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中华传统节日
分组讲述:选取一个传统节日,可以写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里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展示成果时,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最后说说觉得哪个小组更好一些。
壹
传统节日写什么?
壹
贰
叁
可以写某个节日跟某位名人的经历有什么渊源,增强故事性,让读者对这个节日的印象更深刻。
肆
可以写自己家是怎么过某个节日的,亲戚家又是怎么过这个节日的,在对比中写出过节方式的丰富多彩。
可以写某个节日有什么“必备选项”,也就是必须吃什么食物或者必须做什么,并揭示原因
可以写自己印象中某个节日最让人开心的经历,并写出自己从中得到的收获。
选材
贰
传统节日怎么写?
1.通过引用故事或传说,突出节日的特点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历史变迁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和特点。在介绍的过程中,为了与其他节日有所区分,也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我们可以适当引用一些相关的故事或传说等,让文章的趣味性更浓厚。
【例文】
相传,后羿是一位力大无穷的英雄,他射下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为大地带来光明和温暖。后羿娶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妻,他们生活得非常恩爱。后羿从王母娘娘那里得到了一包不死药,但嫦娥为了防止被心怀不轨的蓬蒙偷走,一口吞下了不死药,飞升到了月宫成为仙女。后羿思念妻子,便在月下摆设香案,遥祭嫦娥。人们为了纪念嫦娥,将月亮视为团圆和思念的象征,中秋节由此而来。
2.把握细节,详写节日过程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但是具体到每个地区、每个家庭,人们庆祝的方式又有所区别。我们在描述自己过节的过程时,要注意把握细节,找准描写的顺序和节奏,将这个过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例文】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我和妈妈一起准备包粽子。妈妈先把材料放到水里泡上,接着开始煮粽叶,还说:“粽叶煮了之后会软一点,包起来不容易破,要好包一些。”粽叶煮完之后,妈妈先把四五片粽叶稍稍重叠平放在一起,然后把它们拿在手里,卷成圆锥状,再向里面放上准备好的糯米、大枣和花生米,最后用余下的粽叶把口封住,于是一个圆锥形的包粽子就包出来了。
3.记述事情,强化节日印象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对某个日子印象深刻,往往是因为在那一天发生过让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或者是有趣的,或者是感人的,或者是促使自己成长的......试着把这样的事情写出来,让我们笔下的传统节日显得更与众不同。
【例文】
这个新年,我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除尘”了,真是不扫不知道,一扫吓一跳。原来,我每天睡的床、每天使用的书桌,都是那么“脏、乱、差”呀。我足足“战斗” 了一下,才把房间收拾到了自己可以接受的地步。我虽然累得要命,但是也终于明白了,“尘”是“陈”的谐音,妈妈是让我亲手把过去一年的晦气统统赶走,高高兴兴地迎接新一年的希望。
叁
跟我学构思
内容 自我评价 发言 1.能条理清晰地向组员介绍自己收集资料的情况。 2.态度自然大方。
倾听 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小组交流 1.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2.能认真听同伴发言,诚恳地提出改进建议
跟着构思,写一些。
再根据自评表,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评价吧~
《新年大串烧》
新年的主要活动
01
引用”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古诗句,表达自己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之情
02
03
新年的庆祝活动圆满结束——再次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年前:举行祭祖拜祖先的仪式
除夕:合家团聚,准备年夜饭,欣赏烟花
年后:走亲访友,传递新春祝福
《中秋话团圆》
爸爸端出月饼和水果,奶奶要求先祭拜月亮,这是传统习俗
01
中秋节的夜晚,”我“望月出神,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
02
03
一家人一边吃月饼,一边讨论中秋节的习俗——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
04
表达感慨——珍惜人月两团圆的美好时光
分享时刻~
肆
小试身手
阅读欣赏题:
粽子飘香又端午每逢端午节的时候,我都会忆起儿时过端午节的情景。
那时,在翘首的盼望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为了到清溪河看赛龙船,我早早就爬起来,拿上两个粽子,和邻家的孩子们一起,赶着到清溪河去。
清晨的老街也在睡梦中醒来,喧闹的人声,小吃的香味,充斥着早晨的街市。
街边的石板地上摆满了碧绿的菖蒲和艾叶,叶片的清香味在街市上飘荡。这是近郊农户挑到城里来卖的,在端午节这天,家家都以艾叶悬于大门口,以避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我们一群小伙伴来到清溪河畔,河水清澈见底,桥下涛声阵阵。先来的人们把河岸挤得满满的,人们扶老携幼,有的孩子坐在大人的肩头,吹着公鸡毛的竹哨子。有几个小孩还爬到河边的歪脖子柳树上。到处是喧闹的人群,到处是涌动的人流。
只看见河的上游有十几条龙船正蓄势待发。龙船和一般的渔船不一样,它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龙尾以木雕成,涂上颜色加以彩绘。龙头的颜色有红、黄、白等色,龙头上的胡须被河风吹拂着,栩栩如生。龙船上锣鼓喧天,水手们跃跃欲试。
随着龙船上震天的呐喊声、岸上人们的欢呼声,一阵锣鼓响彻清溪河,赛龙船开始了。只见一条条龙船像离弦之箭向下游飞去,白色的浪花在船后铺成一条白练。我和五儿这一群孩子在人群中欢呼雀跃,尾随着龙船在岸边奔跑,整条河也在沸腾。
正午,意犹未尽的我们赶回家吃饭,“早端午,晚中秋”,今天的午饭一定是丰盛的,还要喝雄黄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但只能大人喝,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抹一番,这样能驱邪解毒。
端午节的夜晚在屋外乘凉,夏天的夜空那么深邃而恬静。听母亲和邻居在聊天,知道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船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那美丽感人的故事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照亮了我渺茫的心海。
粽香飘荡在窗外,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和厚重的民俗文化韵味,随着岁月的流逝还在无声地传承着。尽管时光流逝,但我心中依旧重复着这些难忘的故事,在恬静中细细品味人生的甘苦。
1.本文是按照()顺序来写的。
A.时间 B.空间
C. 事情发展 D.逻辑
2.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很多端午节的习俗,请你按照短文顺序,补填习俗,并填空。
①吃粽子 ②
③赛龙舟 ④
其中,作者详写的是 习俗
3.关于赛龙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赛龙舟的地点在清溪河
B.来看赛龙舟的人非常多
C.龙船和一般的渔船没什么区别
D. 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龙舟的速度快。
4.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子的情感?
解析:
1.本文是按照(A)顺序来写的。
A.时间 B.空间
C. 事情发展 D.逻辑
2.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很多端午节的习俗,请你按照短文顺序,补填习俗,并填空。
①吃粽子 ②插菖蒲和艾叶
③赛龙舟 ④喝雄黄酒
其中,作者详写的是 赛龙舟 习俗
3.关于赛龙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赛龙舟的地点在清溪河
B.来看赛龙舟的人非常多
C.龙船和一般的渔船没什么区别
D. 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龙舟的速度快。
4.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子的情感?
对厚重的民俗文化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伍
片段赏析
我一骨碌爬起来,就往饭厅跑去。眼前的景象令我兴奋不已,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粽子,有鲜肉粽、火腿粽、花生粽、蜜枣粽、白粽……数都数不过来,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转睛、馋得我直咽口水。
我赶忙坐下来,顾不上担心冒着热气的粽子烫到手,飞快地用剪刀剪断绑粽子的绳子,匆匆地剥开一个粽子的碧绿的“外衣”,香味儿扑鼻而来,只见一个黄灿灿的饭团就像一个吃饱了的小猫的肚子一样滚圆,把粽子掰成两半,就露出了里面鲜美诱人的肉块。我再也受不了诱惑,大喊一声:“吃粽子喽!”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哇!这味道,咸味适中,狠狠咬上一口,里面的肉块流出了油,和着糯米一起吃,那味道真是棒极啦!
1.小作者是如何把端午节吃粽子这件事写清楚的呢?
思考??
节气
特辑
把品尝粽子每一步都
按顺序介绍清楚了
把品尝粽子时,自己看到的
粽子外形、尝到的味道都一一
写清楚了。
像小作者这样,把品尝的步骤、
品尝的味道都介绍清楚了,端午
节日的习俗也就跃然纸上了,所
以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按照先后
顺序,把过节的过程写清楚,如
果再加入自己的感受,就可以更
具体了。
六
好诗、好句积累
传统节日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宋代 ·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一年的日子是诗集,正月就是色彩斑斓的封面。封面上画着玻璃窗上喜鹊登梅肥猪拱门的喧闹,画着脆生生的鞭炮炸响的粗门大嗓,画着大街上高跷旱船的豪壮和潇洒。
好句摘抄
我们每年的元宵节都要吃汤圆,而汤圆的寓意是团团圆圆一家欢,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那幸福的感觉就像汤圆里的馅一样甜甜蜜蜜,让人永生难忘!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