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考纲要求知识结构考点突破第17章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考冲刺图片资料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5.“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1.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3.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4.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考点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时间:1953—1957年。?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促进三大改造的完成;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建设成就:?
(1)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 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 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③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⑤ ?工业基地形成。?
?
重工业鞍山长春东北 (2)交通运输成就:①1957年 大桥建成。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4.历史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
迈进。?
考点二 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宪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内容: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③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制度。?
(2)意义: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宪法性质),是民主与法制的进步。?
?
?
武汉长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工业化考点三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1.时间:? ?年。?
2.三大改造:?
(1)农业:引导农民参加合作社,走农业 (集体化)的道路。 ?
(2)手工业: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 。
(3)资本主义工商业:①形式: 。②政策: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953—1956合作化合作社公私合营赎买(4)结果:到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和手工业者参加了农业或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5)评价(三大改造的完成):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的任务。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 基本制度(因三大改造完成后,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从此,进入社会主义 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③后期存在速度过快、工作粗糙等缺点。?
●小结:中国近代社会经历了两次历史性巨变?
(1)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和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
公有制社会主义初级考点四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1.背景: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据此确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但由于经验不足,出现了严重失误。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1)“ ”运动: ①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大跃进但忽视了 规律,片面追求工农业发展的
。②主要标志: (表现:工业上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农业上盛行“浮夸风”)。?
(2) 运动:①特点:“ ”(一是规
模大,二是公有化程度高)。②典型做法:大办公共食
堂(“共产风”)。?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
◆原因:对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
客观经济规律。?
◆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客观经济高速度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盲目求快◆结果:“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
◆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要实事求是。②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3)“? ?”:(20世纪60—70年代的失误)
①时间:? ? 年(十年“文革”)。?
②发动:由于毛泽东错误估计了国内形势(阶级斗争扩大化,“文革”时期的中心工作是阶级斗争或政治斗争),1966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毛泽发表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错误的斗争。此后,“文革”迅猛发展。?
文化大革命1966—1976③内乱之一:“红卫兵”(学生组织)、“造反派”(群众组织),在“造反有理”的口号下,抄家、打人、批斗、洗劫国家文物,掀起夺权狂潮,甚至发生激烈的武斗。?
④内乱之二:“文革”中形成两大反革命集团:
反革命集团(1971年9月13日被粉碎)、
反革命集团(“四人帮”,1976年覆灭),阴谋夺取最高领导权。?
⑤内乱之三:“文革”中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
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开除出党,并被迫害至死。此冤案表明,“文革”时期,
被肆意践踏。?
?
林彪江青刘少奇民主与法制⑥抵制:1967年2月,老一辈革命家抵制“文革”的“二月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1976年,人民群众发起了悼念周总理、抵制“四人帮”的“四五运动”。
⑦结束: 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
⑧性质: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一场内乱。?
⑨“文革”带来的灾难:A:国家政权被削弱;
B: 与 匮乏;C: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D:文化科教事业被摧残;E: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⑩“文革”的教训:要健全民主与法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反对个人崇拜。??
?
1976民主法制 一、单项选择题基础训练( )1.(2015?四川广元)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A.人民公社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
D.“一五”计划的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D( )2.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中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张謇倡导“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
C.“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D.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 )3.(2014?江西)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CA( )4.(2014?山东)旧版1分纸币的正面主景图案(见右图),是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这辆汽车最早产生的时期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21世纪初?
( )5.(2014?广东)60年前,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法律文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
BB( )6.2014年是甲午年,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两个甲午年中所发生的大事分别是?
A.甲午中日战争,中共八大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54年宪法颁布?
C.甲午中日战争,1954年宪法颁布
D.鸦片战争,“一五”计划?
C( )7.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如图),标志着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关于这部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⑤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⑥反映了新中国走上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道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
C.①③⑤⑦ D.②③④⑤
B( )8.(2015?四川)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正确的是?
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乙同学: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丙同学: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丁同学: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 )9.(2015?江苏)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见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
CB( )10.(2015?江苏)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上数据表明我国?
A.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B.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1.1945年,殷氏夫妇创办糕点厂,新中国成立后生意兴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殷氏夫妇最有可能的状况是?
A.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经营,糕点厂被国家没收?
D.不能继续经营,但可以以此获得部分收益?
BD( )1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消灭剥削阶级?
C.引导劳动者走合作化道路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 )13.(2014?湖南)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DB( )14.(2015?海南)“大跃进”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失误。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什么现象?
A.高指标 B.瞎指挥
C.浮夸风 D.“共产”风?
( )15.(2015?湖南)流行语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放卫星、全民炼钢”这些流行语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CA( )16.(2014?江苏)右图为我国某一时期规划中五年钢产量生产指标示意图。图中计划指标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实施?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国有企业的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17.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一段时间出现了“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实现了共同富裕?
BB( )18.(2015?江苏)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道路”带给中国的是?
A.粮食产量大幅增长 B.钢铁资源有效利用?
C.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19.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CC( )20.如果为下列图片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一五”计划的辉煌成就?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成就?
( )21.(2013?广东)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右图中的票据见证了?
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大跃进”开展的盛况?D.“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
?
?
DC( )22.(2014?湖北)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文革”中,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
B.“文革”期间,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
C.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共中央果断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深得民心?
D.“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粉粹江青反革命集?
( )23.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60年代同世界有差距,但不太大。60年代末到70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封锁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CD( )24.在中国要避免“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C.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D.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 )25.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能全面反映这一时期的阶段特?
A.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
BD超越自我?
( )26.小明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 )27.(2013?江苏)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A.新中国成立后
B.三大改造完成后?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
DB( )28.(2015?广东佛山)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50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本?
?
A29.下列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
二、综合题材料二:下列反映的是新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
?
?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就????(1)最高利益:实现工业化。规划:“一五”计划。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东北工业基地形成。(答出“一五”计划建设成就中的任意两点即可)?
(2)材料二中,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图二和图三中“入社”的“社”分别指什么?从图一到图二,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事件:土地改革。“社”: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变化: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高速度、浮夸风。?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4)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前后重心分别是: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5)要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制定科学规划;要尊重客观规律;要有安定的环境。(三点以上,言之成理亦可)??30.民主和法制,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近现代无数仁人志士尤其是共产党人不懈追求并为之努力的理想和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何怀宏《中西文化的相遇与冲突》?
?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材料三: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四:大事记(如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人”为实现“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的梦想,进行了哪些探索。????(1)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会议通过的宪法名称及其性质。?
?(2)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材料三中的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什么问题??(3)背景:“文革”时期,全国陷入内乱。问题:民主与法制匮乏,人权被践踏。?
(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以史为鉴。结合材料三、四,说说党和国家可以从“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4)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要依法治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