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基础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基础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3 10:1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沈括的《梦溪笔谈》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载:“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速,日行四百里,惟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一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下列对“急脚递”认识正确的是
A.是专门用来传递政令手段 B.战争频繁带动信息传递
C.加强了君主对军务的掌控 D.枢密院统领三军作战
2.范缜奏章:“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由此可见21·cn·jy·com
A.三权分立不利于维护统治 B.废除二府三司制势在必行
C.二府三司制不如三省六部制优越 D.中央过度分权容易出现弊端
3.宋代官员的职务分官、职、 ( http: / / www.21cnjy.com )差遣三类。“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代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官、职是虚衔,只有差遣才能真正行使权力。如包拯的头衔曾是“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事”,死后追赠“礼部尚书”,其中有实际权力的是( )
A.龙图阁学士 B.吏部郎中 C.知开封府事 D.礼部尚书
4.宋代名将狄青虽官至枢密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因出身行伍而备受歧视,共事的韩琦对他多次羞辱,狄青慨叹“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进士及第耳”。由此可见宋代
A.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B.“崇文抑武”国策
C.“冗官”现象严重 D.理学影响政治生态
5.宋朝知府虽然总理郡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受通判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联署才有效。通判虽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监督知府,并且可以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这一现象体现宋朝政治的特征是( )www.21-cn-jy.com
A.削弱专制皇权 B.强化中央集权 C.防止武将专权 D.推行守内虚外
6.清代赵翼有诗曰:“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你认为它涉及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7.史载,宋太祖在后花园挟弓 ( http: / / www.21cnjy.com )弹雀,不满意臣僚奏事坏了他的兴致,遂以钺柄撞落大臣的两个牙齿,大臣将牙齿拾起并揣入怀中,宋太祖说:“汝将此齿去讼我也 ”大臣回答说:“臣岂敢讼陛下,自有史官书之。”于是宋太祖怒气全消,赏赐慰劳大臣一番让他离去了。这说明( )21*cnjy*com
A.宋太祖追求享乐、昏庸无道 B.史官秉笔直书对皇权有所约束
C.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地位低下 D.宋初君臣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8.王安石变法时期,免去东京各商铺承担供应官府需求的任务,改为缴纳“免行钱”,由官府用以购买所需物品。该项举措【来源:21cnj*y.co*m】
A.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 B.可防止市场物价波动
C.体现了重农抑商原则 D.杜绝了地方官吏腐败
9.宋太宗时期,提点刑狱司设立并定期巡视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县,监督审判,详录囚徒。凡地方官吏审判违法,轻者,提点刑狱司可以立即处断;重者,上报皇帝裁决。这一举措旨在( )
A.强化司法公正 B.提高行政机关效率
C.加强中央集权 D.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10.宋朝形成中书省主管民政,枢密院主管军事,三司掌管财政,互不统属的局面。这反映了
A.宰相权力扩大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C.相权制约君权 D.君主专制加强
11.阅读下图,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地主阶级占有全国的绝大部分土地,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农民生活非常困苦,大部分人无立锥之地
C.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残酷剥削,阶级矛盾尖锐 D.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历史现象
12.《宋史 职官志二》载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据此可知,宋代2·1·c·n·j·y
A.三司使地位与中书门下相同
B.三司使的官职承袭于五代
C.设置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D.宰相的权力得到空前加强
二、非选择题
1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朝廷要诗赋而专考经义;熙宁八年(1075年),由王安石主持编操的《三经新义》颁行全国,为士子应考所必读,但经义取代诗赋只是过渡阶段,王安石设想的最终目的是要取消科举考试,通过学校升贡来选拔人才。王安石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一道德”的高度,“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而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为于世”。王安石认为以往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人才,只会诵读章句、吟诗作赋。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他所急需的是能够经世致用的人才,武学、律学和医学等专科学校逐渐设立。王安石希望士子们结合现实,探究其中的经邦济世之道,而不是脱离实际的空谈。21·世纪*教育网
——摘编自那《王安石的科举改革与北宋古文运动关系疏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科举改革的目的及其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王安石科举改革进行整体评价。
14.材料一 王安石“以文章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但是“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
——朱熹《论王安石》
材料二 他理财的目的绝不只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增加国库每年的收入而已,实际上还是想让国民摆脱贫困,增加他们的财富,再从他们的财富中索取盈利的那一部分作为国家的财政经费。所以说,发展国民经济才是他的第一目的,改善国家财政只是他的第二目的。他所主张建立的各种法令都是和这两个目的大有关系的。www-2-1-cnjy-com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三 现在从官方教材或者是主流的数据来讲,基本上坚持了民国以来对王安石的敬重,就是他的动机是好的,是变法走样了。【出处:21教育名师】
——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对该事件评价的因素。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内学界一般提到宋朝历史总是与经济上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贫、军事上积弱划等号,这其中的原因绕不开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但也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21教育网
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B
6.D
7.B
8.A
9.C
10.D
11.D
12.C
13.(1)目的:试图取消科举,培养经邦济世的实用人才,维护宋朝专制统治。
举措:编接《三经新》义并将其作为应考必读;整顿太学,提高学校教育的地位;设置实用性的专科学校。
(2)评价:王安石提高学校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地位,并肯定学校在提升社会道德方面的作用,具有进步性;王安石立足于北宋社会的实际需要。设置专科学校、培养经邦济世的实用人才,具有合理性;王安石主张取消科举,通过学校升贡来选拔人才这不符合北宋社会发展的实际,遇到很大阻力且无法实施。2-1-c-n-j-y
14.(1)评价:材料一:变乱祖宗法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祸国殃民”,导致北宋亡国。材料二:高度肯定,为王安石变法翻案,认为变法旨在发展国民经济。材料三:辩证看待,敬重王安石,肯定其动机,指出变法走样的局限性。21cnjy.com
(2)评价的角度:评价者所持的标准;时代的变化;政治的需要;史料的考订与发现。
15.示例一宋代“重文轻式”国策促进了宋朝的繁荣。
论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 政策,在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上铲除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安定的社会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环境宽松,文人享有较多自由,推动了理学兴起,文学艺术的发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全面繁荣。
示例二宋代“重文轻武”国策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
论述:宋朝强化皇权实施“重文轻武”政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事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在对辽、西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大量文职官员的设置,导致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庞大,造成了严重的冗官、冗费的局面,财政支出紧张,国力虚弱。
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使宋朝最终陷于积贫积弱的局面,与其宋代军事上的失利、失败有重要关联。【版权所有:21教育】
示例三宋代“重文轻武”国策一方面推动了宋代社会繁荣,同时也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
论述:言之有理即可,兼采观点一与观点二论述。
综上,宋代“重文轻武”国策既有其积极意义,又有社会局限,因此,对国家政策的评价,应该采取全面辩证的方沄,既要看到其积极,又要看到其不足。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