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5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2 20:1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
2024.06
注意事项
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5页。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正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距今约8000至7600年前的河北邯郸磁山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多处房基、灰坑以及成批的储粮窖穴等遗迹,还发现了大量走兽、飞禽、鱼蚌、家畜、家禽以及黍、粟、榛子、小叶朴、碳化胡桃等动植物标本。这些发现反映了磁山文化先民( )
A. 掌握原始的食物储备技术 B. 形成专业化社会生产分工
C. 即将迈入初始形态的国家 D. 依赖渔猎维持食物的供应
2. 战国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修建郑国渠、白渠、龙首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大大改善了当地灌溉条件,小麦种植进一步推广,水稻在水利条件优越的地区开始大量种植。这反映出这一时期关中地区( )
A. 农作种植由粟黍为主转为稻麦为主 B. 铁犁牛耕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
C. 灌溉条件改善改变了粮食种植结构 D. 域外农作物传入促进人口增长
3. 下图为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绢画《托盏侍女图》,该图描绘了奉茶侍女小心翼翼地将茶盏托于右手掌上,为主人进茶的情景。该图可用于佐证在唐朝( )
A. 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B. 民族交流推动茶种植扩展
C. 人身依附关系的增强 D. 丝绸之路促进茶文化传播
4.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宰相李纲上奏指出:“国家所以备御夷狄者,皆在边郡,城池、器械一切备具,故敌未易攻。金人盗贼,乃扰吾腹心,而中原郡县积之久,城池坍颓,并无器械,何以御敌 ”这说明李纲认为,两宋城墙的修筑( )
A. 加剧了宋朝积贫积弱的程度 B. 存在重边地轻腹地的问题
C. 保障了封建国家政治的稳定 D. 用于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
5. 明太祖规定:“凡各处乡村人民,每里一百户内,立坛一所,祀五土五谷之神,专为祈祷五谷丰登。每岁一户轮当会首,至日约众祭祀……读抑强扶弱之誓……读誓词毕,长幼以次就坐,尽欢而退。”此规定旨在( )
A. 增强区域文化认同 B. 振兴乡村社会经济
C. 实现基层社会自治 D. 强化道德伦理建设
6. 1881年6月,驻美公使陈兰彬向清政府汇报留美幼童被容闳纵容的“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先已沾其恶习”,清政府下令将全部留学生撤回。这些留学生回国初期因“奇装异服”、“不识礼仪”,被随意发配到与所学专业根本不搭边的行业。这说明清政府( )
A. 扩大驻外公使的职权范围 B. 改变了洋务新政目标
C. 难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 D. 废除了学堂选官制度
7. 20世纪初期的民谣集《海上竹枝词》被称为“描写上海风俗人情之一大活剧”,书中既有“海上风行请大餐(注:西餐),每人须要一洋宽”的记载,又有“沪上真同不夜城,电灯争比月华明”的描述。这些现象集中体现出当时上海( )
A. 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奢靡成风 B.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C. 经济变革催生民谣文化形成 D. 城市生活受到外来文明影响
8. 下表为部分年份外国在华航运企业吨位总数及列强占比情况表。
年份 吨位(百万) 英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其他(%)
1872 8.5 46.8 41.1 0.1 7.2 4.9
1877 8 81.1 6.9 1.4 6.2 4.3
1892 22.9 84.4 0.3 2.8 64 6.1
1902 44.6 60.4 1.1 16.5 16.2 5.9
1907 63.4 52.5 1.6 24.6 10.5 10.8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 进入垄断阶段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B. 英国由盛转衰导致贸易垄断地位丧失
C. 日本利用欧美忙于战争发展在华航运 D. 德国统一助推在华航运企业不断发展
9. 到20世纪初,中国移民的经营活动已遍及拉美100多个城市。在华人聚居区域,他们往往自办华侨子弟学校,创办华文报纸,既宣传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也介绍居住国的文化习俗。由于当地人少有种族歧视,民族关系和谐,拉美华侨与当地民族通婚已很常见。这一现象( )
A. 推动了拉美独立运动的兴起 B. 迎合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
C. 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多元发展 D. 提高了华人在当地的政治地位
10. 1958年在中央人民政府号召下,各地迅速掀起了群众性卫生运动的新高潮。仅在半年时间里,全国就清除了1500多万吨垃圾,疏通了28万公里渠道和大批污水坑,新修厕所490万个,改建水井130万眼。这一运动( )
A.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 促成了基层卫生防疫体系建立
C. 带有急躁冒进“左”倾色彩 D. 推动了“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11. 1984年国务院将分散在四川山区的军工科技企业移往成重庆、西安等大城市,并进行了改制。如重庆兵器工业基地改为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长安集团、嘉陵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一举措( )
A. 满足了沿海城市的资源需求 B. 拉开国企改革“走出去”序幕
C. 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 使国企成功确立现代企业制度
12. 来自亚洲的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给埃及人带去了复合的弓、青铜短剑、盔甲,以及马拉战车等新式武器和装备。在埃及人的基督教艺术中,希腊的奥林普斯诸神如阿波罗、赫尔美斯等受到特别爱戴。由此可见,埃及文化( )
A. 富有包容开放的特征 B. 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
C. 具有殖民文化的色彩 D. 缺少传统文化的传承
13. 从8世纪到15世纪,基督徒终于收回了被阿拉伯人占有领土,在“收复失地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法国在抗击英国入侵过程中王权扩大,国王查理七世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这表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
A. 基于基督教会的力量 B. 得益于民族意识觉醒
C. 加快对外侵略的步伐 D. 推动了民族文化交流
14. 英国于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规定实施全民教育;1891年,实施教育免费政策;1893年规定毕业年龄为十一岁,1899年增至十二岁,并为穷困家庭儿童制订特别条款。这些举措使得英国十岁儿童的入学比例从1870年的40%,增加到1900年的100%。英国的这场教育改革( )
A. 推动了文官考试制度的颁布 B. 保证了工业化起步的人才需求
C. 顺应了政治经济变革的需要 D. 加快了成为最发达国家的步伐
15. 下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历次多边贸易协定谈判(节选)
时间 谈判回合 谈判主要情况
1950—1951年 托基回合 参加谈判国家间贸易额超过了当时世界贸易总额的80%,但美英围绕关税及英联邦特惠贸易体系问题争论激烈。
1961—1962年 狄龙回合 新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与美国展开激烈较量;欧共体六国统一对外关税达成减让,但农产品等被排除在协议之外。
由此得出,这一时期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
A. 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 见证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的争斗
C. 兼顾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D. 沦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5分,其中第16题16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3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3-6世纪,以欧洲日耳曼人与中国北方游牧族群为代表的欧亚游牧部落大迁徙,对欧洲和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3世纪后,随着罗马帝国日渐衰弱,加上西迁匈奴人的压迫,日耳曼人纷纷涌入罗马,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并大多经历了“去罗马化”的统治过程。在他们几百年征伐中,西欧最终分裂成一个个封建国家。如此,在古典文明的废墟上,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基督教文化为载体的新文化,成为日后西方文化的渊源。几乎同一时期,居于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大多处于原始部落的匈奴、氐、羌、羯、鲜卑等游牧民族南迁至中原地区,趁西晋衰微之时起兵,建立割据政权,称为“五胡十六国”。他们仰慕汉族礼仪文化,采用汉族典章制度,推行移风易俗的改革,推动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编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3-6世纪欧亚游牧部落大迁徙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3-6世纪欧亚游牧部落大迁徙分别给欧洲和中国造成的“巨大影响”。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大运河(江浙段)聚落文化遗产生成简表(部分)
聚落文化遗产 生成情况
杭州塘栖镇 元末开浚大运河,建成广济桥,塘栖成为江苏、上海联系杭州的要道。塘栖距离杭州城只有一天的水路航程,从北方去杭州的商家旅客都要在此留宿一夜,塘栖渐成市镇。
淮安清江大闸口 淮安清江大闸是漕运和民间商船必经咽喉要道,航运繁忙,过闸船只往往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加之大闸之上的桥梁沟通运河两岸,因此清江大闸口一带是历史上淮安城的繁华中心所在。
淮安板闸镇 板闸原为陈瑄在清江浦河所建的一道闸,明宣德四年(1429)于此处设淮安钞关,以征收商户税款,是明、清两代全国最大的钞关,促进了板闸镇的繁荣。
无锡市无锡城区 明嘉靖年间,为抵御倭寇,关闭了锡澄水关,运河改道至今莲蓉桥、亭子桥、羊腰湾一带。此后,无锡城外西侧沿运河形成多处繁华的商市,无锡城区也开始形成沿运河的条状发展趋势。
扬州邵伯镇 邵伯镇自邗沟贯通江淮始就成为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运河两侧建成的大量码头是古代客商的主要停靠之处,也是邵伯镇及运河以东地区货物贸易的主要场所。邵伯镇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些码头。
——据李永乐等《大运河聚落文化遗产生成与分布规律研究》整理
(1)据材料,概括促成大运河(江浙段)聚落文化遗产生成的因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大运河的历史价值。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78年清政府在北京、天津等五地试办海关邮政,由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派天津海关总署英籍德国人德璀琳率先创办天津海关书信馆,并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下图)。
(注:CANDARINS为“海关银”。指近代列强通过不平等规定的海关进出口课税的标准银。)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资本主义在把世界卷入殖民体系的过程中,客观上给殖民地半殖民地提供了反抗殖民统治的理论和力量……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法国大革命,以及工业革命的推进,本来诞生于西方的民族主义,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当资产阶级借助民族主义在全世界进行殖民侵略和掠夺时,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灾难,民族的苦难刺激了民族觉醒和反抗,民族主义的萌芽破土而出。
——摘编自晏绍祥、余世友《<中外历史纲要下>近代部分的逻辑联系与结构》
材料二:在进入20世纪后,随着现代工业文明普及程度的提高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资本的发展,具有民族主义内涵的自主现代化意识也渐趋成熟,并形成了能够领导现代取向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同时,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内在矛盾的激化和世界体系的危机及其重组也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民族解放运动掀起了高潮,成为人类社会进入全球现代化阶段的重要动力。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对亚非拉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 B。
2. C
3. D
4. B
5. D
6. C
7. D
8. D
9. C
10. A
11. C
12. A
13. B
14. C
15. B
16. (1)因素:地理气候的变化;生存发展的需要;先进文明的吸引;周边农耕文明地区的动荡与衰落;游牧民族好战的天性;汉族政权对少数民族的政策。
(2)中国:推动南方开发;促进民族交融与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为隋唐盛世奠基;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欧洲: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加速了罗马帝国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灭亡);冲击了罗马文化;推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使欧洲长期分裂;基督教会逐渐确立统治地位。
17. (1)因素:运河河道及其支流的开凿与修缮;桥梁的修建;大闸口的修建;钞关的设置;运河改道的影响;码头的修建。
(2)历史价值:方便南方物资北运,加强了封建政府对南方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运河沿岸工商业的发展和市镇兴起。便利南北之间的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孕育内涵丰富的运河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辛劳和智慧的结晶,是珍贵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8.论题:列强入侵对近代中国具有双重影响。
论述:近代中国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签订,中国逐步丧失部分主权,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和战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列强获得巨额赔款, 这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也加深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英国还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岛和九龙司地区,中国领土主权受到损害;英国还强调协定关税,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材料显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就是英国人创办发行的,而且邮票的票面价格还是列强通过不平等规定的海关进出口课税的标准银,这都充分体现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英国还通过《南京条约》的两个附件获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加重了对中国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战后条约的签订,加重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但与此同时,列强的入侵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开展“洋务运动”,催生了中国近代工商业,也推断了近代海军和近代教育的发展。也就是说列强入侵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材料展示的试办海关邮政和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的发行,都体现了列强的入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海关邮政的发展。
综上所述,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既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也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19. (1)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非拉各国的民族危机;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影响,民族主义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改革意识觉醒。
(2)新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或工人阶级领导革命;具有现代化意识的民族民主革命开展。
积极影响:政治上,广大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获得独立,动摇并瓦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经济上,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增强了亚非拉地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亚非拉地区文化的独立发展,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