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于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探究的方法比较熟悉,因此本课从“描写方法”切入,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析“卖炭翁”和“宫使”的境遇与命运走向,揭示主题并了解民生疾苦。
【教学目标】
朗读诗歌,读懂诗意。
2. 品读诗歌,感悟形象。
3. 分析诗情,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感悟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信息技术创新使用】
本节课借助数字教材,充分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教学方法与工具】
方法:朗读法、讲述法、合作探究法等。
工具:数字教材、PPT。
【教学内容】
《卖炭翁》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以“同情弱者”为题的古诗。通过对事件的描述以及对人物外形与内心的刻画,塑造出一个勤劳、善良的卖炭老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愤恨与抗议。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白居易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唐代诗人。今天,我们就跟随他来认识一个人——卖炭翁。
(板书:题目、作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诗魔”之称。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朗读感知:
1.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
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红体字词,师纠正读音。
听录音,读准节奏。
朗读指导:读出情感。
2.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
翩翩:轻快的样子。
敕(chì):皇帝的命令。
回:调转。
叱:吆喝、喝斥。
惜不得:吝惜不得。
系:挂。
直:同“值”,价钱。
3.整体感知:
思考:《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围绕“炭”字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试着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动词。
( )炭——( )炭——( )炭
明确:烧炭、卖炭、失炭。
品读形象:
你读出来一个怎样的卖炭翁?
这个卖炭的老头长什么样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明确:(外貌描写:年老体弱、劳动艰辛)
工作:伐薪烧炭。
工作地点:南山。
(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它山深林密,人迹罕至。)
(2)通过外貌描写,你觉得卖炭翁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能不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明确:生活艰辛。 “可怜”
(3)作者为什么说老翁是个“可怜”人?你从文中哪些具体的描写中读出了老翁的“可怜”?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身上衣正单”从外貌描写的角度,写出老翁生活的不易。“忧”“愿”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写出老翁本应盼天暖,却希望天再冷一些,希望天寒炭贵的矛盾心理,写出了老翁只为温饱的挣扎求生生活状态。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通过环境描写,写出从终南山到长安城路远、车重、路滑,侧面烘托了老翁谋生的艰难。
明确:这些描写都体现出老翁的可怜。
(4)卖炭翁形象特点:年岁已高、劳动艰辛、生活困苦。
(齐读第一小节。)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宫使?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远,又那么难行。卖炭翁好不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了一场雪,一路上都在盘算着这“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
(1)他如愿了吗?第二小节哪些语句能够最直接读出老翁的愿望落空,他还是那个可怜人?
明确:“一车炭,千余斤……充炭直。”
“千余斤”和“半匹、一丈”之间的数量词对比反差,最直观地表现了这是一场不公平的交易。
(2)是谁造成了老翁的可怜?
明确:宫使。
(3)这些宫使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
明确:“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动作、语言描写——蛮横无理、仗势欺人。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外貌、动作——趾高气昂、得意忘形。
这还是卖炭吗?这分明是掠夺。来看看白居易怎么说?
出示背景
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
创作背景:白居易创作《卖炭翁》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宫里经常派出几百人到长安东西两市和热闹的街坊去,遇到他们看到的东西,只说一声“宫市”,拿了就走,谁也不敢过问。有时撕给你两三尺破旧的绸纱,算作报酬,有时候不但不给任何报酬,反而要你倒贴“门户钱”和“脚价钱”。所以每逢宫使出来的时候,连卖酒卖烧饼的小店铺都关上门不敢做生意了。
这就是封建社会中无数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归纳主旨:
本诗通过讲述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却被宫使掠夺一空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统治阶层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布置作业:
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将本文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板书设计】
卖炭翁
白居易
烧炭
卖炭 可怜 苦 宫市也
失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