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 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2 18:2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秋晚的江上》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分享我对《秋晚的江上》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本次说课的内容是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秋晚的江上》,这是一篇由现代诗人刘大白创作的诗歌,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描绘了秋天黄昏时江上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切欣赏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秋晚的江上》是现代诗歌中的佳作,它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富有诗意。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晚江边,让读者在文字间感受到秋天的凉爽、江面的宁静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歌的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思维发展、审美鉴赏及文化传承等多方面核心素养的绝佳素材。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美有着敏锐的感知力,但对于诗歌中深层次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能够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文学作品,但对于诗歌这种特殊文体,尤其是其中蕴含的丰富意象和深层情感,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提升。
三、教学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四点:
1. 语言理解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歌中的词语、句子,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并能在日常交流中恰当运用所学词汇。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诗歌的学习,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提升思维品质。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诗歌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表达方式,增强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感受诗歌的美。这是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的基础。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诗歌的表面意思,还要能够深入挖掘其中的深层含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五、教学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我计划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秋天黄昏江边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景,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多次朗读诗歌,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快慢变化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而体会诗歌中的情感。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4. 创作表达法:在拓展延伸环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诗歌或短文,以此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秋天黄昏江边的视频或图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秋晚的江上》。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初读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
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如“归巢的鸟儿”“斜阳”“江面”等,并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出的意境。
2. 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如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等,并通过朗读来感受这种情感。
(四)拓展延伸
1. 创作表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歌或短文,并在小组内分享交流。
2. 比较阅读。选取其他描写秋天的诗歌或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作品在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点。
(五)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回顾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同时,强调诗歌学习对于提升语言理解、思维发展、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注重营造有诗意的课堂氛围,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和创作表达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努力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然而,教学永远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设计的几点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情境创设有效: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引入,学生迅速被带入到秋天黄昏的江边情境中,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朗读指导到位:在朗读环节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快慢变化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对语言的敏感度。
3. 讨论交流活跃:在讨论交流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这种互动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4. 创作表达积极: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创作热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秋天的感受,有的写诗,有的写短文,展现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不足之处
1. 时间分配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创作表达时时间不够充分。未来,我需要更加精细地规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开。
2. 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虽然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课堂活动,但仍有少数学生表现较为被动,参与度不高。这可能与他们的学习基础、兴趣点等因素有关。未来,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的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深度挖掘不够:在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深层次的含义理解不够透彻。这可能与我的引导方式、问题设计等方面有关。未来,我需要更加注重问题的设计,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挖掘诗歌中的深层含义。
(三)改进措施
1. 优化时间分配: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时间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开。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反应灵活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2. 提高学生参与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采取多种措施。例如,设计更加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3. 深化诗歌解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我将注重问题的设计和引导方式的选择。通过设计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采用多种解读方式如对比阅读、跨学科融合等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深化理解。
总之,《秋晚的江上》这课的教学设计让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