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2 23:2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诗中“寒江独钓”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怀叫人赞叹。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则营造了另一番意境,抒发了别样的情怀。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走向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
张岱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掌握白描的写作手法
3.探究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1.预习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 ,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文章首先交代 。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作者善用 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 。
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陶庵梦忆》
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
对比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 ) 拏一小舟( )
毳衣炉火( ) 雾凇沆砀( )( )
长堤一痕( ) 余舟一芥( )
铺毡对坐( ) 舟子喃喃曰( )
nán
gēng

cuì
hàng
dàng

jiè
zhān
2.解释下列字词。
(1)人鸟声俱绝( ) (2)余拏一小舟( )
(3)拥毳衣炉火( ) (4)雾凇沆砀( )
(5)余舟一芥( ) (6)惟长堤一痕( )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3.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 和 。
断绝,消失

鸟兽的细毛
白汽弥漫的样子
小草

哪能
雅趣
奇景
1.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晚上八时左右

裹着裘皮衣服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铺着毡子,相对而坐。
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焉得,哪能。更,还。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客居于此
船夫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探究一:掌握白描的写作手法
1.请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声情并茂地读一读。
2.作者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何表达效果?
1.请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声情并茂地读一读。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作者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何表达效果?
写景顺序:从上至下,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由总到分。
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寥寥数笔,就突出了景物的特征,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之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同时表现了作者清新淡雅、悠远脱俗的情味。
探究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这一篇小品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淡淡写来,情致深长,而全文连标点在内还不到二百字。
1.找“痴行”。课文是如何表现张岱观雪不同于常人的?
2.议“痴心”。你能从作者的行为中看出他是什么性格的人吗?
3.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1.找“痴行”。课文是如何表现张岱观雪不同于常人的?
作者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环境中,独自一人于“更定”时到西湖湖心亭看雪。
2.议“痴心”。你能从作者的行为中看出他是什么性格的人吗?
示例:作者超凡脱俗,清高孤傲,痴迷山水。(或“行痴,有着与众不同情趣,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是一个高人雅士”)
3.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涵。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湖心亭看雪
奇景
雅趣
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与众不同

知己之乐

醉情自然
白描
试举一些白描手法的例子。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弢《琐忆》中的鲁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