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1987年,在北京市八达岭一座历史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纪念馆内展出了某人物的祖先在广东省南海县申请入籍获准的史料、使用过的铁路施工用具等,据此推断该人物是( )
A.魏源 B.严复 C.詹天佑 D.侯德榜
2.侯德榜为中国近代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他,曾经发行了一枚以其肖像为题材的邮票。他的最主要成就是( )
A.设计修建钱塘江大桥 B.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C.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制碱法 D.研制了“两弹一星”
3.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对此三点极力推崇。这表明魏源的救国主张是( )
A.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D.进行资产阶级改革
4.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申报》 B、商务印书馆
C、《民报》 D、中华书局
5.“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 )
A、《天演论》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制碱》
6.《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这首歌的词作者是( )
A.左宗棠 B.冼星海 C.聂耳 D.李宗仁
7.李克强总理今年4月到福州三坊七巷参观严复故居。以下属于严复的译著是( )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狂人日记》 D.《新青年》
8.在《天演论》中宣传“勿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兮”的进步观点的思想家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魏源 D.严复
9.1905年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废除了在我国延续1300多年的哪一项制度( )
A.科举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度
10.1872年,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学习,为日后创造铁路建设的突出成就奠定了基础,詹天佑赴美留学,与哪一事件有关(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詹天佑——《制碱》
B.侯德榜——京张铁路
C.袁隆平——两弹元勋
D.魏源——《海国图志》
12.2006年1月16日,电影频道官方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站正式转型为电影专业门户网站,并启用新域名www. .m代表电影,而1905则可能来源于对下列哪一事件的特别纪念( )
A.电影开始传人我国
B.上海首映西洋影戏
C.上海公映首部有声电影
D.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3.19世纪七八十年代,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被引入到中国。它最初被用于哪一方面
A.传播新闻报道 B.方便商品贸易
C.传递军事政治信息 D.方便亲友间的联系
14.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詹天佑——京张铁路
B.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C.林则徐——《海国图志》
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15.中国1902——1904年翻译西方书籍统计简表
类型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12种 21%
应用科学 56种 11%
杂录 38种 7%
由统计简表可知,这一阶段的翻译著作( )
A.侧重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技术
B.重点关注中国未来政治发展
C.全面宣传实业救国经济思想
D.深刻反思鸦片战争失败原因
16.被鲁迅称为“19世纪最敏感的人”的严复在其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思想。这表明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抗外国侵略
B.效仿西方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法
C.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D.兴办工厂,实业救国
17.严复被赞誉为“放眼世界,又葆有纯正中国心”。他的主要成就是
A.编成《海国图志》 B.创办大生纱厂
C.译著《天演论》 D.修建京张铁路
18.下列书刊中,属于中国近代较早介绍西方生物进化论思想的是( )
A.《海国图志》 B.《物种起源》 C.《新青年》 D.《天演论》
第II卷(非选择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以天演为体,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
——《……》
材料三:(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年轻人的心和血。
——胡适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书?作者是谁?
(2)请指出材料二的出处,然后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词语。
出处: 。
主旨词语: 。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两部著作(译著)诞生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相依进化论传入中国的积极意义。
20.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探索史、抗争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句话中的“书”指的是哪一著作?其作者是谁?
(2) 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的名称是什么?负责设计和修建这一铁路的杰出工程师是谁?
(3)请写出我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
(4)请写出我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的名称。它是哪一事件保留的唯一措施?
21.历史歌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歌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松花江上》歌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高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材料二:《卢沟桥之歌》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指哪一年发生的什么事件?
(2)材料一中所指事件发生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什么方针使我们丧失了东北无尽的宝藏?
(3)《卢沟桥之歌》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4)材料中的歌曲曾经广为传唱,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心声和风貌,请你再举出一例你所知道的同一时期反映同一主题的歌曲。
22.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材料二:“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
材料三: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林文忠公”是谁?受他影响,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一书,编写的目的是?
(2)材料二中的“复”影响最大的译著是? “复‘提出的进步观点有?
(3)材料三中“中日和约”是指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5)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材料五中的“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23.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科技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1)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北大的校风能使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材料二 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与功名。
——王宪明 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不得全文照抄材料)
人物 贡献
主持设计和施工京张铁路
侯德榜
译著《天演论》,传播西方进步观点
编成《海国图志》一书
(3)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中国近代前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参考答案
1.C
2.C
3.A
4.B
5.C
6.B
7.B
8.D
9.A
10.A
11.D
12.D
13.C
14.C
15.B
16.B
17.C
18.D
19.
(1)《海国图志》;魏源。
(2)《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共同背景:都发生在抵抗外来侵略战争中失败并导致民族危机激化的背景之下。
(4)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
20.(1)《海国图志》 魏源
(2) 京张铁路 詹天佑
(3) 同盟会
(4)京师大学堂 戊戌变法
21.(1)1931年,九一八事变
(2)不抵抗方针
(3)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说明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精神。
(4)《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
22.(1)林则徐 ; “师夷长技以制夷”。
(2)《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马关条约》。
(4)民主、科学 ;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意思对即可)。
(5)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文化:新文化运动。
23.
(1)戊戌变法时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2) 废除科举制;设立学部; 广设新式学堂 ;建立新学制;重视留学教育等
(3)
人物 贡献
詹天佑
侯氏制碱法
严复
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