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11老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11老王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3 10:0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七下老王
教材分析
《老王》是七下第三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这是杨绛先生通过回忆自己和车夫老王之间的故事,并剖析自己“愧怍”之心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车夫老王在那个年代无组织、无亲人、无同情、无选择,是一个典型的可怜人;但他却在自己行将就木时,把珍贵的“香油鸡蛋”全部拿来相送,其至真至善令人动容。而作者虽自称为“幸运的人”,但身处特殊年代,其身心已然遭受了巨大创伤,可她依然对老王充满怜悯。她用“钱”给予他物质上的帮助,却在老王病逝后,心生“愧怍”。她明明已经做得很好,但却觉得还可以更好,她“愧怍”自己未真正理解老王的心意,没有给他最后的温暖和亲情。在老王的美好人性,一片真情面前,她反思自己的不足。杨绛的语言沉定简洁,云淡风轻中却有着极大的情感张力,值得学生熟读细思,探究文章的丰富意蕴。
同时,本单元的导读中除了强调要“熟读静思”,还特别提示:“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从学科育人的角度来看,则要能引领学生向善、务实、求美,提升中学生优秀品格。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精读能力,即能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段,品味词句含义,基本理解文章感情。但本篇散文,情感含蓄深沉,学生不易读懂,需要教师创设生动的阅读情境,用关键问题撬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反复走进文本,沉入语言,读懂人物,体悟情感。由此,教者综合考虑学生已有学习能力和潜在学习难点,力求设计出贴合学情的教读课。
教学目标
1. 梳理我和老王之间的故事,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
2.聚焦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愧怍。
3.以小见大,学习知识分子的担当与自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以“设计推介海报”为情境,把握内容及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关注文章特别之处,走进人物内心,探究“愧怍”之因。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段时间的阅读课上认识了一位人力车夫,他就是老舍笔下的祥子,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人力车夫——老王。
一、初识人物,见自身
1.“我”是谁?
(1)请同学们看到ppt上面的这张图片,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图片上的人物呢?
引入作者杨绛。
(2)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对杨绛的印象,你会用哪个词呢?
预设:知性、有学问等等。
总结:杨绛在大家眼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出现。
2.“老王”是谁?
(1)那文章标题中的“老王”,语文书上的注解并没有介绍他,那他到底是何许人也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到有关老王的描写,帮老师画完老王的画像吧!
(ppt展示一张无细节人脸图)
(2)感谢同学们热情的帮助,老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完成了老王的画像,看着这张画像,老王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预设: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身体残疾)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生计艰难)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身世孤苦)
贫穷、悲惨……
总结:总的来说,老王就是一个底层民众。
过渡:身份、地位、背景相差如此之大的两人,又是如何交往的呢?请大家迅速浏览文章,找到两人交往的细节,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分析两人人物形象,关注二者身份、地位上的悬殊。
二、分析往来,见众生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支架:我觉得杨绛和老王是______________(关系),因为_______________(细节)。
预设:
①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第1段);
②女儿送鱼肝油,治好老王夜盲症(第3段);
③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第7段);
④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第6段);
⑤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第14段)。
分析:
1.陌生人关系:老王的基本情况,杨绛都是从别人嘴里道听途说而来的。
2.朋友关系:杨绛一家对老王的生意多有照拂;杨绛一家将珍贵的鱼油给老王;老王给杨绛一家送冰,更大也更便宜;文革时,送默存,坚决不肯拿钱;身体快不行了,仍然给杨绛家送香油鸡蛋(重点分析)。
3.普通主顾关系:老王的每个善举,杨绛都给钱了,其他的只是正常的寒暄。
【设计意图】杨绛愧怍的原因藏在两人交往的细节中,初一的孩子领悟不了太复杂的情感,因此将讨论的重点落在二者的关系上,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有话说。
三、感悟愧怍,见天地
(齐读结尾)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见自身】 为什么几年过去了,“我”才渐渐明白?(引入资料《干校六记》、李松蔚的事例)
预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不幸的人对一个更不幸的人的愧怍
【见众生】
老王和杨绛同样遭受了时代的不幸,但是杨绛一家最终得以平反,重返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可老王呢,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不仅以一个无依无靠的弱者身份独自与这个时代的不幸抗衡,而且在面对命运的捉弄时,他身贫多病,可以说,他的不幸是持续他整个人生的,直至他的死亡。
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
3.【见天地】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使命感,作为知识分子的杨绛也不例外,所以,杨绛愧怍的是什么呢?
她愧怍的是_______________
一群幸运者对一群不幸者的愧怍
幸运的人:杨绛,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1911—2016 ),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不幸的人:老王
老王一直对杨绛一家对他的关心心怀感激,心里把杨绛一家看成真正的朋友,尊重他们,也理解他们艰难时期的处境;而杨绛一家对老王只是出于同情,给予他的多为经济上的帮助,并不是对纯朴忠厚的老王以更多心灵上的理解与帮助,没有把他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而多年之后,作者体会到了这一层,发现自己对老王远不如老王对自己,所以心感愧怍。(亦可见:人与人之间要突破界限,建立真正的平等友谊,有些困难,这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真正的反思。
【设计意图】从浅层的“小我”再到“大我”的层层递进和深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从文本中体会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情怀,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
课堂总结:
平等博爱,悲悯关怀,我们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让我们都心存善良,愿世间再无疾苦。本节课,我们合作完成了“精品散文推介会”的海报设计,其实,我们哪里仅仅是推介一份海报,更是推介一颗高贵的心灵。这份高贵,既属于老王这样的底层人物的人性光辉,也属于杨绛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反省与担当!同时,也给我们的成长启迪了方向:无论身处何种境界,应努力求真向善,勇于自省,保有人性之光。
作业布置
基础
1.请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现实生活,说说身边的老王。
2.完成书后思考探究题;
拓展
跟这些弱势群体相比,我们是幸运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呢?
拓展阅读杨绛散文作品《我们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