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3 16:1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意,对诗词基本内容的理解可以以自主学习为主。有一定的赏析能力和朗读能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品咂词句并用朗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古诗文教学以朗读为主,学生对诗词教学“整体感知——赏析品味——理解主题”的学习过程比较熟悉,能自主品析词句,能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有与同学、老师合作交流的意识。
由于年龄和阅历所限,要理解所表达的词人的情怀比较困难,需要在老师的引领下,以诵读为主,读赏结合,才能渐入情境。可见如何引导学生以诵读为主,读赏结合,去理解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怀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一通过名家范读、教师范读把学生领进诗中意境,整体感受诗人的豪情;二设计主问题:找出表现诗人“狂”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品读词句,体会“狂”字背后的含义,读出一个豪情满怀、老当益壮、自信而又有报国豪情的诗人形象!
课程资源
鸿合智慧黑板、PPT、平板
信息技术创新运用
1.三个视频很好的帮助学生朗读诗词、了解写作背景,最终水到渠成的当堂背诵这首词。
2.学生利用手中的平板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拍照上传,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很好的达到了分享交流的目的。
3.研讨思辨环节,学生利用手中的平板上网搜索,充分占有了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词人的情怀,完成了本首词重难点的学习。
4.评论区的设置,让学生把学了这首词之后的感受以及想对苏轼说的话都可以发表出来,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是最绚烂的。
教学方法与工具
朗读教学法:这首词运用典故,含蓄蕴藉,含而不露,教学时创设学习氛围,老师作好朗读指导,努力以声表情,以情表意,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狂”与“豪”。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
预习任务
了解苏轼的生平;诵读自己喜欢的苏轼的诗词。
教学安排
一、导入新课
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苏东坡为什么会令人感到亲切敬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 密州出猎》,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跟随苏轼一起来到密州,一起观看一场出猎之旅!  
二、学习目标  
1朗读品析,体会豪放词的艺术特色。  
2知人识词,理解苏东坡的思想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抓住“狂”字,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2难点: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读词知境,感知豪放之风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  
初读,读准字音,读出韵脚,字正腔圆。 
这首词在韵律上有什么特点,找出韵脚:狂、黄、苍、冈、郎、张、霜、妨、唐、望、狼。这些韵脚吐字发音的特点令我们口腔大开,气势雄浑,字字铿锵,读的时要咬住字音,做到字正腔圆。(自己读读体会一下)   
2.再读,体会风格。(初步感知豪放之风格)  
苏轼作此词后,给他的好友鲜于子骏写了一封信:“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扺(zhí)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经典咏流传中名家们对这首词的解读。欣赏视频。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从此在词坛开辟了豪放一派。作出之后,找来多名山东(关西)大汉,让他们扺掌顿足(拍手跺脚)而歌之,很是壮观,因此苏轼对这首词颇为得意。让我们也扺掌顿足而歌之,体会这种音韵之美,豪放之风。  
五、品词入味,品析豪放之风  
(一)品读上阕,分析苏轼的“形狂”
古诗词往往都有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概括内容的关键性字眼。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阅读时,抓住文眼斟酌字句,可以深刻品味古诗词的内涵。你从词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能不能用词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明代屠隆说:“善狂者心狂而形不狂,不善狂者形狂而心不狂。形狂指人的外在表现异于常人。心狂指人的思想感情理想抱负与众不同。那么,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首词究竟狂在哪里? 词的上阕侧重表现“形狂”,下阙侧重表现“心狂”。这首词中出现的是“少年狂”,少年狂就是年少轻狂,是不成熟、不稳重的表现。下面我们来品析上阕,看成熟稳重的“老夫”苏轼有哪些少年轻狂的表现。
明确:狂在“左牵黄,右擎苍”的行为;
狂在“锦帽貂裘”的装束;
狂在“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狂在“亲射虎,看孙郎”的自比孙权的气概。    
1描述“千骑卷平冈”的画面。赏析“卷”字。齐读“千骑卷平冈”。
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方法归纳:
1)找出诗句中所描写的对象(人、物)。
2)在读懂诗歌的、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
3)扣住画面特点,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加以描述。
4)所描写的画面要紧扣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同学们可以在练习本上写一下,写完后拍照上传,咱们一起来分享交流。
2.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人们倾城而来万人空巷只为观看太守出猎。能让百姓倾城相随,这是一个怎样的太守啊?  
资料链接:苏轼在密州 苏轼到密州任上不久,密州蝗灾四起,盗贼恒生,弃婴遍野;目睹此等惨状,苏轼心急如焚,立即采取积极措施,恤民救灾。他和百姓一道灭蝗虫,铲盗贼,养弃婴,甚至与百姓一道挖野菜,吃苦受贫,共度饥荒,痛苦着百姓的痛苦,快乐着百姓的快乐。这样的太守,百姓爱戴他,拥护他!所以倾城出动,一心相随,只为他们可敬可爱的太守加油助威,鼓掌喝彩,好一个场面之狂!  
3.“亲射虎,看孙郎”。
师问:孙郎谓谁?你了解孙郎的事迹吗?为什么要比做孙郎?  
孙权简历:19岁继承兄位,成为江东之主,26岁,赢得赤壁之战,建立孙刘联盟。40岁年自称吴王,建立吴国;42岁称帝。自幼文武双全,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曹操曾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孙郎已然成为了年轻有为,智勇双全的代名词。每一个有志之士心中都有一个孙郎情结。尤其是对于一些壮志难酬的有志之士经常会期盼能像孙郎一样奋发有为,大展宏图。所以孙郎经常出现在失意不得志的文人笔下,豪放词人辛弃疾也多次运用孙权的典故。比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明确:孙权雄才大略,年轻有为令曹操都为之叹服。在这里用典故,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自己是多么期盼也能化身为那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孙郎啊。乘马射虎,大展宏图。亲射虎,看孙郎,其实词人的期冀和追求是亲射虎,叹苏郎啊!让我们师生合作朗读词句,帮助词人呐喊出他的心声!师生配合演读: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叹苏郎!亲射虎,叹苏郎,叹苏郎!(众生)  
过渡:好一个比拟之狂!这种豪情明为狂,实为痴啊,痴心盼望,痴心地向往,都化作一份痴情,一份痴痴地等待,等待建功立业的机会,在词的下阕中这份痴心和盼望更渐浓郁。这一句既有形狂也有心狂,有形狂过渡到下阙的心狂。  
(二)品读下阕,分析苏轼的“心狂”
思考讨论:
1、 “酒酣胸胆尚开张”与“鬓微霜,又何妨”哪句更能体现苏轼之狂?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和“西北望,射天狼”这两个历史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1尚开张”中的“尚”是尚且、还的意思,说话底气不足。“又何妨”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地表现了他对“鬓微霜”的不在乎,因此后句更能表现出老当益壮的信心和狂气。齐读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又何妨!又何妨!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背景链接: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排挤出京城,从人间天堂杭州一路辗转来到贫穷萧瑟的密州……想有为却不得为,欲有为却不能为,英雄无路,报国无门。当英雄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种向往的时候,这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传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要读出什么样的意味来? 读: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何日遣冯唐?何日,何日遣冯唐?(读出紧迫之感) 
小结:这是词人心中郁积已久的呐喊:一腔报国之志,一腔忠心热胆!苏轼的这份期待之狂,进取之狂,愤激之狂,令人肃然起敬!
3.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天狼,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抒发了词人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最后一句读出回环反复:西北望,射天狼;西北望,射天狼!
总结: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狂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痴心
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过渡:我们的观猎之旅进行到这儿,一起体会着苏轼的形狂和心狂。从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形狂正是心狂的外在表现,在他身上既有形狂又有心狂,这才是真正的狂人。
研讨思辨
有人说:“苏轼既有报国之志,应奔赴沙场,而苏轼却只‘发少年狂’而无行动;为官者,应勤政爱民,而苏轼却打猎消遣。因此,苏轼之狂,是不思进取,是消极之狂,不可取也!”请同学们根据本首词的内容,并结合课外对苏轼的了解,也可以上网搜索一下苏轼的生平简介,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明确:苏轼被排挤出京城,失去了宋神宗的信任,因此,“狂”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从词中“老夫”“聊”“尚”这些字也可看出一二。苏轼虽被排挤,受冷遇,但他依然为百姓着想,他在杭州和密州时,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政绩突出。因此,苏轼打猎时故意表现出与年龄和身份不相符的“狂”气,是向朝廷证明:自己虽体快四十岁子,虽然是文官,但仍有少年的狂气,依然可以上疆场英勇杀敌,报效国家!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重新被朝廷重用,为国效力。孔子说“狂者进取”。韩愈说:“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所以,苏轼的狂是进取之狂,他的志是报国之志!
小结:苏轼的“狂”是极度自信的外在表现,是他在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进行的自我调整,是进取之狂。这是苏轼作为天才文入不可或缺的一种气质,是苏轼在个性上的独立张扬,在行为上的越矩放纵,是他不同于世俗浊流的精神外现。正是这样的进取之狂才滋养了苏轼这样才华横溢而又不得志的失意文人,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名字--苏轼。
拓展延伸
就是这样一位有进取之心,报国之志的人才,却一生凄凉历典八州,一贬再贬,一次比一次偏远,一地比一地艰苦,颠沛流离于大半个中国。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再现了苏轼的一生轨迹。有人说苏轼的生活的状态,不是被贬官,就是在被贬官的路上。可我们很难把这种命系江湖的流浪汉式的生活看做是一种惩处,我们可从从他给朋友信中见得一斑。“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生死之际。”屡遭贬谪的苦难,并没有将苏轼打到,反而促就了一颗超脱的豁达之心。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有哪些话想对苏轼说,或者有什么感悟想表达出来,或者最想吟诵的能表现苏轼超脱豁达之心的诗句是哪一句,都可以在老师设置的评论区里发表出来,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是最绚烂的。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 送钱穆父》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小舟从此寄,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八、课堂小结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此时的苏轼已年逾花甲,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然而苏轼不会,也不屑在哀愁中沉沦。他始终以超脱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难怪林语堂先生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铭记一个人,感动一首词,最好的方式就是背诵。同学们让我们和着歌声来背诵这首词,向苏轼致敬。
课后作业 
1对比阅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进一入让学生感知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2阅读读苏轼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词,如歌咏自然景物的诗作《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经世济民,揭露显示弊端的《吴中田妇叹》、《荔枝叹》;田园词《浣溪沙》五首;读他的豪放词《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旷达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也补充几首传统婉约词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等。体会苏轼不同词风以及他的人生情怀。
十、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也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学生正确掌握了本词的思想内容,对词人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能及时了解并熟悉课文,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原有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但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