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3 15:2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乡愁》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
1、教材分析
《乡愁》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现代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六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2、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一朗读一品味一迁移”。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由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尝试模仿创作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借助具体的事物,表达抽象情感的写法,并理解这首诗中的几个意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以及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
【由于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要求“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创作诗歌。”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如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尝试模仿创作诗歌。
【基于同学们年龄尚小,很少离家,所以对乡愁这种情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重点: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尝试模仿创作诗歌。【《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工具
1.教法:欣赏法、诵读法、发现法、联想法。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我设置了以下学法】
2.学法:圈点勾画法,动笔练习法
3.工具: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共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激发兴趣(1分钟)
在此环节我提出一个有趣的小问题:“为什么人们常说月是故乡明?”来吸引学生兴趣,引出“乡愁”的话题。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
2、初读课文,预习检测(4分钟)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的主题,所以我将在教学本课前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经历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一一余光中。【介绍作者的身份生平、代表作品和诗歌特色】
(2)背景介绍一一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这种乡愁不是作者独有的,而是所有中国人的心结】
【完成本环节,为同学们学习本课内容打下基础。接下来整体感知本文,让同学们文本有初步的理解。】
3、走进乡愁,突出重点(8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朗读诗歌,提出以下要求,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把诗歌读好】
(1)初读诗歌(学生自读)
注意:①读出节奏。②读出重音。③读出感情。
(2)再读诗歌(教师指导)
指导学生每一节读出不一样的情感:由缓慢-思念到深沉-伤感,再到音调上扬-无限深情。由浅入深,直到最后情感推向高潮。
(3)美读诗歌(配乐朗诵)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读美好的诗能让我们陶醉。播放配乐在优美意境中朗诵《乡愁》,让学生进入诗中美妙的境界。
4、品味乡愁,突破难点(20分钟)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本环节我主要采用点拨法、讨论法和批注法,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
(1)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乡愁”一直萦绕在心头 本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安排的?【明确:“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对应的是人生四个阶段。时间顺序。】
(2)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小时候—— 求学在外思念母亲(母子离愁);长大后—— 新婚离别思念妻子(夫妻离愁);后来啊——生死隔绝哀思难抑(丧母哀愁);而现在——国土分裂忧思(思归浓愁)。由家愁到国愁,由生离之愁到死别之愁,层层推进。】
(3)诗人把“乡愁”寄托在哪里? 【托物寄情: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作者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
(4)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分析诗中量词和形容词的妙处:以小见大,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
(5)试用句式“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 ,例如 ”来表达你的寻美结果。提示:(可从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思想感情等角度) 【示例: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例如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
5、诉说乡愁,补充拓展(10分钟)
【指导学生迁移学习,联系学过的诗词,进一步感知将抽象的情感物化的手法。】
(1)这首诗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现乡愁,将抽象的感情物化了。在许多古典诗歌中,也运用了这种写法,你能说出一两个吗?【示例: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有类似的写法,“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这个环节只要同学们言之有理,都应进行肯定,让同学们真正理解这种创作方法。】
(2)你认为除了作者写的这些事物外,还有什么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思乡情绪?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用具体的事物为 “乡愁”打个比方。【示例:乡愁是一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个环节让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将抽象的情感物化的手法,不仅会赏析,还会自己创作,多鼓励学生,让他们尽情创作。】
6、课堂小结(1分钟)
《乡愁》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适当的总结归纳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总结人物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优秀品质。】
7、作业布置(1分钟)
【有趣的作业布置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化理解,提高语文素养。】
仿照余光中的《乡愁》试写一首诗。(也可写母爱、快乐、友谊等其他题目)
六、教学评价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对于它的内涵绝非一两节课能够讲尽。
初三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有意识地设计有意思的环节,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试用具体的事物,模仿诗人为 “乡愁”打个比方。
此外,课下我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题目推荐给学生选做:1、习作园。请以大陆小诗人的身份写一首呼唤台湾归来的诗。2、收藏室。收集有关乡愁的诗词、散文、小说。收集有关台湾地理概貌、风土人情、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资料。3、三味书屋。课后阅读《余光中作品选》。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