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3 11:5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SHAPE * MERGEFORMAT
《黄河颂》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半学年的过渡,已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随着年龄、知识、生活阅历的增长,他们的眼界开阔了,个性更加鲜明了,求知欲、表现欲增强了,学习中更加强调“我”的色彩,主体意识、理性思维、评判能力等也随之增强,为在较高层面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教学设计上不能不顾及思维上的启迪和能力上的提高。教学就要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走自己的路子。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就必须根据学情营造出平等、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有着重要作用,它也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思想
按照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阅读学习内容以视听多媒体方式呈现,达到整合资源、优化课程结构的目的。播放课件《黄河颂》歌曲,激发情感,引发兴趣,调动学生视听愉悦,激发学生情感动机。教师课前深入了解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通过与历史课整合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多媒体资料,感受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激情。
课程资源
鸿合智慧黑板、PPT、平板
信息技术创新运用
1.《黄河颂》《保卫黄河》的音乐视频,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在线查找黄河的现状,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
3、拍照上传自己的学习成果、评论区各抒己见,达到了很好的交流共享目的。
教学方法与工具
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美点寻踪法 4、延伸拓展法
预习任务
了解写作背景;查找有关黄河的知识
教学安排
1、 导入新课
“长江!长江!我是黄河!再苦再难,一起顶着!”这是一个能让人瞬间泪崩的条幅。它代表着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2020年2月9日出发了。这些“逆行者”,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带着黄河母亲的殷切期望,义无反顾,踏上征程。共克时艰,你我同在,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黄河再次敞开自己的胸怀,给了我们博大的爱。也激励着中华儿女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请欣赏《保卫黄河》。
2、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感受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领略诗歌内涵,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提升欣赏品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四、资料助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视频,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多媒体显示
2、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3、关于作品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4、关于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五、话说黄河
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各展其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平板在线查找。
生1:在黄河流域发现了我们人类文化遗址,如细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青铜器文化。
生2:我知道有关黄河的谚语有“跳进黄河洗不清”、“不到黄河不死心”。
生3:蚩尤和黄帝之战、大禹治水的传说都发生在我们黄河流域。
生4:古往今来有很多描写黄河的著名诗句,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六、吟诵黄河
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了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该怎样读。
1、针对同学的朗读,老师可酌情点拨指导。
(1)诗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的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该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难之中的悲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2、学生各自吟诵诗歌,反复练习朗读。
3、请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同学听,展示自我风采。
4、师生一起配乐朗读。
七、品味黄河
1、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要求学生以“我欣赏这首诗的 ,因为 ”的句式说话。学生畅谈学诗的感受体会。大家可以动笔写一写,写好之后,用平板拍照上传,咱们来交流分享。
生1:我欣赏这首诗优美的旋律,因为它汩汩而下,让人读着读着,不觉低声吟唱。
生2: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远近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魅力。
生3:我欣赏这首诗的语言美,特别是修辞的运用。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既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生4:我欣赏这首诗雄浑豪迈的风格,这首诗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抒胸臆,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
教师总结:美是多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同学们以个性的眼光发现诗歌独特的美。美在旋律,美在画面,美在语言,美在风格……真是美不胜收啊!
2、合作探究
假如这时你是一位旅行团的导游,你们的目的地就是——黄河。作为导游的你应如何向游客展示黄河的风采,展现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请同学们自由结合,模拟这次黄河之行。
八、保卫黄河
1、拓展延伸
师:诗歌写出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一往无前、豪情万丈、勇敢无畏、博大宽广、保卫祖国、开拓进取
……
2、体验反思
大家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可见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身上得到了延续。但是1995年6月下旬,断流40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所期盼的甘甜河水,而是黑乎乎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的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并且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相信每一个炎黄子孙看到这一幕,都会感到无比的心痛。下面请大家设计一则公益广告词,倡导大家来保卫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大家可以把广告语发布在评论区。
九、课堂小结
毛泽东同志说过"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她,因为她的古老,她孕育了五千年的文明;她的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的沧桑,她与她的华夏儿女一起经历苦难与抗争。
撼山易,撼中国人难!今天,新冠肺炎虽肆虐,我们相信,有黄河母亲的护佑,我们定能战“疫”成功!人民必胜!中华民族必胜!让我们一起来深情的咏唱《保卫黄河》,让我们从歌声中听到铿锵有力的铮铮誓言,无论是在往昔,还是在今日和未来,愿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黄河儿女都能携起手来,保卫黄河,保卫母亲。
十、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黄河的诗文、传说、俗语、故事等,进行归类整理,有能力的同学编一期《感悟黄河》手抄报,在班内展评。
十一、教学评价
《黄河颂》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运用“美”的课件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将听、说、读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各个环节中又分别有所侧重。挖掘主题的深度,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