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声声慢》课件 (共4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3《声声慢》课件 (共4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3 13:4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你知道她是谁吗?
导入新课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其诗词大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
掌握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内涵,学会抓住意象品味诗歌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
品味语言,把握诗词中的意境,以及李清照的婉约风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
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的内涵。
教学目标
二、作家作品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被誉为“婉约正宗”,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与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
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二、作家作品
二、作家作品
李清照现存诗作近50首,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南渡前: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婉约词派的代表,其词被称为易安体。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常常在一起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因此,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情感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词风真挚细腻、委婉动人。
二、作家作品
李清照的人生经历
但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汴京失守,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因此,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充满了浓重的哀愁。
二、作家作品
李清照的人生经历
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人在楼上”“寒松叹”“凤求凰”等。此调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词。此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代表作品有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解题
三、故事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三、故事背景
四、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听读正音」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五、文本研读
五、文本研读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原文探究
五、文本研读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让人凄凄惨惨戚戚。忽寒忽暖季节,最难调养安息。喝三两杯淡酒,怎么抵得住晚上风急?正伤心的时候,大雁过去了,它却是我旧日的相识。
原文探究
五、文本研读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原文探究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著:亦写作“着”。
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五、文本研读
菊花谢落,满地堆积,憔悴枯黄,如今有谁还会来摘?守着窗户,一个人怎么能捱到天黑?更加上细雨落在梧桐叶上,到黄昏还点点滴滴不停息。这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原文探究
五、文本研读

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请找出《声声慢》中的“词眼”。
原文探究
五、文本研读
原文探究
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愁”的?
1、直抒胸臆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五、文本研读
原文探究
在这首词里,首句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高考链接
原文探究
答题步骤:
①抓住突出的艺术手法简析;析手法
②解读诗句内涵,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释句意
③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明作用
鉴赏诗句(炼句型题)的步骤方法:
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②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五、文本研读
原文探究
叠词的作用:
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2.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在这首词里,首句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五、文本研读
原文探究
悲伤满怀,孤寂哀愁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寻觅无果,若有所失
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动作
环境
心情
五、文本研读
原文探究
1.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开头七组叠词可否换成”寻觅、冷清、凄惨”?说说叠词有何作用?
2、增强情感。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3、渲染凄惨愁苦的氛围。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
五、文本研读
原文探究
围绕“愁”,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愁”
淡酒
秋风
黄花
过雁
梧桐
细雨
五、文本研读
“三杯两盏淡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酒是愁的象征
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词人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一个“淡”字, 表明词人晚年的境况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五、文本研读
“怎敌他,晚来风急”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渲染愁情
五、文本研读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候鸟
信使
大雁在诗词中有何特殊含义?
雁过也”中的“雁” ,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常常见到的,所以说“旧时相识”。“雁”是信使,它让词人回想起当年和丈夫鸿雁传书的日子,更增添了词人心中的无限凄凉。如今,丈夫已逝,谁再给她捎信 她又捎信给谁呢 睹物思人,雁是人非,更感绝望和悲哀。
五、文本研读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黄花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同时是孤独愁情的寄托
五、文本研读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梧桐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一叶知秋, 梧桐是衰愁的象征;秋雨绵绵,落在叶上,打在心上,雨也是哀伤、愁思的象征。这几句渲染了满目凄凉、满耳苦雨声的凄苦的气氛。
五、文本研读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细雨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五、文本研读
原文探究
淡酒
秋风
秋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象征愁
渲染愁情
象征离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
憔悴的容颜,孤独愁情的寄托
哀伤、愁思(丝)的象征
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五、文本研读
原文探究
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愁苦的意境。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五、文本研读
原文探究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以愁作结,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词人为什么这么“愁”?
五、文本研读
知人论世: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 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 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 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 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 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
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 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五、文本研读
原文探究
试分析“愁”的内涵?
丧夫之痛

亡国之恨
颠沛之苦
故国之思
孀居之悲
六、本课总结
六、本课总结
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词人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以寄寓家国之痛、故土之思。
七、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1、背诵《声声慢》
2、收集有关写“愁”的诗句,并分析其有何妙用。(不少于五句,下节课分享)
感谢观看
下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