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生物 课题 第18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在从“生态系统的稳定”的角度来分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本节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使学生明确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保持平衡状态,使生态系统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第二部分是启发学生分析“森林失火”和“厄尔尼诺现象”两则资料,理解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超出一定的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自然恢复或部分恢复,有时则完全不能恢复。
学情分析 在学生已学过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再从“生态系统的稳定”角度来分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即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又符合初中知识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概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过程方法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 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情感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学生初步形成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策略 运用导学法,引导开展小组合作分析解决图像、资料等信息,再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 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难点 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制作PPT演示稿
教学过程(1课时)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态系统,在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会不断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这种干扰会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那么生态系统是如何来保持平衡状态,使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 积极思考,大胆猜想 设置悬念,激发求知欲。
探索新知 一、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结合图文,分析资料,让学生回答问题:①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的生物因素有哪些?②鼠种群与植物种群之间数量变化上有什么联系?③鼠种群与他的天敌种群之间数量变化上有什么联系?④完成讨论题2小结: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的平衡,关键在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之间是普遍联系补充: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反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总值和数量值的对比,它是能量流动特点的直观反应。见最下方的两个图片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让学生看两则资料,引导分析: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因素,举例还有那些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小结:生态平衡的破坏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常是人因素强化自然因素的作用情感教育:要采取各种措施预防自然灾害,减少自然灾害,防止人类自己对环境的破坏,保持生态系统稳定。 分析资料,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各组派一个同学交流。读资料,分析资料回答问题,形成共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团体合作、默契分工的有效性。
知识应用 DIY:让学生通过图表来反映30年的鹿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推测影响鹿群变化的因素,并绘制一张曲线图。 学生分析绘图。 通过分析图表,锻炼学生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拓展延伸 厄尔尼诺现象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生态平衡的原理 交流 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继续学习探索的机会,激发兴趣,拓展知识。
回顾反思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说说看? 交流 巩固新知
课后作业 随堂练 选作 夯实基础,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教后小记:1.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组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在阅读中找到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并解决问题。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三个思考题的设置上把握从易到难的原则,为每个学生都留有学习的空间。在自学环节中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带着问题读书,抓住关键语句和词语),为进一步的提高自学能力打好基础。2.培养学生课下收集、汇总、整理资料的能力,鼓励学生加强合作学习。课上以学生交流汇总展示为主,不仅可以锻炼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做到资源大家共享。以这种形式培养、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