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3 20:0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两个生宇,会写“梁、诣、禽”三个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 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3、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待客有礼,体会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在生活中,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逗人一笑吗?
预设:(讲笑话)。
这不,我们的学校就要举行幽默故事大赛,讲出你收集到的轻松又有智慧光芒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那用文言文来讲故事,你们试过吗?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篇幽默风趣的文言文故事,就选自这本书中,书中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位少年。是谁的孩子?
预设:(杨氏)
活动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1.请学生读课文,出示文中出现的两个多音字,在这里是谁为谁设果?
预设:(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
2.出示句子,请学生读句子,并标注停顿,解释字义。
3. 回顾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预设1: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插图)。
预设2:(我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我还有补充,我认为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
预设3:(可以用运用注释)
4. 结合之前所学到的方法,选用适当的方法来读懂文言文的意思
5.师生合作接龙共同理解文言文意思
6.学生完整复述此篇课文的意思
7.再读课文
活动三、精读课文,品读“聪惠”
1.文中的杨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预设1:(十分的聪明)
预设2:(甚聪惠):【板书贴:甚聪惠】
2.理解“惠”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预设:(在文中注释当中是和我们现在智慧的慧相同)
教师讲解另一个意思,在字典中 “惠”还有仁爱,有礼貌的意思。
3.你们对杨氏子的聪慧又赏识多少呢?那杨氏子的礼貌和机智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默读课文圈画出表现杨氏子聪慧的相关词句,并用下面的句式来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1:(我找到的句子是 儿应声答曰,我从应声答曰中,看出杨氏子他的反应迅速):
预设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预设3:(请大家跟我看到第3句话,这里,他写出来了杨氏之子,他看到客人来了,就主动的去拿水果,这里突出了杨氏之子的礼貌,:
4.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跨越千年,来重温当时的对话场景。想一想,在这样的场景下,他 们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同学们借助共学单上的导图,来尝试走进人物的内心。
预设1:(孔君平看到了杨梅,就想到杨氏之子的杨和杨梅是一样的。他想表达的意思是,杨是杨氏之子,你和杨梅的杨一模一样):
预设2:(因为孔君平跟杨氏子开玩笑)。
预设3:(我认为他是因为之前听说过杨氏之子甚聪惠,今天来拜访主要是想测试,想要看看杨氏子是不是真的像传言中所说的那样)。
预设4:(杨氏子听出了孔君平用姓氏开玩笑,于是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用孔雀来回应他)。
杨氏子不仅听懂了孔君平的言表之意,更听出了他的话外之音。【板书:善听】可真是 善听。
5.于是,杨氏子应声答道,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世子真是这样生硬的回答的吗?
预设:(不是,前面还有一个“未闻”)。
杨氏子明明可以按照孔君平的思路这样回答,为什么又加了一个未闻呢?他又想到了什么?
预设:(他又想到孔君平是夫子,于是用反问的语气来回应),
6.介绍孔君平。面对这样一位有身份,又是自己长辈,还是自己父亲朋友的这样一个人,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就更要注重,回答的语气。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再来答一答好不好?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7.杨氏子的话外音,你们听出来了吗?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预设:(我认为杨氏子的意思是,既然孔雀并不是夫子家的家禽,那么杨梅也不是我们家的水果)
8.运用关联词来理解句意。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水果)。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表达,谁来试一试?(因为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所以杨梅也不是我们家的水果),
我们的杨氏子,是多么的聪慧呀,聪慧之人善于巧妙圆场,既委婉有礼,又让孔君平哑口无言,这回答堪称妙答。【板书:妙答】
9.游戏拓展,加深理解。
(1)如果来的不是孔君平,而是李君平,你又该怎么答呢?
预设(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
(2)如果是柳君平,我们还可以说。
预设(未闻柳树是你家的树)您家我们可以给他换个称呼。(夫子家),这样就更有礼貌了。
(3)如果是黄君平,我们还可以说。
预设(未闻黄桃是夫子家果)。。
10.熟读成诵
11.用文言文来讲讲这个故事
活动四、拓展延伸,延续“聪惠”
学习《小时了了》,想一想,孔文举的聪慧又体现在哪里?
预设1:(我从孔文举年十岁,人皆夸,这里感受出了孔文举很聪明,)
预设2:(“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必当了了”。我从韪和孔文举的对话中,看出了孔君平是十分聪明并且十分迅速的答出了对话)
孔文举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他听懂了陈伟的言外之意了吗?
预设: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是小时候的聪明,长大了未必很聪明。而孔文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意思是。你小的时候肯定非常聪明,这句话呢风趣的反驳了陈韪说的这句话),
教师小结
通过杨氏之子和小时了了这两篇文言文,我们就感受到了,故事的风趣幽默,也感受到了他们的言语智慧【板书贴:言语智慧】。
同学们,善听是一种修养,而妙答则是一种能力,他们风趣幽默的语言,不正是智慧的闪现?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生读)。
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在我们的校园故事大赛的时候,也可以收集一些我们平时的幽默小故事,还可以到我们的古典书籍中去寻找这些耐人寻味的文言文小故事呢。
老师更希望大家能以本节课为起点。打开我们中国古典书籍的大门。每一部典籍都凝聚着新人的心血与智慧,他们世代守护,薪火相传。走进典籍,我们就知道生命该通往何处,就知道我们的脚步该迈向何方。同学们,英雄自古出少年,江山带有才人出。希望我们以全新的方式读懂典籍,让典籍中的文字活起来。老师更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成为言谈间流露风趣与幽默,举止间尽显风度和智慧的谦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