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t2℃时,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大
B.t1℃时,饱和的KNO3和KCl溶液导电性一样
C.往饱和KCl溶液中加入KCl的稀溶液,灯泡亮度变弱
D.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KNO3质量较多
【答案】B
【解析】解:A、t2℃时,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大,该选项正确。
B、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溶解度相等,饱和的KNO3和KCl溶液中,两种物质质量分数相等,但是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导电性不一样,该选项不正确。
C、往饱和KCl溶液中加入KCl的稀溶液,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减小,灯泡亮度变弱,该选项正确。
D、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KNO3质量较多,是因为该温度范围内,硝酸钾溶解度质量差大于氯化钾,该选项正确。
故选:B。
2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在t2℃时,向盛有3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
C.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答案】D
【解析】解:A、由溶解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所以在 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说法正确;
B、由溶解解度曲线可知,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在 t2℃时,向盛有3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a,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故B说法正确;
C、由溶解解度曲线可知,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C说法正确;
D、由溶解解度曲线可知,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则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不知道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关系,不能判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21.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
B.甲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C.t2℃、t3℃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1℃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为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解:A、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该选项不正确。
B、一定温度范围内,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该温度范围内,甲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没有晶体析出,该选项不正确。
C、t2℃、t3℃时甲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选项正确。
D、t1℃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该温度范围内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2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A、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将t2℃的A、B饱和溶液降温至t1℃,A析出的晶体比B多
C.t2℃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3.3%
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是B>A=C
【答案】C
【解析】解:A、在t1℃时,A、C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则t1℃时,A、C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说法错误;
B、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所以A、B饱和溶液降温后都会析出晶体,但不确定溶液质量,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多少,故B说法错误;
C、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50g水最多溶解25gA形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C说法正确;。
D、从t2℃时降到至t1℃,由于C溶解度增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A、B两物质溶解度减小,均有晶体析出,最终为t1℃时的饱和溶液。t1℃时溶解度B>A,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B>A。t1℃时A的溶解度>t2℃时C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是B>A>C,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2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电解水 B.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向等质量的镁、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D.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解: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气体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选项图像错误;
B、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随着硝酸钾固体的加入,不饱和溶液逐渐变为饱和溶液,最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加,故选项图像正确;
C、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与足量稀硫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像错误;
D、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B。
24.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硝酸亚铁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
B.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
D.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镁条
【答案】B
【解析】解:A、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硝酸锌,由于,每65份质量的锌能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则加入锌粉后,固体质量会增加,但由于消耗的锌的质量大于生成的铁的质量,则开始时增加的质量没有后面增加的质量快,该选项图像不正确;
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该选项图像正确;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减小,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但由于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则反应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会变为零,该选项图像不正确;
D、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由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8:32,图中消耗镁的质量为56g﹣32g=24g,则消耗氧气的质量不为32g,该选项图像不正确。
故选:B。
25.初冬时节,运城百里盐池“硝花”绽放,晶莹剔透,美不胜收。“硝花”是硫酸钠结晶在盐板上的一种现象。兴趣小组自制“硝花”的实验如图,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图1中搅拌可以增大Na2SO4的溶解度
B.图2中气温下降到0℃有“硝花”析出
C.析出“硝花”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D.运城盐池绽放出“硝花”属于蒸发结晶
【答案】C
【解析】解:A、搅拌不能改变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不能增大Na2SO4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图1中像200g水中加入了8g硝酸钾,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9g,则0℃时200g水中最多能溶解9.8g硝酸钾,则图2中气温下降到0℃没有“硝花”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C、析出“硝花”后,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初冬时节,运城百里盐池“硝花”绽放,是因为温度降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运城盐池绽放出“硝花”属于降温结晶,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6.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如图1所示,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如图2所示,电解水一段时间
C.如图3所示,表示用等质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如图4所示,等质量的金属镁、铁与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与反应
【答案】A
【解析】解:A、原溶液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起点不是从0开始增加;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至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B、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图像错误。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分别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图像错误。
D、等质量的金属镁、铁与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与反应,镁比铁活泼,则镁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的时间短,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每24份质量的镁能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酸足量,等质量的镁和铁,最终镁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多,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A。
27.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下列图象符合有关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A、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液的质量增加,图象应该是从纵坐标的某一点不断上升,故选项错误。
B、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剂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图象应该是不断下降,故选项错误。
C、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图象应该是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正确。
D、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剂的质量增加,图象应该是从纵坐标的某一点开始不断上升,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电解水
B.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食盐水中不断加水
C.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D.等质量的Mg和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B
【解析】解:A、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是质量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6=1:8,该选项不正确。
B、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该选项正确。
C、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该选项不正确。
D、等质量的Mg和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镁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铁和稀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相对原子质量:Mg<Fe,故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29.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如图所示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A、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故选项错误。
B、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故选项正确。
C、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随着溶剂质量的增加,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故选项错误。
D、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不断增加,但溶剂的质量不可能从0增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0.食盐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是工业生产氯气和烧碱的重要原料。如图所示,20℃时在混合溶液中,随着氢氧化钠含量的变化,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已知曲线上A、B、C、D四个点的坐标分别为A(0,26.5)、B(14.0,15.0)、C(18.8,11.7)、D(38.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氯化钠在水中溶解度为26.5g
B.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图中所有点的溶液中,Na+与Cl﹣个数比均为2:1
D.C点处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Na+、Cl﹣、OH﹣、H2O
【答案】D
【解析】解:A.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为26.5%,设此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x,×100%=26.5%,x=36.0g,故A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错误;
C.A点所示的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钠,此时溶液中Na+与Cl﹣个数比为1:1,故C错误;
D.C点处溶液中存在关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水,故存在的粒子有:Na+、Cl﹣、OH﹣、H2O,故D正确;
故选:D。选择专项07 溶解度曲线
-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题(广东专用)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象所反映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2.已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小明同学向图一所示的大试管中加入110g的硝酸钾固体,并逐滴加入60℃的水,全程水浴恒温在60℃,溶液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变化如图二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二中b的数值为210
B.图二中甲、乙、丙三点的溶液均饱和
C.图二中甲、乙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图二中乙、丙两点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3.50℃时,等质量的氯化钠、氯化铵、硝酸钾三种固体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加入固体的质量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7g
B.加入固体质量为M时,所得三种溶液质量大小为:KNO3>NH4Cl>NaCl
C.B点时再加硝酸钾,其溶解度增大
D.B点时加水,氯化铵的溶解度增大
4.向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入少量生石水(忽略水蒸发和CO2的影响),如图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中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
B.t2℃时,将50gNa2CO3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
C.将t1℃的Na2CO3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将t2℃的Na2CO3溶液和NaCl溶液降温到t1℃,两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
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
B.t1℃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
C.t3℃时,甲溶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t3℃时,100g水中加入5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150g甲的饱和溶液
7.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所示,下列据图推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t1℃时,甲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C.甲、乙不饱和溶液均可通过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式变为饱和溶液
D.t2℃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得到的两种溶液溶剂质量相等
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将一定质量的甲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
9.根据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20℃时,10gKNO3能完全溶于50g水
C.10℃时,KNO3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当NaCl中混有少量KNO3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10.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硝酸钾小
B.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C.将t1℃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不变
D.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11.如图为氯化钙和氯化亚铁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30℃时,60g氯化钙能完全溶于50g水中
B.60℃时,氯化亚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0%
C.将100℃时二者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氯化钙
D.某温度下,等质量的氯化钙和氯化亚铁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溶液
12.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硝酸钾溶液从b点降温到a点,有晶体析出
B.60℃时,b、c点对应的都是饱和溶液
C.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仍是饱和溶液
D.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KNO3,得到不饱和溶液
13.不同温度下,固体X在三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在溶剂A中的溶解度比在溶剂B中的小
B.随着温度升高,X在三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均增大
C.20℃时,若X在A、B、C中溶解均达到饱和,所得饱和溶液中X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
D.适宜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将X从它的B溶液中分离出来
1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10g
D.将t1℃时,相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15.晾晒海水可以得到粗盐(含有氯化镁等杂质),氯化钠和氯化镁(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水晒盐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粗盐
B.氯化镁溶液从t℃降温到20℃一定会析出氯化镁晶体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t℃时,不可能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氯化钠、氯化镁的饱和溶液
16.如图是MgCl2、KCl和Mg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
B.t2℃时,50g MgCl2饱和溶液中溶解了35g MgCl2
C.将t3℃时KCl和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t3℃时MgSO4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无晶体析出
17.KNO3、MgSO4、NaCl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大
B.升高温度时,KNO3和MgSO4的溶解度一定都增大
C.50℃时,180g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KNO3质量为80g
D.90℃的MgSO4饱和溶液降至40℃,始终没有晶体析出
1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t1℃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0g甲物质
C.将t2℃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
D.t2℃时,配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19.溶液的导电性主要取决于单位体积内的离子个数,离子个数越多导电性越强。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和导电性实验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t2℃时,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大
B.t1℃时,饱和的KNO3和KCl溶液导电性一样
C.往饱和KCl溶液中加入KCl的稀溶液,灯泡亮度变弱
D.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KNO3质量较多
2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在t2℃时,向盛有3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
C.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21.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
B.甲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C.t2℃、t3℃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1℃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为饱和溶液
2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A、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将t2℃的A、B饱和溶液降温至t1℃,A析出的晶体比B多
C.t2℃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3.3%
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是B>A=C
2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电解水 B.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向等质量的镁、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D.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A.A B.B C.C D.D
24.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硝酸亚铁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
B.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
D.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镁条
25.初冬时节,运城百里盐池“硝花”绽放,晶莹剔透,美不胜收。“硝花”是硫酸钠结晶在盐板上的一种现象。兴趣小组自制“硝花”的实验如图,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图1中搅拌可以增大Na2SO4的溶解度
B.图2中气温下降到0℃有“硝花”析出
C.析出“硝花”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D.运城盐池绽放出“硝花”属于蒸发结晶
26.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如图1所示,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如图2所示,电解水一段时间
C.如图3所示,表示用等质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如图4所示,等质量的金属镁、铁与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与反应
27.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下列图象符合有关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2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电解水
B.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食盐水中不断加水
C.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D.等质量的Mg和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29.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如图所示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30.食盐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是工业生产氯气和烧碱的重要原料。如图所示,20℃时在混合溶液中,随着氢氧化钠含量的变化,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已知曲线上A、B、C、D四个点的坐标分别为A(0,26.5)、B(14.0,15.0)、C(18.8,11.7)、D(38.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氯化钠在水中溶解度为26.5g
B.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图中所有点的溶液中,Na+与Cl﹣个数比均为2:1
D.C点处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Na+、Cl﹣、OH﹣、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