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2 06:3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根据2022年最新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核心素养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思想艺术特色;知道清朝时期戏曲艺术繁荣,最有影响的昆曲由盛转衰、京剧形成与发展。
过程与方法
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过程;通过观看视频,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提高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欲望,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兴衰和形成。
教学难点
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学生阅读,初步了解本课学习任务。
温名著表格展示明朝已经出现的三大古典名著。
学生温习回答表格。
导入新课回答完表格后,提出问题:“四大名著”还有一部是什么呢?
引发兴趣与思考,导入本课学习内容之一《红楼梦》。
知红楼
互动学习:多媒体出示作品及作者图片,学生阅读课本,收集有效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红楼梦》基本信息
阅读教材课本,找出《红楼梦》的基本信息。
(初名、朝代、作者、后 40回作者、排印出版时间、记述的内容)
了解红楼曹雪芹与《红楼梦》通过课本材料了解曹雪芹的个人经历和写作经历,感受曹雪芹的坚忍不拔的毅力。
个人经历: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父辈相继担任江宁织造,少年时享受过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雍正时曹家被抄,彻底落败。
写作经历:“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的内容分析本书的线索。
出示男女主角图片和思维导图。
《红楼梦》的线索
1: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
2: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变化为线索。看红楼多媒体播放视频刘姥姥与贾府众人共同进餐的段落。通过贾府众人(封建统治阶级)和刘姥姥(被统治阶级)的言谈对话,引导学生思考。
思红楼
教师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当时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生活如何?
(生活奢靡---生活贫困)
作者用《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进餐这一段来映射当时的社会状况。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赏红楼
而著作中两位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正是反抗封建礼教,反抗封建制度的代表。
而屈从者(薛宝钗)下场也令人唏嘘。出示《金陵十二钗》图片,以此为典型介绍:《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有姓名的就有 700多人,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从以上分析得出《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精练而生动。
学生思考:《红楼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有着怎样的价值和地位?
教师总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最好的长篇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拓红楼多媒体出示问题,引领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考虑。学生思考回答后出示答案
政治: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统治日益腐朽,人民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对通俗文化的需求量大;
文化:明清实行文化专制,高压政策下知识分子寄情于文学创作;
技术:印刷术的普及;
知昆曲
教师指出:初了文学作品外,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昆曲和京剧是其中的代表。多媒体播放昆曲发展历史,学生结合课本了解昆曲。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始流行于苏州昆山一代的昆山腔。由学生点出昆区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及重要情况:明朝时,成为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清朝前期,昆曲艺术达到顶峰。 (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清朝中期以后,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走向衰落。多媒体展示节点状况。清朝时期昆曲的代表作
知昆曲
学生通过欣赏昆曲的艺术特点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并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教师引领学生思考:昆曲于清朝中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等。
知京剧
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并在吸收地方戏优点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形成了京剧。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上述文字叙述创建思维导图,体现京剧的发展。
思考:京剧在这一时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发展原因:
①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②皇室的扶持;
③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
结合课本介绍,认识京剧的地位:
地位: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解京剧出示图片,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京剧的艺术手段:唱、念、做、打出示京剧的脸谱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每一种脸谱虽画法各异,但都是从人的五官部位、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美化、变形、象征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
蓝色——代表性格刚直,桀骜不驯。
如:窦尔敦红色——代表忠勇侠义,为正面角色。
如:关公黄色——代表骁勇、凶猛的人物。
如:典韦白色——代表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如:曹操黑色——代表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如:包公树自信
出示习总书记名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怎样的态度?同学们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后,由各组代表回答。
最后老师总结。(多媒体出示)树立文化自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通过《红楼梦》这部小说了解到了清朝时期在文学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昆曲和京剧的发展概况了解到了清朝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既丰富了城乡民众的文化生活,又反映了清朝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评测练习
1.有部小说,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清朝时形成的一个新剧种,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深受广大群众的 喜 爱 ,
被誉为 “国粹”之 一 。 它 是(  )
A.元曲 B.徽剧 C.昆曲 D.京剧
3.明清小说以章回为结构,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下列章回目录选自《红楼梦》的是( )
A.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B.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C.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D.梁山泊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逵
4.明清时期,小说和戏剧深受人民喜爱,主要是因为(  )
A.人民文化素质很高 B.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C.内容反映现实生活 D.题材高雅不落俗套
5.2010 年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 B.形成于乾隆年间
C.形成中得到皇室的扶持 D.经过不断创新,成为最主要的剧种
6.〖各抒己见,互动交流〗近期我校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对此,你应持什么态度?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创景设情,让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中,同时,通过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公认的、意见统一的定义,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起来更是困难。有鉴于此,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生活化,提出前两个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回答。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课,通过学生对内容的学习,逐渐形成自己对明清文化特点的理解。但是,在教学中发现,为了弥补农村环境里的学生对古典文学与戏剧接触过少和欣赏能力不足,在多媒体展示中加大了图片和视频片段的比重,较多占用了其他教学环节的时间,也使得部分学生脱离了教材,忽视了对真正历史的知识点的掌握。改进:把握相关视频播放的量和度,防止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一些戏曲经典片段可以推荐、指导学生课后利用其他途径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