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3 10:3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提优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三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诗文默写。(8分)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艾青《我爱这土地》)
(2)你是爱,是暖,是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3)《沁园春·雪》中由写景到论史,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中常以书信寄乡愁,如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倾诉,“_______________”;余光中在《乡愁》中感叹“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作答。(9分)
在窗前读诗,静静地读,把一首小令读成向晚的天空,把一曲长歌读成无比温柔的lí明。我们穿行在诗行里,为之欢欣,为之忧戚,为之深思……( )你踏上诗歌的沃土,( )能采撷清香的谷suì。去悟诗吧,从诗中汲取力量,丰厚我们的底蕴;去读诗吧,在诗中濡养精神,丰盈我们的生命。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忧戚( ) 采撷( )
lí________明 谷(sui)______
2)填入语段括号内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  所以…… B.虽然…  但是……
C.倘若……就…… D.不但……而且……
(3)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右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虽有不甘,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②等到慢慢成熟了、懂得了,才恍然有所悟。
③人的成长,其实就是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过程。
④因此,人生必须学会做减法,人的一生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做一件成一件,做一件像一件。
⑤年轻时,有很多梦想,总想有更多尝试,吸收更多东西,抓住更多机遇,但根本不可能抓住每一个机会和境遇。
A.③⑤②①④ B.①⑤②④③ C.③①②⑤④ D.⑤②③④①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愁》是从没有回过祖国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所作的一首现代诗。
B.《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出现多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
C.《我看》这首诗的音乐性非常强,连续四个“我看”,不断重复,使诗歌多了一种旋律的美感。
D.“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中,“你”指大自然,指万物的生机。
5.“抓意象、常诵读、析情感”是读诗最好的方法,学校开展读诗活动,请你参加。(7分)
[解读意象]
(1)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及大地母亲深切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请你根据《太阳》的感情基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创作一句诗。并结合此诗,解读艾青诗歌中的“太阳”意象。(3分)
太阳(节选)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________________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创作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解读意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朗诵诗歌]
(2)我们可以通过语气、重音来传达诗作的情感。一位同学在朗诵“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这句诗时,对重音及语气把握不准,请你帮助他并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情感]
(3)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胡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写道“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如《北方》中写道:“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那么你觉得这种忧郁是一种颓废消极的表现吗 结合上述两首诗具体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题目。(14分)
[甲]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2月
[乙]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954年夏  
δ.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入
A.甲词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的革命乐观主义豪情。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两句在甲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乙词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从上而下。
D.“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
7.两首词都有明确主旨的点睛之句,甲词的点睛之句是“______ ”(用原句回答);乙词的点睛之句”(用原句回答)。(4分)
8.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所展现的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两首词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两词上片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萱,完成题目。(16分)
春雪
刘白羽
①入春以来,接连下了几场大雪。每次看到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心头总涌出无限的欣喜。
②我生在北国,从小爱看雪。少年熟诵“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的诗句,至今记忆犹新。今年正月初三那头一场春雪,我住在高楼上,从窗上望出去,阳台栅栏上堆积着厚绒绒的一层雪,是那样温润滋融,带来清新的春的消息。天朗气清,从我这窗口,可一眼望到苍翠的西山。而这一天,北京城一片洁白,一望无际、鳞次栉比的积雪的屋脊,黑白相间,构成一幅十分别致的画,好看极了。
③这春雪,引起我的喜悦,引起我的深思。我静静伫立窗前,久久凝望,我想起我一生中难忘的几场春雪。
④在延安搞大生产的那个早春,那是如何艰苦而雄伟的时代呀!我们为了战胜饥饿,为了把火与血的战斗进行下去,但等天暖,我们就要开荒下种。恰恰在这个时候,一场大雪忽然从空中飘飘扬扬洒落下来。我奔出窑洞,用炽热的两颊,迎接冰冷的雪花。我写了一篇小文章,其中有这样的意思:雪,一点一滴深深渗入土地,滋润着种子,让它早日发芽。我现今还记得那年的春朝,曙光微放,延安山岭上这里,那里,一行行蜿蜒蠕动的人影。然后,飞扬的锄头,挥洒的汗水,令人真正体会到“劳动人民创造新世界”的畅快。
⑤已近三月末,早该下雨,谁知今早起来一看,又是一场好雪。大概因为温度上升,雪花都粘连在树身上,远远近近的树木,有如一丛丛雪白的白珊瑚,好看得很。这雪树使我想起另一段艰苦而雄伟的生活,那是东北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候。松花江边,二三月还是满天风雪,雪深没膝,行军人,一脚拔上来,一脚陷下去,尽筐零下四十度的严寒,由于艰难跋涉,却还是一身热汗淋漓。但我一眼看见东北人叫作“树挂”的奇景,一株株树从树身到每一纤细枝条,都像冰雪精雕细刻出来的,晶莹婀娜。我就带着这美的心境穿过风雪,走进硝烟,这又是何等英雄而豪迈的生活呵!
⑥而今年这几场雪,一次比一次更接近温暖的阳春。这纷纷扬扬的雪花啊,它,似乎在催着我飞马扬鞭、冲击向前。
⑦我静静凝视着,这春雪啊,一点儿动静也没有,绵绵落了一夜,又绵绵落了一天,这雪多么洁白纯净,如花似玉。当我从窗口望着白杨树,我被一种天工造化、神妙奇绝的景象惊住。原来,白杨树身、树枝上融化得发温发黑,已经静悄悄地长出梢头的茸茸嫩蕊上却沾着雪,像千千万万点洁白的花,那样密,那样美。一刹那间,我仿佛到了苏州的香雪海,看见千树万树的白梅。今天,只有今天,这绵密的春雪,使我竞暂时忘记了我心头上呼啸的暴风雪,使我更加深沉地喜爱起春雪来了……没一点儿风,我静静走到一株高大的白杨树下,一片积雪、又一片积雪,从树顶上扑突一响,扑突一响,跌落下来,立刻溶入潮湿的黑土。我忽然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然,用落花比拟雪花很不确切,可是,以生命肥沃着大地的雪花,不正在催发着即将开放的春花吗 l
(选自《刘白羽散文集》,有删改)
10.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时段的春雪 作者的感受分别是怎样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分)
(1)我奔出窑洞,用炽热的两颊,迎接冰冷的雪花。(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来,白杨树身、树枝上融化得发温发黑,已经静悄悄地长出梢头的茸嫩蕊上却沾着雪,像千千万万点洁白的花,那样密,那样美。(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③段王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多处引用古典诗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以笔为舟,文人墨客书写了山水诗路;以书为舟,莘莘学子遨游于知识海洋;以梦为舟,航天英雄创造出太空神话。
“舟”是远行的依靠,是成长的阶梯,是圆梦的翅膀。请用《以为舟》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可以记叙故事,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1.(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你是人间的四月天(3)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寄书长不达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解析]默写诗文名句,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娇”“竞”等字的正确书写。
2.(1)qī xié 黎  穗
[解析]忧戚(qī):忧伤。采撷(xié ):采摘。书写时注意“黎”宇右上方的部件不要错写成“勿”;“穗”字的笔面较多,注意要将笔画写清楚。
(2)C[解析]根据语境可知,“你踏上诗歌的沃土”与能采撷清香的谷穗”应为假设关系。A.“因为……所以… 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B.“虽然……但是……”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C.“倘若……就……”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D.“不但……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3)去读诗吧,从诗中汲取力量,丰厚我们的底蕴;去悟诗吧,在诗中濡养精神,丰盈我们的生命。
解析]本句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应先“读诗”,然后再“悟诗”,故应将原句中的“去悟诗吧”和“去读诗吧”互换位置。
知识拓展: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①语序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或赘余;④句式杂糅;⑤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的原则是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语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
3.A  [解析]阅读语段可知,这段话说的是人的成长,其实就是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过程。根据句子特点可以判断③句为首句,故排除B、D两项;⑤句紧承③句,从“年轻时”写起,为第二句;②句“等到慢慢成熟了”紧承⑤句,为第三句;①句“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与④句“因此”紧密联系,①④为最后两句。故正确的顺序为:③⑤②①④.
4.A  [解析《乡愁》的作者余光中并非没有回过祖国大陆。
5.(1)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诗歌中“冬蛰的虫蛹转勋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说明太阳到来,万物复苏,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众生欢欣鼓舞。被火焰之手撕开”“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说明人们在光必然到来的预感中振奋起来,去追寻光明。“太阳”蕴含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示例]“召唤”重读,要用高昂热烈的语气来朗诵,文样才能体现众生对“太阳”的到来表现出一片欢欣鼓厮、热切欢迎的景象。
(3)[示例]不消极。诗人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中通过“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些语言,表达了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担忧祖国的命运的情感。在《北方》这首诗中,“我爱这悲哀的国土”用近乎散文的诗句,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
6.A  [解析]甲词开头三句主要是写景叙事,并没有“洋溢着词人的革命乐观主义豪情”。
7.(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换了人间
解析《沁园春·雪》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词人所处的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的点睛之句在结尾。‘换了人间”,是议论,是感慨,也是描写,极大地表现了时代的变化和词人的豪情,而且意味深长,余韵悠远,将卖者引向一个无限的时空,去寻味那无穷的言外之意,
8.[示例]在大雪的覆盖下,那连绵起伏、蜿蜒至天边的群山,犹如银色的长蛇在飞舞,那高低绵亘、丘陵起伏的高原,宛若白色的群象在奔驰,似乎要同老天比个高低。
[解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富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出“山”原”与天相连的壮阔景象,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是化静为动的浪漫想象。在大雪飘飞中远望绵延起伏的群山和丘陵,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但更是词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生动活跃。
9.写景  议论
[解析]《沁园春·雪》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 千万里,展现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升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主人的豪情壮志。《浪淘沙·北戴河》上片给人们展见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更增气势,“大”“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覆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势磅礴。下片三句回溯的过去,第四句则乘秋风飞越,一笔回到眼前由往昔的时空转为现实的时空,表达了词人对祖国万象更新的大好形势的赞美与自豪之情。
10.①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的春雪,感受是畅快;②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春雪,感受是豪迈;③今年正月初三的春雪,感受是欣喜。
[解析]阅读文章可以看出,第④段描写了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的春雪,作者的感受是畅快;第⑤段描写了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春雪,作者的感受是豪迈;第⑦段描写了今年正月初三的春雪,作者的感受是欣喜。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1.(1)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奔”“迎接”等动词写出了我”动作的迅速、急切,表现了春雪到来时“我”惊喜与热切的心情。
(2)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杨树的嫩蕊沾着雪的状作“洁白的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杨对在春雪中已萌生嫩蕊的美好情态,富有生机和活力。
[解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十效十感”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表达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和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赏析句子。(1)句子通过“奔”“迎接”等动词,体现了我”动作的迅速,表现出“我”惊喜的心情。(2)把白杨树的嫩蕊沾着雪的状态比作“洁白的花”,运用比喻的修辞写白杨树的情态,生动形象。
12.承上启下(过渡)。“这春雪,引起我的喜悦,引起我的深思”总结上文眼前春雪给“我”的感受;“我静静伫立窗前,久久凝望,我想起我一生中难忘的几场春雪”引出下文对以往春雪的回忆。
[解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第③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春雪,引起我的喜悦,引起我的深思”承接上文;“我静静伫立窗前,久久凝望,我想起我一生中难忘的几场春雪”引出下文。
13.引用古典诗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季雪景,抒发了作者对春雪的深厚感情,也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文章中引用古典诗歌,可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增强感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可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文中多处引用古典诗歌,既通过诗句描绘了春季雪景,又借比抒发作者对春雪的感情,还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和文学色彩,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4.[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要求用《以 __为舟》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舟”是船,是到达彼岸的交通工具,是实现理想抱负的手段,是获得知识的途径……根据题干的导语“‘舟’是远行的依靠,是成长的阶梯,是圆梦的翅膀”,由此可推知立意的方向:去远方、成长、实现梦想……而我们要明确的,就是找寻追途中的重要依凭,它可以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感,一个在你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一个具体的物象,一种抽象的精神……再结合“可以记叙故事,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的文体要求,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围绕中心展开即可。注意选取生活中自己亲身经事来表情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