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松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松鼠》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3 20:0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松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认识“驯、矫”等 8 个生字,会写“鼠、秀”等 11 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 18 个词语。
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写,积累语言。
能仿照课文第 4 自然段写一段话,介绍一种动物的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松鼠的特点,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写。
学习作者有条理地介绍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仿写练习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松鼠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走进教室,亲切地与同学们打招呼。
教师神秘地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位神秘的小客人。”然后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松鼠的大致轮廓。
教师提问:“大家猜猜看,这可能是什么动物呀?”
同学们开始猜测,有的说兔子,有的说狐狸。
教师笑着摇摇头,然后在轮廓上补充一些细节,比如大大的尾巴、小巧的爪子。
再次提问:“现在再猜猜呢?”
这时,有同学喊道:“是松鼠!”
教师高兴地说:“没错,就是松鼠!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松鼠的课文,去看看作者笔下的松鼠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
学生开始朗读课文,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朗读情况。
朗读结束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或黑板出示生字词:“驯良、矫健、蛰伏、榛子、榉实、苔藓、狭窄、勉强”等。
教师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强调读音易错的字,如“驯”读“xùn”,不读“xún”;“蛰”读“zhé”,不读“zhí”。
请学生个别认读生字词,教师及时纠正读音。
理解词语意思。
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举例、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驯良”这个词,可以结合课文中“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这句话,让学生理解“驯良”是指松鼠性格温顺善良。
再如,“蛰伏”这个词,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动物冬眠的图片,让学生明白“蛰伏”就是指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教师进行抽测,确保学生掌握生字词。
指导书写生字。
教师重点指导“鼠、秀、窝、勉”等字的写法,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强调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书写姿势和笔画错误。
(三)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初读了课文,也学习了生字词。现在,请大家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围绕松鼠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
默读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学生代表发言,可能会提到松鼠的外形、活动、行为、搭窝、生育等方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或通过多媒体逐步展示并总结:
外形:包括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等方面的特点。
活动:介绍松鼠在树林中的活动范围和时间。
行为:如警觉、聪明等特点。
搭窝:描述松鼠搭窝的过程和窝的特点。
生育:提及松鼠的繁殖情况。
教师进一步引导:“那作者在介绍这些内容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先后顺序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作者按照先介绍松鼠的外形,再依次介绍它的活动、行为、搭窝和生育的顺序来写的,这样的写作顺序让文章条理非常清晰。”
教师提问:“通过对这些方面的了解,你觉得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总体印象?”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松鼠的总体感受,如可爱、聪明、有趣等。
(四)精读课文,了解松鼠的外形
教师引导:“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精读课文中描写松鼠外形的部分,仔细感受松鼠的独特魅力。请大家找出相关的段落或语句。”
学生开始阅读并寻找,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找到相关段落(通常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后,教师请学生朗读。
教师提问:“在这段描写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了松鼠的外形?”
学生回答,如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等方面。
教师进一步追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部位的呢?请大家画出相关的词句。”
学生再次阅读并勾画,然后回答。比如“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词句:“大家看,‘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这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感受到松鼠的可爱和灵动。”
教师继续引导:“那‘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回答:“比喻,把尾巴比作帽缨。”
教师总结:“对,通过这样的比喻,让我们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了松鼠尾巴的美丽。那从这些描写中,我们能总结出松鼠外形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漂亮、可爱。”
教师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对松鼠外形的喜爱之情,再来读一读这段描写。”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师总结:“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对松鼠的外形有了清晰而生动的认识。作者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只可爱漂亮的松鼠。”
(五)指导书写
教师在黑板上或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书写的生字,如“鼠、秀、玲、珑、歇、窝、滑、拾、狭、勉、梳”。
教师先带领学生观察每个生字的结构特点,如“鼠”字是上下结构,“秀”字是上下结构,“玲、珑”是左右结构等。
对于一些容易写错或写得不好看的字,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比如“鼠”字,笔顺比较复杂,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鼠’字上面是一个‘臼’,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横、横,下面有多个笔画,要注意写紧凑。”
再如“窝”字,上窄下宽,中间部分要写得扁一些,教师强调:“宝盖头要写得宽一点,盖住下面的部分,‘口’和‘内’要写得紧凑。”
教师在黑板上按照正确的笔顺和规范的字体进行示范书写,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每个字的写法。
学生拿出练习本,先在空中用手指比划书写,感受笔画的走势和顺序。
然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书写,每个生字写 3 - 5 遍。
教师在学生书写过程中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坐姿、握笔姿势以及书写错误。
挑选部分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展示,先让学生自己评价,然后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再次进行示范和强调,让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教师在上课伊始,微笑着与同学们交流:“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可爱的松鼠,还记得这篇课文都讲了关于松鼠的哪些内容吗?”
请几位同学回顾上节课所学,可能会提到松鼠的外形、活动、行为、搭窝、生育等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大家说得都很不错!上节课我们对松鼠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那这节课,让我们更深入地走进松鼠的世界。”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松鼠相关的图片或者简短的视频,唤起学生的记忆。
教师提问:“看着这些可爱的松鼠,谁能说一说松鼠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如“松鼠的尾巴很漂亮”“松鼠很机灵”等。
教师总结过渡:“大家说得都很精彩!那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探索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松鼠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展现给我们的。”
(二)学习松鼠的活动、行为、搭窝和生育
教师引导:“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松鼠的外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松鼠的生活,一起来学习它的活动、行为、搭窝和生育。请大家默读课文中相关的段落,找出关键的语句来概括。”
学生开始默读,教师巡视并指导。
学习松鼠的活动
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松鼠的活动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回答,可能会提到“松鼠在树上活动,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等。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满树林里跑”体现出松鼠活动的范围广、速度快。
学习松鼠的行为
教师接着问:“那松鼠的行为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学生可能会找到“松鼠十分警觉,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等语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十分警觉”这个词,感受松鼠的机灵敏捷。
学习松鼠的搭窝
教师展示松鼠搭窝的图片或相关视频,然后提问:“松鼠是怎么搭窝的?”
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搭窝的语句,如“松鼠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松鼠搭窝的精心和巧妙,感受作者描写的细致。
学习松鼠的生育
教师引导:“那松鼠的生育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找到相关语句“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松鼠的生活习性。松鼠的活动敏捷,行为警觉,搭窝精心,生育规律。作者用生动准确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松鼠的这些特点。”
教师提问:“在这些内容的描写中,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特别生动有趣?找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生动有趣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感受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写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松鼠的活动、行为、搭窝和生育有了深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一下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师提问:“大家想一想,作者在介绍松鼠的时候,语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和总结。
展示文中准确说明的语句,如“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让学生体会这种表达的准确性。
教师讲解:“‘通常’这个词用得很准确,它表明大多数情况下松鼠一胎生三四个,但不排除有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再展示文中生动描写的语句,如“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让学生感受其生动性。
教师引导:“这里用‘跳来跳去’‘连蹦带跳’等词语,把松鼠的活泼机灵写得活灵活现,仿佛松鼠就在我们眼前一样。”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准确的说明让我们获取了关于松鼠的科学知识,而生动的描写则让松鼠的形象更加鲜活、可爱,让我们更容易喜欢上松鼠。这样的写作手法,既传达了科学信息,又充满了趣味。”
教师再次让学生朗读文中精彩的语句,加深对准确说明和生动描写的感受。
布置一个小练笔:“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仿照课文的写法,既要准确地介绍它的特点,又要写得生动有趣。”
(四)仿写练习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刚刚感受到了作者对松鼠精彩的描写,现在轮到你们大显身手啦。让我们仿照课文的写法,来写一写一种动物。”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如兔子、猫、狗等,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描写的动物。
教师以兔子为例,和学生一起分析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比如兔子的外形(耳朵、眼睛、尾巴、毛色等)、活动特点(跳跃、奔跑)、生活习性(食性、居住环境)等。
教师提醒学生在描写时,要注意运用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
写作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自己的作品,小组成员互相倾听,并提出修改意见。
小组交流结束后,选择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
被展示作品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仿写,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从内容的准确性、描写的生动性、语言的流畅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改进的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同时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强调和指导。
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完善。
(五)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松鼠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回顾松鼠的外形、活动、行为、搭窝和生育等方面的特点。
教师进一步提问:“在介绍这些内容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学生思考后回答,提到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教师总结:“没错,作者通过准确的说明,让我们了解了松鼠的科学知识;又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把松鼠的可爱、机灵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松鼠的一举一动。这种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对松鼠有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可能会表达对松鼠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师因势利导:“是啊,松鼠是如此的可爱和有趣。我们不仅要欣赏它、喜爱它,更要学会保护像松鼠这样的小动物,让它们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教师再次强调:“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多观察、多思考,用我们学到的写作方法,去描绘更多美好的事物。”
(六)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松鼠》这篇课文,我们对松鼠有了深入的了解。其实,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动物等待我们去发现。”
展示其他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如猴子、大象、长颈鹿等,并简单介绍它们的一些特点。
教师提问:“你们还想了解哪些动物呢?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动物。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小组想要了解的动物。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推荐相关的书籍、纪录片或科普文章,如《动物世界》《昆虫记》等,鼓励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和观看,以获取更多关于动物的知识。
组织学生开展“动物知识小竞赛”活动。教师提前准备一些与动物相关的问题,如动物的习性、特点、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回答问题,累计得分。
竞赛结束后,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拓展延伸,我们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又增添了许多。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继续探索动物的奥秘,增长知识,同时也要更加关爱动物,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六、作业布置
(一)基础巩固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每个抄写 3 遍,并听写 1 遍,确保能够正确书写。
背诵课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生动的段落。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一篇关于其他动物的科普文章,如《燕子》《海豚》等,并概括其主要内容和动物的特点。
对比所读文章与《松鼠》在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上的异同,简单写一写你的感受。
(三)写作训练
仿照《松鼠》的写作手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小短文,介绍它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要求语言生动形象。
观察一种动物的活动,并用一段话记录下来,注意运用准确的动词和生动的形容词。
(四)实践活动
制作一张关于松鼠的知识卡片,包括松鼠的分类、分布、生活习性等信息,可以配上自己画的松鼠图画或者从网上搜集的图片。
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松鼠的特点,分享你在这篇课文中学到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
在完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松鼠》的教学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优点和不足之处。
【优点】
教学目标明确
在教学设计中,我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这些目标展开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讨论,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运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仿写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关注语言表达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写,通过分析语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借鉴。
【不足之处】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
在某些教学环节,如小组讨论和学生发言环节,时间花费过长,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有些仓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仿写练习和展示。
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教学中,虽然设计了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但对于个别学习能力较弱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关注不够,没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拓展延伸不够深入
在拓展延伸环节,只是简单地推荐了一些书籍和文章,让学生课后自主阅读,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引导和讨论,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对拓展内容缺乏兴趣。
评价方式不够多元化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缺少学生自评和互评,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做出以下改进:
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各项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采取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的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拓展延伸环节要设计得更加丰富和有趣,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效手段。
总之,通过对《松鼠》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我将不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