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考纲要求知识结构考点突破第10章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考冲刺图片资料1.重庆谈判的有关史实。?
2.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3.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考点一 重庆谈判的有关史实1.原因(背景):?
(1)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2)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蒋介石数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3)中国共产党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概况:?
(1)时间: 年8月29日—10月10日。?
(2)地点: 。?
(3)中共代表: 、 、王若飞。?
1945毛泽东重庆周恩来(4)结果:签订了“ ?”(“会谈纪要”),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协议。?
(5)遗留问题:对于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国共双方未达成协议。?
考点二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转战陕北——防御阶段:?
(1)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内战全面爆发。半年后,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
双十协定(2)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
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 。
、周恩来率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彭德怀、贺龙率领西
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进攻阶段:?
1947年夏, 、 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
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
攻,开辟了 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
性战略 的序幕(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
)。?
?
陕甘宁延安刘伯承邓小平大别山进攻反攻毛泽东考点三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1.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决战阶段:?
(1) 战役:(首选东北决战的原因:利用东
北重工业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
①时间:1948年9—11月。
②指挥: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
。
③主要战役(中心):攻占 ,形成“关门打狗”
之势;并在塔山、黑山阻击敌人。
④作用(战绩):解放了 全境。?
(2) 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
小推车推出来的。——陈毅)
辽沈锦州东北淮海①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②指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
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③主要战役(中心):以 为中心同国民党军队展
开主力决战。
④作用(战绩):解放了 地区,奠定
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渡江作战)的基础。?
(3) 战役:?
①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②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
③主要战役: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先后
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徐州长江中下游以北平津④作用(战绩): 和平解放(傅作义将军率部接受和平改编),并使 全境基本解放。 ?
(4)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渡江战役——胜利阶段:?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渡江作战。1949年4月,解放 ,标志着统治中国 22年(1927年至1949年)的 政权垮台。之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造成了今天的台海问题。
北平华北南京国民党台湾 一、单项选择题基础训练( )1.(2015?广东)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它能够再现历史。下图反映的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愿望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独裁”?D( )2.(2015?山东)右边知识卡片是某同学在历史课堂上整理的笔记内容,据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A.遵义会议 B.万隆会议?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 )3.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北平和谈?
DA( )4.自2009年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者络绎不绝。为了吸引大陆观光客,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设计制作了右图——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公仔。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成果是?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签署了“双十协定” D.建立了新中国?
( )5.(2014?山东)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史实是?
A.台儿庄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千里跃进大别山?
CC( )6.(2015?江苏)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不要与前来合击之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的指示,兵分三路横跨陇海线,开始千里跃进的壮举。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 D.转战陕北?
( )7.(2015?广东)阅读右图,此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次战役的形势示意图。对于这一战役的意义的表述恰当的是?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AB( )8.解放战争时期,民间流传的一首歌唱道:“好比一把剑,直插在蒋介石的心里面。”歌里唱的“一把剑”是指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开辟的?
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
C.大别山根据地 D.中央革命根据地?
( )9.右边的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CB( )10. (2014?江苏)下列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11.右图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一处大型雕塑。这座雕塑纪念的是解放战争中的哪一次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AB( )12.(2015?福建)适合填写在右图所示“?”处的内容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13.(2015?海南)观察下列《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充分证明了淮海战役中
?
A.胜利来自人民的支持
B.解放军装备落后,只能仰仗老百姓?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国民党的美式装备还不如土枪土炮?
CA( )14.(2015?江苏)解放军战将粟裕在某次战役之后,于“万马腾欢”之时,填《沁园春》一阕:“杯高举,望军民莫醉,鞭指江南。”这次战役是?
A.汀泗桥战役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
( )15.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DC( )16.1949年春在北平西苑机场阅兵时,毛泽东对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原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说:“北平和平解放,宜生兄功不可没。”这里的“宜生”是谁?
A.李泉仁 B.张学良
C.佟麟阁 D.傅作义?
( )17.(2015?河北)右图《人民日报》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
DC( )18.右图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一个片段,这一片段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19.(2015?山东)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这一战役的战果是?
A.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B.拉开了战略大决战的序幕?
C.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D.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C( )20.(2014?湖北)从历史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请观察以下三幅图片并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影响?
A.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D.表明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已经垮台?
C( )21.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②中华民国建立③抗日战争胜利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超越自我?
( )22.(2015·广东深圳)“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材料中涉及的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军事行动依次是?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
C.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CC( )23.(2014?四川)最近,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20世纪)①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山去,到敌人的后方去;②40年代,到辽沈去,到天津去,到长江对岸去;③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④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以下对该网络段子解读正确的是?
B( )24.(2014?四川)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有关解放战争史实的推论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B( )25.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
C( )26.“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诗人总理”温家宝深情地朗诵这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作。诗歌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解放战争后台湾与大陆分离
B.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占领?
C.16世纪中叶澳门被葡萄牙占领
D.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A27.国共关系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
材料二:抗日战争胜利不久,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材料三:1947年6月底,刘、邓指挥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在鲁西南地区向国民党发起进攻。……他们向南挺进,直插位于南京和武汉之间的大别山区,深入到国统区的内部。?
?
二、综合题材料四: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走近毛泽东》?
材料五:“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材料六:国共关系是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关系。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对抗与合作,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历史证明:国共之间“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
(1)材料一中“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取得了怎样的重大成果?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有哪些。?(1)抗日战争胜利。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从陶希圣的主张来分析,蒋介石主张谈判的目的是什么?谈判的最终结果如何??
(2)事件:重庆谈判。目的:欺骗国内舆论,拖延时间准备内战,把战争的责任推给共产党。结果:签署了“双十协定”。?(3)依据材料三,概括并命名这一军事行动的名称。?(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4)材料四中“三个胜仗”依次指什么???
?(4)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5)材料五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5)事件:渡江战役。意义: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6)请分别举一例史实说明材料六中“国共之间‘合则两利,分则两伤’”。?(6)“合则两利”: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分则两伤”:20世纪20年代的国共分裂对峙,给日本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40年代国共分裂导致全面内战,台湾至今与大陆分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