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01 物质的分类、变化和性质25题-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必杀300题(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项01 物质的分类、变化和性质25题-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必杀300题(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7-14 17:01:48

文档简介

专项01 物质的分类、变化和性质
1.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丝绸刺绣 B.手工剪纸 C.玉柄雕琢 D.烧制陶器
【答案】D
【详解】A、丝绸刺绣,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工剪纸,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玉柄雕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烧制陶器,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答案】B
【详解】
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春江水暖鸭先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C.千树万树梨花开,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日照香炉生紫烟,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蜀省井盐”的制备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挖凿盐井 B.剖竹去节
C.汲取卤水 D.井水煮盐
【答案】D
【详解】A、挖凿盐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
B、剖竹去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
C、汲取卤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
D、井水煮盐过程中有物质的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则发生化学变化。
故选D。
4.下列选项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植物光合作用 B. 钻木取火
C. 民间剪纸 D. 叶脉书签的制作
【答案】C
【详解】A、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过程中发生了燃烧,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民间剪纸过程中只是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叶脉书签制作过程中过程中,氢氧化钠和叶肉发生了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电解水实验 B. 干冰升华
C. 比较二者的硬度 D. 海水晒盐
【答案】A
【详解】A、电解水实验过程中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比较二者的硬度是利用相互刻画,看是否留有痕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航天点亮梦想”。航天工业曾用液氢作火箭燃料,氢气液化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原子大小 D.分子间隔
【答案】D
【详解】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气液化是氢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但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故选D。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答案】A
【详解】A、能量的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必然现象之一,故符合题意;
B、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但有些会吸收热量,如碳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C、燃烧能放出一定的热量,但在不燃烧时有可能也会放出热量,例如氧化钙与水反应同样会放出热量,故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之一,电能、核能等也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以下属于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是
A.用漏勺从锅中捞取小汤圆
B.用武德合金做电路保险丝
C.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
D.用盐酸去除铁架台上铁锈
【答案】D
【详解】A、用漏勺从锅中捞取小汤圆,是因为小汤圆和其它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B、用武德合金做电路保险丝,是因为武德合金熔点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C、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D、用盐酸去除铁架台上铁锈,是因为盐酸显酸性,盐酸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故选D。
9.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一氧化碳用来炼铁 B.食品包装中充氮气用于防腐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
【答案】D
【详解】A、一氧化碳用来炼铁,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食品包装中充氮气用于防腐,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符合题意;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利用了小苏打能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0.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气割气焊 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C
【详解】A、氧气用于气割气焊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氮气用于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气无毒、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属于物理性质,故C符合题意;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酸性物质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A.焦炭用于炼铁 B.金刚石用作钻头
C.石油用作燃料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答案】B
【详解】A.焦炭用于炼铁主要体现了焦炭的还原性,还原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
B.金刚石用作钻头主要体现了金刚石硬度较大的物理性质,故B正确;
C.石油用作燃料主要体现其可燃性,可燃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主要体现氧气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12.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以下关于碳酸氢钠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受热易分解 B.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C.水溶液呈碱性 D.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B
【详解】A、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
B、碳酸氢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是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选项正确;
C、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呈碱性,酸碱性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
D、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
故选B。
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在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A.氮气 B.二氧化硫 C.稀有气体 D.胆矾 E.二氧化碳 F.氢氧化钠 G.氧气
(1)固体的颜色为蓝色的是 ;
(2)能用于气焊的的物质是 ;
(3)能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是 ;
(4)可用来生产氮肥和食品防腐的是 ;
(5)通电时,各种电光管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是 。
【答案】(1)D
(2)G
(3)E
(4)A
(5)C
【详解】(1)固体的颜色为蓝色的是胆矾,故填:D;
(2)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能用于气焊的的物质是氧气,故填:G;
(3)能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填:E;
(4)氮气中含有氮元素,可用来生产氮肥,且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故填:A;
(5)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此通电时,各种电光管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说明灯管中含有稀有气体,故填:C。
14.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冰、干冰、过氧化氢 B.混合物:澄清石灰水、冰水混合物、液氧
C.单质:镁、碳、水 D.盐:氧化铜、碳酸钠、熟石灰
【答案】A
【详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冰、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过氧化氢都是氧化物,故正确;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澄清石灰水是混合物,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液氧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镁、碳属于单质,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D、氧化铜属于氧化物,碳酸钠属于盐[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故错误。
故选A。
15.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硬铝、生铁、玻璃钢都是金属材料
B.双氧水、蒸馏水、生石灰都是氧化物
C.纯碱、火碱、熟石灰都是碱
D.KNO3、CaCO3、(NH4)2SO4都是盐
【答案】D
【详解】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硬铝、生铁属于金属材料;玻璃钢是由合成材料与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分类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蒸馏水、生石灰(氧化钙)都是氧化物,双氧水是混合物,分类错误;
C.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火碱是氢氧化钠,熟石灰是氢氧化钙,都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分类错误;
D.KNO3、CaCO3、(NH4)2SO4中都含有酸根离子与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所以属于盐,分类正确。
故选D。
16.下列物质属于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A.酸:硝酸银、碳酸 B.盐:小苏打、硫酸铜
C.碱:纯碱、氢氧化钙 D.氧化物:氯酸钾、氧化钙
【答案】B
【详解】A、硝酸银是由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硝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不符合题意;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氢氧化钙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是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氧化钙是由Ca、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B.化石燃料:煤、石油
C.金属材料:不锈钢、生铁 D.非金属元素:氢元素、氧元素
【答案】A
【详解】A、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B、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该选项分类正确;
C、金属材料包含纯金属和合金,不锈钢和生铁都属于合金,该选项分类正确;
D、氢、氧均为“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该选项分类正确。
故选A。
18.分类是化学研究的有效方法。
(1)空气中体积占比最大,能用作保护气的气体单质是 。
(2)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能够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化合物是 。
(3)硫酸、氯化钡溶液、医用酒精、洁净空气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4)①炭在氧气中燃烧,②高温煅烧石灰石,③用澄清石灰水检验,④用铁钉和硫酸铜溶液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上述反应中的属于分解反应是 (填序号)。
【答案】(1)/氮气
(2)CH4/甲烷
(3)硫酸
(4)②
【详解】(1)占空气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食品包装袋内保护气的气体,故填:或氮气;
(2)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故填:或甲烷;
(3)硫酸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氯化钡溶液中含有氯化钡和水属于混合物;医用酒精中含有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 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硫酸;
(4)①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②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③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任何基本反应类型;④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故填:②。
19.归纳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总结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C.H2CO3、C2H5OH、CH3COOH都是有机物
D.塑料、纤维、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
【答案】A
【详解】A、金刚石的原子排列方式和石墨的层状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二者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故A正确;
B、催化剂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自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可能会改变,故B错误;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但是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不属于有机物,故C错误;
D、纤维中的天然纤维(如棉花、麻皮等)以及橡胶中的天然橡胶属于天然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故D错误;
故选A。
20.“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和气味,则没有颜色和气味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
D.H2O2分解过程中,加入催化剂可加快H2O2的分解,则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B
【详解】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和气味,但是没有颜色和气味的气体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如氮气、氧气等,不符合题意;
D、H2O2分解过程中,加入催化剂可加快H2O2的分解,但是催化剂不是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也可能是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D.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答案】C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故选项推理错误。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C、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所以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
D、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但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22.我国宋代《梦溪笔谈》中有“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的记载,其化学反应原理为,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详解】化合反应的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的定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分解反应的定义: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两个化合物之间相互交换成分发生的反应;
由该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金属单质铁与化合物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单质铜和化合物硫酸亚铁,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B。
23.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事实,书写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化学方程式为 ,该项中方程式未配平,故A错误;
B、银的金属活动性较氢弱,所以银和盐酸不反应,故B错误;
C、碳酸钙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一氧化碳和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其化学方程式为 。复分解反应中,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改变,而该过程中碳元素和铁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所以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24.中国空间站已常年驻留航天员,为调整空间站内的气体成分,科学家利用物质转化反应消耗航天员呼出的。该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氧化物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无任何变化
【答案】B
【分析】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而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说法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由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物中的二氧化碳和生成物中的水均属于氧化物,故B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故C说法错误;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25.十八世纪工业生产碳酸钠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反应条件均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属于置换反应 B.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C.③属于分解反应 D.④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①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②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反应③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反应④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专项01 物质的分类、变化和性质
1.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丝绸刺绣 B.手工剪纸 C.玉柄雕琢 D.烧制陶器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蜀省井盐”的制备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挖凿盐井 B.剖竹去节
C.汲取卤水 D.井水煮盐
4.下列选项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植物光合作用 B. 钻木取火
C. 民间剪纸 D. 叶脉书签的制作
5.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电解水实验 B. 干冰升华
C. 比较二者的硬度 D. 海水晒盐
6.“航天点亮梦想”。航天工业曾用液氢作火箭燃料,氢气液化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原子大小 D.分子间隔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8.以下属于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是
A.用漏勺从锅中捞取小汤圆
B.用武德合金做电路保险丝
C.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
D.用盐酸去除铁架台上铁锈
9.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一氧化碳用来炼铁 B.食品包装中充氮气用于防腐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
10.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气割气焊 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A.焦炭用于炼铁 B.金刚石用作钻头
C.石油用作燃料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12.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以下关于碳酸氢钠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受热易分解 B.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C.水溶液呈碱性 D.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在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A.氮气 B.二氧化硫 C.稀有气体 D.胆矾 E.二氧化碳 F.氢氧化钠 G.氧气
(1)固体的颜色为蓝色的是 ;
(2)能用于气焊的的物质是 ;
(3)能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是 ;
(4)可用来生产氮肥和食品防腐的是 ;
(5)通电时,各种电光管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是 。
14.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冰、干冰、过氧化氢 B.混合物:澄清石灰水、冰水混合物、液氧
C.单质:镁、碳、水 D.盐:氧化铜、碳酸钠、熟石灰
15.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硬铝、生铁、玻璃钢都是金属材料
B.双氧水、蒸馏水、生石灰都是氧化物
C.纯碱、火碱、熟石灰都是碱
D.KNO3、CaCO3、(NH4)2SO4都是盐
16.下列物质属于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A.酸:硝酸银、碳酸 B.盐:小苏打、硫酸铜
C.碱:纯碱、氢氧化钙 D.氧化物:氯酸钾、氧化钙
17.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B.化石燃料:煤、石油
C.金属材料:不锈钢、生铁 D.非金属元素:氢元素、氧元素
18.分类是化学研究的有效方法。
(1)空气中体积占比最大,能用作保护气的气体单质是 。
(2)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能够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化合物是 。
(3)硫酸、氯化钡溶液、医用酒精、洁净空气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4)①炭在氧气中燃烧,②高温煅烧石灰石,③用澄清石灰水检验,④用铁钉和硫酸铜溶液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上述反应中的属于分解反应是 (填序号)。
19.归纳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总结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C.H2CO3、C2H5OH、CH3COOH都是有机物
D.塑料、纤维、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
20.“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和气味,则没有颜色和气味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
D.H2O2分解过程中,加入催化剂可加快H2O2的分解,则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2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D.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22.我国宋代《梦溪笔谈》中有“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的记载,其化学反应原理为,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3.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事实,书写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24.中国空间站已常年驻留航天员,为调整空间站内的气体成分,科学家利用物质转化反应消耗航天员呼出的。该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氧化物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无任何变化
25.十八世纪工业生产碳酸钠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反应条件均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属于置换反应 B.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C.③属于分解反应 D.④属于化合反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