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达标
一 积累运用(39 分)
请在田字格里书写下面的汉字, 做到横平竖直、撇捺舒展。(5 分)
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挑选(tiāo) 挑促织(tiǎo)
B. 缤纷(bīng) 增加(zēng)
C. 歌曲(qǔ) 弯曲(qū)
D. 雨靴(xuē) 钥匙(shi)
3. 看拼音, 写字词。(7 分)
秋天, 公园里百花凋 ,
却降临到人间, 它们纷纷傲 绽放。
B. 果园里一派 的景象, 空气中弥漫着
的 。
4. 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远上寒山石径斜(歪斜, 不正)
B. 荷尽已无擎雨盖(举, 向上托)
C. 知有儿童挑促织(挑选)
D. 白云生处有人家(产生, 生出)
5.下列词语中, 描写秋天的一组词语是( ) , 描写夏天的一组词语是( ) (4 分)
A. 骄阳似火 烈日炎炎 B. 和风细雨 桃红柳绿
C.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D. 北风呼啸 冰天雪地
6. 读句子, 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4 分)
规则: A. 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B.(在形状、结构或分布上) 合乎一定的方式; 整齐。
(1) 我们建立了一个图书角, 并制定了图书角借阅规则。 ( )
(2) 梧桐树的落叶排列得并不规则, 甚至有些凌乱。 ( )
7. 仿写句子。(6 分)
(1)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____________________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唰唰”,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 秋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根据课本内容填空。(9 分)
(1) 叶绍翁笔下的秋风: “_______________, 江上秋风动客情”, 表达了他客居在外, 乡愁满怀的心境。杜牧笔下的秋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 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对秋 天、秋叶的赞美。苏轼笔下的秋景: “ _______________, 最是橙黄橘绿时”, 表达了对丰收美景的欣喜之情。(3 分)
(2) 课文积累: 秋天的雨, 有一盒五彩缤纷的_________。你看, 它把___________给了银杏树, _____________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__________给了枫树,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_________, 飘哇飘哇, 邮来了______________。(6 分)
二 阅读理解(31 分)
9. 课内阅读。(16 分)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节选)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 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 一掉下来, 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 甚至有些凌乱, 然而, 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 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 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 愉快地蹦跳着, 歌唱着……
要不是怕上课迟到, 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理解加点词语“熨帖”, 可以用“联系上下文” 的方法。结合上文的“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以及下文的“_________ ”一词来理解, “熨帖”在文中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2) 下列对画线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 “棕红色的小鸟”指的是“我”的小雨靴。
B. 这两句话把“我”穿着小雨靴走在铺满落叶的水泥道上说成是小鸟在叶丛间蹦跳、歌唱, 显得很有新鲜感。
C. 这两句话主要体现了“ 我” 对小雨靴的喜爱。
(3) 选文中, “我”走在怎样的水泥道上 ( ) (3 分)
A. B. C.
(4)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 (3 分)
A. 前两段话主要写了“我”觉得铺满梧桐树叶的水泥道很美。
B. “金色的小巴掌”形象地写出了梧桐树叶的颜色、形状之美。
C. “粘”字表现出树叶很多, 地面又脏又乱, 天空还未放晴。
(5) 有同学认为选文中的“一步一步”“一片一片”“很慢很慢”等词语显得较为啰嗦, 可以换成“一步”“一片”“很慢”。你认同该同学的看法吗 为什么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外阅读。(15 分)
秋
踩着满径的黄叶, 裹着一路的菊香, 秋姗姗而来, 叩响了季节的门。
九月的初秋, 仍有着夏的余韵。水面上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玫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 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 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 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天渐渐凉了起来, 时不时地落些秋雨, 细细的, 绵绵的, “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天天地, 秋向深处走去。干枯的黄叶随着秋风如蝴蝶般飞旋着, 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 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 屋顶上、草地上, 到处白花花的一片, 窗户上蒙着一层水汽, 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一展画技的地方。
菊花却在这深秋的寒风中笑着、闹着, 舞动着绚丽的花瓣, 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 层林尽染, 漫山红遍, 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 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 沉稳地微笑着, 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 参加秋天的盛会。瞧, 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谷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 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 丰收是金色的, 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 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 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1) 根据短文把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5 分)
(2) 第3 自然段中加点词“静谧”的意思是__________, 我是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理解的。(4 分)
(3) 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金色的礼物”指的是( ) (多选) (3 分)
A. 金色的太阳。
B. 人们为丰收感到高兴的心情。
C. 成熟的粮食和果实。
D. 颜色为金色的礼物。
(4) 短文中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习作表达(30 分)
11.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观察日记。写出秋天景物的特点, 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注意日记的格式。
参考答案
1 略。 2 B 3 A 残 菊花 仙子 霜 B 丰收 香甜 气味
4 C 5 C 6 (1) A (2) B 7 (1)示例:树上的苹果 一个个又大又红的灯笼。 (2)大雁拍拍翅膀, “嘎嘎”, 是大雁道别的声音。
8 (1)萧萧梧叶送寒声;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年好景君须记 (2)颜料;黄色;黄黄的;红色;邮票;秋天的凉爽
9 (1) 平展;树叶平整地紧贴在水泥道上;(2) C (3) C (4) C
示例:不认同。“一步”“一片”放在原句中不通顺;“一步一步”“一片一片”“很慢很慢”读起来很有韵律美;选文通过运用叠词,表现了“我”想在铺满落叶的水泥道上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的想法,体现了“我”对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的喜爱。
10.(1)
安静;示例:联系生活实际
BC
示例:给我留下了美丽、丰收的印象。
11 例文略
思路点拨:
写观察日记,必须注意日记的格式:第一行要写年月日、星期几、天气情况,正文按一般作文的格式写即可。写观察日记时,除了要注意日记的格式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观察要细;②内容要真;③选材要精。因此,要选择一处景物,抓住重点,具体描述,按观察顺序将观察过程记叙完整。