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3 12:4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1.(2分)下面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娴熟(xián) 娱乐(yù) 处境(chǔ) 宪兵(xiàn)
B.栖息(qī) 栅栏(zhà) 日晷(guǐ) 铁锨(qiān)
C.急遽(jù) 演绎(yì) 掺和(chān) 苦刑(xíng)
D.坚劲(jìng) 鄙夷(bǐ) 惆怅(cháng) 钵子(buō)
2.(2分)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思议 翻箱到柜 心平气和 五湖四海
B.焉知非福 过犹不及 独出心裁 截然不同
C.赴汤蹈火 荒无人烟 阳光明眉 攀山越岭
D.重见天日 依依惜别 见微知著 万不得己
3.(2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是其/智弗若与?
B.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C.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D.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2分)下列句子与例句在表达上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A.太阳像个巨大的红宝石,镶嵌在天空中。
B.三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
C.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D.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5.(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书信结尾处的署名和日期要写在右下的位置。
B.与他人交流读书感受时,引用原文可以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C.编排成长记录册时,所有收集的资料可以直接拿来就用,不需要筛选或修改。
D.《老师领进门》中的田老师寓教于乐,让人佩服。
6.(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作品内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贝琪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同时还有点儿虚荣心。
B.《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以前是一个老实胆小的孩子,后来变得勇敢乐于助人。
C.《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美国小说家丹尼尔 笛福。
D.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语言风格充满了鲜明的“京味儿”。
7.(2分)下列关于习作知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习作过程中,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B.习作时,我们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
C.“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习作时,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D.习作时,我们只要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即可,在事情发展过程中,不用把情感变化写清楚。
8.(2分)下列作品与作者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秘塔碑》——颜真卿
B.《三门记》——赵孟頫
C.《九成宫醴泉铭》——柳公权
D.《颜勤礼碑》——王羲之
9.(4分)看拼音写词语,要求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qīng cuì     kuān wèi     yī wēi     zhàn fàng    
10.(7分)古诗、词积累。
(1)唐代韩翃写的“   ,   。”向我们描绘了寒食节长安城柳絮飞舞、落英缤纷的迷人春景。
(2)在古诗中我们感受其景,如唐代诗人李贺在诗中写的“   ,   。”把我们带到寂寥、冷峻的边疆之地。
(3)《浣溪沙》一词中“   ?   !   。”表达了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11.(4分)名言、佳句。
(1)   ;一字值千金。
(2)树欲静而风不止,   。
(3)   ,日久见人心。
(4)   ,事非经过不知难。
12.(5分)课文积累。
(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    外,又剩下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    ,被    ,被    。”本段文字选自    的散文《匆匆》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联系课文,我知道所填句子的意思是:   。
13.(10分)课内阅读。
为人民服务(节选)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1)课文是    同志为纪念    同志所作的演讲。
(2)文中的“死得其所”意思是    ,作者认为    ,才算是“死得其所”。
(3)文中加点词语“共同的革命目标”指的是    。
(4)谈谈你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
(5)结合本段文字,请把作者的观点按照顺序排列出来。    
A.努力奋斗
B.目标明确
C.减少牺牲
D.不怕牺牲
14.(4分)非连续性文本。
针对校园营养午餐浪费的现象,不少学校开始倡导“光盘行动”。下面是对某校600名学生午餐调查的数据统计。
“光盘行动”践行情况 午餐全部吃完 午餐大半吃完 午餐剩余较多
人数 380人 150人 70人
(1)从上面的表格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如果在学校里遇到不能“光盘”的同学,你会如何劝说?
15.(20分)课外阅读。
睡莲花开的声音
①杰夫瑞医生是位非常著名的耳科专家,失聪的人们视他为救星。 ②有一年,6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从西班牙山区来到位于慕尼黑的杰夫瑞医生的诊所,他们是得到慈善机构的捐助前来接受耳蜗移植治疗的失聪孤儿。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领队是个叫露茜的年轻修女,她生得瘦小单薄,但性情温和开朗。杰夫瑞医生分别为6个孩子进行了耳蜗移植,其中的3个听力恢复迅速,另外两个经过配合治疗,也逐渐有了进步。只剩下一个叫丹的男孩,杰夫瑞医生先后给他做了三次耳蜗移植,但始终不见任何起色。 ③很快,那个叫丹的男孩也似乎意识到了自己不妙的境况。他开始郁郁寡欢,时常把自己关在病房里,并且有意回避另外5个已经“不一样”的同伴。 ④宣布治疗结果前夕,善良的露茜跟杰夫瑞医生商量:“是不是可以换一个方式告诉他呢?也许在适当的场合说出真相,孩子会容易接受一些。”是呀,成年人都会无法承受这个现实,何况他还是个孩子。杰夫瑞医生点点头,说道:“什么场合告诉他比较好一点呢?”露茜略微想了想,说出一个地方——“茵梦湖”。 ⑤菌梦湖是慕尼黑的一个地处阿尔卑斯山中的美丽湖泊,每到夏天,湖中会开放一片一片美丽的睡莲。 ⑥在一个晴朗的清晨,杰夫瑞医生和露茜带着6个孩子前往茵梦湖。 ⑦在路上,杰夫瑞医生看见露茜用手语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去听一听睡莲花开的声音。”她用的是个很明确的“听”,而不是“看”——真是奇怪,难道她不明白可怜的丹什么都听不到吗? ⑧夏天的清晨,站在湖边,能看到微红的晨曦从天边一点一点泛起来。湛蓝色的湖水里渐渐呈现出岸边树林的倒影,偶尔有几只早起的鸟儿掠过湖面,啾啾的叫声在空明的水天之间格外清脆。 ⑨露茜选了一片临岸的睡莲。那些圆圆的绿叶贴着湖水,上面还带着零星剔透的露珠。而一朵朵白色的花蕾俏皮地点缀其间。6个孩子依次排开蹲下,露茜让每个孩子将手轻轻抚在花蕾上,她自己也挑了个能抚摸花蕾的位置,然后向孩子们做了几个手势,——指指心,指指耳朵,闭上眼睛。于是,6个孩子顺从地照露茜的吩咐,安静地合上眼睛抚着睡莲花蕾。 ⑩不一会儿,太阳升起来了。一旁的杰夫瑞医生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些睡莲花竟是在阳光照耀的瞬间绽开的。在静谧的安宁里,他甚至能听见花瓣爆开时“叭”“叭”声,那是一种很轻微的震动的声音。如果不用心去“听”,即使正常的人也可能忽略掉。 孩子们抚摸着的花蕾一朵一朵地在阳光里绽开来,虽然他们闭着眼睛,但杰夫瑞医生肯定他们都能清晰地感觉到花开的瞬间。果然,那些孩子们惊喜极了,他们先是睁开眼睛仔细端详那些盛开的花朵,然后抑制不住地争相打着手语欢快地交流,连丹也不例外。 这时,露茜站起来,微笑着向孩子们打着手势,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 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 就一定可以听见 比划完 她特别用眼睛盯着丹。 丹回应了露茜一个热烈的手势,激动地扑过去和她拥抱。接着另外5个孩子也围拢,交叠着抱成一团儿。 是的,丹或许因为无法恢复听力有一点点难受,可痛苦很快就会过去,更重要的是他真的“听”懂了睡莲花开的声音。 目睹一切的杰夫瑞医生静静地站在一边,许久没有动。作为医生,他已经看惯了太多的伤心、无助乃至绝望,但现在,他却感慨得泪流满面。人们习惯于把他看作是创造奇迹的人,而实际上,这位平凡的露茜修女才是创造奇迹的人,她创造了医学无法达到的奇迹。 医学治疗即使在100年以后也依然会有无法突破的极限,但现在,睡莲花开的声音却能创造某些医学上无法创造的奇迹——让那不幸的失聪者学会用心去聆听世界,让他们在无声的岁月里保持对生活永不消退的信心。
(1)初读全文,短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写出来。
(2)细读全文,体会露茜让这些失聪的孩子去“听”睡莲花开的声音有什么特殊的用意?
(3)品读全文,谈谈露茜修女是一个怎样的人?写出你对她的评价。
(4)第⑧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体会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表达作用。
(5)结合全文体会第⑨段中画“——”的语句,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6)请你在第 段文字中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7)读后感悟。文中哪句话让你感动,先抄写下来,再写出使你感动的原因。
16.(30分) 同学们,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的心中,埋藏着怎样的成长故事?是某个人让你树立了远大的目标,是某件事让你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还是某句话激励你勇敢前行……请选择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书写规范,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不少于400字。
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答】A.有误,“娱乐”的“娱”应读yú。
B.有误,“铁锹”的“锹”应读qiāo。
C.正确。
D.有误,“钵子”的“钵”应读bō。
故选:C。
2.【答案】B
【解答】A.有误,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故“翻箱到柜”的“到”错误。
B.正确。
C.有误,阳光明媚:形容天气晴朗。
D.有误,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故“万不得己”的“己”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答】A.有误?这句话出自《孟子 告子上》?这里讨论的是一个人的学习效果。
B.有误,其一人专心致志。这句话也是出自《孟子 告子上》,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这里通过对比两个人学习态度的不同。
C.有误,及其日中如探汤?这句话出自《列子 汤问》,到了中午却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离得远就凉吗。
D.正确,及日中则如盘盂?这句话同样出自《列子 汤问》,到了中午却像盘盂一样小,离得近就显得大吗,强调观察角度对感知的影响。
A、B、C三项的朗读节奏划分都不正确.为是其智/弗若与?B,其一人/专心致志。C.日初出/沧沧凉凉,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故选:D。
4.【答案】B
【解答】从“大山都抖了三抖”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A.从“像个巨大的红宝石”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太阳”比作“红宝石”。
B.从“弹指一挥间”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C.从“跳舞”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D.从“沉睡的大地”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故选:B。
5.【答案】C
【解答】ABD正确。
C.错误。编排成长记录册时,再进行编排使用。
故选:C。
6.【答案】D
【解答】A.有误。《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
B.有误。《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以前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
C.有误。《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丹尼尔 笛福。
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答】A、B、C正确。
D.有误。习作时,在事情发展过程中。
故选:D。
8.【答案】B
【解答】A.有误,《玄秘塔碑》——柳公权
B.正确。
C.有误,《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
D.有误,《颜勤礼碑》——颜真卿
故选:B。
9.【答案】清脆 宽慰 依偎 绽放
【解答】故答案为:
清脆 宽慰 依偎 绽放
10.【答案】(1)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2)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3)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解答】(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故答案为:
(1)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2)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3)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
11.【答案】(1)读书须用意;
(2)子欲养而亲不待;
(3)路遥知马力;
(4)书到用时方恨少。
【解答】(1)“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读书时应该好好下一番苦功夫。
(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子女想赡养父母。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意思是:经过遥远的路途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比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太少。
故答案为:
(1)读书须用意;
(2)子欲养而亲不待;
(3)路遥知马力;
(4)书到用时方恨少。
12.【答案】(1)徘徊 如轻烟 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 初阳蒸融了 朱自清;
(2)思援弓缴而射之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解答】(1)选自朱自清的课文《匆匆》。
(2)选自古文《学弈》。
故答案为:
(1)徘徊 如轻烟 ,如薄雾 朱自清;
(2)思援弓缴而射之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13.【答案】(1)毛泽东 张思德;
(2)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
(3)全民族的解放;
(4)在革命斗争中,不仅要坚定信念和勇敢奋斗,还要注重团结和关爱同志,这样才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实现革命目标。
(5)B、A、D、C。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别题目类型:这是一道填空题。回忆课文信息:根据课文内容。确定答案:根据历史背景和课文内容。填写答案:所以。
(2)本题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内容理解与概括。查找关键词:先找出“死得其所”在文中的位置。解释词义:“死得其所”一般意思是死得有价值。结合文章内容: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就是死得其所,应填写“死得有价值。
(3)本题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识别题目类型:这是一道解释词义的题目。查找关键词:找到文中提到“共同的革命目标”的地方,这里的“共同的革命目标”是指大家共同努力争取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取得全民族的解放”,应填写“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识别题目类型:这是一道要求解释句子意义的题目,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结合文章内容: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于革命队伍内部团结互助的重视。撰写理解:理解句子时。
(5)本题考查衔接排序。识别题目类型:这是一道排序题。提取关键观点:首先需要从文章中提取出与选项对应的关键观点,说明目标明确是前提,文章提到了要“努力奋斗”,要付出实际行动,说明在奋斗过程中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文章提到了“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故答案为:
(1)毛泽东 张思德;
(2)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
(3)全民族的解放;
(4)在革命斗争中,不仅要坚定信念和勇敢奋斗,这样才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5)B、A、D、C。
14.【答案】(1)某校600名学生中,有380人践行了“光盘行动”,将午餐全部吃完;150人吃掉了大半;而剩余70人的午餐则剩下了较多。这表明大多数学生(约63%)能够较好地执行“光盘行动”,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存在食物浪费现象。
(2)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尝试着先少取一些,如果不够再加,这样可以减少浪费。”你知道吗?我们学校有很多同学都在努力实现“光盘”,一起加入吧,这不仅环保还体现尊重劳动者的成果。如果你觉得一个人难以做到,我们可以互相鼓励和支持,一起挑战“光盘”。
【解答】(1)考查了图表分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有380人践行了“光盘行动”;150人吃掉了大半。这表明大多数学生(约63%)能够较好地执行“光盘行动”。
(2)考查了劝告慰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可以采用温和而有建设性的方法进行劝说,尝试着先少取一些,这样可以减少浪费?我们学校有很多同学都在努力实现“光盘”,这不仅环保还体现尊重劳动者的成果,我们可以互相鼓励和支持。
故答案为:
(1)某校600名学生中,有380人践行了“光盘行动”;150人吃掉了大半。这表明大多数学生(约63%)能够较好地执行“光盘行动”。
(2)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尝试着先少取一些,这样可以减少浪费?我们学校有很多同学都在努力实现“光盘”,这不仅环保还体现尊重劳动者的成果,我们可以互相鼓励和支持。
15.【答案】(1)露茜修女带6个失聪的孩子到茵梦湖“听”睡莲花开的声音。
(2)露茜让这些失聪的孩子去“听”睡莲花开的声音,是为了让他们明白,听到并不仅仅是通过耳朵,也可以通过心和其他感官来实现。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时也让他们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去感知和理解世界。
(3)露茜修女是一个心地善良、性情开朗、富有智慧的人。她对孩子们充满了关爱,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尽力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她懂得用心去感知世界,也教会了孩子们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体验世界。
(4)第⑧段主要描写了描写了露茜修女和孩子们在湖边的情景。为下文孩子们静心地“听”睡莲花开的声音创设一个优美静谧的氛围。
(5)这句话运用优美的笔触、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睡莲的美丽;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花蕾的俏皮,表现了睡莲之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6)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比划完,她特别用眼睛盯着丹。
(7)文中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他们的耳朵听不到花开的声音,但他们的内心却能感受到那种美妙的震动。”这句话让我感动的原因是,它揭示了露茜修女的教育理念:听到并不仅仅是通过耳朵,也可以通过心和其他感官来实现。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去感知和理解世界,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就能发现世界的美好。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概括。短文的主要人物是露茜修女和六个失聪的孤儿。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孩子们理解,他们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感知世界。
(2)本题考查对细节的理解和分析。根据第12段“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比划完她特别用眼睛盯着丹”可知,听到并不仅仅是通过耳朵。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同时也让他们理解。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第四段“宣布治疗结果前夕?也许在适当的场合说出真相。’”可知;根据第 段“露茜站起来,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可知、富有智慧的人,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她懂得用心去感知世界。
(4)本题考查段落内容概括及作用分析。抓住“湖边”“晨曦”“水天之间”可以看出这是环境描写。通过“一点一点”“渐渐”“啾啾”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环境的安静。
(5)本题考查句子作用分析。这句话运用优美的笔触;根据“俏皮”这个词语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蕾的俏皮和睡莲之美
“听”睡莲花开的声音作铺垫。
(6)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提示语“告诉”在前面;“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比划完”一句话未结束用逗号,而且是陈述句。
(7)本题考查情感理解和表达。认真阅读文章,并说出理由即可。
示例:他们的耳朵听不到花开的声音,但他们的内心却能感受到那种美妙的震动。
原因:它揭示了露茜修女的教育理念:听到并不仅仅是通过耳朵,也可以通过心和其他感官来实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去感知和理解世界,就能发现世界的美好。
故答案为:
(1)露茜修女带6个失聪的孩子到茵梦湖“听”睡莲花开的声音。
(2)露茜让这些失聪的孩子去“听”睡莲花开的声音,是为了让他们明白,也可以通过心和其他感官来实现,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世界的丰富多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去感知和理解世界。
(3)露茜修女是一个心地善良、性情开朗。她对孩子们充满了关爱,尽力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也教会了孩子们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体验世界。
(4)第⑧段主要描写了描写了露茜修女和孩子们在湖边的情景。为下文孩子们静心地“听”睡莲花开的声音创设一个优美静谧的氛围。
(5)这句话运用优美的笔触、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睡莲的美丽,生动形象地写花蕾的俏皮,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6)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比划完。
(7)文中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他们的耳朵听不到花开的声音,但他们的内心却能感受到那种美妙的震动,它揭示了露茜修女的教育理念:听到并不仅仅是通过耳朵。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
16.【答案】
难忘的那一刻
小学六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在这段美好的岁月里,有一个人给予了我无尽的温暖和力量,她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李老师。
记得那是五年级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突然下滑,尤其是语文成绩。每次考试都不理想,这让我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那时的我,常常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默默地看着窗外的风景,心里却充满了迷茫和困惑。
李老师很快注意到了我的变化。一天放学后,她把我叫到办公室,温和地问我:“最近怎么了?看你上课总是心不在焉的。”我低着头,不敢直视她的眼睛,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
李老师没有急着催促我回答,而是耐心地等待着。终于,我鼓起勇气,向她倾诉了我的烦恼。我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总是学不进去,每次考试都很差,我觉得自己很没用。”
李老师听后,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别灰心,每个人都会有低谷的时候。关键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努力去解决它。”她拿出我的试卷,一道题一道题地帮我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教给了我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
那天晚上,我回到家,按照李老师的方法开始复习。我发现,其实很多题目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用心去思考,问题总能迎刃而解。渐渐地,我的自信心又回来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老师一直关注着我的进步。每当我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她都会及时给予我鼓励和表扬。她的微笑和肯定,成为了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的语文成绩终于有了显著的提高。当我拿着成绩单去找李老师时,她欣慰地笑了,说:“你看,只要你肯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力量。李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不仅让我重拾了信心,也让我明白了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但李老师的教诲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她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不断前行。无论未来的道路多么坎坷,我都将以她为榜样,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
【解答】范文:
难忘的那一刻
小学六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在这段美好的岁月里,她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李老师。
记得那是五年级的时候,尤其是语文成绩,这让我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常常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心里却充满了迷茫和困惑。
李老师很快注意到了我的变化,她把我叫到办公室?看你上课总是心不在焉的,不敢直视她的眼睛。
李老师没有急着催促我回答。终于,向她倾诉了我的烦恼,最近总是学不进去,我觉得自己很没用。”
李老师听后,说:“别灰心。关键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她拿出我的试卷,并教给了我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
那天晚上,按照李老师的方法开始复习,其实很多题目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难,问题总能迎刃而解,我的自信心又回来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当我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她的微笑和肯定。
期末考试的时候。当我拿着成绩单去找李老师时,说:“你看,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那一刻。李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也让我明白了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她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无论未来的道路多么坎坷,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