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03 重点实验及操作25题-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必杀300题(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项03 重点实验及操作25题-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必杀300题(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7-14 17:10:14

文档简介

专项03 重点实验及操作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取用锌粒
2.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过滤
C.连接导管 D.移走蒸发皿
3.以下是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影响的部分实验,是要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水搅拌 B.过滤
C.检验酸碱性 D.测定pH
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A.处理废弃药品 B.称量固体
C.取用氯化钠 D.洗涤试管
5.为了检测河水的水质,下列几项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河水取样 B.过滤河水
C.量取一定量的滤液 D.滤液加热
6.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同学们在实验室仿照拉瓦锡的实验原理,用如图所示实验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此实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不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B.红磷可用木炭等可燃性固体代替
C.实验中观察到产生了大量的白烟
D.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7.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不放热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8.氯化钠不仅是常用的调味剂,也是一种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3.0g
B.粗盐提纯实验中,当蒸发皿中的水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C.配制一定浓度氯化钠溶液和粗盐提纯实验中都用到的仪器有烧杯、量筒和蒸发皿
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时,仰视会导致所取水的量偏少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打开活塞,用 分别接近a、b玻璃尖嘴处,检验产生的气体。
(2)B实验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 。
(3)C实验 (填“能”或“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D图所示,其它操作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E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
10.以下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常见实验。
(1)A实验:向盛有一段镁条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除了看到产生气泡和镁条消失外,还能感觉到的现象是 。
(2)B实验:粉尘爆炸实验,用打气筒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
(3)C实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果反应停止后先熄灭酒精灯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4)D实验:把一根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没有看到任何现象,其可能的原因是: 。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该实验的结论为水是由 组成的。
(2)图2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图3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玻璃棒要不断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观察到蒸发皿中 时,停止加热。
(4)图4是实验室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实验中需要进行尾气处理的原因是 。
12.下图所示实验是九年级化学重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探究燃烧的条件,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
(2)图2实验中,发现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
(3)图3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操作,蒸发过程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当蒸发皿中 时,停止加热。
(4)图4实验探究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其中铁丝与硝酸铜充分反应后的化学方程式是 。
13.下列四个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探究水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C.探究氧气的浓度是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之一
D.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与O2接触
14.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编号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探究的密度和石蕊花变红的原因
A.A B.B C.C D.D
15.结合《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活动,回答问题。
(1)粗盐的溶解:粗盐的溶解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主要原因是 ;
(2)过滤:过滤后,从外观上看更加澄清的是 (选填“过滤前的液体”或“滤液”);
(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时不小心洒出少许,滤液蒸发操作中,当观察到 现象时,就可以停止加热;
(4)计算产率:按上述操作,精盐的产率比理论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活动。
(1)实验1是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选择汞作为反应物的原因是 。
(2)兴趣小组查阅资料,改进实验方案,进行实验3的探究: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数字传感器测实验2、实验3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依据如图信息,实验 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 。
17.按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填空:

(1)A中的实验现象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
(2)B中的现象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装置中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由紫色变红色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8.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A中为了防止生成物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集气瓶中最好放入 溶液;
(2)B实验通过量筒中 变化测出氧气的体积;
(3)写出C实验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
(4)D实验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 。
19.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为探究金属的性质,认识其反应原因,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实验1:实验目的 ;
(2)实验2:反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3: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问题与交流】
(4)要比较锌、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还需要补充的实验是 。
20.下图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装置A中产生的现象是: ;
(2)反应中装置B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
(3)反应中,点燃导管口C处气体,产生 色火焰,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一会一氧化碳,然后加热,则在实验操作中应先点燃的是 处酒精灯。
21.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请回答:

(1)实验甲,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若红磷的量不足,可能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2)实验乙,“见微知著”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可观察到 (填“A”或“B”)烧杯中溶液变红;
(3)实验丙,探究灭火的原理: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酸,蜡烛火焰熄灭,灭火的原理是 。
22. Ⅰ.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目的是探究铁生锈与 (填化学式)有关。
(2)实验B中,将盐酸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一会儿观察到天平指针向 (左、右)偏转。
(3)将D装置中分液漏斗内的水同时注入Y型管左、右两个管中,烧杯中溶液变浑浊的是 (a、b)。
Ⅱ.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4)随着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3所示,当滴加至A点时,烧杯中溶液呈 色,此时溶液中溶质为酚酞和 。
(5)某同学在滴加稀盐酸时不小心多滴加了几滴,请写出一种证明盐酸滴加过量的方法是 (操作、现象、结论)。
23.结合下图仪器,完成粗盐提纯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在过滤粗盐水时,除用到⑤⑥⑦⑧,还需要用到图中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
(2)蒸发结晶食盐,除用到①②⑧⑨,还需用到图中的仪器有 (填序号)。
(3)下列有关蒸发结晶操作描述正确的是 。
A 当加热至有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
B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C 当水分完全蒸干时,即停止加热
D 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放止破损
24.某学生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做有关氧气的性质实验,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装置图用代号表示)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该同学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该图中存在的一处错误是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使用该装置制取气体应满足的条件是固体与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3)其实验操作有:a.停止加热 b.固定试管 c.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d.装药品和放棉花 e.加热,收集氧气。上述过程中缺少的一步操作是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该操作编号为f,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4)如用H2O2溶液制氧气,除H2O2溶液外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 (填名称)。如图F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种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打开弹簧夹,块状固体和液体接触,反应发生;关闭弹簧夹后,产生的气体将液面压回,使固体和液体分开,反应停止。用H2O2溶液制氧气时 (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用此装置。
(5)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根据所查资料,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小芳同学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此时能观察到的实验现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说明氨水显碱性。
(6)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收集多功能装置。

若用图一排空气法法收集一瓶氧气,氧气从 端(填字母“a”或“b”)通入。若在图二装置中盛满水,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氧气从 端(填字母“a”或“b”)通入。
25.溶液对动植物的生理活动和人类的生产、科研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室温下,某同学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g。
(2)称量:①用如图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 。
②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量筒的规格是 (从下列中选用:10mL、50mL、100mL)。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游码 D.添加砝码
(3)溶解: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4)反思:经检测,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 (填序号)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试剂、砝码的左右位置颠倒且使用游码
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用于溶解的烧杯中有少量的蒸馏水
⑤转移溶液时有部分体溅出
26.(一)某化学实验小组在验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做如图所示的实验:
(1)有沉淀生成的是 。(选填:实验一、实验二或实验三)
(2)实验一观察到 ,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3)实验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上述试验后三只试管中所有的物质倒入一个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A和无色溶液B,向滤液B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无现象,综上所述,固体A的成分是 ,溶液B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
拓展延伸:
(5)无色溶液B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会污染水源,建议先加入适量的 处理后再倒掉。
(二)棉花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被使用。
(6)仪器m的名称是 。
(7)实验①中,试管内的药品名称是 。
(8)实验②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9)实验③中,产生的火焰颜色是 ,集气瓶口放置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专项03 重点实验及操作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取用锌粒
【答案】C
【详解】A、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水加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错误;
B、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该操作过程中,试剂瓶的瓶塞没有倒放,试剂瓶口没有紧靠试管口,错误;
C、称量氯化钠固体时,应在两个托盘上分别放两张等质量的纸片,并且注意“左物右码”的原则,正确;
D、把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错误,
故选C。
2.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过滤
C.连接导管 D.移走蒸发皿
【答案】C
【详解】A、检查气密性时,应先将长颈漏斗液封,再将导气管出口浸没在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片刻,水中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选项错误;
B、过滤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可能液体飞溅,选项错误;
C、连接导管时,应用水润湿导管,减小摩擦力,选项正确;
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很烫,需用坩埚钳将其移走,选项错误。
故选C。
3.以下是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影响的部分实验,是要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水搅拌 B.过滤
C.检验酸碱性 D.测定pH
【答案】C
【详解】A、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加速其溶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过滤时要注意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上方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的中下部,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末端管口紧靠盛接液体的烧杯内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在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容器内部或接触容器内壁,否则会污染试剂,应垂直悬空于容器口的正上方,图中所示操作不正确;
D、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相应的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A.处理废弃药品 B.称量固体
C.取用氯化钠 D.洗涤试管
【答案】D
【详解】A、处理废弃药品不能倒入水池,要倒进废液缸,A不对。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B不对。
C、取用氯化钠,瓶塞要倒放,C不对;
D、试管的洗涤,先倒净试管内废液,再注入部分水,左右振荡,然后倒掉,连续洗几次,用试管刷洗涤试管时,可以上下抽动或转动试管刷,D对。
故选:D。
5.为了检测河水的水质,下列几项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河水取样 B.过滤河水
C.量取一定量的滤液 D.滤液加热
【答案】D
【详解】A、液体样品的取用,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水样,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污染腐蚀标签,试管要略倾斜,试管口要紧挨着容器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试管没有倾斜,试管口没有紧挨着容器口,选项错误;
B、过滤操作时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挨着烧杯壁,选项错误;
C、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图中为仰视操作,选项错误;
D、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容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试管与桌面呈45度角,夹试管时套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选项正确。
故选D。
6.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同学们在实验室仿照拉瓦锡的实验原理,用如图所示实验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此实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不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B.红磷可用木炭等可燃性固体代替
C.实验中观察到产生了大量的白烟
D.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答案】C
【详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外部空气进入或装置内空气逸出都会影响实验的准确。不符合题意;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形成准确的压强差,不能代替红磷。不符合题意;
C、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所以看到产生大量的白烟。符合题意;
B、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后等红磷熄灭,温度恢复到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不放热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发出红热现象,放热,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该选项描述正确。
故选D。
8.氯化钠不仅是常用的调味剂,也是一种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3.0g
B.粗盐提纯实验中,当蒸发皿中的水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C.配制一定浓度氯化钠溶液和粗盐提纯实验中都用到的仪器有烧杯、量筒和蒸发皿
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时,仰视会导致所取水的量偏少
【答案】A
【详解】A、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50g×6%=3g,故选项说法正确;
B、粗盐提纯实验中,当蒸发皿中的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滤液蒸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配制一定浓度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不需要用到蒸发皿,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时,仰视读数偏小,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打开活塞,用 分别接近a、b玻璃尖嘴处,检验产生的气体。
(2)B实验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 。
(3)C实验 (填“能”或“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D图所示,其它操作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E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
【答案】(1)燃着的木条
(2)过滤
(3)不能
(4)偏大
(5)平衡锥形瓶内外压强,防止胶塞弹出
【详解】(1)A实验中,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氢气可以用点燃的方法进行检验,所以可以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接近a、b玻璃尖嘴口处,产生氢气处的现象是气体燃烧,发生淡蓝色火焰,产生氧气处的现象是木条燃烧更旺;
(2)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石英砂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其主要作用是过滤;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可燃物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减小,使水倒吸进入锥形瓶,要使氧气消耗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生成物就不能是气体,否则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几乎不变,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不能用木炭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4)如图为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若其它操作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5)E实验中,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所以小气球的作用是:平衡锥形瓶内外压强,防止胶塞弹出。
10.以下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常见实验。
(1)A实验:向盛有一段镁条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除了看到产生气泡和镁条消失外,还能感觉到的现象是 。
(2)B实验:粉尘爆炸实验,用打气筒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
(3)C实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果反应停止后先熄灭酒精灯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4)D实验:把一根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没有看到任何现象,其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试管外壁发热
(2) 使面粉充满金属罐 使面粉与氧气充分接触
(3)液体倒流,炸裂试管
(4)铝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详解】(1)向盛有一段镁条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现象是:产生气泡,镁条消失,还能感觉到试管外壁发热;
(2)粉尘爆炸实验,用打气筒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面粉充满金属罐,使面粉与氧气充分接触,促进其燃烧;
(3)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果反应停止后先熄灭酒精灯,会导致试管内压强减小,液体倒吸,炸裂试管;
(4)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把一根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没有看到任何现象,其可能的原因是:铝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该实验的结论为水是由 组成的。
(2)图2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图3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玻璃棒要不断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观察到蒸发皿中 时,停止加热。
(4)图4是实验室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实验中需要进行尾气处理的原因是 。
【答案】(1)氢元素和氧元素
(2)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
(3) 搅拌 出现较多固体
(4)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详解】(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氢元素和氧元素;
(2)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未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填: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
(3)图3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玻璃棒要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其蒸干,故填:搅拌;出现较多固体;
(4)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因此实验室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实验中需要进行尾气处理的原因是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故填: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12.下图所示实验是九年级化学重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探究燃烧的条件,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
(2)图2实验中,发现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
(3)图3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操作,蒸发过程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当蒸发皿中 时,停止加热。
(4)图4实验探究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其中铁丝与硝酸铜充分反应后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 温度达到着火点 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2)溶质的种类/溶质的性质
(3)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出现较多固体
(4) Fe>Cu>Ag Fe+Cu(NO3)2=Cu + Fe(NO3)2
【详解】(1)图1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白磷燃烧,而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燃烧,对比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燃烧条件分析,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2)图2实验中,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变量是溶质种类不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种类有关,故填:溶质的种类或溶质的性质;
(3)图3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操作,蒸发过程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滤液蒸干,故填: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出现较多固体;
(4)图4实验中,左边试管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右边试管中银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Fe>Cu>Ag;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NO3)2=Cu+ Fe(NO3)2,故填:Fe>Cu>Ag;Fe+Cu(NO3)2=Cu+ Fe(NO3)2。
13.下列四个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探究水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C.探究氧气的浓度是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之一
D.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与O2接触
【答案】D
【详解】A、该实验中,碘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可以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
B、该实验中,干燥的铁丝在氧气中不生锈,湿润的铁丝在氧气中生锈,可以探究水是铁生锈的主要条件之一,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
C、该实验中,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更剧烈,可探究氧气的浓度是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之一,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正确;
D、如图所示,左边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燃烧,右边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没有控制温度相同,也不燃烧,不能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O2,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
故选D。
14.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编号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探究的密度和石蕊花变红的原因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时,可以把碘分别放入等体积或等质量的水和汽油中,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实验过程中,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均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该选项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应控制变量,选项中左边试管没有二氧化锰,右边有二氧化锰,通过产生气泡的快慢能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干燥的石蕊花不变色,湿润的石蕊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石蕊变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下面的湿润石蕊花比上面的湿润石蕊花更快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5.结合《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活动,回答问题。
(1)粗盐的溶解:粗盐的溶解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主要原因是 ;
(2)过滤:过滤后,从外观上看更加澄清的是 (选填“过滤前的液体”或“滤液”);
(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时不小心洒出少许,滤液蒸发操作中,当观察到 现象时,就可以停止加热;
(4)计算产率:按上述操作,精盐的产率比理论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加速溶解
(2)滤液
(3)大部分固体析出
(4)偏小
【详解】(1)粗盐的溶解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主要原因是:加速溶解;
(2)过滤可除去难溶性杂质,故过滤后,从外观上看更加澄清的是滤液;
(3)将滤液倒入蒸发皿时不小心洒出少许,滤液蒸发操作中,当观察到大部分固体析出现象时,就可以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
(4)将滤液倒入蒸发皿时不小心洒出少许,会导致获得精盐的质量偏小,精盐的产率比理论值偏小。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活动。
(1)实验1是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选择汞作为反应物的原因是 。
(2)兴趣小组查阅资料,改进实验方案,进行实验3的探究: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数字传感器测实验2、实验3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依据如图信息,实验 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 。
【答案】(1)生成物是固体,且汞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 3 实验2中氧气剩余,剩余量较多,实验3中氧气剩余,氧气消耗接近完全(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选择汞作反应物,是因为生成物是固体体积小,且汞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填:生成物是固体,且汞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①3
②依据图示信息,实验2中氧气的剩余量为,实验3中氧气的剩余量为,故氧气消耗更加彻底,所以实验3的测定方法更准确,故填:实验2中氧气剩余,剩余量较多,实验3中氧气剩余,氧气消耗接近完全(答案合理即可)。
17.按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填空:

(1)A中的实验现象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
(2)B中的现象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装置中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由紫色变红色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3)CO2+H2O=H2CO3
【详解】(1)实验A中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B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湿石蕊纸花由紫色变红色的原因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能使石蕊变红的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18.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A中为了防止生成物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集气瓶中最好放入 溶液;
(2)B实验通过量筒中 变化测出氧气的体积;
(3)写出C实验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
(4)D实验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 。
【答案】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钡等 水的体积(或水量的减少)(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提高温度(提供热量) 隔绝空气(氧气)
【详解】(1)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是有害气体,二氧化硫能与碱溶液发生反应,从而被吸收,防止污染空气。因此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在集气瓶的底部最好放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钡等溶液;
(2)B实验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测出氧气的体积;
(3)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其化学方程式为: 。
(4)D实验烧杯中水的作用是提高温度,同时为水中的白磷创造了一个无氧环境,即隔绝空气。
19.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为探究金属的性质,认识其反应原因,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实验1:实验目的 ;
(2)实验2:反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3: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问题与交流】
(4)要比较锌、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还需要补充的实验是 。
【答案】(1)比较纯铜和黄铜的硬度
(2)
(3) 铁丝表面出现红色金属,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4)锌和硫酸亚铁溶液混合(合理即可)
【详解】(1)如图,用黄铜在纯铜表面刻画,会出现痕迹,说明黄铜比纯铜的硬度大
(2)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3中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因此现象是:铁丝表面出现红色金属,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根据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能置换出铜说明铁排在铜元素的前面;
(4)根据实验2和3可知锌排在氢前,铁排在铜前,因此还需要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锌能与亚铁盐溶液反应置换出铁,因此还需补充的实验可以是锌和硫酸亚铁溶液混合(合理即可)
20.下图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装置A中产生的现象是: ;
(2)反应中装置B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
(3)反应中,点燃导管口C处气体,产生 色火焰,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一会一氧化碳,然后加热,则在实验操作中应先点燃的是 处酒精灯。
【答案】(1)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3) 蓝
(4)C
【详解】(1)装置A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现象是: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2)反应中装置B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3)导管口C处气体是未反应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一会一氧化碳,将装置内空气排尽,然后加热,防止发生爆炸,一氧化碳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应先点燃C处酒精灯,尾气处理, 防止污染空气。
21.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请回答:

(1)实验甲,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若红磷的量不足,可能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2)实验乙,“见微知著”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可观察到 (填“A”或“B”)烧杯中溶液变红;
(3)实验丙,探究灭火的原理: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酸,蜡烛火焰熄灭,灭火的原理是 。
【答案】(1)偏小
(2)B
(3)由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充满烧杯,会隔绝氧气使蜡烛熄灭
【详解】(1)实验甲,若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反应,进入集气瓶的水偏小,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2)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到烧杯B中,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烧杯B中酚酞变红;
(3)实验丙,由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充满烧杯,会隔绝氧气使蜡烛熄灭。
22. Ⅰ.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目的是探究铁生锈与 (填化学式)有关。
(2)实验B中,将盐酸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一会儿观察到天平指针向 (左、右)偏转。
(3)将D装置中分液漏斗内的水同时注入Y型管左、右两个管中,烧杯中溶液变浑浊的是 (a、b)。
Ⅱ.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4)随着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3所示,当滴加至A点时,烧杯中溶液呈 色,此时溶液中溶质为酚酞和 。
(5)某同学在滴加稀盐酸时不小心多滴加了几滴,请写出一种证明盐酸滴加过量的方法是 (操作、现象、结论)。
【答案】(1)
(2) 产生大量气泡 右
(3)a
(4) 红 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5)取少量反应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几粒锌粒,有气泡产生,证明盐酸过量;(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少量碳酸钠粉末,有气泡产生,证明盐酸过量;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少量氧化铜,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证明盐酸过量;等等,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1)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接触会生锈,实验A图示实验中左侧试管中的铁钉会生锈,右侧试管中的铁钉不会生锈,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水的化学式为。故填:。
(2)盐酸与碳酸钠粉末会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由于在烧杯中进行反应,产生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左侧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天平不再保持平衡,天平指针向右偏。故填:产生大量气泡;右。
(3)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饱和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将D装置中分液漏斗内的水同时注入Y型管左、右两个管中,烧杯中溶液变浑浊的a;故填:a 。
(4)由图3可知,A点,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所以当滴加至A点时,烧杯中溶液呈红色;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没有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故填:红;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5)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证明盐酸过量的方法有: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有气泡产生;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少量氧化铜,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等等。故答案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有气泡产生;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少量氧化铜,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等等(答案合理即可)。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设计,涉及的知识点有铁生锈、酸的化学性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等;合理设计实验,科学的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
23.结合下图仪器,完成粗盐提纯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在过滤粗盐水时,除用到⑤⑥⑦⑧,还需要用到图中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
(2)蒸发结晶食盐,除用到①②⑧⑨,还需用到图中的仪器有 (填序号)。
(3)下列有关蒸发结晶操作描述正确的是 。
A 当加热至有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
B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C 当水分完全蒸干时,即停止加热
D 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放止破损
【答案】 漏斗 ⑥ B
【详解】(1)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除用到⑤⑥⑦⑧,还需要用到图中的一种玻璃仪器是漏斗;
(2)蒸发结晶食盐,除用到①②⑧⑨,还需用到图中的仪器有玻璃棒,作用是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3)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故选B。
24.某学生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做有关氧气的性质实验,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装置图用代号表示)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该同学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该图中存在的一处错误是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使用该装置制取气体应满足的条件是固体与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3)其实验操作有:a.停止加热 b.固定试管 c.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d.装药品和放棉花 e.加热,收集氧气。上述过程中缺少的一步操作是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该操作编号为f,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4)如用H2O2溶液制氧气,除H2O2溶液外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 (填名称)。如图F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种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打开弹簧夹,块状固体和液体接触,反应发生;关闭弹簧夹后,产生的气体将液面压回,使固体和液体分开,反应停止。用H2O2溶液制氧气时 (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用此装置。
(5)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根据所查资料,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小芳同学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此时能观察到的实验现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说明氨水显碱性。
(6)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收集多功能装置。

若用图一排空气法法收集一瓶氧气,氧气从 端(填字母“a”或“b”)通入。若在图二装置中盛满水,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氧气从 端(填字母“a”或“b”)通入。
【答案】(1)酒精灯
(2) B
(3)fdbeca
(4) 二氧化锰 不可以
(5)BE/EB
(6) a b
【详解】(1)有图可知,a是酒精灯。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故选B。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顺序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并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收集氧气;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停止加热,故为:fdbeca。
(4)使用过氧化氢制氧气,需要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但二氧化锰是粉末状的,故不可以使用F装置。
(5)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因为氨气密度小于空气,且易溶于水,所以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为E。
(6)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若用如图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氧气应从a端通入;若在装置中盛满水,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氧气应从b端通入。
25.溶液对动植物的生理活动和人类的生产、科研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室温下,某同学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g。
(2)称量:①用如图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 。
②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量筒的规格是 (从下列中选用:10mL、50mL、100mL)。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游码 D.添加砝码
(3)溶解: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4)反思:经检测,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 (填序号)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试剂、砝码的左右位置颠倒且使用游码
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用于溶解的烧杯中有少量的蒸馏水
⑤转移溶液时有部分体溅出
【答案】(1)5
(2) CBDEA 50mL B
(3)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4)②③④
【详解】(1)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0%=5g;
(2)①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是CBDEA;
②需要水的质量为50g-5g=45g,量取水时需要选用500mL的量筒;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将砝码放在右盘,向左盘中加氯化钠,所以在称量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加入的氯化钠质量多了,应该减少氯化钠,故选:B;
(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4)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说明实际称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或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②药品、砝码的左右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用于溶解的烧杯中有少量的蒸馏水,会造成实际所用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⑤转移溶液时有部分液体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选:②③④。
26.(一)某化学实验小组在验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做如图所示的实验:
(1)有沉淀生成的是 。(选填:实验一、实验二或实验三)
(2)实验一观察到 ,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3)实验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上述试验后三只试管中所有的物质倒入一个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A和无色溶液B,向滤液B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无现象,综上所述,固体A的成分是 ,溶液B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
拓展延伸:
(5)无色溶液B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会污染水源,建议先加入适量的 处理后再倒掉。
(二)棉花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被使用。
(6)仪器m的名称是 。
(7)实验①中,试管内的药品名称是 。
(8)实验②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9)实验③中,产生的火焰颜色是 ,集气瓶口放置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实验三
(2)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再由红色变为无色(叙述合理即可)
(3)Na2CO3+2HCl=2NaCl+H2O+CO2↑
(4) 硫酸钡/BaSO4 NaCl、HCl、MgCl2
(5)Ca(OH)2溶液
(6)酒精灯
(7)高锰酸钾
(8)吸附色素和异味
(9) 蓝紫色
【详解】(1)实验三中氢氧化钡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故有沉淀生成的是实验三;
(2)实验一中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加入过量稀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3)实验二中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4)实验一中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加入过量稀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酚酞、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实验二中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过量的稀盐酸;实验三中氢氧化钡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将上述实验后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A和无色溶液B(由于含有酚酞,若存在氢氧根离子,溶液会变红色,得到无色溶液B,说明溶液B中没有氢氧根离子),溶液B中一定有氯化钠;向溶液B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无现象,说明溶液中无硫酸根离子,但有氢离子(因为溶液中含有酚酞,加入氢氧化钡没有变红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由于氢氧化镁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所以固体A中没有氢氧化镁,只有硫酸钡,则溶液B中一定含有镁离子,故溶液B中除酚酞外,一定有的溶质是:NaCl、HCl和MgCl2;
(5)无色溶液B中含有盐酸,显酸性,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会污染水源,建议先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中和处理后再倒掉。
(6)仪器m酒精灯;
(7)实验①中,试管口有棉花,应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8)实验②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9)实验③中,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污染空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