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课件(53张PPT)——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5.1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课件(53张PPT)——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7-12 17:4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第五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
新课导入
如果你从海南岛向北到黑龙江,或者从上海向西北到乌鲁木齐进行一次长途旅行,便会强烈地感受到沿途各地在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问题:不同地区自然环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有没有规律可循?
核心素养
区域
认知
地理实
践力
综合
思维
人地协调观
读图说明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景观特征。
通过观察图表,描述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和表现。
树立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的观念。
本节知识结构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
水分
水热
水热异常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与地方性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CONTENTS
目录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PART ONE
主要表现
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主要表现
自然带
成因
陆地上各地区
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
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
气候类型不同
形成不同的植被、土壤
自然带
命名
由于自然植被能被明显地体现自然环境的特征,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
(即温度带+植被类型。例如,热带雨林、温带草原等)各自然带之间的没有固定的、明显的界线,总是由一个自然带逐渐过渡为另一个自然带。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在空间分布上的规律性,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活动
读图5-1-2,完成下列任务。
1. 从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大西洋一路向北直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说说沿线所经过的主要自然带并尝试总结其变化特征。
2. 在图中绘制北纬45°纬线,沿着该纬线穿越亚欧大陆,说说沿线所经过的主要自然带并尝试总结其变化特征。
图5-1-2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PART TWO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在地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叫作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
根本原因:地球表面获得太阳辐射随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
更替方向:沿纬度方向变化,即南北方向更替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显著分布地区:低纬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典例:沿20°E非洲大陆自然带向自赤道向南、北的大致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陆地自然带
知识窗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寒带冰原带、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三种自然带。它们具有一定的宽度,大体沿纬线方向平行伸展,南北方向更替。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陆地自然带
知识窗
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和主导因素
分布特点 具有一定的宽度,大体沿纬线方向平行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形成原因 ①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夏季短暂,气温由北向南递增;
②气温低,蒸发量小,水分条件在地域分异中的作用较小
主导因素 热量条件特别是夏季最热月的平均气温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陆地自然带
知识窗
三种自然带的比较
自然带 气候 植物 动物
寒带冰原带 最热月气温在0℃以下 无 北极熊、北极狐
寒带苔原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0—10℃ 苔藓、地衣 驯鹿、北极狐等
亚寒带针叶林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高于10℃ 松、云杉、冷杉等针叶林树种 麋鹿、紫貂等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水分(海陆位置)
根本原因:全球陆地上的降水绝大部分来自海洋,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弱,导致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不断减少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大致与经线平行,沿南北方向延伸)
更替方向:垂直于海洋方向更替(沿经度变化方向变化,即东西方向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显著分布地区:中纬度大陆地区
典例:在我国北纬40°附近,从沿海向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等自然带
探究水平自然带植被的变化规律与成因
活动
读图5-1-2和图5-1-9,以某大洲为例,说说该大洲从赤道到两极和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植被类型的变化,以及植被变化与地表热量、水分的关系。
图5-1-2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热量减少
热量减少
寒带
亚寒带
温带
亚热带
热带
图5-1-9 陆地自然植被与热量、水分的关系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PART THERE
概念和成因
成因:热量状况、水分条件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概念: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 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组合类型。地表景观(如植被、土壤等)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
分布特征
更替方向:沿与等高线垂直的方向更替
延伸方向:大致沿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向(水平)延伸
图5-1-10 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
特点、影响因素及显著分布地区
影响因素: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地山体所在纬度及其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特点:垂直地域分异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图5-1-10 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
显著分布地区: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度的高山地区
活动
读图5-1-11和图5-1-12,对比珠穆朗玛峰和天山博格达峰南、北两坡的自然带类型及其分布上的异同点
比较不同山脉垂直自然带的差异性
图5-1-11 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示意
图5-1-12 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示意
注意
一般来说,从山麓带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些基带是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半山腰出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
知识窗
概念: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由于气温、水分、风力及土壤条件而不能生长乔木的界线。狭义的林线是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
林线
知识窗
林线
分布规律:①在海拔足够高与降水足够多的地方,温度越高,林线越高;②在北半球同一座上山,一般南侧山坡的林线比北侧要搞
分布位置:①与最热月平均气温气温10℃的等温线较为吻合;②让水平方向上一般是高寒地带针叶林的北限,在60°N—70°N
图5-1-13 中国高山林线分布模拟
知识拓展
雪线影响因素
雪线
环境变迁与人为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使雪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会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纬度(气温)
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
坡度
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降水量(水分)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坡向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活动
寻找中国的“秋色”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或等于22°C时的第一天。由于我国自南向北跨纬度近50°,加上地形等因素影响,各地入秋时间差异很大(见图5-1-14)。另外,由于各地植被类型不同,秋天的景色也不相同。
图5-1-14 中国2011年入秋时间等值线分布
活动
寻找中国的“秋色”
读图5-1-14,完成以下任务。
1. 我国入秋时间在地域上有哪些特征?
2. 新疆喀纳斯、内蒙古呼伦贝尔、吉林长白山、四川九寨沟、云南香格里拉、西藏林芝等地是网友评选出来的著名秋色摄影基地。查阅资料,搜集这些地方的秋色照片,分析各地“秋色”差异的成因。
图5-1-15 九寨沟秋色
图5-1-16 香格里拉秋色
3. 如果要到这些地方去拍摄秋景,请分别选择合适的时间。
知识拓展
山地垂直自然带图的判读
根据自然带的数目判断山地的纬度及海拔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因此山麓的基带与该山地所处的水平自然带一致,根据山麓基带可以判断该山地所处的纬度和气候类型区。例如,某山地的山麓基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可判断该山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进而判断该山地位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赤道(山麓)
基带
(山顶)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北极
知识拓展
山地垂直自然带图的判读
根据基带判断山地所处的纬度或气候带
山地自然带数目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山地相对高度及山地海拔有关。一般来说,同一纬度地区,海拔高的山地自然带数目多;相同高度的山地,位于低纬度地区的自然带数目多;山顶和山麓间的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目越丰富。
少 垂直自然带数目 多
多 少
纬度 高

高 海拔

大 小
相对高度
知识拓展
山地垂直自然带图的判读
根据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判断山地所处的半球(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地,南坡为向阳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高于北坡,或基带的最高处高于北坡;南半球与之相反。
h
h1
S N
S N
北半球南坡自然带数目多于北坡
北半球南坡基带高于北坡
知识拓展
山地垂直自然带图的判读
根据同一种自然带的分布判断所处纬度
纬度越高,同一种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例如,针阔叶混交林带的分布,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800m,在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000m,而在中温带(长白山)仅达1200m。
根据自然带数目及雪线海拔判断迎风坡(背风坡)
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自然带数目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背风坡自然带数目较少,雪线的海拔较高。
非地带性与地方性分异规律
PART FOUR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往往出现与水平低于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
非地带性与地方性分异规律
实际上,在自然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基础之上,自然带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比较复杂的分布现象。例如,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南美大陆太平海洋沿岸的荒漠带向北一直延伸到3°S附近;同时,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也限制了荒漠向东扩展,从而形成了3°S—30°S平行于海岸线的狭长荒漠带。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是由于局部地势起伏、小气候差异、岩性和土质差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聚积以及排水条件的不同等引起的小范围、小尺度的分异规律。例如,新疆伊犁河谷受大西洋水汽和高山冰雪融水的影响,在西北干旱区形成了比较湿润的绿洲环境。
地方性分异规律
知识拓展
非地带性与地方性分异的主要表现
缺失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自然带
改变
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
条状
自然带的分布范围收到约束
块状
荒漠中的绿洲是受地形、土壤的和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课堂小结
能力提升: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堂小练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④自然带是由纬度差异导致的热量条件差异主导的地域分域规律,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正确。故选C 。
C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洋流 B.地形 洋流
C.纬度 大气环流 D.地形 大气环流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为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相对平坦。根据图示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受西风带控制,由于该地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西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大气环流,D正确。深入内陆的分布区距离海洋较远,受洋流影响较小,A、B错误;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植被的类型,不会导致同一植被如落叶阔叶林深入内陆,C错误。故选D 。
D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略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图中A—B—C三地的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从东向西气温升高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
C.从东向西降水减少 D.从东向西海拔增高
解析:读图可知,A处为森林,B处为草原,C处为荒漠,A、B、C三处自然景观的变化是由水分条件的变化引起的,主要原因是从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C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略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图中A—B—C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 )
A.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沿纬度方向的分异 D.非地带性的分异
解析:图中自然带由森林变为草原再变为荒漠,自然带大致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以水分的变化为基础,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干湿度(经度)地域分异规律。不是纬度地域分异,也不是非地带性的分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A
纳板河(下图)位于西双版纳境内,流域内旱雨季节明显,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纳板河流域内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539米,主要有自然带I、Ⅱ两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自然带Ⅱ的名称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热带季雨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纳板河流域位于热带地区,且该地区旱雨季节明显,说明该地区低海拔河谷地区的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即自然带I为热带季雨林带;自然带Ⅱ海拔较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即自然带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正确,排除ABD。故选C。
C
纳板河(下图)位于西双版纳境内,流域内旱雨季节明显,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纳板河流域内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539米,主要有自然带I、Ⅱ两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自然带I、Ⅱ分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垂直地域分异
C.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现象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自然带I、Ⅱ分别为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且热带季雨林带位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位于地势较高的山地,其分异符合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排除ACD。故选B。
B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