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复习课
学习目标
1.识记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公式、单位;
2.知道天平、量筒的使用及读数方法、注意事项;
3.掌握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的方法及步骤。
4.能应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1.识记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公式、单位;
2.知道天平、量筒的使用及读数方法、注意事项;
3.掌握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的方法及步骤。
4.能应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用4分钟完成《知识点复习题目》,然后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解答一题计2分(一小组一次抢答机会),随后进行学习训练。
知识点复习
一、质量:
1、定义: 叫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1kg= g 1mg=10-3g= kg 1t= k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 一个苹果约150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 kg,一头大象约6 ,一只鸡约2 , 一个鸡蛋约 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 、 、 、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二、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_____与它的____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通常用字母ρ表示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 。这两个单位比较: 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3= 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的物理意义是:
三、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1.“放”:把天平放在 ,把游码放在
2.“调”:调节天平 使指针指在 ,这时横梁平衡。(哪边高往那边调)
3.“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用 向 里加减砝码,并调节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左物右码)
4.“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 + 游码在
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5.注意事项: (加砝码时要“先大后小”,加减最小砝码不能平衡时就用镊子移动游码,不能直接 ,读数时也是先大后小再加游码)
⑴天平铭牌上的“称量”和最小感量,即指天平所能称的物体的最大质量和最小质量,超过称量和最小感量的物体均不能直接称量。
⑵向天平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夹取,不能 ,并且要轻拿轻放。
⑶天平和砝码应存放在干燥、清洁的地方,不能砝码弄湿弄脏。
⑷称量过程中不能 、不能移动 。
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入天平盘中测量。
⑸已调节好的天平,当移到不同台面时,应重新调节横梁平衡,方可测量。
6.当被测物体的质量小于天平的感量时,可以用累积法测较小物体的质量。如要确定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可先测出多枚这样的大头针的质量,然后取其平均值即可。
四、量筒(量杯)——测体积。 量杯和量筒相比的缺点是
⑴用途:测量 (间接地可测 )。
⑵使用方法:“看”: 量程、分度值 ;单位: 毫升(ml)= 厘米3 ( cm3 )。
“放”:放在 。
“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 。
五、测密度
1.测液体的密度,
①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液体
②实验步骤:
A、调节天平,用天平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则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
D、液体的密度 。
③记录表格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 剩余盐水和烧杯和总质量m2(g) 盐水质量m(g) 盐水的体积V(mL) 盐水的密度ρ(g/cm3)
思考:实验中若先测空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再将液体全倒入量筒中测体积,所测密度会出现什么情况?
2.测量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⑴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针、塑料块
⑵实验步骤:
①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塑料块的质量m;
②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
③将塑料块放入量筒中,用针尖将其完全压入水中,记录总体积V2;则样品的体积
④计算塑料块的密度 。
思考:实验中若先测物体的体积,再测物体的质量,所测密度会出现什么情况?
塑料块的质量m(g) 量筒内水的体积V1(mL) 量筒内水和塑料块的总体积V2(mL) 塑料块的体积V(mL) 塑料块的密度ρ(g/cm3)
ρ
m
V
=
V
m
ρ
=
V
m
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