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广东省中山市人教版2016年初中历史中考基础梳理复习课件 第2章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冲刺】广东省中山市人教版2016年初中历史中考基础梳理复习课件 第2章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26 15:0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考纲要求知识结构考点突破第2章 统一国家的建立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中考冲刺图片资料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3.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4.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3.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4.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考点一 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1.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以“ 连横 ”(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打破了六国的“合纵”(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先后兼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秦王 (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 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朝,定都咸阳(今西安)。嬴政秦一2.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统治的措施:
(1)政治上: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①最高统治者称 ,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中央设 、 、 ,分别管 、
和 。③地方推行 。
(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在全国统一以 为标准样式的货币。
(3)文化上:统一 ,把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 。
(4)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结果: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行政军事监察郡县制圆形方孔钱文字小篆隶书(5)军事上:为防御匈奴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 。
(6)交通上: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
3.秦统一中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有利于我国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的发展。长城考点二 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1.背景: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汉武帝刘彻即位后,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2.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1) :汉武帝采纳儒家代表董仲舒的建议,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点三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1.背景:西汉时, (人名)两次通西域(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陆上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 →中亚、西亚→大秦(今欧洲罗马)。
3.作用:沟通了 方交通,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 交流(中原的冶金、凿井等技术传入西域,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等传入内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张骞长安经济文化中西考点四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1.目的:北魏(鲜卑族政权)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分裂局面,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学习 族先进的文化。
2.人物:孝文帝(拓跋宏,后改为元宏)。
3.措施:①迁都 。②说 、穿 、改 、与汉族通婚。③用汉制(采用汉族官制和律令)、学汉礼(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
4.作用: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 。汉洛阳汉语汉服汉姓融合 一、单项选择题基础训练( )1.(2015·陕西)“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记述的是?
A.秦始皇统一六国
B.秦始皇统一文字
C.元世祖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D.元世祖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 )2.(2015·山东)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DA( )3.右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A.皇帝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中央集权制
( )4.(2015·广东)秦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厂卫制
DB( )5.《全球通史》中描述:“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描述的是哪一制度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
( )6.中国银行行徽(见右图)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AA( )7.《史记》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能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替皇帝分忧的是
A.太尉 B.御史大夫 C.丞相 D.郡守
( )8.(2015·广东)“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
D.华佗发明“麻沸散”
CA( )9.(2015·山东)右图是《汉代讲学图》,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讲学的内容应该是
A.儒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兵家学说 D.墨家学说
( )10.(2015·江苏)右侧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兵权的因素,汉武帝
A.实行“削藩”
B.推行分封制
C.颁布“推恩令”
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C( )11.(2015·山东)“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 )12.汉武帝时期,有人举报丞相公孙贺与诸邑公主等人以木偶人诅咒汉武帝这一大逆不道之举。汉武帝派去追查他们不法行为的官员是
A.御史大夫 B.太尉
C.司隶校尉 D.刺史
DC(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部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实施监察。秦始皇、汉武帝在中央设置的具有类似功能的官员或机构是
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司隶校尉④刺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B( )14.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实现了“大一统”。据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C( )15.(2014·湖北)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我国新疆地区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A.张骞曾出使西域
B.班超曾出使大秦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C( )16.(2015·四川)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安息—大秦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西亚—大秦
C.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安息—大秦
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
A( )17.(2015·湖南)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A.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 )18.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主轴。上述文字赞美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
C.玄奘西游 D.郑和下西洋
CB( )19.(2015·河南)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要求新疆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该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唐朝时期
( )20.恩格斯曾指出:“比较野蛮的征服者……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能够印证这一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事件是
A.西楚霸王乌江自刎 B.楚庄王问鼎中原
C.“挟天子以令诸侯” D.北魏孝文帝改革
DA( )21.(2014·山东)据《北史》记载:“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表明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和官员
A.采用汉姓 B.改穿汉族服装
C.学习汉语 D.与汉人通婚
超越自我
( )22.(2015·江苏)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CD( )23.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由此可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 )24.“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BD( )2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的君王。其中“秦皇”的最重要功绩是
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B.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C.修建了雄伟的万里长城
D.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D( )26.下列对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梳理不符合史实的是
A.基础: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理论创始是商鞅的法家思想
B.开创:秦始皇首创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
C.加强:汉武帝为削弱封国势力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D.顶峰: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中国封建王朝中央集权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 )27.(2015·湖南)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AD28.“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治经济版图上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二、综合题【海上丝路之昌盛】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和平发展是中国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政策。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
——习近平(2014年3月30日德国柏林科尔伯基金会演讲词)【一带一路之复兴】
材料四: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的A、B两点分别是今天的哪两个地方。以图二为代表的相关考古发现,对探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有何作用?(1)陕西西安、欧洲。作用:提供了考察丝绸之路的原始史料。(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宋代“空前繁盛”的因素有哪些。(2)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等。(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哪个朝代。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郑和下西洋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继续发展有哪些贡献。(3)朝代:明朝。贡献:推动中国与外界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拓宽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范围,保障沿途地区海上贸易的安全,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等。(4)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的理解。(4)古丝路曾搭起古代中国与世界友好交流的桥梁;在全球化的今天,古丝路更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那就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深化合作,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繁荣发展。(围绕交流、和平、合作、共赢等方面,言之成理即可)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