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课型 新授课
参加人员 数学组 主讲教师
学科年级 数学八年级 集体备课时间
记录人员
一、课程标准
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建立基本的几何概念;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进行推理证明,初步掌握几何证明方法,进一步增强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能运用几何直观、逻辑推理等方法解决问题,感悟数学的价值,能够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背景
教学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人教版第十三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人教版教材将本课设置在三角形及轴对称等知识之后,明确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轴对称的紧密联系,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已初步认识到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有它独有的性质。本课通过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及应用等腰三角形的边角的特殊性质进行几何计算的能力。本节课既是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完善,也是为后续学习等边三角形奠定基础,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核心素养点: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小学接触过等腰三角形,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可以很容易的回忆起等腰三角形边角的性质,学生思维活跃,享受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但学生在应用新知识时容易思考不全面,推理能力仍需加强,能够完整的写出证明题的解体步骤是学生们要攻克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定理,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2、过程与方法: 从轴对称的角度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学习过程,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 难点: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四、教学策略与资源
立足于教材,在学习强国、洋葱学园等网络平台查找相关内容进行学习,结合教参与同步练习册上的经典内容,通过资源整合,创设适合本班学生的具有启发性、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小组讨论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得出结论,并通过思维导图、知识小结等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建构。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感知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几何图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 融合微能力点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在浏览器上搜索一些有关等腰三角形的建筑物,再融合微能力点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将建筑物图片插入课件中。从建筑物图片出发和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融合微能力点A5-技术支持的课程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联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教师活动】 1、动手操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的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2、△ABC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3、把剪出的△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 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
观察上表,等腰三角形除了两腰相等以外,你还能发现它的其他性质吗? 4、结合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等腰三角形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还有那些特殊性质?(板书课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 1、学生动手操作,裁剪出等腰三角形。 2、△ABC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直线,也是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 3、学生经过观察,独立完成上表,初步独立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观点,得出猜想。(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②折痕左右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相互重合。) 【设计意图】 融合微能力点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在课件中设置表格,引导学生找出重合的线段与重合的角。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表达、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充分感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师活动】 学生得到的猜想需要验证真假,该如何验证?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讨论确定证明思路,并写出证明过程。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验证猜想的真假,引导学生或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让思维快的同学帮助思维慢的同学在最短时间内确认解题思路,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活动】 1、请小组派代表板书证明过程。 得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以下内容教师板书)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应用格式:∵AB=AC ∴∠B=∠C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知二推二 应用格式:①∵AB=AC,AD⊥BC ∴∠BAD=∠CAD,BD=CD ②∵AB=AC,∠BAD=∠CAD ∴AD⊥BC,BD=CD ③∵AB=AC,BD=CD ∴AD⊥BC,∠BAD=∠CAD 2、一般三角形是否具有这一性质呢? 【学生活动】 学生整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格式,明确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有性质。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新知,通过设疑,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等腰三角形的独特性。从理性上认识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正确性,培养学生语言的转换能力和推理能力,体验辅助线在论证中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 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练习1:如图,在△ABC中,AB=AD=DC,∠BAD=36°,求∠B和∠C的度数. 例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 A.65°或50° B.80°或40° C.65°或80° D.50°或80° 练习2:(1)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5°,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2)等腰三角形一个顶角为8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36°,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4)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2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5)等腰三角形一个外角为130°,它的内角分别为 . 例3:已知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 (1)如图①,若AD=AE,求证:BD=CE; (2)如图②,若BD=CE,F为DE的中点,求证:AF⊥BC.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完整解题过程。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技巧: ①在含多个等腰三角形的图形中求角时,常常利用方程思想,通过内角、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 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已知一个内角,则这个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③在等腰三角形有关计算或证明中,有时需要添加辅助线,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是常见的辅助线。 (四)总结归纳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小结: ①本节课你学习哪些知识? ②到目前为止,证明两个角相等的方法有哪些? ③本节课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对你今后学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 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 【设计意图】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学习内容,理顺知识点,归纳数学思想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教材第77页第1、2、3题。选做题:教材第83页14题。 2、探究:如何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设计意图】 在布置作业时,设置预习内容,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设置选做题,能让有能力的同学更好地锻炼自己的优势。
六、板书设计
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定义 验证:构造全等三角形 △ABD≌△ACD 性质1:等边对等角 应用:∵AB=AC∴∠B=∠C 2. 动手操作:剪等腰三角形 观察: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AB=AC∠B=∠CBD=CD∠BAD=∠CADAD=AD∠ADB=∠ADC
性质2:三线合一 猜想: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应用:①∵AB=AC,AD⊥BC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 ∴∠BAD=∠CAD,BD=CD 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②∵AB=AC,∠BAD=∠CAD 相互重合 ∴AD⊥BC,BD=CD ③∵AB=AC,BD=CD ∴AD⊥BC,∠BAD=∠CAD
七、教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