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
《科技文化成就》课标分析课标要求:
1.掌握我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基本史实,知道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相关情况。
2.了解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的事迹,并学习“两弹一星”精神。3.通过学习我国文化事业的成就坚定文化自信。
课标分析:历史学科五大学科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目标是通过自主学习、阅读史料、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谈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促进学生在历史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 18课,主要是讲述建国以来我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面对中国科技落后的艰难局面,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十分重视科技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特别是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使祖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就。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在科技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随着改革开发的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化自信不断得到彰显。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基本具备了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具备了有初步应用史实和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已初步形成。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将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和整合能力,并借助资料、图片、视频等增加趣味。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基本史实,知道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相关情况。
2.了解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的事迹,并学习“两弹一星”精神。
3.通过学习我国文化事业的成就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科技文化成就取得的原因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教学设计】
【导入激趣】
(多媒体播放短片:中国一分钟)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每一点变化无不源于科技的力量。如今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可谓是日新月异。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今天成就的取得是与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分不开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老一辈科技文化工作者的步伐,去领略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文化领域的辉煌时刻吧。
【新课讲授】
第一篇章大国重器: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一)国防科技
1.师:号外号外,喜报传来,到底是什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呢,我们有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播报一下。
生:回答,并一起总结“两弹一星”的概念
2.结合下列材料思考: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呢?
材料一:战争中(抗美援朝战争),麦克阿瑟狂妄地建议,美国应投掷 20至 30颗原子弹轰炸中国,在中朝之间的鸭绿江设置一放射性地带。
英国战略学家劳伦斯在《核战略的演变》一书中谈到 50年代中国时说:“再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那样更接近遭受核攻击了。说明中国在那一段时期总是受到核威胁在世界上是众人皆知的。
材料二: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6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3. 结合材料概括,发展“两弹一星”面临的困难
材料一:1950年代中期,新中国的国家建设刚起步,千头万绪,各条战线、方方面面都需要钱。而国家刚刚从战争的废墟中缓过劲,本来就没有多少钱,可搞“两弹”偏偏需要惊人的投入。
材料二:当时中国的科研力量很薄弱,工业基础也比较落后,而“两弹”是现代高科技的综合集成,在我国科研人员缺乏、科研水平落后的情况下搞“两弹”研究,最后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材料三:铀是制造原子弹必需的一种原料,开发铀矿是中国过去没干过的事,应用的是新技术,碰到的也是新问题。建矿最早的七一一矿工作人员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包括长眠于此的 74位为找铀采铀捐躯的勇士。
材料四:在修建原子弹爆炸高塔时,因为缺水只好用罗布泊里的盐碱水搅拌混凝土,被邓稼先批评并命令从远处用汽车拉淡水,人们却只能喝盐碱水而大量生病拉肚子。
4. 学生结合课本及视频总结“两弹一星”取得的主要成就
5. 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有请两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两位代表科学家的事迹。
6. 师生总结“两弹一星”精神
7. 观看视频,总结发展“两弹一星”的重要意义
(二)载人航天工程出示资料卡介绍中国航天取得的主要成就,学生观察表格,找特点。老师总结并介绍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
第二篇章大国民生:从青蒿素到杂交水稻
(一)青蒿素
1.结合课本及视频了解青蒿素
2.结合课本及图表思考青蒿素发现的意义
3.了解屠呦呦获得的荣誉
(二)杂交水稻
1.观看视频,他获得了哪些成就?
2.学生了解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的贡献
3.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概况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的意义
4.了解袁隆平的事迹
5.追思袁隆平并让学生体会到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第三篇章大国信仰:从双百方针到文化自信
1. 观看视频体会冬奥会里中国文化的唯美
2. 学生回答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是指什么,分别针对哪些方面
3. 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
5. 党的十九大以来文化自信不断得到彰显
6. 师生分享生活中文化自信得到彰显的例子
【拓展提升】
通过材料概况我国科技文化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情感升华】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下,我国科技文化成就取得了累累硕果。每一份硕果背后都是卧薪尝胆,是深谋远虑,是居安思危,是高瞻远瞩......作为中国新时代的少年,作为百川之中最有力的后浪,你怎能不朝气蓬勃,怎能不热血沸腾呢!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我盛世之中华。
结合教材 92页【相关史事】与材料一、二,概括总结我国科技文化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党和国家为科技、文艺、教育制定了长远规划,广大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贡献给国家科技文化事业,新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 3》
材料二:当周总理知道钱骥姓钱时风趣地说:我们的卫星总设计师也是姓钱啊,我们搞尖端的,原子弹、导弹和卫星,都离不开“钱”啊!
——杨照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内幕》
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