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15 《故乡》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15 《故乡》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2 23:3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月是故乡明”,乡情已积淀为生命中的血肉、精魂。饱经沧桑的鲁迅先生对故乡的体验又何尝不是如此?透过生意盎然、趣味无穷的百草园,严肃古朴又不乏乐趣的三味书屋,景色优美、人情淳厚的平桥乐土,我们能触摸到的是先生流露其间的对故乡的喜爱、思念。1919年先生返回故里,卖掉老屋,举家北上。这次诀别,故乡又给了他怎样的体验呢?
第15课 故乡
鲁迅
第一课时
1. 理清小说结构,梳理小说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能理解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为__________,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 __________》,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坟》《热风》《华盖集》等16部杂文集。
周树人
朝花夕拾
2.给下列标蓝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五行( ) 恣睢( ) 萧索( ) 折本( ) 阴huì( ) 萧sè( )
潮xùn( ) chī( )笑
拓展:行列( ) 折腾( )/( )折纸
xíng
suī
xiāo
shé




hánɡ
zhē
zhé
3.解释下列词语。
(1)萧索:___________________(2)鄙夷:____________________
(3)恣睢:_____________(4)惘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乏生机,不热闹。
任意胡为。
看不起,轻视。
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通读全文,完成填空。
本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写“我”回故乡—在故乡—_______。
离故乡
探究一:理清小说结构,梳理小说故事情节
初读课文,依据本文的叙事线索,从时间、
地点、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等方面入手,理清小
说的结构层次。
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要从时间、地点、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等方面入手。按时间先后顺序,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的是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的复杂心情,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重点写了闰土的变化。
第三部分(78~88段),写“我”离开故乡时的种种感触,表达“我”追求新生活的执着信念。
探究二:分析人物形象,掌握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桌
之间相互讨论,标出课文中描写闰土、杨二嫂的语句,
然后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表格,分析人物形象的变化。
闰土
少年闰土
描写方法 描写内容
外貌描写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健康壮实)
动作、语言、神态 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活泼机智)
对“我”的 态度 ( )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生活的态度 热爱生活,知识丰富,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
闰土
中年闰土
描写方法 描写内容
外貌描写 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有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 ( )
动作、语言、神态 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 ( )
对“我”的 态度 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 (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动作描写 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
饱经风霜
迟钝麻木
描写方法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外貌描写 年轻美丽,“豆腐西施” 凸颧骨,薄嘴唇,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
( )
动作描写 终日坐着 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
( )
对生活的态度 安定、充满希望 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 )

二嫂
爱占小便宜、自私
刻薄
人老色衰
故乡
回到故乡,景色萧条,心情复杂
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我”的感触:追求新生活的执着信念
闰土:饱经沧桑、迟钝麻木
杨二嫂:刻薄、自私、爱占小便宜
物是人非
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大江健三郎深深喜爱《故乡》的原因。
不过,在持续和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我深为喜爱的作品却变成了《故乡》。尤其是结尾处的文字,每当遇见新的译本,我就会抄写在笔记本上,有时间还会把那段中文原样抄到纸上,然后贴在租住房间的墙壁上。当时我离开了儿时的伙伴,离开了大森林中的家,同时寂寥地想象着将来:我也许不会再住回到这个峡谷里来了吧(实际上,后来也确实如此),随后便第一次来到东京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日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先生在北大附属中学的演讲词)
【示例】《故乡》结尾处富有哲理的语句令他喜爱,《故乡》中表现的回家乡又离家乡的感受令他有所感触,产生共鸣。
第二课时
1.鉴赏小说的语言及精彩语段
2.理解小说主题
1.预习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故乡》选自《 》,体裁是______,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_,文章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故事的背景是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1)时候既然是深冬。 既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无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经
类似,差不多
无缘无故地
小说
鲁迅
周树人
“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
辛亥革命后十年
呐喊
1.小说主要采用_______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2.小说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典型性,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杨二嫂是一个_ 典型;“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对比
勤劳善良,但不觉悟的农民
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
对现实不满正在追求新生活的进步知识分子
探究一:揣摩、品味小说的语言及精彩语段
1.“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中“模糊”与“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我”为什么感到“悲哀”?
2.小说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分析语言描写的作用。
1.“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中“模糊”与“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我”为什么感到“悲哀”?
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中寄托了“我”对美丽故乡的回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清楚”是说追求的目标是清楚的,“模糊”是因为故乡的现实使“我”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正因为这些所以“我”感到“悲哀”。
2.小说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分析语言描写的作用。
示例1: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分析:二十年后,再次见到儿时的朋友“我”时,闰土却恭敬地叫“我”“老爷”。这说明他对“我”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他对“我”已经产生了感情的隔膜,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农民精神的压抑和毒害。
示例2:“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分析:杨二嫂同“我”套近乎,用亲近的关系讨要东西,表现了她泼辣、尖刻、势利、自私、贪婪的性格特征。
探究二:探究小说表现的主题
1.闰土和杨二嫂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请分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的含义。
3.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1.闰土和杨二嫂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闰土:“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封建思想、等级观念的毒害,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总结:小说塑造的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他们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生活的破产,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穷困,以及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杨二嫂:农村小城镇的破败、贫困的生活,小市民市侩的恶习使杨二嫂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这个充满哲理的结尾中,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矢志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地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就能创造新生活。
2.请分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的含义。
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3.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故乡
回忆中的故乡
现实中的故乡
理想中的故乡
变化
对比
手法
故乡的景
故乡的人
闰土
杨二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