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单元选择中国明清白话小说中的精彩章节,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又是九上必读名著之一,暑假期间已展开阅读,并安排有相应的读书交流活动,学生可谓正兴趣盎然,本节课可以算是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一个推进课。
【教学目标】
1.换角度讲故事,总结吴用等人的“智”。
2.通过改回目,赏析杨志这一人物形象。
3.联系下文情节,明确文章主题。
【教学思想】
《水浒传》初中必读名著之一,教师要通过这一课点燃学生阅读水浒传的热情,从而推动整本书的阅读。
【课程资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网络资源。
【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1.利用希沃白板的圈画功能,引导学生课堂做批注。
2.播放《好汉歌》,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3.播放《智取生辰纲》片段,激发学生往下读的欲望。
【教学内容】
《水浒传》里每一个英雄逼上梁山的过程都有生动曲折的故事,而这一情节又恰恰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智取生辰纲》构思精巧,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和凸显人物性格,小说无论是对杨志精明,谨慎,蛮横的性格特征的刻画,还是对晁盖等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的群体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故事情节中,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现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换角度讲故事,总结吴用等人的“智”。
2.通过改回目,赏析杨志这一人物形象。
3.联系下文情节,明确文章主题。
【教学方法与工具】
教学方法:诵读法;批注法;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预习任务】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阅读水浒传中和杨志有关的篇目。
【教学安排】
导入:播放《好汉歌》
一、换角度讲故事
以吴用的口吻讲述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二、总结吴用等人的“智”
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的“智”体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课文内容加以阐释。
智用天时
智用地利
智用矛盾
智用计谋
三、改回目悟形象
1、出示几个章回体篇目,感受章回体目录的特点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2、修改本章章回体篇目,要求严格对仗,试着找一个字替换“押”字,要求符合文章内容,能表现杨志的特征。
3、总结杨志的形象:
精明能干 小心谨慎但急功近利 粗暴蛮横
四、依原作明主题
只喝了半瓢酒,应最先恢复的杨志清醒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补充相关情节: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命运多舛,奉命押送花石纲在黄河翻了船,逃难远避。后被赦,在东京用财物打点,想官复原职,被高俅赶出。穷困得变卖祖传宝刀时遇见泼皮牛二挑衅,盛气之下,杀死牛二,投案自首,发配大名府充军。后得到梁中书抬举,在校场比武获胜,升任管军提辖使,“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接下押运生辰纲上东京的重任。
3、总结杨志一生:
失意——得志——幻灭
4、领悟《水浒传》主题:
官逼民反
【课后作业】
同学们要想知道杨志是怎样被逼上梁山的,请继续阅读和杨志这一人物有关的篇目。
【教学评价】
这一课通过换角度讲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一长篇小说的情节了然于心,在此基础上再让孩子们总结吴用一方的智体现在什么地方,就水到渠成了。接下来让学生感受章回体目录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做一次大胆的挑战,改本章节的目录,使之显得更加对称工整,而且添加的这个字更要体现杨志性格上的特点,学生兴味盎然。至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可谓已完成了,但因《水浒传》初中必读名著之一,所以抓住这一机会推进整本书的阅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学完《智取生辰纲》后,学生非常关心杨志接下来的命运,当然也很想全面了解杨志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如果此时,再让学生按部就班的从前往后、一章节一章节地阅读的话,就毫无意义了,所以,我直接挑选出和杨志有关的章节,第十一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二回 青面兽北京斗武 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五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第十六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五十七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一百一十二回 卢俊义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第一百一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让学生阅读,这样的阅读是酣畅淋漓的,人物的命运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牵引着读者的心。有了内驱力的阅读才是高效的阅读。
学生读完和杨志有关的章节后,为了落实学生的读书情况,我们召开了第一期读书会“话说杨志”,要求学生结合相关情节说说杨志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抓住一到两个特点即可),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准备,一个主讲人,其余同学都要参与其中,形式不限,准备时间一星期。活动前的准备,我总是深入到学生当中,具体了解,跟踪指导,比如刚开始学生只知道讲故事这一种形式,我就鼓励孩子,多动脑子,让形式丰富起来,还比如当学生终于找到了各自的展示形式后,但展示的效果不佳,其原因就是情节不熟悉,我就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排舞台剧的不妨写个小剧本,设计小问题的不妨把答案也设计上,这样心中就有了一杆秤,我还作出了更具体的要求,让孩子们把准备的材料交上来,这其实就达到了以读促写的目的,并根据实际情况把准备时间延长至两星期,甚至拿出一到两节课时间让学生切磋,交流,准备。第一期读书会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同学们展示的形式比较多样化,有排小舞台剧演出来的,有以说评书的形式讲出来的,还有个组很“狡黠”,设计了很多和杨志有关小问题,让其他的组竞猜,不管形式如何,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情节已了熟于心。后来,为了不断掀起阅读高潮,我们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故事会,比谁讲得绘声绘色;故事接龙,比哪一组对故事情节更熟悉;辩论会,辩谁的武艺更高强,辩谁更嫉恶如仇,辩谁更富有同情心,辩论的基础就是对情节要极为熟悉。每次的活动都需要同学们的精心准备,同学们不仅需要仔细读,还需要认真记、写甚至反复地排练,所以每次活动前我都要给予了同学们充足的准备时间。活动有效地推进了学生的阅读,促进了学生的日常小练笔,而且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名著,同样需要对学生的激发、唤醒和鼓舞,当你真正调动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当学生真正爱上了名著阅读,便会沉浸在名著的世界中,跟随着书中的情节,追随着主人公的命运,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