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中语文下册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初中语文下册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3 10:0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初中语文下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学内容解析
本堂课教学内容为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领悟古代诗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感悟作品的积极精神,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在教学中,要把握作品的创作背景、体裁特点。要坚持诵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熟悉课文,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理解词意,体会情感,明确诗人梦境与现实的冲突,感悟悲凉的心境。
2.体会词中的“壮”,感受特有的浓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学诗词、解诗意,理解诗人的情怀,体悟诗人的抱负。
教学难点:准确区分梦境与现实,感悟悲凉的心境与与无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朗诵音频、配乐《十面埋伏》
教学方法:
品读法、点拨鉴赏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辛弃疾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词人,人称“文人当中最能打的,武将当中最能写的,写诗作词是副业,上阵杀敌是主业”。但就是这样一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抗金英雄,却称自己为江南游子,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之心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或许我们能从本词中破解作者的心声密码。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词意。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初读明内容
1. 请大家自读三遍。等一下我们请同学来读一读,要求是“文从字顺,字正腔圆”。
2. 指名2人朗读:点评。关注学生字的读音、句子的停顿、词语语意的完整性。
注意字形及字音:挑、塞;弦、麾、炙
预设:假如学生对句子的朗读有分歧,就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你的停顿的依据是什么。
关注词语语意的完整性,看看课下注释。
注意停顿: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慢且低沉)。
生:八百里/分/麾下炙,(昂扬)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急促)了却~/君王/天~下~事,(缓)赢得/生前/身~后~名。
师:可怜/白发生(慢,悲戚)!
生:可怜/白发生!
3. 学生朗读这首词
教师点评。
过度:读不到位,一是没吃透词的基本意思;二是不了解词的写作背景;三是没理解词的主题和作者的感情,指到学生根据掌握的字词意思疏通词的基本大意。
课件适时出示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4.翻译并把握词作内容。(同桌之间,一人翻译,一人纠正,注意关键字词的意思。)
补充:【注释】
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挑灯:把灯芯挑亮。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八百里:牛名。《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
分麾下炙: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麾:军中大旗。炙:切碎的熟肉
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沙场:战场。
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
作:像……一样。
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
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赢得:博得。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5、体会一下,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给你怎样的感受
如果学生没有反应,可以这样处理:你读懂了哪一句就来说哪一句。
指名3个学生;并要求学生你从哪里知道的
预设: (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了却心愿”;要干的是什么事,天下事(收复北方,当时的形势是宋金,宋弱金强--靖康耻,);成功了没有 从哪里看出来(梦,醉)
(2)用典:“马作的卢飞快,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八百里:牛。(典故)。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顺序为“分麾下八百里炙”的倒装,分给部下烤牛肉,以犒劳出征的士卒。
五十弦:瑟,泛指乐器(典故:以前都有50弦,因三皇之一的泰皇受不了它发出的悲哀之音,才下令改为25弦)。
师点评
板书梳理内容:
醉-----梦(功成名就)-----醒
四、听读悟其情
1. 聆听周正老师的配乐朗通《破阵子》。(课件播放)
要求:闭眼聆听,想象画面,用心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2.根据学生的回答,联系题目中的“壮”;文末的“可怜”。
思考:全词是如何体现“壮词”这一特点的?又为何“可怜”?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1)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种种情境都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和杀敌立功的慷慨决心;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赋壮词)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和点评小结。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结合注释1,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辛弃疾赋闲时写给他的好朋友陈亮的。
课件适时补充有关陈同甫的介绍,体会两人的志同道合与“同病相怜”、壮志难酬。
陈同甫,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
解读作者姓名-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 (课件出示辛弃疾的人生经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他出生在北方。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同时,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明确:他只有一块心病(引用诗词):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学生体会梦境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小结:世上许多美好之事,总轮不到辛弃疾,他要不就是被闲置,要不就是频繁地被调动。一个正当壮年又能力超群、胸怀大志的军事家、政治家,却每天只能在山坡和水边闲游,与百姓话桑麻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若有所思,始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真是无奈与可怜啊!
五、诵读体意境
1. 指名3名学生朗读。(如果学生没有反应,可以说“我们没有真正的英雄吗”)
点评语:读出了味道;哪句读得最好?(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是词人爱国词篇中的代表作之一,虽是为鼓舞爱国壮士、好友陈亮而作,但更是自己心志的流露。词人以早年战斗生活为基础,融梦境幻觉为一体,描绘了一幅爱国将士驰骋沙场,雄伟壮阔的场面,全词内涵丰富,造语豪壮,结构谨严,构想奇特,以梦境贯穿上下片,自出机杼,情感雄奇高昂。末尾“可怜”一句将感情一落千丈:词人的功名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理想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词人的悲愤。
2. 课件播放配乐--《十面埋伏》,师生齐声朗诵。
说说自己的感受。 注意已经到把握。
拓展延伸:
昔有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今有后人为辛弃疾寄壮语。请你结合本课所学, 写一段话送给辛弃疾。(100字左右。)
学生展示。
作业:1.(必做)完成练习册第4题,解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选做) 请结合本课所学,制作“好诗推荐“微视频,预备向学校公众号推送。可以推荐本诗,也可以是辛弃疾的其它诗歌, 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七、课堂小结:
作为读者的我们,大多还不知道“愁”的滋味,可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将来遇到“愁”的时候,你会选择哪一种人生呢?大家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处在新社会,定不会出现辛弃疾的壮志难酬,即使我们遇到困难,我们在也要有理想有追求,不抛弃,不放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八、板书设计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梦(功成名就)---------醒
雄壮-------悲凉
壮志难酬
可怜白发生
作业布置:1.必做:默写这首词。
2.选做:将本首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选做:赏析你最感兴趣的一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