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课堂导入
你知道古巴比伦的历史 吗?
核心素养时代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新课标
教学评一致性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素养评价
课堂导入
多维整合单元大概念教学
目标评价
任务评价
单元大概念
思维创新
延迟符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时空观念
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发展史
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历史价值;
家国情怀
通过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认识到古代东方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大河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壹
贰
叁
目标评价
发源地
发展历程
文明成就
“美索不达米亚”;新月沃地;伊甸园
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阴历: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两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出现小国(苏美尔人)→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完成统一→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和阴历
60进位制计数法
《汉谟拉比法典》
新巴比伦王国修建的空中花园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下列表格
任务评价一: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两河
两河流域
新月沃地
美索不达米亚
河
流
域
两
两河带来的泥沙在下游不断淤积,形成了辽阔的平原,把干旱贫瘠的地区变成了西亚唯一的沃土肥田,《圣经》中的“伊甸园”即在此。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形成“新月沃地”
时空观念
梳理古巴比伦王国发展历程
公元前3500年
60进位制
楔形文字
阴历
以月的圆缺,周而复始为一个月。一年分12个月,其中有6个月各为30天,另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354天。这样每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11天多时间,于是他们又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问的天数差距。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时空观念
美索不达米亚
发明者:
区域:
作用:
苏美尔人
古代两河流域
有力地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尼罗河流域出现小国
两河流域出现小国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2400年
初步统一(阿卡德人)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完成统一
统一时间:
统一人物:
制度:
地位: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君主专制制度(奴隶制国家)
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尼罗河流域出现小国
两河流域出现小国
梳理古巴比伦王国发展历程
时空观念
(2022·湖南中考真题)古代埃及的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权威;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自称“众神之王”。这表明,这些最高统治者都( )
A.是宗教的主要创立者 B.体现神权与王权结合
C.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D.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B
出现小国
(苏美尔人)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2400年
初步统一(阿卡德人)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完成统一
公元前539年
被波斯征服
空中花园想象图
梳理古巴比伦王国发展历程
时空观念
两河流域的的主要文明成就
算数
文字
历法
律法
太阴历
楔形文字
60进位制
《汉谟拉比法典》
梳理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就
核心素养
制定者
目的
内容
地位
意义
君权神授
汉谟拉比
太阳神
汉谟拉比
巩固统治,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等级严格: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
2)奴隶制发达:家庭奴隶制为一大特征
3)商品经济活跃:对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作出规定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的成文法典
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下列表格
任务评价二: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
王
权
柄
太
阳
神
沙
玛
什
(1)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石柱上部是一幅精致的浮雕,太阳神正在把象征国王权力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
太阳神
1.构成:
安努与恩利尔(巴比伦主神)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杨共乐《世界上古史资料汇编》
上部浮雕宣扬了什么政治观念?
唯物史观
《汉谟拉比法典》
(2)浮雕下面是用楔形文字镌刻的法典铭文。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前言,正文,结语
结构完整
内容涉及面广
商品经济活跃
保护私有财产
①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③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2.内容:
如果自由民毁损任何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毁其眼睛。(第196条)
如果自由民折断自由民的手足,则应折其手足。(第197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处死刑。(第6条)
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看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据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第25条)
如果奴隶告其主人云“你不是我的主人”,则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然后主人可以割掉奴隶的耳朵。(第282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第203条,第205条)
阶级歧视
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
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
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
3.实质
史料一
第205条 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
第226条 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之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史料二两个自由民打架,如果一方打下了对方的眼睛,作为惩罚自己的眼镜也要被打瞎。
史料三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处死刑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有何目的?
奴隶主
维护君主统治和私有制
从法典条文看法典特点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特点三:实行严格保护商业财产的原则。
特点一:阶级歧视的原则,地位高的阶级对地位低的阶级享有特权。
特点二: 虽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体现在身份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4.特点:
想一想,《汉谟拉比法典》的这些规定与现代的法律体现的精神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到什么认识?
现代的法律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而《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其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认识: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
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看,它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
评价
积极:①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②《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消极:《汉谟拉比法典》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奴隶无地位可言。
5.评价:
提到这个国家你会想到什么?
战争
石油
ISIS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萨达姆
伊拉克(Republic of Iraq)
核心素养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请在此处添加副标题
核心素养
多维整合单元大概念
公元前
3100年左右
约公元前23世纪
公元前
1500年左右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
2070年
约公元前
24世纪
公元前
18世纪
公元前
6世纪
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
1600年
西周建立
公元前
1046年
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
古代印度文明产生
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雅利安人
侵入印度
佛教创立
中国
汉谟拉比
非洲
亚洲
世界(公元前3100年左右—公元前6世纪) 中国(夏朝—西周)
政治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先后步入文明时代,进入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三代更替,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并发展,处于奴隶社会发展时期
经济 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代印度等大河文明孕育出发达的农耕经济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发达的农耕经济,原始农业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发展
文明代表 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如古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等,古代印度的佛教等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产生了以青铜器和甲骨文等为代表的文明成果
多维整合单元大概念
古代
两河流域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
建立、强大:前18世纪汉谟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
内容: ①严格的社会等级②奴隶制度发达③商品经济活跃
文明 高峰
文明 标志
评价:
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影响: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出现(约前3500年)初步统一(约前24世纪)
思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