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优秀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优秀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3 11:1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1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3
非洲的抗争
Contents


【课程标准】
1.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关系
2.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
亚洲的觉醒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材料二: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疯狂地掠夺贵重金属,到处寻找金银产地。开发矿藏除了使用黑人奴隶外,还实行一种特殊的徭役制度——“米达制”,强迫印第安人每年要送一定数量的成年男子(在墨西哥为4%,秘鲁为14%)去矿场工作。由于繁重的劳动、饥饿和虐待,很少有人能活着返回。16到18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共掠夺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亿公斤。葡萄牙殖民者仅在18世纪就从巴西掠夺了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和金刚石。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阅读材料,概括拉丁美洲的的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条件
政治: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材料一:
材料三:到18世纪下半期,拉丁美洲殖民地社会经济冲破了宗主国的种种限制而缓慢地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生产纺织品、皮革、陶器、铁器、玻璃、肥皂糖等的手工工场及造船厂。1793年墨西哥的克雷塔罗城就有20家生产呢绒的手工工场,雇佣工人1500余人。拉普拉塔的科恰班巴城,1788年有2000名纺织工人,1798年增加到8000人,每年要用原棉100万磅。18世纪末,古巴的榨糖工场有478家,糖的生产占当时世界总产量的1/4。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经济: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
材料四:杜桑·卢维杜尔原是海地岛北部布雷达种植园主的奴隶,后提升为马车夫。他曾研读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向往自由平等,痛恨奴隶制度和殖民统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外因:
①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②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资本主义经济
一、拉丁美洲的的民族独立运动
⑴政治(主要原因):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
⑵经济: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⑶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⑷外部条件:
①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②美国的独立更是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一)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的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
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
浏览课本,找出拉丁美洲的的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条件
概念阐释:
⑴序幕:1804 年海地的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独立运动的浪潮席卷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
⑵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
⑶成果:
①1822 年,巴西获得了独立(葡萄牙)
②1826 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了独立
③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
2.概况
玻利瓦尔——
南美解放者、委内瑞拉国父
圣马丁——祖国之父
阿根廷、智利和秘鲁共尊他为“祖国之父”
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
最早起来反对统治并取得成功的是海地人民。海地岛于1492年为哥伦布发现,海地原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7世纪,法国侵入海地,并设立了庞大的殖民机构。因海地物产富饶,成为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1791年,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海地的黑人终于举行了大规模的起义。1801年,杜桑带领起义军解放了整个岛屿。1804年1月1日海地共和国成立,是拉美第一个独立共和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
15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拉丁美洲除巴西为葡萄牙占领、海地为法国占领外,其余均被西班牙用武力征服。
在海地独立的影响下,1810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战争有三个中心,即墨西哥、委内瑞拉和智利。
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经过16年征战,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运动的胜利。
圣马丁与玻利瓦尔的双雄密谈:
1822年7月26日瓜亚基尔会谈
1822年7月26日,在南美洲城市瓜亚基尔,西属南美洲独立战争的两大领袖,秘鲁“护国公”圣马丁和“解放者”玻利瓦尔举行了会谈,史称瓜亚基尔会谈。由于事后二人都对会谈的内容缄口不语,且谈结束后圣马丁便悄然离开瓜亚基尔回到利马并宣布引退,放弃了独立战争的领导权,因此瓜亚基尔会谈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考迪罗(Caudillo),亦称考迪罗主义、考迪罗制度,原意是首领、头领。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拉美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在19世纪20年代独立后至20世纪前盛行。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第一代考迪罗代表人物有墨西哥的伊图尔维德·圣安纳(1794—1876);阿根廷的罗萨斯(1793—1877);巴拉圭的何塞·加斯帕尔·罗德里格斯·德·弗朗西亚(1766—1840)。第二代考迪罗多通过“选举”或政变上台,其代表有巴拉圭洛佩斯父子等
独立后虽然部分考迪罗在人民压力下作出一些改革,但由于其和大庄园主在经济及政治上的垄断密不可分,所以未触及大地产制度,是拉美经济发展的阻碍。
考迪罗的出现对于刚刚独立的拉美诸国来说,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但是长远来看,却是阻碍了拉美国家近代化的发展。而且拉美的考迪罗制度一直影响到20世纪拉美诸国的政治走向。
知识拓展:
(二)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民族独立运动
①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
②独立后的拉美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③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1.背景
内忧外患,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拉美实际上仍是半殖民地。
1826—1850年,英国对拉丁美洲各国贷款和投资总额达1亿美元。…… 1850年以后,英国在拉丁美洲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例如建筑港口、铁路、开辟轮船航线、低价收购土地和利用廉价劳动力开发矿产等。英国资本先后控制了巴西的棉花、阿根廷的谷物和肉类贸易,墨西哥的银矿生产以及大多数国家的交通、铁路和港口等企业。1870年英国在拉丁美洲各国的投资金额达到8500万英镑,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投资国和债权国。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美国总统——门罗
门罗主义的含义主要有三个:
(1)要求欧洲国家不在西半球殖民。这一原则不仅表示反对西欧国家对拉美的扩张,也反对俄国在北美西海岸分扩张;
(2)要求欧洲不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条;
(3)保证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包括欧洲现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务。
门罗宣言
“大棒政策” (漫画)
大棒政策:美国第26任总统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他曾在一次演说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这项外交政策。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对。
金元外交:美国第27任总统塔夫脱提出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他们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事实上,金元并没有完全取代枪弹,而只是枪弹的补充。金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资本渗透,通过对外投资来夺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特权。
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① 巴西:1889 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② 墨西哥:1910 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农民起义军:独裁者、美国干涉)
1917 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2.概况
宪法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伊达尔哥,墨西哥独立战争最早的领导人,被尊称为墨西哥“国父”。
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和目的:
推翻维护帝国主义利益和封建主义利益的迪亚斯独裁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墨西哥的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积极参加革命,粉碎了一次又一次的复辟阴谋,给国内封建势力和外国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墨西哥逐渐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只有巴西保留了奴隶制。直到 1888 年,巴西才废除了奴隶制
问题探究
1.积极
(1)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彻底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2)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大多数建立了共和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3)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2 . 消极
没有铲除封建主义,只完成了民族独立,未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面临继续 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如何评价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二、亚洲的觉醒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
⑴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⑵经济:①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②列强的侵略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
⑶思想: ①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加强)
②启蒙思想的传播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性质: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
民族民主运动
代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的立宪革命
中国的辛亥革命
1906年,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被……外国统治所摧毁;你们的财富流出国外,你们的生活降低到没有人能忍受的最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不是请愿,而是抵制;准备好你们的军队,然后开始干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背景:
(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①1885 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国大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②1905 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包括武装的暴力斗争在内),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③1908 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 10 多万工人政治总罢工,这成为 20 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2. 概况
提拉克被称为印度革命之父。
印度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奠基人,
印度国民大会党极端派领袖。
被甘地称为现代印度的缔造者。
这一时期斗争特征是强调群众性的革命政治行动,但提拉克在社会和经济问题上具有保守观点,强调印度教传统,维护种姓制度和落后风俗;未能团结广大伊斯兰教群众,回避农民土地问题。晚年思想趋向于"温和派",接受印度自治主张。
(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国大党成立初期只限于宣传鼓动、向英国议会呈递请愿书和每年 12月召开例行年会。
提拉克
提拉克在法庭上
1908年夏天,孟买高级法院审判提拉克(1856—1920),审理过程持续10天。提拉克英勇不屈,在法庭上捍卫印度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权利,将法庭变成了宣讲民族独立的战场,但还是被判处6年监禁。
(2)伊朗立宪革命
① 简况: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
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
② 结果:革命在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③ 影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2)伊朗立宪革命
1906年8月,国王穆扎法尔丁·沙(1896~1907在位)被迫同意召开第一届议会,并把王权移交给王子穆罕默德·阿里(1907~1909在位)。同年,议会通过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1903——1905年,伊朗粮食歉收,外贸锐减。有出国旅游癖好而囊空如洗的国王穆扎法尔丁,1900年向俄国借款240万英镑,1902年再向俄国借款100万英镑,1903年向英国借款30万英镑,而1905年又试图再向俄国借款。国王借外债出国旅游的行动,激起各阶层的不满。 ——吴、齐《世界史》
失败原因:
1.立宪派缺乏强有力的革命政党领导,没有真正动员组织人民群众,造成自身力量弱小;
2.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
革命意义:
1.1905—1911年的伊朗立宪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还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民主特色:
2.标志着伊朗历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时代,是伊朗历史上第一次深刻的文化思想解放运动;
3.伊朗革命是二十世纪初亚洲革命浪潮的组成部分,标志着亚洲开始觉醒,走向争取民主的自觉的政治斗争时代。
(3)中国辛亥革命
性质: 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3)中国辛亥革命
角度 功绩
除旧(革命角度) 反封建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
反帝 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布新(现代化角度) 政治和思想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建立共和政体,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经济、文化和风俗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思想的藩蓠,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国家 敌人 目标 革命力量 意义 失败依据
印度
伊朗 中国 建立了——,推翻了——,结束了——;开创了——,打开了——,传播了——,推动了——和——。 英国
英俄
列强
民族独立
民主政治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没有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知识小结:
1 . 特点:性质:以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为主体,也包括旧式农民起义。
由于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并呈现一下三个特点。一是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中国的同盟会和印度国大党;二是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三是新的阶级力量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大罢工。 至于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中国义和团运动,则还属于传统的运动模式,但不占主流。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政权,颁布法律。
2.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标志着亚洲各地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的舞台,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成为反帝斗争的重要阵地。
(3)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4)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的亚洲开始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
(5)颁布资产阶级法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推动了亚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知识小结:亚洲觉醒的特点及意义
三、非洲的抗争
1.背景: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一直遭到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
①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②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精神
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
代表事件: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但在动员民众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2. 概况
(1)埃及的抗英斗争
背景:英国侵略埃及
过程:
① 在反对英国的侵略中,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1879年,以爱国军官、知识分子为骨干力量),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
② 在 1882 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的斗争中,阿拉比(祖国党领袖、爱国军官)领导埃及军民进行抵抗,
结果:失败、被俘,英国占领埃及。
1.背景
2. 概况
祖国党致力于“把祖国从屈辱、贫困、痛苦的深渊中拯救来”,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并通过机关报《埃及报》和《商业报》宣传捍卫民族独立,加强防卫力量,实施宪法改革等主张。
艾哈迈德·阿拉比:埃及爱国军官,曾两次领导起义,要求实施宪政,企图摆脱英、法对埃及的控制。
(2)苏丹马赫迪起义
背景:英国在控制埃及的过程中,也把侵略矛头指向埃及的邻国苏丹。
过程: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这次武装起义持续近20年,起义者曾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
结果:起义失败,英国控制了苏丹。
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穆罕默德·艾哈默德(自称“马赫迪”,意思是“救世主”,是真主派到人间的救世主)于1881年6月发动了以恢复原始伊斯兰教为目的的“圣战”,史称马赫迪起义。马赫迪宣称他就是众所期待的救世主马赫迪(根据伊斯兰教的经典《圣训》预言:他是世界末日来临前的一个有宗教领袖性质的人物,是穆斯林的领袖,他降临世间,根据神圣的教法治理乱世,伸张正义,铲除暴虐,整顿伊斯兰教内部的全部分歧,复兴伊斯兰教的信仰,开创新纪);要求“废除不堪负担的苛捐杂税,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号召苏丹人民对异教徒(英国统治者)进行“圣战”,把他们赶出自己的国土。英国用了20年时间(1881——1890)才把马赫迪起义镇压下去。
马赫迪:被苏丹人民尊为“独立之父”
(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原因:1894 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
过程: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全国人民英勇抵抗
结果:1896 年埃塞俄比亚人民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埃塞俄比亚保持了自己的独立。
孟尼利克二世 在意大利人眼
中就是个野蛮人
1896 年 3 月 发 生 的 阿 杜 瓦 战役,是埃塞俄比亚反抗意大利侵略的决定性战役。孟尼利克二世(1889—1913年在位)亲自率军战胜了意军,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并赔款1000万里拉。
偷鸡不成蚀把米——阿杜瓦战役沦为笑柄的意大利
阿散蒂人民的抗英斗争
19世纪初,英国为了侵略西非内陆,向位于今天加纳境内的阿散蒂发动了进攻。阿散蒂军民奋起反击,打退了英国侵略者。此后,英国多次找种种借口侵略阿散蒂,但都没有成功。1824年,在第四次英国对阿散蒂的战争中,英军大败,英军头目麦卡锡负伤自杀。1874年,英军第七次侵略阿散蒂,占领了首都库马西,炸毁皇宫,强迫阿散蒂支付巨额赔款。直到20世纪初,英国才完全占领了阿散蒂。
阿散蒂国被肢解为18个小邦国,归英国总督统辖,正式并人英属黄金海岸殖民地。
英国在1807年到1900年间,先后发动了8次侵略阿散蒂的战争。
意义: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国家 殖民国 动员手段 斗争形式 结果
埃及 1882
苏丹 1881
埃塞俄比亚 1894
英国
英国
意大利
政党组织
马赫迪宗教组织
皇帝号召
武装斗争
抵抗 失败,
英国占领埃及
虽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
打败侵埃意军,保持了独立
知识小结
1.拉丁美洲
(1)革命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2)革命任务具有反封建和反殖民压迫双重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是首要任务;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3)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是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并不是本地区的资产阶级。
(4)独立运动的结果具有特殊性。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没有被根本触动并有所发展,政治上“考迪罗主义”盛行。
2.亚洲
(1)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提出了革命纲领,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进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
(2)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开始在不同程度上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新的阶级力量参加)。
(3)各国的工农运动从自发斗争逐步转向自觉斗争,尤其是亚洲的工人阶级表现了革命的彻底性。
(4)亚洲各国革命者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彼此激励,并开始进行联合尝试。
3.非洲
(1)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反对殖民主义的主要形式(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民族运动
(2)有组织、规模大、持久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
(3)领导力量多样,有宗教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4)城市反帝运动兴起。如埃及开罗罢工斗争。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