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豪情三国,英雄辈出
许劭曾评价三国里一个人物——“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也说此人“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此为何人?
导入激趣
曹操
短歌行
(预习)
曹操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把握本诗基础知识
疏通文意,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标出疑难。
预习任务一:
了解曹操
建安风骨
歌行体
写作背景
识作者——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曹操(155- 220),即“魏武帝”。 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 ,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作为军事家,指挥了官渡之战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 ,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 。有反映 和 的《蒿(hāo)里行》,有反映 的《短歌行》,有 的《观沧海》和 的《龟虽寿》等。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yè)下,公讌唱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文人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 的繁荣。
孟德
三国
横槊赋诗
苍劲悲凉
战乱 民生疾苦
个人政治抱负
写景
抒情
建安文学
知识
拓展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所呈现的 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 、 、 )、“七子”( 、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 传统,普遍采用 形式,以 而著称,并具有 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 尊为典范。“风骨”是古代文艺理论术语,源于汉末魏晋人物品鉴用语。魏晋风骨盛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两笔。
俊爽刚健
曹操 曹丕 曹植
孔融
现实主义
五言
风骨遒劲(qiú jìnɡ )
慷慨悲凉
明文体
歌行体
“短歌行”是乐府《平调曲》名,因其声调短促,故名。多用于宴会上唱的乐曲。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伴读]你还能举出歌行体的诗作吗
歌/行/吟/谣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设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一《短歌行》。
本诗表达了曹操希望能够 、完成 大业的雄心壮志。“ , ”即为明证。
知背景
延揽人才
统一天下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预习任务二:
记字音
明字义
通文意
任务二:基础知识
字音标记在课本上,齐读课文及注释一遍
①譬如( ) ②子衿( )
③呦呦( ) ④可掇( )
⑤越陌度阡( )( )
⑥契阔( ) ⑦谈讌( )
⑧三匝( ) ⑨吐哺( )
pì
jīn
yōu
duō
m
qiān
qì
yàn
zā
bǔ
任务三:再读全诗,梳理大意
利用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诗意,回答下列问题。
(1)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或者说,诗眼就是指在诗歌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关键字。“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试分析,《短歌行》的诗眼是什么?
忧
(2)《短歌行》每8句为一个部分,可分为四个部分。请分别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第一层:诗人 ,以悲凉的情调感叹 , 。
第二层:诗人抒发自己对 的渴望,表明自己得到定会 。
第三层:诗人继续写对 的渴望,道出“ ”的原因
第四层:表明诗人 、 、 的态度。
借酒抒情
时光易逝
人生短暂
贤才
礼遇嘉宾
贤才
忧思
虚心纳士 竭尽诚心 不遗余力
短
歌
行
魏·
曹
操
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体会本诗运用典故抒情的表达技巧,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朗读指导:
1、二二节拍 。
2、声音洪亮,慷慨悲凉。
任务探究一:
总览全诗,思考“忧”在何处?(有哪些忧愁?)
01.
诗言志,结合诗人的忧,说说诗人的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02.
第一节
一忧: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无实际意义
以何:宾语前置
相传最早造酒的人,借代:代酒
明确:
人生几何
苦
忧思
忧
何以解忧?
、、
第二节
二忧:贤才难得
明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艾蒿
沉思吟味
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青青子衿——希望贤才主动投奔
曹操将如何对待人才?
呦呦鹿鸣——必将礼遇、重视贤才
第二节
三忧:贤才不够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面对满座嘉宾诗人为何还忧?
是更深层次的忧。此处忧贤才不够多,诗人用月比喻人才,发出深情的呼唤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虽然有贤才来投,但自己要完成一统天下的伟大事业需要更多的人才。
第二节
四忧 功业未就
明确:
根源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通“餍”,满足
诗言志,结合诗人的忧,说说诗人的志?
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试找诗句作分析评价。
忧
人生苦短
求贤不得
功业未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志
任务二:艺术手法(用典)
诗句 典故出处 作用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杜康,中国酿酒鼻祖
《诗经·郑风·子衿》
《诗经·小雅·鹿鸣》
《管子·形势解》
《史记·鲁周公世家》
指作者借酒浇愁
表达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表达了作者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贤才的心情
以周公自比,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的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
任务二:艺术手法(比兴)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歌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类似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连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以此起兴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
小结:
本诗善于运用用典、比兴的艺术手法,体现了曹操建功立业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抒发了曹操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和求贤若渴、慷慨激昂的宏伟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