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语文园地八
交流平台
平时你们是怎样找书读的?都喜欢读哪些课外书?
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如何找到自己想读的书的
我喜欢沿着课文找书读,如,读了《我的“长生果”》,我对课文中提到的巴金的《家》很感兴趣,便找来读了。
1.跟着课文找书读。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对与动物有关的书很感兴趣,就又读了布封的《动物素描》。
2.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中找书读。
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如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
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这种方法对我很有启发,我也要这样找书读。
3.读各种不同题材的书。
4.归类整理来读书。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说说下面句中把书比喻成什么。
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营养品、朋友和故地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把书比喻成“长生果”“营养品”,意思都是指书能滋养人的精神,让人的精神丰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书籍和朋友一样让人感到快乐和充实。
书籍和故地一样让人感觉熟悉和亲切。
仿照例句,说说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书是钥匙,打开智慧的大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知识的高峰。
书是小船,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书是一对翅膀,帮助人们横渡理想的海洋。
书就像夏日的清风,能给我们带来清凉。
书就像一扇扇无形的门,门后是一个个不同的世界。
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港湾,驶向人生的无限宽广的海洋。
将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
(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
先读句子,思考:哪些句子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哪些句子是在总述、提示主要意思?
(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
(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
都是在说阅读
都是在说写作
总结、概括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通过寻找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就能发现排序的线索。
通过寻找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就能发现排序的线索。
(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
(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
试着给句子排序,再说说你的理由。
1
4
2
5
3
先问后答
先分述后总述
读句子,再工整地抄写在作业本上。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课堂练习:排列句子顺序。
( )这样一快一慢,鱼鳞身上出现了一圈松一圈紧的痕迹。
( )鱼的生长跟气候有直接的关系。
( )于是,人们根据鱼的“生长圈”,计算出鱼的年龄。
( )秋冬季节,气温低,鱼儿长得慢。
( )有的科学家叫它“生长圈”。
( )春夏季节,气温高,鱼儿吃得多,长得快。
先读句子-理解内容-排列顺序-再读句子
课堂练习:排列句子顺序。
( 4 )这样一快一慢,鱼鳞身上出现了一圈松一圈紧的痕迹。
( 1 )鱼的生长跟气候有直接的关系。
( 6 )于是,人们根据鱼的“生长圈”,计算出鱼的年龄。
( 3 )秋冬季节,气温低,鱼儿长得慢。
( 5 )有的科学家叫它“生长圈”。
( 2 )春夏季节,气温高,鱼儿吃得多,长得快。
先读句子-理解内容-排列顺序-再读句子
书写提示
我国书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各种书体中,我们现在最常用的是楷书。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欧阳询 (557—641),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等。
对照书写提示,欣赏碑帖书法作品,感受楷书特点。
欧阳询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上显得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日积月累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其 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①方塘:方形池塘。
②鉴:镜子。
③徘徊:来回移动。
④渠:指方塘之水。
⑤那得:怎么会。那,同“哪”,“怎么”的意思。
⑥如许:如此,这样。
⑦为:因为。
【注释】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随波晃动。
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源头在为它不断地输送活水。
【诗意】
其 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其 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①蒙冲:古代的一种战船。
②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③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④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⑤中流:江心。
【注释】
昨天晚上,春江水涨,
漂浮起来的大战船就像一根羽毛那样轻。
往日舟大水浅,很多人白白花费了很大力气也推不动它,
而现在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了。
【诗意】
其 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比喻自己的知识储备。
比喻新的知识。
题目是“观书有感”,但是诗中为什么没有提到读书?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书”有什么关系?
其 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汲取新知识,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那样,才能不断进步;
题目是“观书有感”,但是诗中为什么没有提到读书?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书”有什么关系?
比喻大量的阅读。
用行船来比喻学习。
其 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告诉我们只有博览群书,注重积累,做学问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
这两首诗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读书的道理:
第一首诗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汲取新知识,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那样,才能不断进步;
第二首诗告诉我们只有博览群书,注重积累,做学问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