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平面与平面垂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5.2平面与平面垂直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7-13 17:0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立体几何初步
6.5.2 直线与平面垂直(2)
1.使学生经历探索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过程,初步掌握定理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感受化归、类比等思维方法;
3.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交流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一、新课导入
情境:(1)为什么教室的门转到任何位置时,门所在的平面都与地面垂直?
(2)如果你是一名质检员,你会怎样去判断一面墙与地面是否垂直呢?
这两个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两个平面垂直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如何判断两个平面垂直。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给学生以面面垂直的直观印象,引出对面面垂直判定的思考.
二、新知探究
问题1:我们知道,在长方体中,相邻两个面是互相垂直的,你能用二面角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吗?
分析:如图,长方体ABCD-A′B′C′D′中,我们以平面ABCD和平面CDD′C′为例来探究.
追问1:平面ABCD和平面CDD′C′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是?
答案:∠BCC′(或∠ADD′).
追问2:所求二面角是否为直二面角?
答案:是的.故长方体中相邻的两个面都是互相垂直的.
问题2:将正方形ABCD沿着对角线BD折起,如何使得平面ABD与平面CBD垂直?
分析:要使面面垂直,只需平面ABD和平面CBD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角即可.
追问1:如何构造二面角的平面角?
答案:连接AC交BD于点O,可得AO、CO都与BD垂直,则当正方形折起时,∠AOC即平面ABD与平面CB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追问2:如何使∠AOC为直角?
答案:AO⊥CO即可.
追问3:此时AO与平面CBD是什么位置关系?
答案:垂直.
.
问题3:事实上,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用一端系有铅锤的线来检查墙面与地面是否垂直.系有铅锤的线是垂直于地面的,如果系有铅锤的线紧贴墙面,就说明墙面垂直于地面. 这种判断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猜想: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
下面证明猜想的正确性:
已知:如图,.
求证:.
证明:假设,∵,∴.
在平面内过点B作直线,
则∠ABC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而AB⊥BC,故是直二面角,
∴.
由此,我们就得到了: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
符号语言:若,则.
追问2: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教室的门转到任何位置时,门所在的平面都与地面垂直吗?
答案:不管门如何旋转,门所在的平面始终经过地面的垂线(门轴所在的直线),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门所在的平面始终与底面垂直.
我们知道,可以通过“线线垂直”判定“线面垂直”;可以通过“线面垂直的定义”得到“线线垂直”;可以通过“线面垂直”判定“面面垂直”;同时“面面垂直的性质”得到“线面垂直”.这种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相互转化,是解决空间图形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概念巩固】
思考: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1)若∥,则;
(2)若,则;
(3)经过已知平面的垂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答案:(1)正确,理由如下:
∵∥,∴内必存在一条直线∥.
又,∴.又,∴.
(2)正确,理由如下:∵,∴∥或b .
又,∴结合(1)中结论可得.
错误.理由如下:
不妨设平面的垂线为,显然,过直线的平面有无数个.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过直线的平面都与平面垂直,故命题错误.
三、应用举例
例1 如图,在四棱柱ABCD-A′B′C′D′中,四个侧面都是矩形.
求证:平面BB′C′C⊥平面ABCD.
证明:∵四边形BB′C′C是矩形,∴CC′⊥BC.
同理可得CC′⊥CD.
又BC∩CD=C,BC、CD 平面ABCD,
∴CC′⊥平面ABCD.
又CC′ 平面BB′C′C,∴平面BB′C′C⊥平面ABCD.
例2 如图,在四面体A′-ABC中,A′A⊥平面ABC,AB⊥BC,且AA′=AB.
(1)四面体中有几组互相垂直的平面?
(2)求二面角A-A′B-C和A′-BC-A的大小.
解:(1)∵A′A⊥平面ABC,A′A 平面A′AB,
∴平面A′AB⊥平面ABC,同理平面A′AC⊥平面ABC.
∵A′A⊥平面ABC,BC 平面ABC,∴A′A⊥BC.
又AB⊥BC,A′A 平面A′AB,AB 平面A′AB,A′A∩AB=A,
∴BC⊥平面A′AB.∵BC 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AB.
故四面体中互相垂直的平面为:
平面A′AB⊥平面ABC,平面A′AC⊥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AB.
(2)由(1)知,平面A′BC⊥平面A′AB,
∴二面角A-A′B-C为90°.
∵BC⊥平面A′AB,∴A′B⊥BC.
又AB⊥BC,∴∠A′BA是二面角A′-BC-A的平面角.
在Rt△A′AB中,A′A=AB,
∴∠A′BA=45°,即二面角A′-BC-A为45°.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熟悉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解题思路,并提醒学生注意判定定理的注意事项和解题步骤.
四、课堂练习
1.已知,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有如下四个命题:
①若,则∥; ②若∥,则;
③若∥,m⊥,,则⊥; ④若,∥,则∥.
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有 .
2.一个三棱锥的四个面中最多有 对面面垂直.
3.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O是正方形的中心,PO⊥底面ABCD,E是PC的中点.
求证:(1)PA∥平面BDE;(2)平面PAC⊥平面PBD.
4.如图,正三棱柱ABC-A′B′C′中,AB=4,AA′=,M、N分别是A′C′、AC的中点,E在侧棱AA′上,且A′E=2EA,求证:平面MEB⊥平面BEN.
参考答案:
1.答案②③.
①若,则∥或 ,①错误;
②∵∥,∴,又,∴,②正确;
③∵∥,m⊥,∴,又,∴,③正确;
④若,∥,则∥或、异面,④错误.
故真命题有②③.
2.答案为:3.
如图,∠ABD=∠ABC=∠CBD=90°,
∵AB⊥BC,AB⊥BD,BC∩BD=B,BC、BD 平面BDC,
∴AB⊥平面BDC,又AB 平面ABC,
∴平面ABC⊥平面BDC,
同理可得平面ABC⊥平面ABD,平面ABD⊥平面BDC.
假设平面ABC⊥平面ADC,过D做DM⊥AB,垂足为M,
∴DM⊥平面ABC,又BD⊥平面ABC,∴DM∥BD,显然不成立,
故假设不成立,平面ABC与平面ADC不垂直,
同理,平面ADC与其他平面也不垂直,故一个三棱锥的四个面中最多有3对面面垂直.
3.(1)连接AC、OE,
∵底面ABCD是正方形,
∴AC与BD交于中心O点,O为AC、BD中点.
又点E是PC的中点,∴OE∥AP.
又OE 平面BDE,AP平面BDE,
∴PA∥平面BDE.
(2)∵PO⊥平面ABCD,∴PO⊥AC.
∵底面ABCD是正方形,∴AC⊥BD.
又AC 平面PAC,PO 平面PAC,PO∩AC=O,
∴BD⊥平面PAC.
又BD 平面PBD,∴平面PAC⊥平面PBD.
4.在正三棱锥中,∵M、N分别是A′C′、AC的中点,
∴MN=AA′=,BN⊥AC,A′M=AN=2,
又平面ACC′A′⊥平面ABC,∴BN⊥平面ACC′A′,∴BN⊥EM.
∵,,
∴,∴EM⊥EN,
又EN∩BN=N,EN、BN 平面BEN,∴EM⊥平面BEN,
又EM 平面MEB,∴平面MEB⊥平面BEN.
五、课堂小结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符号语言:若,则.
我们知道,可以通过“线线垂直”判定“线面垂直”;可以通过“线面垂直的定义”得到“线线垂直”;可以通过“线面垂直”判定“面面垂直”;同时“面面垂直的性质”得到“线面垂直”.这种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相互转化,是解决空间图形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235页习题6-5A组第4、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